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教案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精选3篇)《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篇1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一、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而本课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因此,对学生讲述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二、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能力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觉悟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本课安排依据(1)学生所处的情况:在道德、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也不难看到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一些权利并未得到真正的维护和落实,如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善意恶意的会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歧视,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在人格上的伤害等现状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安全感、无助感、自卑感,甚至做出违法的行为。
因此,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明确他们的人格权受法律的保护,并积极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人的人格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课标的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指出: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逻辑分析和课时安排本课线索:围绕我们的权利——侵害权利的行为表现——侵害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来讲述。
具体为:法律权利法律行为法律责任人格尊严权名誉权侮辱、诽谤等如是违法行为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轻者承担道德责任)肖像权恶意毁损、玷污、丑化肖像;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姓名权盗用、冒用他人姓名隐私权(第五课内容)课时安排:两课时4、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及侵害人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德、法律责任。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教学设计The dignity of personality should not be violat ed in teaching design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序号课题第3课时人格尊严不容侵犯班级姓名审核:学习目标培养自尊心,自觉尊重他人,捍卫人格尊严用法律维护自己尊严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维护人格尊严学习难点:维护人格尊严的主要内容学习范围:教材71页到75页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讨论、举例、查阅资料自主学习1人格平等是_________的重要内容,维护人格平等就要维护___________。
肖像,是公民身体特有的_________或_________写照,维护公民的肖像权,是维护公民_________的体现。
2每个公民都是社会中的人,其品德、声望、信誉等名誉会受到社会成员的评价,因此,公民的名誉或_________代表公民的_________。
3荣誉是国家、社会或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_________或_________。
侵犯公民的荣誉权是对公民_________的侵犯。
4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它公民的_________或_________。
姓名权是我国每个公民的一项重要的_________,任何人都有权决定、使用、改变自己的姓名,并维护自己的_____权。
合作探究某大学生秦某因嫉妒同寝室的另一个学生付某,用手机偷拍了付某寝室内的各种生活照片,并在同学中传看,还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付某,付某很痛苦。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概念和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人格尊严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格尊严的定义和内涵。
探讨人格尊严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人格尊严的概念和意义。
利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人格尊严的重要性。
第二章:人格尊严的基本原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基本原则。
引导学生认识保护人格尊严的必要性。
2.2 教学内容介绍人格尊严的基本原则,如自由、平等、尊重等。
探讨保护人格尊严的必要性和意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人格尊严的基本原则。
利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保护人格尊严的必要性。
第三章:人格尊严的侵犯形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侵犯形式。
引导学生认识侵犯人格尊严的危害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人格尊严的侵犯形式,如诽谤、侮辱、侵犯隐私等。
探讨侵犯人格尊严的危害性和应对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人格尊严的侵犯形式。
利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侵犯人格尊严的危害性。
第四章:保护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保护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
引导学生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益。
4.2 教学内容介绍保护人格尊严的相关法律条款和规定。
探讨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益。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保护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
利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益。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理解。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侵犯人格尊严的问题。
5.2 教学内容提供几个关于人格尊严侵犯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侵犯人格尊严的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
5.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加深对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理解。
利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六章:人格尊严与社交媒体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交媒体对人格尊严的影响。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认识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
教学内容:1. 介绍人格尊严的概念和定义。
2. 讨论人格尊严的重要性。
3. 强调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什么是人格尊严?为什么它重要?2. 讲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定义。
3. 分享人格尊严的重要性的案例或故事。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
5. 小组分享和总结。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第二章:人格尊严的权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权利和保护。
2. 引导学生认识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学内容:1. 介绍人格尊严的权利和保护措施。
2. 讨论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和后果。
教学活动:1. 讲解人格尊严的权利和保护措施。
2. 分享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和后果的案例或故事。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4. 小组分享和总结。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第三章: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教学内容:1. 介绍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的重要性。
2. 讨论不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和后果。
教学活动:1. 讲解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的重要性。
2. 分享不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和后果的案例或故事。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4. 小组分享和总结。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第四章:人格尊严的维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 引导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教学内容:1. 介绍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 讨论面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时的应对策略。
《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维护人格尊严—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人格尊严》是初二《思想品德》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题《维护人身权利》,了解了法律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而学习《维护人格尊严》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这为后面《保护个人隐私》的学习做了铺垫。
处于重要的地位。
2、学习目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A、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教材单独1个学习单元)的具体内容;B、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哪些权利;C、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中学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逐步扩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3)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明确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含义及法律规定。
3、教学内容“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介绍了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分别阐述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四个方面的内容及法律规定。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认识到维护人格尊严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习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增强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格尊严的概念与内涵2. 维护人格尊严的重要性3. 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体现4. 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5. 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重点1. 人格尊严的含义与重要性2. 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方法与技巧3. 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途径与方法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格尊严的深层含义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习惯3. 如何让学生掌握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格尊严的概念、含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格尊严。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习惯。
4. 实践演练法:模拟情境,让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格尊严?为什么我们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讲授新课】1. 人格尊严的概念与内涵讲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强调其重要性。
2. 维护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分析为什么要维护人格尊严,举例说明不维护人格尊严可能带来的后果。
3. 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体现讲解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4. 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讲解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途径和方法,强调法律意识。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深入理解人格尊严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看法和经验。
【实践演练】教师设置模拟情境,让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布置作业】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2. 讲授新课:讲解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体现,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维护人格尊严》教案一、教材分析: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扰。
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扰。
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人格尊严权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务,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定是否侵扰他人或自己的人格尊严。
2、学生的须要:学会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开展敬重人格尊严的情感,加强法律意识的造就,提高道德和法律素养。
三、综合设计思路:(一)课前打算:老师:1、依据教材的须要收集案例,新闻,并制成课件。
2、编制小品《为什么会这样》3、谨慎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
学生:1、找寻发生在身边的有关侵扰人格尊严的事务。
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新闻前后导入新课①新闻评析:对此,你有何看法?内容:广州一家韩国公司女老板,为了处罚迟到的中方雇员,竟令中方雇员向她集体下跪,以满意她的虐待淫威心理。
②新闻后续:此刻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内容:大多数中方雇员为了一份有限的薪水,做出了牺牲人格的尊严和民族气节而向恶人下跪的选择。
这当中,只有一名从河南来的打工青年,毅然做出了辞职不跪的义举,令韩国女老板目瞪口呆,淫威之心顿减。
这位河南打工青年的行动受到了全部知情者的高度赞扬。
很快,另一家中国公司破格录用了这位铮铮硬骨的男子汉。
小结:这不仅是给这位外国女老板的威慑,而且也是对国家尊严的维护,他自己人格尊严维护。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比照,引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振动,从而为下文在法律上相识人格尊严打下根底。
2、引题识题:维护人格尊严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扰,制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展羞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师: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权利〔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图片展示补充说明〕宪法的规定,增加了学生维权的信念,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格尊严权了解的要求。
维护人格尊严权教案引言:人格尊严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旨在保障每个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侵害人格尊严权的情况。
因此,教育机构应该为学生提供维护人格尊严权的教育,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自尊和自爱的态度。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案,旨在教导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和重要性;2. 辨别各种侵害人格尊严权的行为;3. 学会有效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教案步骤:第一步:引入话题目的:激发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相关问题。
1. 引入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其重要性。
2. 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a. 什么是人格尊严权?b. 为什么人格尊严权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c.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侵害人格尊严权的情况?如何应对?第二步:认识侵害人格尊严权的行为目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侵害人格尊严权的行为。
1. 分组讨论:请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收集并整理侵害人格尊严权的行为例子。
2. 分享并讨论: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收集到的例子,全班一起讨论这些行为是否属于侵害人格尊严权。
第三步:学习维护人格尊严权的方法目的: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
1. 探讨不同的应对方法:a. 心理上的应对方法:提醒学生坚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建立自己的自尊心;b. 行动上的应对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拒绝不合理的要求;c. 寻求帮助的方法:引导学生寻求帮助,例如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信任的成年人寻求支持。
第四步:实践应用目的: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1.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组,给予每个小组一个场景,要求他们演示在面对侵害人格尊严权的情况下,如何积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2.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要求他们分析案例中的人格尊严权是否被侵害,以及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法。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格尊严的概念:人格尊严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尊严和价值,不容侵犯。
2. 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是维护社会和谐、促进人际关系的基础。
3. 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方法:学会依法维权,遇到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时,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 难点:培养学生依法维权,勇敢地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格尊严的概念、重要性和维护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2. 准备典型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 准备讨论题,以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人格尊严的概念,引起学生对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关注。
2. 讲解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分析尊重他人人格尊严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3. 案例分析:分享侵犯人格尊严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和反对侵犯行为。
4.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并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份关于尊重人格尊严的标语,用以提醒自己和他人。
2.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在遇到侵犯人格尊严时的应对策略。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同学对于人格尊严的认识和尊重情况,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二、教学重点:1. 人格尊严的含义。
2. 维护人格尊严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格尊严的侵犯。
2. 如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勇于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模拟: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正确处理相关问题。
2.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内容:1. 人格尊严的含义:介绍人格尊严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应该得到尊重。
2. 尊重他人: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从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 维护人格尊严的方法:教授学生在面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时,如何正确处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 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尊严问题: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尊严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维护人格尊严的必要性。
5. 勇于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在现实生活中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六、教学活动:1. 情境模拟:设计一个场景,例如在学校里,一个同学嘲笑另一个同学的成绩。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这种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不同角色,例如受害者、施害者、旁观者等,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况,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检验学生对维护人格尊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故事或经历,分享自己的感悟。
2.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人格尊严的认识,例如有关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的文章。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六课《平等对待你我他》
第三课时:《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教学设计
城关一中谢静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课程标准要求:3.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习目标:
1、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包含的内容。
2、知道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3、辨别侵犯人格尊严权的行为,能自觉尊重他人人格尊严。
4、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掌握维权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了解人格尊严的具体内容和法律保护,掌握维护人格尊严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
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途径。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查缺补漏、强调重点、能力提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什么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包括哪些权利?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绿领巾事件。
生:你怎么看待学校给差生佩戴绿领巾的行为。
(学校伤害学生自尊心,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等)
引入课题: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自主学习,探索发现】课本P71-75.
1、什么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包括哪些权利?
(人格尊严,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
2、九年级学生吴天是个网络爱好者,因违纪受到廖老师的严厉批评。
他怀恨在心,便多次在学校网站上发帖子,说廖老师随意体罚和辱骂学生,还乱收费,吴天父亲也向教育局打电话诋毁老师。
一时间学校师生议论纷纷,对廖老师的声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廖老师忍无可忍,将吴天父子告上法庭,法庭认为吴天父子侵犯了廖老师的人格尊严,责令吴天父子公开向廖老师道歉,恢复名誉,赔偿精神损失费5000元。
(1)吴天父子侵犯廖老师的 B 。
A肖像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姓名权
(2)法院对吴天父子的判决说明了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共同探究,明确概念】
1、观看视频“小亮周末见闻”;
(见闻一:照相馆在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小亮舅舅和舅妈的结婚照贴在墙上用来招揽生意;见闻二:服装店老板和员工让小偷挂着牌子罚站;见闻三:王叔叔因为得罪单位领导而被取消了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见闻四:继父强迫小亮改名字和自己姓。
)
2、小组讨论:
(1)照相馆的行为侵犯了小亮舅舅和舅妈的肖像权,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
像。
”
侵犯这种权利的行为还有:丑化公民的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2)服装店老板和员工的行为侵犯了小偷的名誉权,我国法律规定:“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
侵犯这种权利的行为还有:使用暴力或口头文字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破坏他人名誉、人格的行为等
(3)单位领导的行为侵犯了王叔叔的荣誉权,我国法律规定:“任何组织、个人都不得非法剥夺公民已经获得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
侵犯这种权利的行为还有: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人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等
(4)继父的行为侵犯了小亮的姓名权,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凡干涉、盗用、滥用公民姓名的,都构成侵权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
侵犯这种权利的行为还有盗用、滥用公民姓名的行为
3、成果展示:
温馨提示:(1)分组展示共同探究部分,学生互相纠错,查缺补漏,强调重点。
(2)教师补充重点,讲解难点。
4、教师补充:
(1)情景讨论:(下列行为是否侵权?说出法律依据)
①未经鲁迅之子周海婴同意,制作鲁迅金塑像卖钱;
②把民警值班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用来呼吁大家向民警学习;
③未经本人同意,把肖像经过电脑加工制作,使头像和动物身体结合在一起;
④小明因嫉妒,向班主任和一些同学诬陷大江考试作弊;
⑤工头刘某假冒他人姓名签合同;
(2)想想议议
某校女生胡昊因嫉妒同寝室的学生师洋,用手机偷拍了师洋在寝室内的各种生活照片,在同学中传看,并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师洋,给师洋造成很大的痛苦。
①胡昊的行为侵犯了师洋的哪些权利?
(胡昊侵犯了师洋的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
②分析胡昊的行为有哪些危害?
(胡昊的行为损害他人的名誉,给他人造成了伤害;破坏社会道德,败坏社会风气;同时也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的违法行为。
)
【学以致用,依法维权】
观看视频《林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
1、同学自由提问题并回答。
2、教师补充问题
(1)请运用法律知识分析“林某冒名顶替林琳上大学”的行为。
(林某的行为是违法的,她侵犯了林琳的姓名权和受教育权。
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
(2)你认为林琳可以采取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的时候,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其中包括:
1、协商解决。
2、向有关部门求助。
3、运用法律手段使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
【联系生活,尊重他人】
1、漫画赏析:生活中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
2、学法守法: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尊重他人人格;
尊重他人肖像权的行为:(如不在照片上乱刻乱画等)
尊重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如不骂人等)
尊重他人荣誉权的行为:(如不讽刺获奖者等)
尊重他人姓名权的行为:(如不给他人起绰号等)
3、联系生活:青少年如何维护人格尊严?
(1)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3)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梳理归整,收获成功】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做一个小结,写出本课的内容提纲。
具体权利侵权的行为表现
①、未经同意以赢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
肖像权
②、丑化、损毁公民肖像。
名誉权侮辱、诽谤、讽刺、打击
①、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和证书;
荣誉权
②、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人进行挖苦、讽刺和打击;
姓名权干涉、盗用、滥用
维权途径:协商、求助、到法院提起诉讼;
我的做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能力拓展,自创标语】
同桌交流:为使我校同学都能自觉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维护自身人格尊严,请你设计宣传标语。
(1、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2、学会依法维权,促进健康成长!)
(3、尊重他人权益,共建和谐校园!)
【达标反馈,巩固新知】
一、单项训练。
1.我国法律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公民的人格尊严包括(D) ①肖像不受非法侵犯②名誉不受非法侮辱③荣誉不受非法剥夺④姓名不受他人侵害⑤生命健康权 A、①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人格尊严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在我国,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不容非法侵犯
B.青少年年龄小,不享有法律保护的人格尊严的权利 c.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当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
D.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终身守护的权利
3.某校八年级(2)班40元爱心捐款丢失后,班主任老师采用海选的方式,在班内发纸条,让学生写出偷钱人的姓名。
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的投票,认定××同学为“小偷”。
班主任老师的做法( D )
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发扬了民主 B.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做严重触犯了国家的刑法
C.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可以追回丢失的捐款
D.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做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4.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下列行为属于诽谤行为的有( B )
A. 公然谩骂他人
B. 捏造事实中伤他人
C. 大庭广众之下讽刺、挖苦他人
D. 往他人身上泼脏物
5.胥某在愚人节那天以同事刘某的名义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结果使刘某非常尴尬:领导批评,同时取笑,家庭不和。
刘某一气之下,将胥某告上法庭。
(1)上述材料中刘某的什么权利受到侵害?
(刘某的名誉权、姓名权受侵害)
(2)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教学反思】
1、多媒体辅助思品课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要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让学生享受到多媒体教学的乐趣。
2、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
3、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思品课的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完美的结合。
教师应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
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达到教学互动的良好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