店上联校河湃小学导案6-3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导学案学校:长征路小学2012年月日备课组长签字:蹲点领导签字:4、我能为每句诗配上一幅插图。
5、再次读完这首诗我有这样的感受:三、同伴互助,交流分享1、向学习对子提出自己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
2、对子相互交流、检测独学部分,并运用双色笔相互批改,然后各自再修改、完善导学案。
3、提出对学后仍不能解决的疑问。
、四、合作探究,共同成长A、各学习对子暴露对学不能解决的疑问,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尝试解决,小组长梳理总结。
B、组内交流对学成果,展示区板书小组群学成果及群学后仍旧不懂的问题。
C、教师引导组间互学,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
D、教师到各组巡视,调查学情。
组长到“任务报到站”自主领取大展示的任务,然后进行合理分工,组内进行“预展”。
五、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1、各小组采取恰当的方式,对本组领取的任务进行大展示。
2、组间进行补充、建议或质疑对抗、点评。
3、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
六、及时测评,促进发展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我能背诵并默写古诗《望天门山》七、运用双色笔整理、完善导学案。
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导学案学校:长征路小学2012年月日备课组长签字:蹲点领导签字:1、向学习对子提出自己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
2、对子相互交流、检测独学部分,并运用双色笔相互批改,然后各自再修改、完善导学案。
3、交流学习成果,建议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谈体会,轮流读书,对子相互补充、建议、正音或提出质疑。
4、提出对学后仍不能解决的疑问。
四、合作探究,共同成长A、各学习对子暴露对学不能解决的疑问,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尝试解决,小组长梳理总结。
B、组内交流对学成果,展示区板书小组群学成果及群学后仍旧不懂的问题。
“三段”即前置学习、交流释疑、巩固拓展第八单元单元备课单元目标:1、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倒数与百分数的概念。
2、掌握有关分数乘除法的计算,会解方程,四则混合运算及相关文字题3、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解题思路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4、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圆的有关知识,知道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知道推导过程。
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
5、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圆的有关知识,知道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知道推导过程。
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能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的运算;以及有关比的知识的简单问题;理解百分数的概念。
2、对计算进行巧算,理解稍复杂的文字题。
3、解决有关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4、解决有关圆的周长、面积的问题。
5、绘制折线统计图,会分析折线统计图。
6、分数、百分数、比相结合的复杂应用题。
弄清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1、有关比的知识的简单问题;理解百分数的概念。
2、对计算巧算。
3、解决有关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4、解决有关圆的周长、面积的问题。
5、分析折线统计图。
6、分数、百分数、比相结合的复杂应用题。
弄清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单元特点: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对照比较,以加深认识。
复习时把概念、计算、应用和几何知识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
复习中的计算题要求简算就怎样算,应用题没有标明用算术方法解还是方程解,目的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复习是还注意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圆的知识与比的知识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形式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这单元的主要目的是把本册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的掌握。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1 上下 | 北京版一、知识点概述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围绕上下的概念和性质展开,让孩子们逐渐理解上下的含义、特点和分类,并能够进行上下的操作。
二、思考题1.如果一个物体被举到了离地面10米的高度,那么它在上方还是下方?2.如果A比B矮,而B比C高,那么A在上方还是下方?三、重点概念上上指的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比它高的方向。
例如,我们说阳台在楼上,而不是在楼下。
下下指的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比它低的方向。
例如,我们说地下室在楼下,而不是在楼上。
四、性质归纳上下的相对性上下的概念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一个物体能否被称为上或下,取决于参照物体的位置和高度。
举例来说,同一个人站在楼下和楼上,它们所谓的“上”、“下”将完全相反。
上下的对称性上下具有对称性,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在到达一定高度后,它的上下状态会出现对称。
例如,在一个长方形的楼梯上,如果你站在梯子的最高处,那么楼梯的上下状态就出现了对称。
上下的交换性在一个整体中,上下是可以互相交换的。
例如,在一张桌子上,我们说笔在桌子上,而手放在桌子下。
但如果我们把这张桌子靠到墙上,人站在前面,那么手就在桌子上,笔就在桌子下了。
五、例题讲解例1如果你站在地球的正南方,那么月亮在你的上方还是下方?解答: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可能很难判断,但是如果你能确定自己位置的话,答案就很容易找出。
因为我们站在地球表面上,地球的球面被认为是一个球体,所以当你站在正南方时,月球其实在你的北方,它在你的上方。
例2如果一个盘子放在一面墙上,那么墙面是盘子的上面还是下面?解答: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扯到了上下的交换性质。
盘子在墙上,我们可以把这堵墙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墙和盘子的上下关系是相对的。
如果我们把这个整体旋转180度,墙就在下面了,盘子在上面了。
六、思考题答案1.物体在离地面10米的高度上方。
2.A在下方,因为A比较矮,所以不存在相对高低的问题。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修4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7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 社会制度的差异B. 建筑风格的差异C. 风俗习惯的差异D.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2、城乡中小学布局要遵循的原则是()①保证学生能就近上学。
②不应穿越铁路;城市交通干线。
③不穿越厂矿生产区和市中心人多车多的地段。
④应建在居民区内,以方便学生就近上学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城乡景观是指城镇和乡村自然景观B. 城乡景观空间尺度是固定的C. 地域文化仅体现在城乡生产景观、聚落景观以及建筑格局和主体建筑物风貌D. 广东、福建、海南的骑楼,见证了我国湿热多雨的南方地域文化4、北京琉璃厂文化街被称为“九市精华萃一衢”;坐落于北京和平川外南新华街。
沿街古旧图书;金石陶瓷、碑帖字画、文房四宝等店铺,鳞次栉比荟萃于此。
琉璃厂成为书肆荟萃之处始自明朝,已有五百年的历史。
该文化街形成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繁荣②城市发展③人文环境④历史渊源A. ③④B. ②④C. ①④D. ①③5、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 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 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 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 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分析我国某X城市郊外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该X城市可能位于我国 ________ 气候类型区。
店上联校河湃小学学案年级六年级科目音乐课型学习主人学习时间课时学习内容《赶圩归来啊哩哩》学习目标1、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创编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法指导创设情境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学具运用录音机、电脑学习流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
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1、初听范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出示课题)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
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播放歌曲)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对,彝族。
唉?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
2、简介彝族(播放课件,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
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
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
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气氛非常热烈。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
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
3、欣赏完这段彝族的风情片,谁想谈谈你的感受?(学生欣赏后,根据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师小结:彝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
歌舞是他们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主要方式。
你听,就连赶圩归来,他们也是一路欢歌笑语。
4、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两段师:你们说,这首歌曲的节奏怎么样呀?(提问几个学生)对,非常欢快、活泼,富有动感。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六单元解决问题(3)
学生2:根据6元一个碗可以买6个,可以算出总价是6×
6=36(元),那么36是9的几倍就可以买几个9元的碗,列式为36÷9=4(个)。
学生3:可以列成综合算式6×6÷9,结果也是4个。
4.代表发言:我检验过了买4个9元的碗和买6个6元的碗,总价是相同的,都是36元,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5.明确归一问题的特点如果每组4人,那么可以分成几组?
答案:3×4÷4=3(组)4.张老师有6包果冻,每包6个。
如果把这些果冻平均分给4个小组,那么每个小组可以分多少个?答案:6×6÷4=9(个)
5.茶杯5元钱一个,买8个茶杯的钱正好可以买4个茶壶,每个茶壶多少钱?
答案:5×8÷4=10(元)。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课程纲要》学校名称牛岭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康巧红穆国玄适用年级六年级总课时60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3.2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本学期是小学毕业的最后阶段。
从学生方面看: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经过近6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这些都为本期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学习内容看:本期教材共安排了六个学习单元:“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整理和复习”,其中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是小学阶段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即本期的数学学习,除完成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本期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回忆、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学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启发,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习的学习质量。
课程目标⒈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⒉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关正比例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⒊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广大或缩小。
⒋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⒌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⒍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能力。
店上联校河湃小学导案
年级三科目数学课型四环十六字备课人曹玲芝备课时间11.8 课时6-3
备课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
教学目标1.在自主学习环节学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
计算;
2.在探究、交流展示环节,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3.课堂检测环节,25人能掌握本节内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教具
运用
一.知识链接
1.口算
8×3= 5×9= 6×4=
9×2= 6×6= 1×3+2=
2×4+1= 1×2+5= 2×3+4=
2.用竖式计算
12×4= 32×3= 432×2=
212×4= 123×3=43×2=
二.自主探究
1.一套书18本,3套一共多少本?
分析:一套书18本,要求3套书一共多少本,也就是求()个18,用()法,列式是()。
列竖式计算时,先计算3×8(即8个3),所得结果24的4和()位照齐,2进到()位,再计算3×1(10个3),所得的结果3再加上进上来的()得5写在()位下边。
总结: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用()位数去乘多位数,从最()位乘起,和哪一位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写在哪一位的下边,如果满几十,就向()进几。
注意:要加上进位的数。
二次备课
及
备课诠释
导学流程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列竖式计算
12×8= 13×7= 16×3=
14×5= 18×3= 17×4= 你的疑惑点是什么?
四.课堂检测
1.列竖式计算
27×2= 15×5= 214×3= 13×5= 14×5=
2.一栋楼房共有6个单元,每单元住18户。
这栋楼房共住多少户?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