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三上美术《迷你舞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赣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上册《迷你舞台》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和教材分析1.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赣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上册中的一节课,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
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对色彩、线条等元素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空间的表现方法,并借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并绘制迷你舞台。
1.2 教材分析《迷你舞台》是赣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上册中的一篇教学内容。
通过这篇教材,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空间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方法。
教材内容中通过具体的绘画示例向学生展示了如何使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来创造具有立体感的舞台效果。
通过这个主题,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观察和表现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运用空间的表现方法;•掌握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的运用;•设计并绘制迷你舞台,创造立体感;•培养观察和表现的能力。
2.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以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个人想法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耐心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了解和运用空间的表现方法;•掌握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的运用;•设计并绘制迷你舞台,创造立体感。
3.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等元素来表现立体感;•如何设计和构思迷你舞台的绘制。
四、教学准备•教学PPT或黑板;•学生绘画工具和素材准备;•教师准备绘画示范素材。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知教师以简单有趣的方式导入新知,如展示一些著名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建筑的特点。
5.2 知识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等方式,向学生讲解空间表现方法,介绍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的运用技巧。
同时,教师可以示范绘制一个简单的迷你舞台,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
5.3 学生练习与实践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开始进行练习与实践。
赣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第13课迷你舞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3、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如何通过观察,了解最受尊敬的人的外貌特征。
2、在肖像有绘画过程中,如何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能对其外貌特征进行描述。
(2)教师请学生欣赏几幅不同风格的肖像画作品。
通过讨论,得出谁是最受尊敬的人,为什么?
出示范作,猜猜“这是谁”?“为什么”?“他为什么受尊敬?”
得出画肖像画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的道理。
2、发展阶段
带领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要画出最受尊敬的人,可以从他的职业特点入手,并能进行描述。
通过不同职业人物衣着的比较,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
肖像画的
风格多变,注重色彩与线条的表现力。
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绘画,并能运用拼贴,拓印等多种制作方法来绘制作品。
欣赏名家的肖像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卫生。
五、课后拓展:
1、想象一下,还可以怎样来画肖像画。
2、还有谁受尊敬,可以来画一下。
迷你舞台教案教案标题:迷你舞台教案教案目标:通过设计和搭建迷你舞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学段:小学学科:美术和综合实践学习目标:1. 学习了解不同类型的舞台设计和搭建过程;2. 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意识;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4. 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和自信心。
教学材料:1. 纸张、彩色铅笔、剪刀和胶水;2. 盒子、纸板、布料、建筑模型等用于搭建舞台的材料;3. 相关的舞台设计和搭建图片和视频。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舞台设计,向学生介绍舞台构造和布景的基本概念。
探索活动:2. 分组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并确定一个他们喜欢的舞台主题,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
3. 学生通过绘图或描述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迷你舞台的想法和设想。
设计与搭建:4. 给每个小组提供必要的材料,并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设计,使用纸板、布料等建材,搭建起迷你舞台的框架。
5. 学生使用纸张、彩色铅笔等进行布景设计,并利用剪刀和胶水将其固定在舞台上。
6. 学生可以添加小道具、灯光等装饰,以增强舞台效果。
排练与表演:7. 学生分角色进行排练,指导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姿势和表情。
8. 学生进行模拟表演,互相观摩和提供反馈意见,改进表演效果。
9. 最后,学生进行正式的迷你舞台表演,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
总结:10. 学生分享他们在迷你舞台设计与搭建中的体验和收获,讨论他们的创意和团队合作过程。
11.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活动,总结所学的舞台设计和搭建技巧,以及提高表演技巧的关键要素。
拓展活动和评估:12. 学生可以进一步思考和设计其他类型的迷你舞台,或者利用已学技巧进行创新舞台设计。
13. 评估学生参与度、舞台设计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以及表演技巧的提升程度。
教案的关键要点:- 引入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舞台设计和搭建的基本概念。
- 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和讨论确定迷你舞台的主题和设计。
赣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二、发展阶段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调出三个间色,并说出是由哪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让学生用这些颜色来涂抹一幅绘画作品。
教师展示范作,并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变化。
让学生欣赏其它绘画作品,了解色彩的变化和运用。
三、收拾与整理四、课后拓展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尝试调出不同的间色,并用它们来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第一课色彩的基础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颜色的基本概念和颜色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颜色的基本属性,如色相、亮度和饱和度。
教学手段: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让学生亲身感受颜色的不同特性。
课前准备:彩色笔、色卡、彩色布料、彩色玻璃等。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互动。
师生互动过程及效果:一、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颜色吗?有哪些颜色?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颜色的基础知识。
生:老师,颜色是红、黄、蓝、绿、紫等等。
师:很好,那你们知道这些颜色是怎么分类的吗?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颜色的基本属性师:首先,我们要了解颜色的基本属性。
颜色有三个基本属性,分别是色相、亮度和饱和度。
你们知道这三个属性分别是什么意思吗?生:不知道。
师: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如红、黄、蓝等。
亮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些颜色的不同属性。
教师用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让学生亲身感受颜色的不同特性)三、颜色的分类方法师:接下来,我们要研究颜色的分类方法。
颜色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如按照色相、亮度、饱和度等。
你们知道其他的分类方法吗?生:不知道。
师:除了按照色相、亮度、饱和度等分类方法外,颜色还可以按照暖色和冷色进行分类。
暖色有红、黄、橙等,冷色有蓝、绿、紫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些颜色的不同分类方法。
教师用色卡、彩色布料、彩色玻璃等进行示范,让学生感受不同分类方法的颜色特性)四、总结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还了解了颜色的基本属性。
你们觉得今天研究的内容有什么收获?生:我觉得颜色的分类方法很有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颜色的特性。
第13课迷你舞台教材分析剧场有半包围式的剧场,一般用纸盒做成,如鞋盒、月饼盒等,做法是用盒身做成舞台,在纸盒的侧面划开细缝,穿入细长的木棍,上下摆动控制木偶的活动;还有直立式影院,先将纸板、泡沫板一块挖空,成为表演的窗口,再把它竖立起来固定好,进行装饰就做成了,其制作方法简单,携带方便,适合学生独立制作;还有的结合科学知识,利用光影原理,模拟一场皮影戏,它是将纸箱的背面去除,再在纸箱前面挖开一块,蒙上玻璃纸做成“银屏”,表演的玩偶用透明的塑料薄片绘成后剪下,再使用吸管固定,紧贴银幕表演,形成皮影戏的效果,它的特点是故事人物在银幕上若隐若现,很有动感。
以上几种类型的迷你剧场只要从外表看,大都能悟出它们的制作要领,最让学生难理解的可能是内部带有卷轴的连环画式影院。
它的做法是先在长条形纸上画好连环画,然后把它的两端分别黏在两根圆木棍上,再嵌入已经打好孔的纸盒内,盒子的一面剪出放映的位置,形状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还可以是多边形等,由于一半被隐藏了起来,给人神秘的感觉。
小剧院里面的玩偶演员,使用的材料和制作的方法也不一样,它们根据表演的需要,有的被画在纸上,有的用橡皮泥捏成,还有的画在透明的塑料片上;它们可以套在手上直接玩,也可以通过吸管、木棍来操纵,还可以像卷帘似的慢慢转动。
设计理念本课把绘画、手工、游戏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既传授了美术技法,又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使用的主要材料有纸盒、瓦楞纸、吸管、竹签、绳子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易收集的废旧物,通过学生的手将它们变废为宝,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在幼小心灵中播种了环境保护意识,一举两得。
学情分析动画片、木偶剧都是小朋友的最爱。
引人入胜的故事、可爱的人物,时时吸引着儿童的目光,本课让学生学会自己制作剧场,演绎自己美好的梦想和希望,肯定会成为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课本中展示了多个不同造型的迷你小剧场。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以纸材为主,运用多种辅助材料,多种手法,表演一个自编自导的节目,促进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课儿童读物插图授课目标:1、认识、欣赏儿童读物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觉。
2、在欣赏与讨论中研究插图的特点,并试一试自己为读物配插图。
3、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感情体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创办生活的人生态度。
授课要点:怎样让学生懂得为熟悉的儿童读物配画授课过程:一、引导阶段教师展出图画指导一下怎样插图与文字。
让学生自己选择读物。
说一说读物情节。
接下来能够让学生自由为读物配图,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记着主题,而且要记着它们用不同样的手表现。
二、发展阶段让学生认识配图。
而且真实理解“配图”的含义先认识读物情节,抓好故事中心,用图画来表现情节,形成一个完满的故事图画。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故事。
让学生自己为其配图写画。
学生连续试一试其他故事。
三、整理与整理四、课后拓展在讲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学生自己找一个故事读物其配图写话。
第二课流动的笔触授课目标:1、教授学生试一试运用不同样形式的笔触,自由表达想象中的画面。
2、训练学生进行笔触和物象之间的联想,丰富学生的笔触表现力。
3、让学生艺术中去意会创办生活的人生态度。
授课要点:学生怎样运用笔触去表达自己的想象。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授课课时:课时: 2 课时授课过程:一、引导阶段显现范作提出要求,让学生认识笔触自然过分,向学生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二、发展阶段向学生显现不同样形式的点和线。
引导学生体验不同样的线让学生亲自着手,用各种工具来研究各种各种的笔触,并进行比较让学生看,去欣赏课本中显现的绘画作品,加深对笔触的认识。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笔触去创作。
三、整理与整理四、课后拓展学生经过学习,对笔触有所认识,让学生自己去创作。
第三课色彩的变化授课目标:1、认识三原色。
2、察看两个原色彩停此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彩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3、能够调出料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授课重难点:1、可否用三原色彩出三个间色2、可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彩出来的。
小学美术赣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3课《迷你舞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以纸材为主,运用多种辅助材料、多种手法,设计制作一个小剧场,表演一个自编自导的节目,促进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合理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感受创造美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大多9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设计制作非常喜欢。
经过两年的美术学习,对绘画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表现技法,绘画水平普遍较好,且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还保持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愿学、乐学。
但有一些同学美术能力较差,对学习美术的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自信心,对这些学生老师应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和制作舞台的方法.教学难点:围绕选定的剧本,制作美观而又漂亮的舞台,角色、背景。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1、教师儿歌导入:搭起一个小舞台,皮影小偶真可爱。
自编自演心欢畅,迷你剧场真精彩。
2、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迷你剧场——《小红帽的故事》。
剧场更换背景、营造真实效果,教师表演。
场景一:从前有个可爱的小姑娘,喜欢外婆送的小红帽,常常戴在她的头,于是大家便叫她“小红帽”。
场景二:一天,妈妈让去给外婆送一块蛋糕和一瓶葡萄酒,外婆生病了,身子很虚弱,吃了这些就会好一些的。
场景三;外婆住在村子外面的森林里,离小红帽家有很长一段路。
小红帽刚走进森林就碰到了一条狼。
“你好,小红帽,”狼说。
“谢谢你,狼先生。
”“小红帽,这么早要到哪里去呀?”“我要到外婆家去,可怜的外婆生了病,要吃一些好东西才能恢复过来。
”“你外婆住在哪里呀,小红帽?”“林子三棵大橡树下,低处围着核桃树篱笆。
”小红帽说。
-----------------2【讲授】探究新知1. 欣赏童话剧后,思考讨论:表演童话剧需要准备哪些物品?舞台、人物。
第13课迷你舞台-赣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方法和手法。
2.学习设计人物造型的基本步骤。
3.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人物造型技法。
2.学习和掌握人物造型的基本步骤。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课堂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人物造型技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内容1.人物造型类型的介绍和分析,包括人物的形态、动作、表情等。
2.人物造型的基本步骤,包括头、身体、姿态、附属物等的设计。
3.人物造型的实践活动,包括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自主设计。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教师出示一些经典人物形象的图片,并要求学生对这些形象进行评论和分析。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的转化和创造过程。
第二步:讲授1.教师介绍人物造型的基本步骤,包括头、身体、姿态、附属物等的设计。
2.通过例子,向学生讲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方法和手法。
第三步:实践1.教师示范人物造型的设计过程,让学生能够了解具体实践应用。
2.学生自主设计人物形象,并进行交流、讨论和分析。
3.教师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步: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
2.适当补充和巩固学生的知识,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人物形象转化和创造的过程。
2.学生能够掌握人物造型技法,包括头、身体、姿态、附属物等的设计。
3.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创作和交流。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的相关知识和技法。
2.需进一步完善实践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三上美术教案第一课:儿童读物插图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征,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植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征,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教学用具:故事书、连环画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欣赏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你们一定是听着故事、看着故事书长大的吧!你们知道哪些故事?二、新授1、看插图师拿出一幅插图《神笔马良》。
提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画面上画了什么,你能讲一讲他的故事吗?2、欣赏《哪吒闹海》、《西游记》、《谁是百兽之王》、《外国儿童读物》3、交流评述选一幅你喜欢的故事插图说一说。
4、讲故事,编故事你们的想象力一定很丰富,请你们自由地编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5、画一画师:要是能把你们的故事用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展示给大家,一定很有趣。
我们来看一看别人的作品吧!《怪兽的故事》、《小马踢踏的故事》。
你能看懂吗?是不是很有趣!你能给自己喜欢的小故事配一幅插图吗?动手试一试吧!三、小结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
领着我们进入一个缤纷世界,带着我们走过一个快乐的童年!第二课:流动的笔触教学目标1、欣赏名画体会色彩与笔触的魅力2、了解色彩和笔触既能表现情绪也能表现空间感。
3、体验并学会表现用色彩与笔触表现空间。
教学重难点1、欣赏名画,体会色彩与笔触的表现力。
2、学会用色彩与笔触表现空间教学过程第 3课时一、突破重点的方法:1、投影出示〈月夜〉这是荷兰画家凡高的作品,用流动,旋转的笔触表现了神秘的月夜空气的流动。
无论哪一部分拿出来放大,都能体会到笔触所流露出的激动的情绪,色彩和笔触既表现了人的情感,也表现出空间和距离的感觉。
2、投影出示〈播种〉这幅画(凡高),色彩运用近暖远冷,笔触近强远柔。
赣美版三上美术《迷你舞台》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木偶戏艺术。
分组合作,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有意思的纸偶,体会纸偶小剧场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分组合作,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有意思的纸偶,并设计剧情。
教学准备:彩笔、彩纸、范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木偶戏。
”
出示课题:《迷你舞台》。
二、探究新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木偶戏吧!我们今天要自己动手设计角色,制作一个迷你的小剧场喽!”
“那我们,应该怎样制作呢?”学生讨论。
(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
首先,设计好自己的小故事,再设计并制作小角色,然后再用吸管固定制作好的纸偶角色,最后装饰小舞台。
(提示: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
)
三、学生表现
1、指出绘制应美观,可进行综合制作。
2、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
四、作品展示
让制作有创意的学生将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希望。
五、小结
对本节课情况进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