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385.07 KB
- 文档页数:18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检测(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6分)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4分)①fù ( )盛②寒xuā n ( ) ③sǔ n ()头④崔wé i ( ) ⑤怜mǐ n( ) ⑥ guà n ( )洗室⑦性格执niù( )⑧zhǔ ( )清沙白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分)小说的基本要素就是情节、、 ,其核心就是。
《老人与海》塑造的古巴老渔夫(人名)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B、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白居易,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上主张“,”。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⑴丛菊两开她日泪, .⑵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⑶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⑷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
3B、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⑴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⑵,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⑶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⑷沧海月明珠有泪, 。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⑶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暂⑷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便宜二、课内阅读(24分)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6分)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您妹妹!"宝玉早已瞧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就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
厮见毕归坐,细瞧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瞧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就是胡说,您又何曾见过她?”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瞧着面善,心里就算就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试卷语文试题一、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韶光sháo杜撰zhuàn朱拓tuò百无聊赖lài嫡亲díB.监生jiān惴惴zhuì俨然yǎn少不更事jīng押解jièC.间或jiàn形骸hái谬种miù沸反盈天fèi桅杆wéiD.陈抟tuán驯熟xùn炮烙pào咀嚼鉴赏jǔ黏液nián解析:A项,拓tà;B项,监jiàn,更gēng;D项,炮páo。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夏天的餐饮市场被福寿螺搅得沸反盈天,从6月底至今,先后有130多人因此染上了广州管圆线虫病。
B.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与贾母处不同。
C.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D.好在她现在已经再没有什么牵挂,太太家里又凑巧要换人,所以我就领她来。
——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解析:A项,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片。
B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此处应为“轩昂壮丽”。
C项,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含贬意。
D项,熟门熟路: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
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B.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论述类文体阅读(18分,每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当谈起战争话题,总有人觉得推崇谦谦君子的中国文化缺少铁血霸气的一面。
从史实上看,中华文明崛起于中原农耕地带,四面受攻。
特别是北方毗邻草原游牧民族,战争频仍。
相对于扛锄牵牛、单独劳作的农耕民族而言,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就是骑马射猎、团队合作,有巨大的天然军事优势。
然而,从黄帝北逐荤粥开始,历经夏、商、周、秦,直到汉武帝、唐太宗分别击败匈奴、突厥,中原文明始终经受住了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不断发展壮大。
显然,谦谦君子也绝非任人宰割的懦弱者。
那么,中国文化对战争有什么看法呢?第一,不推崇战争。
中国文化爱好和平。
孔子说,“仁者,爱人”。
以爱护别人为己任的仁者,当然不会热衷于剥夺别人的生命。
汉传佛教强调“慈悲为怀”,主张吃素,连动物的生命都不愿剥夺,遑论战争。
老子关于战争的论述更充分。
他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武器、战争都是不祥之物,也非君子所喜欢的,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会用它;“若美之,是乐杀人”——如果喜欢武器、推崇战争,就是以杀人为乐;“夫乐杀者,不可得意于天下”——以杀人为乐的人,不可能真正得到天下人的认可。
第二,不惧怕战争。
中国文化重视精神,追求正义,有重义轻死的一面。
比如,孔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玄奘说过“宁可就西而死,岂东归而生”,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体现在战争上,就是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一般的征服者战争,能胜则愿战,不胜则愿降;必胜则必战,必败则必降。
而中国文化更推崇的是:无关正义,必胜亦不战——不打不正义的战争,不欺凌弱小;正义所在,必败亦必战——即便敌强我弱、明知必败,也会勇于亮剑、绝不屈服,甘愿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自恃武力强大而敢于言战,不是真正的勇敢;重义轻死,明知必败亦必战,才是真正的勇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基础题(15分:每小题3分)1、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簇拥宽慰沾惹雕粱画栋孽根祸胎敛声屏气B.寒暄烟霭窥探百无聊赖沸反盈天宽宏大量C.潇洒瞬间拨弄兴致勃勃遍体零伤兴高采烈D.吞噬粘液脊髓皮开肉绽残缺不全走途无路2、下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造(ì)歆享(xīn)间或一轮(àn )数见不鲜(ò)B.便宜(àn)吞噬(ì)皮开肉绽(àn)翘足而待(áo)C.惫懒(bèi)蹂躏(lìn)少不更事(gē)模棱两可(lé)D.朱拓(tà)祷告(dǎo)心广体胖(pà)厚古薄今(báo)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国家质量技术检测局宣布,从7月1日起生活饮用水必须明示酸碱度,这使大量不合格饮用水无地自容。
B.香港华懋集团主席“小甜甜”龚如心病逝,其丧礼安排逐渐明朗。
受聘设计灵堂的花店店主透露,这个花海灵堂相信是史无前例,令人惊叹的。
C.金沙遗址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汗牛充栋的出土玉雕,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赞赏。
D.基金安瑞的持有人代表表决通过了基金安瑞的“封转开”方案。
这意味着基金安瑞将掀开新的一页,华安中小盘成长基金将粉墨登场,成为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第8只开放式基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剧增,煤和石油遭到掠夺性开采,储量锐减。
B.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个人信息公开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网民们就可以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
C.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D.为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投诉或举报,教育部日前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
第1-4单元综合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批评岂能庸俗化普冬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
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
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
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
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
一些平庸之作明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
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
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
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
对生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
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评同样如此。
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
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
哪怕是纷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有何关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
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
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里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
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
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
.单元质量检测(三)( A 卷学业水平达( 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基础巩固 ( 共 15 分,第 1~ 3 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群贤毕 至毕:全.A. 少长咸 集咸:都 .茂林修 竹修:修整.畅叙幽 情幽:幽深内藏.B. 人之相与 与:交往 .崇山峻岭 崇:高.修短随化化:变化.C. 终期 于尽期:至、及 .向之所欣 向:过去,以前.喻之于怀 喻:比喻.D. 其致 一也 致:思想情趣 .列叙时人 列:一个一个地.解析:选 B A 项,修:长,高。
C 项,化:指自然。
D 项,喻:明白。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舞 幽壑之潜蛟②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③顺流而东 也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唐浮... .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之也⑦火尚足以明.也 ⑧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A .①③④B .②⑤⑦C .③⑤⑥D .②④⑧解析:选 C 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意动用法,⑦形容词作动词,⑧形容词作名词。
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于是 ) 邀请客人一同喝酒,吟咏。
B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屡次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箫声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D.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尽的宝藏。
解析:选 A“属”应为“劝人饮酒”。
4.名句默写。
(6 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禅.让(chán)瞋.目(chēn)厢庑.(wǔ) 为虎作伥.(chāng)B.山墺.(ào) 歆.享(xīn)狡黠.(xié) 眼睛窈.陷(yǎo)C.舵.把(duò) 剽.窃(piāo)莅.临(lì) 焚膏继晷.(guǐ)D.桅.杆(wéi) 斐.然(fěi)颠簸.(bǒ) 泾.渭分明(jìng)解析:选C A项,“禅”应读shàn;B项,“黠”应读xiá;D项,“泾”应读j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搀着赔笑荣禧堂鬓发如银B.疑惑密秘蓝夹袄沸反盈天C.蹙缩计性帆脚绳惨不忍睹D.抖动英镑上下鄂皮开肉绽解析:选A B项,密秘—秘密;C项,计—记;D项,鄂—颚。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各位营员从哪所学校来,又实际编排在哪一兴趣班,他都洞若观火....。
B.这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正以无所不为....的勇气不懈行进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征程上。
C.合作小组协力攻关,无暇他顾。
有人却趁机大肆侵吞攻关成果,坐收渔.人之利...。
D.如果日本政府对我方的严正申明仍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最后必将自食恶果。
解析:选D A项,“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或现象非常透彻,能清楚地看出其本质。
可改为“一清二楚”。
B项,“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可改为“无所畏惧”。
C项,“渔人之利”,比喻第三者利用另外双方的矛盾冲突而取得的利益。
句中说“协力攻关,无暇他顾”,这里不存在“另外双方的矛盾”。
D项,“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
指不予理睬。
此处用法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企业希望学校早一点了解他们的工艺过程,还把部分学生和老师请到他们的企业实习。
2017-2018高一语文必修 3 全册单元综合测评试题 4 份kj.co单元综合测评 ( 一 )语言,存在的家园(时间:100分钟,分值:120 分 )一、基础稳固 (12 分,每题 3 分 )1.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31 周岁,关于任何一名游泳运动员而言,都是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年龄,而菲尔普斯战胜了这全部,在里约奥运会上仍拿下了 5 枚金牌。
②小李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常常对我谆谆教诲,使我在平时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少出错误,我特别感谢他。
③我跟他认识也有几年了,但除了会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其他,所以到现在仍是白头如新。
④今年暑期,我和几个小伙伴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西岳华山绝顶。
立于顶峰,放目远眺,天无涯际,我顿觉自己微小,登高自卑之感油但是生。
⑤泛舟在漂亮的漓江上,只见江水浩浩大荡,两岸丛山叠峰,各具神情,令人目不交睫,身在此中,倍感奇趣横生。
⑥最高人民法院微信负责人赵晓菲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在标题制定上咬文嚼字,在内容上,传达法院的法治正能量。
A .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⑥ D.②④⑤【分析】①望而却步:表示看见了就惧怕。
切合语境。
②谆谆教诲:形容诚心地教育。
多指 ( 尊长对晚辈、上司对下级 ) 诚心地教育,而不可以用于平辈之间。
③白头如新:指交朋友相互不可以认识,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同样。
切合语境。
④登高自卑:爬山要从低处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顺序渐进,由浅入深。
做事脚扎实地从小事做起。
不可以误认为看见高峰而感觉自己很微小。
⑤目不交睫:指没有合上眼皮。
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望【答案】用“蜘蛛网”比喻在高空中南飞迁移的雁阵奇特而贴切;写出了雁群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飞翔状态;表现了大自然【答案】一种是石灰石,另一种是花岗石 ( 或漂砾 ) ;这些石头不是一般的石头,懂石头的人能够看出自然界沧桑巨变的历史,告诉我们要读懂大自然的【答案】(1) 平常易懂。
善用口语句式,经过举例子、设问等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内帏宫绦忖度蹂躏百无聊赖B.戏谑罥烟脊鳍监生少不更事C.理学草巢鬼秘蹙缩沸反盈天D.鄙薄性情牲醴蹒跚皮开肉绽3.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①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形容:形体容貌)②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态度:有才学而不拘礼节的神态)③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风骚:姿容俏丽)④可怜..辜负好韶光。
(可怜:可爱)⑤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
盈,满)⑥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⑦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窈陷:深陷。
窈,幽深)A.①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⑦D.②③⑤⑥⑦4.选词填空(1)“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a.简洁b.直捷c.直接d.简捷)的说。
(2)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a.偶尔b.偶然c.间或d.随便)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3)“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a.精神b.神采c.光采d.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4)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a.悲凉b.悲苦c.悲郁d.悲哀)的神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
B.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人“网虫”的人数激增。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第一单元检测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攒.珠髻.(zǎn)嫡.亲(dí)宫绦.(tiāo)蜂拥而至....(yōng)B. 醉醺醺(xūn)伶俐(lín)歆享(xīn)上蹿下跳(cuàn)C. 数落(shǔ)惬意(qiâ)翱翔(áo)不屑一顾(xiāo)D. 裙裾(jū)嗔怒(chēn)蜷缩(quán)刚愎自用(bì)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箱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鹊。
B.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的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C. 她像是受了泡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
D. 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
于是他走回船稍,发现舵把的断成有缺口的一头还可以安在舵的隼头上,让他凑和着掌舵。
3.下列选项中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chén)翰之宝”。
B.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C. 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
——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D.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4.下列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四十岁后,曹雪芹进入了凄苦的晚年,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间.或(jiān)桥墩.(dūn)蹙.缩(cù)直栏横槛.(jiàn)B.敕.造(chì)纨绔.(kuà)孱.弱(chán)叱咤..风云(chìchà)C.潸.然(shān)两靥.(yàn)懵.懂(měng)陈抟.老祖(tuán)D.踌躇.(chú)联袂.(mèi)蹂躏.(lìn)少不更.事(gē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漫不经心蜂涌而来沸反盈天百无聊懒B.走投无路垂涎三尺放诞无礼慢慢吞吞C.张灯结彩嘻皮笑脸敛声屏气兴致勃勃D.白浪涛天皮开肉绽残缺不全凤毛麟角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①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②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今年我国东北地区也是五风十雨....,气候出现了异常,恶劣的天气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③今天,你吃光盘子里的食物了吗?以“光盘”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已经风起云涌....,晒出自己的“光盘”的倡议得到了很多人响应。
④在严打整治斗争中,公安干警周密部署,全警动员,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⑤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车手,都在这段等待的时间内感到百无聊赖....,不能离开车检大厅的他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排遣无聊。
⑥从查处的典型案件来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涉案金额动辄成百上千万,个别甚至近亿元,已经到了毫无顾忌、为所欲为....的地步。
A.①⑤⑥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阅读经典作品,特别是阅读第一手的经典原著,不仅给我们知识的滋养,更给我们智慧的启迪。
B.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海明威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英雄,他屡次大难不死,佳作迭出,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事业中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C.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的诺贝尔奖。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原创真人秀节目,以全新的节目形态、寓教于乐的节目形式,唤醒和弘扬了更多人学习汉字文化的意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②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③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④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⑤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⑥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A.②③①⑥⑤④B.③①⑥④⑤②C.④③①⑥②⑤D.③⑤⑥②④①二、阅读鉴赏(5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曹雪芹——无人见证的牺牲①牺牲精神是伟大的,但牺牲者总还是希望自己的牺牲得到世人的理解和见证,这是人之常情,无损于牺牲者的伟大。
但我们能想象一种无需人们见证和理解的牺牲,一种既不为现世功利也不为流芳千古的牺牲吗?这样的人有,你信不信?他就是曹雪芹。
②曹雪芹的生平至今仍是一个谜,这个谜恐怕不可能有解开的一天了。
甚至《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还存在争议。
而他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家,而且,距今只有两百多年!后人只是朦胧地知道,曹雪芹少年时代曾经历了一段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家道确已大不如从前,晚年贫病交加,“举家食粥”,终于在四十多岁时“泪尽而逝”。
这样一位才华卓著的人物,生前应得到社会的礼遇,死后应得到后人的追怀。
可惜,这只是后人善良的愿望。
③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生命凝聚之作,我们无法了解其作者,也许我们只能凭作品去揣想他的心理能量和生命能量。
④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付出一生,写这样一部“字字是血”的生命之作呢?⑤是为了追求富贵荣达吗?早年的曹雪芹确实有过借登科取士来实现自己的富贵荣达的梦想,跟当时的同类子弟没什么两样。
但事实是,他着手写这部惊世之作时早已“将富贵荣达视为过眼云烟”,多少人只将这话挂在嘴边来掩饰内心的渴望,而他却用生命真正去实践了。
⑥红学权威周汝昌则认为他是迫于眼下的生活。
写这么一本书也许可以暂时改善他困顿不堪的境遇,而用不堪回首的往事换来自己和家人腹内的暂时充盈,实在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
以曹氏的人格心性,这断不会长久。
所以,写这么一本书实在不能使他从潦倒中完全解脱。
何况以他的才情,做一个豪门清客,何处不留?又何至于衣食不给、举家食粥?⑦也有人说他是为了名声。
名声是一种社会评价,这对任何文人来说都是基本的心灵动力。
对一个文人来说,淡泊名声比淡泊富贵难得多。
但在曹雪芹的时代,小说不是文学正途,为士大夫所不屑。
更何况雍乾时代,文字狱遍布全国,文人动辄得咎,《红楼梦》这样一部怨世骂时之作,又何敢传世以求名?另外还有“为了身后的名声”一说,这似乎是对作者心灵动力的唯一解释了。
但事实上,民间对《红楼梦》的传抄却是在曹氏在世时就存在了。
⑧曹雪芹是超凡的人,我们不能用凡俗的精神境界和价值标准去揣想他。
也许极少有人能想到,他写《红楼梦》,只是为了一吐胸中之郁结,并希望后人理解这份情怀。
这就够了。
至于自己,他希望完全隐退。
⑨大精神,大境界,然后有大文章。
将现世的名利欲求置之度外,这是极难得的;将身后的名声也置之度外,对于一个具有巨大心理能量的人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
即使如此,他仍愿主动地承受那样的精神重负!文学天才和道德圣者如此偶然而奇妙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⑩由此看来,认为曹雪芹受了天大的委屈的人,也是用一双俗眼在看他,这完全不合他的心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曹雪芹最有资格接受这种景仰,虽然他本人对此毫不在意。
6.下列关于“无人见证的牺牲”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雪芹是位才华卓著、令人敬仰的大家,而他的生平至今竟然还是一个谜。
B.极少有人能理解曹雪芹的情怀,也很少有人知道他写作《红楼梦》的心灵动力。
C.“无人见证的牺牲”表明后人对曹雪芹所受的委屈感到不平。
D.《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可曹雪芹在世时《红楼梦》却无人问津。
7.下列不属于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原因的一项是()A.早年的富贵荣达之梦对曹雪芹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B.周汝昌认为眼下困顿的生活逼迫曹雪芹不得不暂时通过写小说来养家糊口。
C.有人认为曹雪芹是为了求取身前或身后的名声,但事实似乎不是这样。
D.事实上,曹雪芹是为了一吐胸中的郁结,并希望得到后人的理解。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红楼梦》只是后人揣测曹雪芹当时的心境的一个依据,我们不能借此完全了解作者。
B.以曹雪芹的才华,他完全可以借科举实现富贵荣达之梦,但他不屑于此,以致沉沦下层。
C.作者否定了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求取名声的说法和红学权威周汝昌的“生活所迫论”。
D.曹雪芹写《红楼梦》并非为了表明自己内心的委屈,这体现了他的大精神、大境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25分)蟹肥簕杜鹃丁之境菊黄蟹肥秋正浓。
中秋节那天,小北专门到成隆行买了五只大闸蟹。
128元一只,小北心里痛了一下,但想到妻子阿苏好这一口,也想让刚从农村老家来的父母尝尝正宗的大闸蟹,他那点小小的心痛转瞬即逝,那点钱算什么呢?丰腴白净的阿苏生于江南,近段时间她正在减肥,晚上只喝一小碗汤和吃几口青菜。
小北妈妈做的面食,她绝口不吃。
但家乡大闸蟹的诱惑,阿苏还是抵挡不住的。
她将小北买回来的活蟹洗净,放入蒸笼,蒸透后取出,去绳,将蟹一个个地整齐地码在白瓷盘中,红餐白盘,煞是养眼。
小北的老家在缺水的黄土高原,小时候从未吃过螃蟹。
记得和阿苏谈恋爱时,他在一家上海菜馆里第一次吃蟹,把蟹放进嘴里一阵乱嚼,味同嚼渣,连肉带碎壳都吐进了骨碟里。
阿苏吃吃地笑着,说他简直是暴殄天物。
月圆之时,阳台上淡菊和秋桂的清香飘入室内,餐桌上除了红蟹白盘,还有各色佳肴、时令鲜果。
6岁的儿子一航早已等不及了,坐在餐椅上大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螃蟹啦,吃螃蟹啦。
”小北先给自己的爸妈各拿了一只蟹,阿苏语带炫耀地说:“爸妈,这是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128元一只,你们见都没见过的,小北专门买来给你们尝尝鲜。
”“多少钱?128一只?这啥螃蟹啊?咋恁贵?那我不吃了,让航航吃。
”小北妈赶忙把自己面前的蟹放在了孙子的盘子里,小北的爸爸几乎同时也把蟹放回了白瓷盘里。
小北又让了几次,老人坚决不肯吃。
小北妈说:“俺们不爱吃,再说谁没吃过螃蟹啊?村里小孩们都在河里摸螃蟹,半天就一篓子,回家洗干净了,裹上面粉,在油锅里炸得焦黄焦黄的。
”阿苏鄙夷地说:“你们北方人吃什么都是裹着面粉油炸,蟹的鲜味全给糟蹋了!再说小河蟹能和大闸蟹比吗?”阿苏边说边拿起一只蟹,她用葱般水嫩的手指掰下蟹脚,再用洁白整齐的牙齿咬去蟹脚两头,用蟹脚的小头一捅,再用嘴一嘬,完整的蟹肉就出来了。
小北胃寒,再加上不善吃蟹,吃了一只便觉索然无味,儿子也就是好奇,碗中的蟹肉尝了几口也作罢了。
阿苏一边说笑丈夫儿子公婆不食美味不懂享受,一边大快朵颐,不仅如此,她吃完一只蟹,还能原样把蟹壳拼装回去,一只蟹好像又原样复活了。
第二天下班后,小北和阿苏一进家门,小北妈快步走进厨房,竟然从冰箱里端出了四只用草绳捆缠着的锃亮的青壳螃蟹!“每天晚上看你都不怎么吃饭,但昨天那么爱吃螃蟹,我今天在菜市场后面,见到有人在卖,28元四只,比小北买的便宜多了……”“多少钱?28元四只?螃蟹?妈,你买的是死蟹吧,死螃蟹可是坚决不能吃的。
”阿苏觉得乡下来的婆婆肯定上当了。
小北急着辩解说:“怎么可能?眼珠都在动,不信,我解开给你看。
”解开草绳的螃蟹张牙舞爪,看起来很凶猛,似乎在为小北妈解围。
“在菜市场买的吗?”阿苏又问。
“不是,菜市场后门,有人卖螃蟹。
好多人都在排着队买,听说是刚从湖里捞的,很新鲜……”小北妈嗫嚅着解释。
阿苏口气里有了责怪:“妈,我都告诉过你。
不要贪便宜去流动商贩那里买东西,怎么可能有7块钱一只的大闸蟹?再说了广州哪里会产大闸蟹啊?还刚捞的?这种来路不明又便宜的东西,我是不敢吃的,吃出什么毛病怎么得了?”小北妈一脸的不知所措。
小北知道妈妈尴尬,但也觉得阿苏说的不无道理,这螃蟹确实便宜得令人生疑,说不定真是那无良小贩……这时,阿苏不容置疑地对婆婆说:“你和爸也不要吃,吃出了毛病,还不知要花多少医药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