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重难点突破素材1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1、杂交育种(1)依据原理:基因重组(2)常用方法:①杂交T自交T选优T自交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②杂交杂种”(3)优点:使分散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中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身上(4)缺点:①育种时间一般比较长;局限于同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间;需及时发现优良品种。
②年年制种(5)举例:①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②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说明: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区别:①杂交育种是通过有性生殖,使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组合到后代的一个个体中,从而选育出优良品种的方法。
②杂种优势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产生的杂交一代,在适应能力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2、人工诱变育种(1)依据原理:基因突变(2)常用方法:①物理:用紫外线、等处理,再选择(3)优点(4)缺点(5)举可以提咼变异的频率,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盲目性大,具有不定向性;有利变异少,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供试材料青霉素咼产菌株、太空椒3、单倍体育种(1)依据原理:染色体变异(2)常用方法:①先将花药离体培养,培养出单倍体植株②将单倍体幼苗经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X或丫射线、微重力、激光等处理,再筛选②化学:用亚硝酸、硫酸二乙酯③从中选择优良植株(3)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4)缺点:技术复杂且需与杂交育种配合(5)举例:单倍体育种获得的矮秆抗锈病小麦4、多倍体育种(1)依据原理:染色体变异(2)常用方法: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3)优点:操作简单,能较快获得新类型(4)缺点:多倍体植物发育延迟,结实率降低,一般只适用于植物,在动物难于开展。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5、基因工程育种(1)依据原理:基因重组(2)常用方法:转基因(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引入生物体内,培育新品种(3)优点: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4)缺点: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有可能引起生态危机(5)举例: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抗虫棉说明: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选择与分析①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知识梳理1.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
(3)优点:使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预见性强。
(4)缺点:时间长,须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2.诱变育种(1)概念: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2)原理:基因突变。
(3)优点:可以提高变异频率或出现新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4)缺点: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知识导学1.本节课的学习,可以选用典型的育种实例作为切入点,针对育种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分析其中蕴含的遗传学规律。
2.应用遗传学规律和遗传图解,对特定的杂交组合进行理论分析,推测可能的选育过程和结果。
3.分析讨论这两种育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及其解决方法。
疑难突破1.举例说明杂交育种的过程是怎样的?剖析:某作物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感病(R)对抗病(r)为显性。
A a和Rr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今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感病纯种,人们希望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最少的世代培育出矮秆抗病新类型。
应该采取的步骤是:(1)先让两纯种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2)再将F1进行自交,得到F2;(3)直接从中选取矮秆抗病类型即可,因为矮秆抗病是双隐性基因型,因此必然是人们期望的基因型,直接投入使用即可;若我们能选择的性状有一种为显性,则需进一步自交,在下一代中选择无性状分离发生的表现型才行。
2.诱变育种有什么特点?剖析:人工诱变大大提高突变的频率,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从而加快了育种的进程。
由于突变的多方向性,以及突变个体大多是有害的,因此需要处理大量的供试材料。
1。
掌握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重点) 2。
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重、难点)一、杂交育种(阅读教材P98~P99)1.杂交育种之前的育种(1) 方法:生产实践中,挑选品质好的个体进行传种。
(2)原理:利用生物的变异。
(3)缺点: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2.杂交育种(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 原理:基因重组。
(3) 过程(以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为例)亲代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杂种第一代高产、抗病(均为显性性状)↓⊗第二代选出高产、抗病个体↓连续⊗选出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所有高产、抗病个体↓新的优良品种(4)优点:操作简便。
二、诱变育种(阅读教材P100)1.概念: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2.优点: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3.应用错误!1.连线2.判断(1) 用化学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2)杂交育种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能够产生新的基因,诱变育种才能产生新的基因。
(3) (2016·徐州市高一检测) 物理、化学等诱变因素可以使基因发生定向的变异。
(×)分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4)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的。
(×)分析: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获得的。
(5) 杂交育种一定要从F2开始筛选。
(×)分析:不一定.如培育杂合子品种,选亲本杂交得到的F1即可。
主题一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过程及育种类型已知AAbb与aaBB为亲本,结合过程图解及分析探究以下问题:(1) 杂交育种的技术要求①材料的选择:要求所选育种材料分别具有我们所期望的个别性状,所选的原始材料,是人们在生产中多年栽培过的能稳定遗传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②杂交一次,得子代F1是杂合子,不管在性状上是否符合要求,一般都不能直接用于扩大栽培。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能力目标(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2、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课时:1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探讨”1、杂交育种从上述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我们发现大家使用的方法都是――杂交育种,看来你们已经尝试从理论上探索杂交育种的方法了。
现在我们来分析各组的方案是否科学规范。
(再次出示各小组的遗传图解)〖评价〗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到位,大家再讨论。
点拨、解答同学们的问题: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即通过杂交,把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课本的遗传图解就是一个很规范的育种方案,它是以文字的形式,从性状的角度来阐述杂交育种的过程。
阅读分组讨论听课评价疑问1.杂交育种蕴含着哪些遗传学规律?什么是规范的遗传图解?2.如何推测杂交育种可能的选育过程和结果,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如何判断它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呢?3. 如果我们需要的性状显性该如何选?如果是隐性呢?如果又有显同学们在书写时,要依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原理,把每一代的可能表现型都正确的写出,从杂种第二代就可以选出我们需要的品种。
高中生物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重难点突破素材1 新人教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重难点突破素材1 新人教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重难点突破素材1 新人教必修2的全部内容。
6。
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重难点排行1:杂交育种的定义、原理及特点【思路点拨】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原理: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特点:操作简便,但育种周期较长,只能获得已有形状的组合,不能获得新性状.育种过程:(以两对相对性状为例)若目标性状为两种或多种隐性性状的组合,可让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后进行自交(对于动物来说是让表现型相同的多个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进行交配),从F2中直接筛选表现为双隐性的个体即可若目标性状中含有显性且想获得显性纯合个体,可让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后,对于植物,可让子一代往后逐代自交,淘汰不需要的性状组合,提高纯合子比例,直到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对于动物,可让子一代互交得到的子二代分别于隐性个体交配,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若后代全表现为显性,则说明用于和隐性个体交配的亲本符合要求,否则说明亲本不符合要求。
【典例印证】下列四组实例中均是依据基因重组原理的一组是()①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超级水稻品种②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③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生产出含高铁蛋白的牛奶④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果实比普通青椒大一倍以上A。
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重难点排行1:杂交育种的定义、原理及特点
【思路点拨】
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原理: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特点:操作简便,但育种周期较长,只能获得已有形状的组合,不能获得新性状。
育种过程:(以两对相对性状为例)
若目标性状为两种或多种隐性性状的组合,可让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后进行自交(对于动物来说是让表现型相同的多个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进行交配),从F2中直接筛选表现为双隐性的个体即可
若目标性状中含有显性且想获得显性纯合个体,可让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后,对于植物,可让子一代往后逐代自交,淘汰不需要的性状组合,提高纯合子比例,直到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对于动物,可让子一代互交得到的子二代分别于隐性个体交配,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若后代全表现为显性,则说明用于和隐性个体交配的亲本符合要求,否则说明亲本不符合要求。
【典例印证】
下列四组实例中均是依据基因重组原理的一组是()
①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超级水稻品种②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③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生产出含高铁蛋白的牛奶④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果实比普通青椒大一倍以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②是 新兴的克隆技术,是无性生殖的范畴,应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③这个过程应用是转基因技术,也就是基因的重新组合,原理就是基因工程,属于基因重组。
④这是诱变育种的一个实际应用,原理是基因突变。
【牛刀小试】
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答案】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