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溶解度曲线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4
溶解度曲线一、溶解度曲线要点1: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如: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方法指导:看曲线的坡度及走向, 从左到右看曲线的走势是向上、向下还是平缓。
向上表示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甲、乙);平缓表示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趋势不显著(如乙);向下表示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丙)。
▼要点2: 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如: P点表示: t3℃时, 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均为50 g 。
■方法指导:曲线交点表示该温度时,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描述两条溶解度曲线交点所表示的意义时要指明温度。
▼要点3: 溶解度大小的判断与比较如: t1℃时,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丙>乙>甲。
■方法指导: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离不开温度。
过该温度对应的点作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看直线对应的交点的纵坐标:①该纵坐标为此温度下对应物质的溶解度。
②针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纵坐标越大, 溶解度越大。
▼要点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相互转化如:①t1℃时, 将25 g甲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 恰好形成甲的饱和溶液。
②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变成不饱和溶液。
■方法指导: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则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则▼要点5: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如:t1℃时, 将40 g丙加入到100 g水中,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t2℃时, 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
■方法指导: 计算公式需谨记:▼要点6: 判断物质结晶的方法▼要点7: 温度改变时, 溶液中各种量的变化情况如: t3℃时, 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溶质质量分数: 乙<丙B.溶剂质量: 甲>乙C.溶质质量: 乙>丙D.溶液质量:甲>丙■方法指导: 饱和溶液温度变化时:(1)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曲线为上升型)。
溶解度/gt/℃21Om 3m 4 m 1m 2 Bca b A 溶解度曲线一、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1.涵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溶解度也变化。
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我们可以得到一系的点,将这些点以光滑的曲线连贯起来就得到了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2.说明 (1)点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
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1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2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3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天高鸟飞,海阔鱼跃;考试这舞台,秀出你特殊的杰出;一宿好的睡眠,精神能百倍;一颗淡定的平常心,冷静应对,努力备考,考入理想院校!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一、溶解度曲线图上的点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如A点表示当温度为t2时,物质R的溶解度为ag。
2、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如B点表示当温度为t1时,物质R和N的溶解度相等,都为bg。
二、溶解度曲线图上的线每一条曲线都表示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总趋势,主要有:1、陡升型: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曲线峻峭。
如曲线R,代表物质有KNO3、NH4NO3等。
2、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如曲线M,代表物质有NaCl。
3、降落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如曲线N,代表物质有Ca(OH)2。
三、溶解度曲线图上的面1、在溶解度曲线上方平面上的任何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形成了含有部分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即依照该点所示温度和溶质质量,在100g溶剂中配制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且还有未溶解完的溶质存在。
如C点。
2、在溶解度曲线下方平面上的任何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形成了不饱和溶液,即依照该点所示温度和溶质质量,在100g溶剂中配制得到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如D点。
四、溶解度曲线图的综合运用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着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找出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根据溶解度曲线的走向,可以判定或比较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3、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如在t3时,R、M、N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 M R。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解题技能溶解度曲线题型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个方面进行解答: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查看更多本站专题
百科词条:初三化学化学知识点溶解度
相关推荐
备考2012:溶液、溶解度、溶质知识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汇总大全初三化学: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梳理名师总结中考化学《溶液》三大考点全面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物质的溶解性2010中考化学复习高效课堂第5讲溶初三化学溶液浓稀的表示2 精品教案初三化学沪教版溶液组成表示基础练习题初三化学溶液浓稀的表示4精品教案初三化学溶液浓稀的表示3精品教案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百度搜藏
人人网
·课件教案
·电子教材下载
·2012中考试题
·历年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作文点评
·中考满分作文
·高分经验交流
·历年中考分数线。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出来的曲线。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欢迎阅览。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相信上面对化学中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知识点的讲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表示知识点讲解关于化学中溶解度曲线表示知识点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溶解度曲线表示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希望上对化学中溶解度曲线表示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
初中化学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讲解下面是对化学中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1)金属的活动顺序。
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不是氢气);这里的酸常用稀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氧化性太强,得不到氢气而是水,不属于置换反应)。
2018中考化学核心考点: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考化学核心考点。
一、近年中考溶解度曲线考查方式:(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属于中考的必考内容。
考查方式:一线型、二线型、三线型、四线型、实验与曲线融合型等。
要明确:①各物质溶解度曲线的由来: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许多点组成的一条光滑曲线,反过来讲: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相应的温度;②会看图中各类曲线的走势,明确其中的含义;③知道各类曲线的交点的含义:在该温度下两类物质的溶解度相同;④会通过比对坐标图中纵截距的长短,来判断温度变化引起各饱和溶液析出的晶体多少;⑤根据曲线的走势,会采取一定方法(改变温度、溶剂量等)实现该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变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⑥会比较某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的大小等;⑦知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以其溶解度反常的特性;⑧会判断线外点所对应的溶液的状态。
二、知识梳理与答题指导★★★点的意义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湿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也为下降型,如氧气。
★★★应用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专题分类: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1.(2018深圳)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t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D.将t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20g固体析出答案:D解析:固体物质溶解度一定要注意其四要素,A没有指定温度,故错误;甲的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错;t1℃时,乙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0g乙物质即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0130=313,故C错;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故15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溶质甲,其降温到t1℃,此时甲的溶解度降到30g,故有20g固体甲析出,故D正确。
2.(2018恩施)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C.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D.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析: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A>B>C错误;故选项错误;B、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选项正确;C、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错误,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D、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故选:B。
3.(2018宜昌)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中含有杂质乙,可采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甲B.将A点降温到t1℃甲、乙、丙均变为不饱和溶液C.t2℃时,甲、乙、丙饱和溶液中,丙质量分数最大D.将甲中A点变成B点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答案】B【解析】A.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用降温结晶法,所以甲中含有杂质乙,可采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甲,正确;B.将A点降温到t1℃时,甲、乙的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丙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C.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丙>甲=乙,所以饱和溶液中,丙质量分数最大,正确;D.A点是不饱和溶液,B点是饱和溶液,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
中考复习专题——溶解度曲线及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1、点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溶质或者降温的方法使其达到饱和状态。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线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练习:溶解度/g1.NaCl和KNO3的溶解度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60 ℃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2)20 ℃时,将50g NaCl固体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3)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60 ℃等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分别得到溶液甲和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