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长柄股骨假体结合内固定治疗假体松动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245.64 KB
- 文档页数:3
股骨假体松动评判标准
股骨假体松动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评判股骨假体是否松动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探查等多种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判标准:
1. 临床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跛行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尤其在负重或活动时更为明显。
2. 影像学检查:X 线检查是评判股骨假体松动的常用方法。
如果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区,说明假体与骨之间存在间隙,可能提示假体松动。
此外,CT 或MRI 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有助于发现假体周围的骨溶解或炎症反应。
3. 手术探查:对于怀疑股骨假体松动的患者,手术探查是最直接的评判方法。
术中可以观察假体与骨之间的结合情况,以及假体周围的骨质情况。
4. 生物力学测试:一些研究使用动态或静态的生物力学测试来评判股骨假体的稳定性,但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较少。
这些评判标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如果患者出现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并股骨骨折翻修术1例总结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并股骨骨折的翻修患者的治疗,治疗要点包括:术前的评估和准备,手术方法的选择,术中需注意的要点,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等。
标签:股骨骨折;全髋关节置换;翻修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1]。
近年来,随着老年患者和置换手术病例数的增加,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文献报道术后骨折的发生率范围为0.1~2.1%,Mayo医院关节登记处报道显示初次髋关节置换出现术后骨折的发生率为1.1%[2]。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相对比较复杂,我科于2014年3月收治l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并股骨骨折的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
于7年前因左股骨颈骨折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逐渐下床活动,于去年7月出现左髋关节疼痛,近20d疼痛加重并不能行走,拍片示:左侧人工假体松动;股骨内侧骨皮质变薄。
查体:左髋部可见一陈旧性手术切口痕迹,可触及一鸡蛋大小的肿物,质软,左髋关节活动受限,活动时加重,左下肢末梢皮肤感觉及血运可。
于2014年3月31日入院,入院时体温36.4℃、脉搏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5/80 mmHg。
积极行术前准备,4月1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髋关节翻修术。
术程顺利。
术后伤口换药、继续行预防感染治疗、补充血容量治疗,切口愈合良好,于4月25日扶双拐出院。
2 治疗2.1.术前评估及准备①在手术前行骨盆和股骨的X线、CT检查,对骨质疏松骨量丢失的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予以抗骨质疏松的治疗。
②根据检查的结果,决定是否有植骨的需要及选择植骨方式,并选择适当的假体。
2.2 手术方法在全身麻醉方式下行”左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健侧卧位,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单。
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长约10cm,术中见髋臼假体及股骨柄假体松动,周围软组织机化,用专用工具取出股骨柄假体及髓腔内骨水泥,见转子下骨折并内侧骨缺损,然后取下髋臼假体,充分显露髋臼及髋臼底部。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问题与思考假体周围骨折中以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最为常见。
导致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骨质疏松、骨溶解、假体松动、局部应力集中、假体穿透骨皮质等。
早期治疗的目标是保证骨折愈合、假体稳定的同时维持良好力线,保留或增加骨储备并尽早下地活动进行功能锻炼。
医师应全面掌握处理此类骨折的原则,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必须对骨折发生之前和之后假体的稳定性以及骨质量有所了解。
01临床病例一患者女,70岁。
因“摔伤后左大腿近端疼痛伴活动受限1小时”入院。
查体左股骨近端肿胀,压痛(+),局部叩痛(+),轴向叩击痛(+),髋关节活动受限,踝关节活动尚可,足趾活动自如,左下肢感觉正常,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有力。
影像学检查发现左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骨折移位。
【问题1】根据上述病史特点及影像学结果,可知患者为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临床上如何诊断股骨近端假体骨折?思路1:诊断股骨近端骨折需详细了解病史,仔细查体并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帮助诊断。
患者有全髋关节置换史和外伤史,受伤后局部肿痛,提示可能出现髋关节脱位或骨折。
关节脱位通常表现为下肢短缩及内旋或外旋畸形,压痛位于腹股沟水平,大腿压痛轻或不明显,被动活动髋关节受限并疼痛,而骨折压痛和叩击痛均十分明显,轻微的被动活动即导致明显疼痛,据此初步判断发生骨折,摄片可以发现骨折部位和程度。
思路2:明确了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后,应考虑其分型,根据分型治疗指导治疗。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以Vancouver分型最为常用。
该分型综合了骨折部位、假体稳定性和骨溶解程度三个要素,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分型:A型骨折位于假体近端,分大转子(AG)骨折和小转子(A L)骨折。
B型骨折发生在假体柄周围或刚好在其下端,B1型假体固定牢固,无明显骨量丢失;B2型假体松动,但无明显骨量丢失;B3型假体松动并有严重的骨量丢失。
C型骨折发生于距假体尖端较远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