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21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
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清潭中学政治教研组八年级备课组徐剑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了解公民享有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
的具体内容;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
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3、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
行为;
2、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
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
2、能自觉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3、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举例分析
教学过程:。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法律在我们身边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3. 公平正义的守护4. 做负责任的公民5. 遵守社会规则6. 珍惜美好生活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法律的作用,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掌握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的相关知识;理解公平正义的含义,学会维护公平正义;培养负责任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珍惜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制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2. 使学生掌握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的相关知识,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培养学生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4. 培养学生负责任的公民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成为有用之才做好准备。
5. 让学生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提高社会公德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公平正义的含义、负责任的公民意识、遵守社会规则。
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维护公平正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案、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法律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的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的相关知识3. 公平正义的守护公平正义的含义维护公平正义4. 做负责任的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负责任的公民意识5. 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规则的意义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法律在我们身边:请结合实际案例,谈谈你对法律作用的认识。
2024年最新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法律在我们身边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3.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4. 我们受法律的保护5. 预防违法犯罪6. 依法维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治观念。
3.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依法维权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各章节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关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的定义法律的作用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人格尊严的含义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的具体体现3.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权利的含义法律保护权利的具体措施4. 我们受法律的保护法律保护的范围法律保护的方式5. 预防违法犯罪犯罪的定义预防犯罪的方法6. 依法维权维权的含义依法维权的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请举例说明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请分析一个案例,阐述依法维权的方法和技巧。
2. 答案: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进步等。
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的例子:如《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依法维权的案例:如消费者权益受损时,可以依法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商家承担法律责任。
八年级政治教案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情境活动一:案例分析郭某,15岁,系城西中学初三学生。
其父是一中巴车主,从事客运生意。
由于郭某母亲身体不好,郭父便请一人为其售票,月薪400元。
为了节省这笔开支,郭父一直想让郭某休学,帮他售票,但郭某不同意,只好作罢。
后来,售票员以报酬太低为由辞了工,郭父又一次想到女儿郭某。
在郭父的执意要求下,郭某尽管满心不愿意,最终还是被迫辍了学。
镇政府知道后,多次找郭父做工作,希望他让郭某复学。
但郭父以“让不让女儿读书是我家的事,别人管不着”为由予以拒绝。
于是镇政府依法对郭父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限其在10日内把郭某送回学校复学。
议一议:镇政府的做法根据是什么?这里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教师讲述:镇政府是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对郭某的父亲作出行政处罚的。
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让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是家长应尽的义务,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法律的重要内容,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使公民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作用。
板书课题:二、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二)讲授新课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学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问题:法律是怎样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讲述: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
使公民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情境活动二:案例分析非典型性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忘我国政府宣布,将“非典|”列入《传染病防治法》中的法定传染病来进行管理。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练习题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练习题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1.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是( ).A.肖像权B.人格尊严权C.人身自由权D.荣誉权2.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说明( ).①我国法律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②人格尊严权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③人格尊严不可辱④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滨江一中高二学生林强想竞选学校学生会主席,但他的〝威望〞不及何辉同学,为了竞选成功,他道听途说,添油加醋,捏造事实背后中伤.诋毁何辉,林强的行为侵犯了何辉的().A.政治权利和自由B荣誉权C.隐私权D.名誉权4.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 ).A.地位身份B.良好表现C.学历D.学业成绩5.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 ).①生命健康权②自由权③名誉权④肖像权⑤姓名权⑥隐私权A.①④⑤⑥D.①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②③⑤⑥6.小马为了表示对你的不满,当着你和其他同学的面,撕毁你的照片,并扔在地上乱踩.小马的行为().A.是合法行为B.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C.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D.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7.名誉权主要表现为( ).①名誉获得权②名誉利益支配权③名誉维护权④名誉收益权A.②③B.①②C.③④ D.①④8.( ) 是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A.名誉B.姓名C.学历D.肖像9.侵害公民姓名权的具体表现是( ).①盗用他人姓名②冒用他人姓名③给他人起外号④阻碍未成年子女更改姓名A.①②D.③④巳②③D.①④10.张祥是初二(4)班学生,经常迟到早退,他在学校设立的考勤记录卡上从来不写真实姓名和班级,有时填写〝初一(8)班陆某〞,有时填写〝初二(1)班李某〞.张祥同学的行为侵犯了陆某.李某的().A.荣誉权B.名誉权C.隐私权D.姓名权二.不定项选择题1.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表现有( ).A.公然辱骂他人B.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在背后中伤他人C.往他人身上泼脏东西D.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别人2.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姓名权的有( ).A.干涉成年人更改姓名B.假冒他人的姓名签订合同C.盗用他人的姓名实施不正当的行为D.非法剥夺公民已经获得的荣誉称号3.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 ).A.肖像制作权B.肖像使用权 C.肖像维护权D.肖像获酬权4.下列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有( ).A.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B.丑化公民肖像C.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公民的肖像D.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5.下列行为中合法的是( ).A.老师要求多次迟到的小刚在同学面前承认自己走路比乌龟爬得还要慢B.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C.杂志编辑在征得小立的同意下,把小立的相片刊登于封面,并支付相应的报酬D.年满18周岁后,牛平更改个人姓名三.判断题1.人格尊严权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 )2.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3.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 )4.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行为,只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 )5.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 )四.判断分析题我国公民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自主依法规定变更姓名.五.简答题某校女生张某.李某去某百货商场购物,商场保安怀疑她俩偷了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这生提出反对.但保安仍然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两个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法院经审理,判决该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向两名女生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1.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2.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3.你从这一事件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六.论述题小智因皮肤黝黑,有同学给他起了个〝黑炭头〞的外号,并且在同学中散播.其他同学一见到小智都叫他〝黑炭头〞,小智的心里很不好受.1.该同学的这一做法侵犯了小智的什么权利?2.如果你是小智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3D.4B.5C.6C.7A.8B.9A.10D二.不定项选择题:1ABCD.2ABC.3ABD.4ABCD.5BCD三.判断题:1√2√3_4_5√四.判断分析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国法律赋予公民姓名权.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五.筒答题1.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2.说明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犯,任何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3.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当自己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六.论述题1.该同学的这一做法侵犯了小智名誉权.2.小智面对这种情况,可以直接告诉那些同学他对此很反感.如果他们还是这样做,你可以不理会他们,每次他们这样叫时都别回答,久而久之,那些同学也会觉得没劲,也就不会再叫了.此外,小智也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制止他们.如果因为同学起的外号,造成严重后果的,小智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味地忍气吞声或者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都是不可取的.。
【课题】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了解公民享有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3)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内容;通过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好的名誉可贵,引导学生讨论侵害名誉权的案例,学会如何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珍爱、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尊严,能够自学尊重他人。
【学情分析】针对部分学生缺乏独立人格的问题、不能分辨侵犯自己人格权的行为、不懂得尊重他人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人格尊严、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的内容,侵权方式。
难点:学会依法维权。
突破方法:依据《民法通则》中民事责任的规定,让学生在总体上把握 民事责任 ,学会触类旁通。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素材,自制课件。
学生:预习预做P33-44课本问题。
【课时计划】共3个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课题视频《晏子使楚》。
问题是:晏子除了极力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外,还在极力维护了自己的什么权利?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新闻:《辽宁首例刑事犯罪嫌疑人“蒙面出庭”》,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人格尊严不可辱”观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P34-35,回答下列问题:(1)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
(2)人格尊严权的含义、表现、具体体现。
(3)侵犯人格尊严权的方式有哪些?要承担什么责任新闻《小学要求调皮和学习不好学生戴绿领巾》组图引导学生思考:你想对这些戴绿领巾的小同学说点什么呢?继续拓展:侵犯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现象还有哪些,举例。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P35-36回答下列问题:(1)名誉的含义(2)良好名誉的作用(3)侵害名誉的行为的危害性问题探究:中学生大江关心集体,热心助人,学习成绩优良。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能够自觉得尊重他人,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增强尊重别人隐私的法律意识。
2.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能力。
3.知识: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能够区分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五项权利,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教学重点: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难点: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我最棒)一、填一填1、人格尊严的内容有那些_____________、————————、—————、—————、——————————。
我国法律尊重公民的———————,保护公民的————————不受侵犯。
二、我来找问题:1、人格尊严的含义。
(了解)2、青少年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P102)3、阅读101页相关链接,了解并能够区分开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
4、未成年人有隐私权吗?我国法律是怎样规定的?(P104)5、青少年应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P105)新知探究案(合作探究我积极)探究一:阅读课本101页,说一说:自己身边有以上类似的现象吗?议一议:你怎么对待以上的事情?谈一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探究二:在我国,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非法侵犯。
公民的肖像不受非法侵犯、名誉不受非法侮辱、荣誉不受非法剥夺、姓名不受他人侵害。
阅读课本101页相关链接,(能够区分开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回答下列材料中人物分别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1、王涛爱给同学起外号,有些外号倒也无伤大雅,可有的外号却让被叫的同学抬不起头来,甚至不敢去学校上课。
2、小陈是某市“三好学生标兵”。
担任班长期间,在处理班内一些具体事情时,同班主任周老师有不同意见,结果被周老师撤去班长职务。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名誉,维护严,增强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法律意识;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增强尊重别人隐私的法律意识。
能力目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隐私权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
知道如何维权.【课前延伸】一、精读101-----105,了解全面内容。
二、找出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包含的内容三、了解下列权利的含义:肖像权: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或照片,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真名誉权: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
姓名权: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一般情况下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笔名等。
荣誉权:是社会、国家、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等。
【课内探究】一、合作探究------交流共享【探究活动一】以案说法:案例一:2009年5月起,海南天涯公司及谷歌公司为宣传其共同开发的互动问答产品“天涯问答”,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天涯社区”多个页面中发布带有赵本山卡通肖像的flash广告。
案例二:2004年9月,王佳俊冒用罗彩霞之名被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录取。
2009年又冒名办理了毕业证,教师资格证等。
案例三:2010年12月21日,林女士与其母在市区超市购物时,由于超市服务员操作失误,导致林女士出门时报警器响起,于是超市保安指责林女士偷东西,大家议论纷飞,指指点点,林女士感到很委屈。
案例四:李某因对领导提出建议,而被撤消“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案例五:小华的父母偷看了她的日记以上案例中侵犯了哪项权利?法律依据是什么?归纳我最棒:•1、人格尊严,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2、人格尊严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青少年怎样做到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①正在成长中我们要做到________,依法_______,维护__________。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导言人类尊严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对于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进行详细探讨。
什么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是指每个人天生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不可侵犯的内在价值。
它涉及到个人的自由、尊重和权利。
人格尊严是每个人平等对待的基础,并被大多数国家法律视为不可侵犯的人权。
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的意义法律保护人格尊严对于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的重要方面:1. 人身自由和尊重法律确保我们的人身自由和尊重,禁止任意拘留、监禁或虐待。
任何人如果违反这些法律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2. 隐私权保护法律保护我们的隐私权,禁止他人未经授权擅自获取、使用或传播我们的个人信息。
这包括我们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敏感信息。
3. 言论自由法律保护我们的言论自由,允许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信仰。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侮辱、辱骂或诽谤他人。
法律对于平衡言论自由和他人权益起着重要作用。
4. 平等待遇和反歧视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包括基于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残疾等因素。
这确保了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享受权利和机会,不受歧视和压迫。
5. 法律救济法律为受到人格尊严侵犯的个人提供法律救济途径。
这意味着受害者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追究侵害者的责任,并获得合理的赔偿。
法律案例:人格尊严保护的实际应用以下是一些实际法律案例,展示法律如何保护人格尊严:1. 性骚扰案例法律对性骚扰采取严厉的立场,提供了保护受害者的法律手段。
例如,在某些国家,雇主有责任采取措施来防止和处理性骚扰行为。
受害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赔偿。
2. 言论自由案例在言论自由方面,法律的平衡性也得到了体现。
例如,如果某人发表带有种族歧视性的言论,可能会被控告并受到惩罚。
法律既保护了言论自由,又限制了对他人尊严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