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网络互连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77
第三部分网络互连技术一、网络互连概念网络互连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以构成更大规模的Internet系统,实现Internet中的资源共享。
1、网络互连的必要性及目标必要性:●局域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异构网的互连是客观存在的;●各种类型的通信子网将长期共存;●改善网络性能;●提高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目标与要求:●在网络之间至少提供一条物理上连接的链路及对这条链路的控制规程;●在不同网络的进程之间提供合适的路由,以便交换数据;●对用户使用Internet提供计费服务。
2、网络互连设备及其选择(1)中继器中继器(Repeater)又称重发器。
是在网络物理层实现的连接。
主要功能:对通过传输介质的电信号(比特流)由网络的一段传输到另一段,并进行补偿整形、放大及转发。
适用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树型。
分类:按接口数分:双口、多口(Hub)。
按其连接传输介质类型分:电缆、光缆中继器。
(2)集线器(Hub)接口多于两个的中继器。
又称为集中器。
分类:无源集线器(Passive Hub);有源集线器(Active Hub);智能集线器(Intelligent Hub)。
(3)交换集线器(Hub/Switch)在Hub上增加了线路交换功能,提高了传输带宽。
(4)网桥网桥(Bridge)又称桥接器,用于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通信协议、相同传输介质及相同寻址结构的局域网的互连设备。
在数据链路层实现连接。
主要功能:可扩展LAN网络覆盖范围,并能把接收网上的数据转发到另一个目的网工作站。
寻址和路由功能。
分类:本地、远程网桥。
本地网桥又分为:内桥和外桥。
内桥是文件服务器的一部分,利用不同网卡把局域网连接起来。
外桥独立于被连接的网络之外,实现两个相似的不同网络之间连接的设备。
远程网桥是指连接的两个LAN间距离超过LAN 传输介质允许的最大长度的网桥。
连接两个LAN是必须使用Modem。
(5)路由器路由器(Router)在网络层实现网络互连,具有网桥的全部功能,并增加了路由选择功能。
此文档仅供学习参考,答案并不一定准确,其中还有部分问题答案没给出,希望各位各自解决下。
------10网络工程2班学习版习题一简答题:1.画出IP报文头部格式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Bit2.画出TCP报文头部格式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Bit3.画出UDP报文头部格式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Bit4.简述TCP连接建立、释放的握手过程答: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1)源主机发送一个同步标志(SYN)置1的TCP数据段,此段中同时标明初始序号(ISN),ISN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随机值。
2)目标主机发回确认数据段,此段中同步标志位(SYN)同样被置1,且确认标志位(ACK)也置1,同时在确认序号字段标明目标主机期待收到源主机下一个数据段的序号(即表明前一个数据段已收到并且没有错误)。
此段中还包含目标主机的段初始序号。
3)源主机再回送一个数据段,同样带有递增的发送序号和确认序号。
主机A主机BTCP释放连接的四次握手过程1)源主机发送一个释放连接的标志位(FIN)为1的数据段发出结束会话请求2)目标主机回送一个数据段,并带有相应的发送序号和确认序号3)目标主机发送释放连接标志位(FIN)为1的数据段发出结束会话请求4)源主机回送一个数据段,并带有相应的发送序号和确认序号5)至此,该次连接释放。
主机A主机B5.写出常见的IEEE802标准系列名称及代号IEEE802是一个局域网标准系列IEEE802.1A------局域网体系结构IEEE802.1B------寻址、网络互连与网络管理IEEE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IEEE802.3-------CSMA/CD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IEEE802.3i------10Base-T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IEEE802.3u------100Base-T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IEEE802.3ab-----1000Base-T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IEEE802.3z------1000Base-SX和1000Base-LX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IEEE802.4-------Token-Bus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IEEE802.5-------Token-Ring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6-------城域网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IEEE802.7-------宽带局域网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IEEE802.8-------FDDI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IEEE802.9-------综合数据话音网络IEEE802.10------网络安全与保密IEEE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IEEE802.12------100VG-AnyLAN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习题二简答题1.已知C类地址210.31.224.0/24,要求划分为14个子网,写出应该采用什么子网掩码?划分好的每个子网的网络地址是什么?每个子网可用的IP地址范围是什么?每个子网的直接广播地址是什么?(不考虑非标准划分的全0,全1子网)2.已知B类地址189.226.0.0/16要求划分为6个子网。
《网络互联技术》<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姓名:何小平N a m e :He Xiaoping班级:09级网络技术2班Grade:Network Technology Class 2 Grade 09[论文中文摘要]网络互连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由一种或多种通信设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连接起来,以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系统。
通过研究网络互联技术,可以使局域网的建设更为合理、网络传输更为高效、网络更为安全、还可以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为更好的选择组建网络所需设备提供理论以及技术支持,从而组建最优网络。
[Treatise English Summary]Network interconnection refers to the use of certain techniques and methods, by one or mor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will be two or more networks connected together to form a larger network system. Research network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N is more reasonable, more efficient network transmission network more secure, you can also save construction costs and maintenance cos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required to set up the network for better choice of equipment and thus the formation of the optimal network.[论文关键词]连接;网络;网络技术;传输介质[Treatise Keyword]Connection ;Network;Network Technology;Transmission Medium一、网络互连的概述和基础知识网络互连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由一种或多种通信设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连接起来,以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系统。
※<习题六>第6章网络互连习题六一、选择题1. 两个网络互连时,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表现在OSI七层中的()。
A. 物理层上B. 低三层上C. 高层上D. 任一层上2. 网络互连的目的在于使不同网络上的用户互相通信,交换信息,那么用于网络之间互连的中继设备称()。
A. 放大器B. 网桥C. 网关D. 网间连接器3. 网间连接器网关运行在OSI模型的()。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最高层D. 网络层4. 通信子网为网络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提供了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是()。
A. 建立并选择一条物理链路B. 建立并选择一条逻辑链路C. 网络节点在收到一个分组后,要确定向下一个节点的路径D. 选择通信媒体5. 已知Internet上某个B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4.0,因而该B 类子网最多可支持()台主机。
A. 509B. 510C. 511D. 5126. 路由选择可以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和动态路由选择算法,下列()是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A. 热土豆算法B. 随机路由算法C. 泛射路由选择算法D. 固定路由选择算法7. OSPF协议使用()分组来保持与其邻居的连接。
A. HelloB. KeepaliveC. SPF(最短路径优先)D. LSU(链路状态更新)8. 以下给出的地址中,属于子网192.168.15.19/28的主机地址是()。
A. 192.168.15.17B. 192.168.15.14C. 192.168.15.16D. 192.168.15.319. 在一条点对点的链路上,为了减少地址的浪费,子网掩码应该指定为()。
A. 255.255.255.252B. 255.255.255.248C. 255.255.255.240D. 255.255.255.19610. 对路由选择协议的一个要求是必须能够快速收敛,所谓“路由收敛”是指()。
A. 路由器能把分组发送到预订的目标B.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速度足够快C. 网络设备的路由表与网络拓扑结构保持一致D. 能把多个子网汇聚成一个超网11. 在TCP/IP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
计算机⽹络复习题计算机⽹络复习题(1)第⼀章概述1、计算机⽹络是能够相互(资源共享)的互连起来的⾃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答案:资源共享2、⾯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数据栓书)和(连接释放)这三个阶段。
答案:连接建⽴、数据传输、连接释放3、从⽹络的作⽤范围进⾏分类,计算机⽹络可以分为:(⼴域⽹ Wide area network WAN)、(局域⽹ local area network WAN)和(城域⽹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 )。
答案:⼴域⽹、局域⽹、城域⽹4、 TCP/IP体系共有四个层次,它们是( ⽹络接⼝层)、( ⽹际层)、(传输层 )和( 应⽤层)。
答案:⽹络接⼝层、⽹际层、运输层和应⽤层5、⾯向连接服务与⽆连接服务各⾃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向连接服务是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连接。
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终⽌这个连接。
因此,⾯向连接服务在⽹络层中⼜称为虚电路服务,虚表⽰:虽然在两个服务⽤户的通信过程中并没有⾃始⾄终专⽤⼀条端到端的完整物理电路,但却好像⼀直占⽤了⼀条这样的电路。
⾯向连接服务⽐较适合于在⼀定期间内要向同⼀⽬的地发送许多报⽂的情况。
在⽆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好⼀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预定保留。
这些资源将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分配。
⽆连接服务的另⼀特征就是它不需要通信的两个实体同时是活跃的。
当发送端的实体正在进⾏发送时,它才必须是活跃的。
这时接收端的实体并不⼀定必须是活跃的。
只有当接收端的实体正在进⾏接收时,它才必须是活跃的。
⽆连接服务的优点是灵活⽅便和⽐较迅速。
但⽆连接服务不能防⽌报⽂的丢失、重复或失序。
⽆连接服务特别适合于传送少量零星的报⽂。
6、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中"开放"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开放"的含义:只要遵循OSI标准,⼀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的、也遵循这同⼀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通信。
标题:《计算机网络》复习练习题(每章一套,共9套)第1章概述习题一一、选择题1. 以下不属于协议组成要素的是()。
A. 语法B. 语义C. 时序D. 字符2. 一座大楼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 PANB. LANC. MAND.WAN3. 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4. 完成服务点寻址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5. 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是()。
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上述三种均不是6. 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
A. 链路层服务和互连网层服务B. 互连网层层服务和传输层服务C. 传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D. 传输层服务和互连网层层服务7. 用于网络互连的设备一般采用()。
A. 中继器B. 交换机C. 路由器D. 网关8. IP协议提供的服务是()。
A. 可靠服务B.有确认的服务C. 不可靠无连接数据报服务D. 以上都不对9. ATM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的优点。
A. 电路交换B. 报文交换C. 电路交换与报文交换D.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10.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称为()。
A.比特B.字节C.帧D.分组11. 在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的应答、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的协议层是()。
A. 数据链路层B. 网络层C. 传输层D. 会话层12. 在ISO的OSI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1);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输;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 A.1、2、3层B.2、3、4层C. 3、4、5层D. 4、5、6层(2)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会话层D. 传输层(3)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4) A. 主机之间B. 网络之间C. 数据链路之间D. 物理链路之间(5)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13. 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功能是(1)。
教材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六版)主编:出版时间:2017年8月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及各类工科高职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建议学时:48~64学时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性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类专业(专科)的一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系统的平台,因此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标准和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信息系统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如下几点: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组成与分类。
2.理解数据通信的概念及其组成,理解数据编码、解码的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等网络基本念,了解常用传输介质。
3.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理解OSI和TCP/IP参考模型。
4.掌握应用层HTTP、SMTP、DNS、FTP等协议的原理和过程。
5.掌握广域网络的概念以及PSTN、DDN、X25.ISDN、帧中继等技术。
6.了解传输层UDP、TCP协议。
7.了解和掌握层次性网络概念、IP协议、ICMP协议。
8.掌握局域网的概念,掌握多路访问控制协议、ARP协议以及集线器、路由器、网桥等网络互连设备。
9.了解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了解VPN、防火墙等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
(三)建议实践环节名称实践类型目的要求学时双绞线的制作实验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2交换机和集线器的级联实验掌握交换机和集线器的级联方法2计算机对等网的组建实验掌握对等网的组建方法 2 以太网组网实验掌握以太网组网的方法 2 子网划分实验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 2 ARP、Ping、Tracert命令的使用实验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 2 DNS服务器的设置实验掌握DNS服务器的设置 2 域名搜索实验掌握域名搜索的方法 2合计16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先修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
第6章网络互连与互联网练习3●试题1内部网关协议RI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基于(35)的协议。
RIP规定一条通路上最多可包含的路由器数量是(36)。
(35)A.链路状态算法 B.距离矢量算法C.集中式路由算法 D.固定路由算法(36)A.1个 B.16个 C.15个 D.无数个●试题2以下协议中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和路由汇聚功能(Route Summarization)的是(37)。
(37)A.IGRP B.OSPF C.VTP D.RIPv1●试题3关于OSPF拓扑数据库,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38)。
(38)A.每一个路由器都包含了拓扑数据库的所有选项B.在同一区域中的所有路由器包含同样的拓扑数据库C.使用Dijkstra算法来生成拓扑数据库D.使用LSA分组来更新和维护拓扑数据库●试题4 OSPF协议使用(39)分组来保持与其邻居的连接。
(39)A.Hello B.Keepalive C.SPF(最短路径优先)D.LSU(链路状态更新)●试题5下面有关边界网关协议BGP4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40)。
(40)A.BGP4网关向对等实体(Peer)发布可以到达的AS列表B.BGP4网关采用逐跳路由(hop-by-hop)模式发布自己使用的路由信息C.BGP4可以通过路由汇聚功能形成超级网络(Supernet)D.BGP4报文直接封装在IP数据报中传送●试题6 在 RIP 协议中,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是(36)秒。
(36)A.30 B.60 C.90 D.100●试题7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防止路由循环,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些方法的是(37)。
(37)A.垂直翻转(flip vertical) B.水平分裂(split horizon)C.反向路由中毒(poison reverse) D.设置最大度量值(metric infinity)●试题8关于外部网关协议 BGP ,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38)。
网络互联技术项目7提升二层网络地安全性任务3:缓解VLAN攻击2020年9月目录任务目的VLAN跳跃攻击缓解VLAN攻击拓展小贴士一,任务目的•掌握解决与防范VLAN攻击地方法。
二,VLAN跳跃攻击攻击者使用主机发起伪造DTP消息,与之直连地交换机接口进入继模式,然后攻击者可以发送携带任意VLAN tag地数据包,从而向当前网络下所有vlan地主机发任意 VLAN tag 送数据包。
二,VLAN跳跃攻击攻击者非法接入私交换机并启用继,然后攻击者便可以通过非法交换机访问所直连地二层局域网地所有VLAN。
任意 VLAN tag二,VLAN双重标记攻击大多数交换机地TRUNK地缺省本征VLAN为VLAN1,只进行一级 802.1Q 解封。
这样会让攻击者在帧嵌入隐藏地 802.1Q 标记。
此标记会将帧转发到原始 802.1Q 标记未指定地 VLAN。
双封装 VLAN 跳跃攻击地一个重要特征是,即使 TRUNK 端口被禁用,攻击仍然有效,因为主机通常在非 TRUNK 链路地数据段上发送帧。
二,VLAN双重标记攻击二,VLAN双重标记攻击VLAN双重标记攻击是单向地攻击者所在地VLAN需要与trunk端口地Native VLAN一致才能实施攻击目地:与禁止外界访问地VLAN主机进行通信VLAN 攻击地防护:在所有access端口禁用trunk。
需要手工启用trunk,禁用自动协商。
确保Native VLAN只在trunk链路上使用。
三,缓解VLAN攻击缓解VLAN攻击地方法:明确配置访问链路。
禁用自动继。
手动启用继链路。
禁用未使用地端口,使其成为接入端口,并分配给未使用VLAN。
更改默认地本征VLAN。
实施端口安全。
四,拓展五.小贴士VLAN攻击手段是黑客基于VLAN技术应用所采取地攻击方式,随着技术地不断发展,网络安全也面临着新地挑战。
大学生应该诚实守信,健康文明地上网,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与水平,形成全社会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地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