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
- 格式:pdf
- 大小:178.27 KB
- 文档页数:4
科学人文与而不同》教案设计(上)一、教学内容理解《科技人文与而不同》这篇课文中科学与人文得概念及区别,并理解它们得主要关系。
二、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得生字词。
2.理解科学与人文得概念及区别。
3.理解科学与人文得主要关系。
三、教学重点1.理解科学与人文得概念及区别。
2.理解科学与人文得主要关系。
四、教学难点理解科学与人文得主要关系。
五、教具准备粉笔、黑板、教案。
六、教学方法图表法、比较法。
七、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上这堂课之前,我想请几位同学站在政治得角度来谈谈“文化”在当今世界所起到得作用。
(提示:先进得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落后文化则阻碍社会得进步与发展)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16,瞧瞧学习本单元需要我们掌握什么?本单元围绕“科技与人文”得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
学习本单元,我们能从课文中领会科技与人文得关系,形成正确得认识:科技越发展,人文精神越重要。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筛选信息得方法:(1)要有明确得目得。
(2)要理解文本得内容。
(3)要有一定得速度。
现在就请大家带着“单元导读”交给我们得任务来学习《科技人文与而不同》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导读”,回答问题:课文主要内容就是什么?(提示:课文从科学与人文“共生互动”、“相同相通”、“相异互补”、“与而创新”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帮助我们准确而全面地认识科学与人文得内涵及相关关系,认识两者与谐发展得重要性。
)2、自由阅读课文,结合课本P121“练习与思考”第一题,找出这六个词语在课文中得所在位置,用横线标记出来;用筛选法筛选文章中得重要信息;给文章标好段落序号。
众所周.知:(全面、普遍)大家普遍知道得。
急.功近利:(急于)急于求成,贪图眼前得成效与利益。
寥寥..几笔:(很少)很少得笔数。
天人合.一:(合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事与愿违.:(背离)指原来打算做得事没能做到。
五彩缤纷..:(繁盛、纷乱)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瞧。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教学目标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明白时代的发展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通与共建的道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定筛选目标,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方式筛选信息,提高依据目标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设定并围绕目标快速、准确筛选信息。
教学难点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方式筛选信息,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由电影《阿凡达》导入。
(有条件的可播放电影片段,或者由老师、同学概述电影主要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拥有了高科技的地球人最终却败给了原始的土著纳威人?与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相比,地球人最缺乏的是什么?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人类要和谐健康发展,既离不开科技的发达,也离不开精神、道德的提升。
进而导入本课——“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二、走近作者杨叔子: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约30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
他倡导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绿色教育”,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文讲座两百余场,吸引了近二十万人次的听众。
三、解读题目(一)“和而不同”的本义:1.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释义:和,和睦;同,苟同。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3.解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教案第一章: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区别与联系。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1.2 教学内容:科学与人文的定义与区别。
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科学与人文的概念,分析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实践。
第二章: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发展的态度。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2.2 教学内容: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析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第三章: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2 教学内容: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
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问题,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第四章:文化多样性与和谐共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
培养学生尊重、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文化多样性中实现和谐共处。
4.2 教学内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尊重、欣赏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实现文化和谐共处的策略。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界文化多样性,分析尊重、欣赏不同文化的原因。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现文化和谐共处的策略。
第五章:全球化与家国情怀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化的定义与影响。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全球化的意识。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和人文的区别与联系。
2.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和人文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观念,培养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发展:科学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人文的定义和发展:人文是对人类自身及其文化、历史、价值观念等进行研究的精神活动。
人文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素质和审美水平。
3. 科学和人文的关系:科学和人文虽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的指导,人文的发展也需要科学的支撑。
4. 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尊重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观念,认识到科学和人文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的定义、发展和人文的定义、发展,阐述科学和人文的关系,以及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科学和人文的重要性和联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科学和人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学科的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教案所依据的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科学和人文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科学的定义、发展和人文的定义、发展。
2. 第3-4课时:阐述科学和人文的关系,以及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3. 第5-6课时: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科学和人文的重要性和联系。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科学和人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研究方法。
科学注重实验和观察,强调逻辑和证据,是探究自然规律和人类知识的重要手段。
而人文则关注人类的价值、意义和道德等方面,注重人的主观体验和价值判断,是塑造文化、艺术和哲学等方面的重要载体。
尽管科学和人文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许多相通之处。
科学和人文的相互融合可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让人类更加健康、幸福和有意义。
科学和人文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趋势。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福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等,需要科学和人文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和解决。
此外,科学和人文的相互融合也可以促进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让人类更加丰富和多彩。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的中心论点认为,科学和人文应该相互交流、融合,而不是互相排斥和抵触。
只有通过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合作和促进,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交流机制,让科学和人文领域的专家进行对话和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社会问题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需要培养一批具备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性人才,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实现科学和人文的相互融合方面,教育是重要的因素。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让他们具备宽广的视野和扎实的知识基础,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学校也应该注重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性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科学和人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但它们之间也存在许多相通之处。
只有通过科学和人文的相互交流、融合,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我们应该坚持“科学人文,和而不同”的中心论点,让科学和人文领域的专家进行对话和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社会问题和挑战,为人类的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贡献力量。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和人文的内涵,认识到科学和人文的重要性和相互关联。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和人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和人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人文的定义和发展历程3. 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关系4. 科学和人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 如何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人文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人文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学和人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人文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人文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科学和人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科学和人文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科学和人文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案例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如何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讨论参与度和见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科学人文和而不同》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科学和人文相关的文章、视频等。
3. 案例材料: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和人文应用案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人文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关系。
2. 第二课时:分析科学和人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案【篇一: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科学人文和而不同》word教案1】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教学目标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明白时代的发展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通与共建的道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定筛选目标,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方式筛选信息,提高依据目标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设定并围绕目标快速、准确筛选信息。
教学难点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方式筛选信息,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由电影《阿凡达》导入。
(有条件的可播放电影片段,或者由老师、同学概述电影主要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拥有了高科技的地球人最终却败给了原始的土著纳威人?与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相比,地球人最缺乏的是什么?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人类要和谐健康发展,既离不开科技的发达,也离不开精神、道德的提升。
进而导入本课——“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二、走近作者杨叔子: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约30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
他倡导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绿色教育”,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文讲座两百余场,吸引了近二十万人次的听众。
三、解读题目(一)“和而不同”的本义:2.释义:和,和睦;同,苟同。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3.解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