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障碍
- 格式:ppt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25
运动障碍康复运动障碍康复指的是针对因疾病、受伤等原因导致运动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的综合性评估和治疗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等手段,让患者恢复或提高运动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1. 运动障碍的分类和原因运动障碍可分为两类:神经性运动障碍和肌肉骨骼性运动障碍。
神经性运动障碍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引起的,如帕金森症、脊髓损伤、脑卒中等;而肌肉骨骼性运动障碍是由于肌肉、骨骼等组织的异常引起的,如关节炎、骨折等。
不同的运动障碍有不同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帕金森症是由于大脑神经元死亡而引起的,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发作频率和症状;而脊髓损伤则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手动治疗等手段来恢复神经功能。
2. 运动障碍康复的评估方法在进行运动障碍康复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
主要评估包括:(1)神经系统评估:包括运动损害的类型、程度和范围等。
(2)肌力和肌肉功能评估:包括肌肉张力、关节活动度、肌力和肌肉协调等。
(3)平衡和协调评估:包括步态、步行能力、站立平衡和手脚协调等。
(4)日常生活活动评估:包括患者的日常活动、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等。
通过以上评估,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治疗计划。
3. 运动障碍康复的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包括运动训练、手动治疗、康复设备和物理疗法等。
运动训练旨在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包括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
手动治疗包括按摩、牵引、关节牵伸等,可改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度,减轻疼痛和炎症。
康复设备包括综合训练器、平衡训练器、电刺激器等,可预防和纠正姿势不良和肌肉失调。
物理疗法包括热疗、冷疗、水疗和光疗等,可帮助减轻疼痛和肌肉疲劳。
(2)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神经性运动障碍,如帕金森症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类药物、抗胆碱能药物和神经保护剂等。
(3)手术治疗:针对肌肉骨骼性运动障碍,如一些需要手术修复的骨折或其他內科產科手術。
4. 运动障碍康复的效果和注意事项运动障碍康复的效果因患者的年龄、身体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异。
运动障碍疾病概述运动障碍(dyskinesia),主要指自主运动的能力发生障碍,动作不连贯、不能完成,或完全不能随意运动。
随意运动兴奋、抑制或不能由意志控制的现象,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外伤等。
运动功能有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两类。
随意运动是有意识的,能随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运动,又称自主运动。
不随意运动指内脏运动神经和血管运动神经所支配的心肌、平滑肌的运动,是不经意识、不受自己意志控制的运动。
一般所说运动指随意运动而言。
运动神经系统指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纹状体-苍白球系统)和皮质-脑桥-小脑系统,而由周围运动神经元发出冲动控制骨骼肌的活动。
运动障碍发病机制肌肉随意运动能力丧失。
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1.痛性运动障碍。
见于癔症。
2.间歇性运动障碍。
见于血管性病变,肢体血液循环障碍,运动中肌肉不能得到相应的血液供应,因而发生运动障碍,休息或暂停运动后又可改善。
3.职业性运动障碍。
属于职业性精神官能症。
由于心理因素,患者一从事其职业所要求的运动时,就会出现肌肉痉挛或无力,以至不能运动或运动障碍,停止该种运动或做其他运动时则无运动障碍。
4.面-口运动障碍。
是一种专门累及面部肌肉的迟发型运动障碍,多有药物引起。
5.迟发性运动障碍。
面颊,口及颈部肌肉不自主的。
典型的重复运动,主要有长期服用精神松弛剂,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常见于老年人,停药后可能长时间仍不能缓解。
6.运动传导通路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
包括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和下运动神经元引起的运动障碍。
7.椎体外系统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
患者肌张力增高,全身肌肉僵硬,故运动笨拙,精细运动困难,行走缓慢,步态慌张,表情呆板。
常见于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综合症,肝豆状核变性等。
8.肌肉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萎缩等。
9.骨骼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
10.与情绪紧张引起的运动障碍。
通常在睡眠时消失。
运动障碍临床表现随意运动的增多表现为不自主运动及精神运动性兴奋;随意运动的抑制有精神运动性抑制及瘫痪;运动的不协调即为共济失调。
运动障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运动障碍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目标:
短期目标:
1. 提高身体协调性:通过进行特定的运动练习,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运动技巧。
2. 增强肌肉力量:通过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运动能力。
3. 提高平衡能力:通过平衡训练,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摔倒风险。
4. 增加柔韧性:进行拉伸训练,增加关节的柔韧性,改善运动的灵活性。
5. 改善运动技能: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提高具体运动项目的技能水平。
长期目标:
1. 提高日常生活功能:改善运动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2. 参与社交活动:通过提高运动能力和自信心,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进人际关系。
3. 实现职业目标:通过克服运动障碍,发展合适的技能,追求自身的职业目标。
4. 健康管理:通过合理的饮食、锻炼和休息,保持身体健康,预防运动障碍及相关并发症。
5.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锻炼和心理辅导等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这些目标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治疗计划来制定,建议在专业医师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制定和追踪。
一什么是运动障碍运动障碍,主要指自主运动的能力发生障碍,动作不连贯、不能完成,或完全不能随意运动。
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外伤等。
表现如运动过多、运动过少、痉挛、震颤、瘫痪以及舞蹈样动作等。
二运动障碍包含哪些类型?①痛性运动障碍。
见于癔症。
②间歇性运动障碍。
一般见于血管性病变,肢体血液循环障碍。
运动中肌肉不能得到相应的血液供应,因而发生运动障碍,休息或暂停运动后又可改善,运动障碍呈间歇性。
③职业性运动障碍。
属于职业性神经官能症。
由于心理因素,患者一从事其职业所要求的运动时,就会出现肌肉痉挛或无力,以致不能运动或运动障碍,停止该种运动或作其他动作时则无运动障碍。
④面-口运动障碍。
这是一种特意累及面部及口部肌肉的迟发性运动障碍,多由药物引起。
⑤迟发性运动障碍。
面颊、口及颈部肌肉不自主的、典型的重复运动,主要因长期服用神经松弛剂、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常见于老年人。
停药后可能长时间仍不缓解。
⑥胆囊运动障碍。
指胆囊的充盈和排空运动的障碍。
⑦锥体外系统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
患者肌张力增高,全身肌肉僵硬,故运动笨拙,精细运动困难,行走缓慢,步态慌张,表情呆板。
常见于帕金森氏病或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等。
三运动障碍有哪些表现?1、运动缓慢表现随意动作减少,包含始动困难和运动缓慢,并因肌张力增高,姿态反射障碍而表现一系列特征性运动病症,如起床、翻身、步行、方向变换等运动缓慢;面部表情肌活动减少,常常双眼凝视,瞬目减少,呈现“面具脸〞手指作精细动作如扣钮、系鞋带等困难;书写时字越写越小,呈现“写字过小征〞。
2、姿态步态异常站立时呈屈曲体姿,步态障碍甚为突出。
疾病早期表现走路时下肢拖曳,随病情进展呈小步态,步伐逐渐变小变慢,启动困难,行走时上肢的前后摆动减少或完全消逝;转弯时,平衡障碍特别明显,此时因躯干僵硬,乃采取连续小步使躯干和头部一起转弯。
晚期患者自坐位、卧位起立困难,迈步后即以极小的步伐向前冲去,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或转弯,称慌张步态,此与姿态平衡障碍导致的重心不稳有关,在下坡时更为突出。
运动障碍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运动障碍是指一类影响运动执行和协调的神经系统障碍,包括肌张力异常、动作失调和运动能力受限。
这种疾病根据症状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运动障碍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肌张力异常和动作失调。
其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
而在行走时,患者可能出现小步快走、前倾姿势和行走困难等症状。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目前,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促动力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等,以提高多巴胺水平,减轻运动症状。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并维持肌张力的平衡。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和运动疗法,如平衡训练、力量训练和坐姿体位调整等。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帕金森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脑起搏器植入和脑深部刺激术等。
二、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是指肌肉张力异常和运动协调障碍的一类疾病。
最常见的肌张力障碍是肌张力过高,表现为肌肉紧张和运动困难,如强直性痉挛症和扭转痉挛等。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
药物包括抗痉挛药物和镇静药物等,可以减轻肌张力过高和改善运动功能。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对于肌张力障碍患者非常重要。
物理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正常的肌肉张力和改善运动协调。
包括按摩、热敷、拉伸等治疗方法。
3.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肌张力障碍患者,手术治疗可以考虑。
手术治疗包括神经阻断术和深部脑刺激术等。
三、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指一类影响运动协调的疾病,患者的运动非常困难并容易失去平衡。
主要症状包括动作不协调、行走摇摆和手脚不稳等。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共济失调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改善运动功能和协调性。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震颤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
运动障碍护理措施运动障碍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肢体运动障碍:对于发病早期的患者,需要保持良肢位的摆放,以对抗患肢的痉挛。
生命体征平稳后,可以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并给予被动按摩,按摩手法要缓慢轻柔,且需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2. 预防深静脉血栓: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补充水分、注重肢体保暖。
平躺时抬高患肢20到30度。
可以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及穿抗栓弹力袜。
对于存在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的患者,综合评估出血风险后,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治疗。
3. 避免压疮:穿着棉质的睡衣,定时翻身拍背,每两到三小时更换体位,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没有渣屑,建议每周进行皮肤擦浴一次。
4. 饮食调整: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多喝水,多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有便秘的患者则应该多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
5. 心理护理:家属应营造祥和的家庭气氛,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多抽时间陪伴患者,消除其孤独感。
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转移不良情绪。
6. 康复护理:对于完全丧失运动功能的患者,要被动的做一些运动,为了防止肌肉萎缩。
平时可以鼓励和尊重患者,并做适当的解释。
定时的给患者翻身,避免不舒适的体位,鼓励患者尽早的坐起。
地面要注意防滑、防湿,走廊最好有扶手,行走不稳的情况下要有专人陪护。
要定时定量的服用药物。
用药护理督促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发药到口,药片先溶解于水中,再用小勺把药送到舌根处,让患者自己吞咽。
多食低蛋白饮食与蔬菜、水果、或蜂蜜等食品,避免刺激性的食物;不吸烟,不饮酒;保持大便通畅。
以上措施仅供参考,如需护理运动障碍的患者,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