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946.43 KB
- 文档页数:19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基本原理,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
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如平行光管、透镜、光栅等。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定律,加深对光学理论的理解。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平行光管2. 透镜3. 光栅4. 光具座5. 读数显微镜6. 分光计7. 激光器8. 光屏9.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1)将待测材料放置在平行光管与光屏之间。
(2)调节平行光管,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材料表面。
(3)观察并记录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
(4)根据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计算材料的反射比和透射比。
2. 采光系数测量(1)在室内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安装采光系数测量仪。
(2)打开光源,调整光强,使室内光照达到正常水平。
(3)观察并记录采光系数测量仪的读数。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室内采光系数。
3. 室内照明实测(1)在室内选择多个测量点,安装照明实测仪。
(2)打开光源,调整光强,使室内光照达到正常水平。
(3)观察并记录照明实测仪的读数。
(4)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室内照明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4. 用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1)将平行光管、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平行光管和透镜,使光线经过透镜后变为平行光。
(3)观察并记录光屏上成像的位置。
(4)根据成像位置,计算透镜的焦距。
5. 傅立叶光学实验(1)将实验装置组装好,包括傅里叶透镜、光栅、光源等。
(2)调节光栅,使光束通过傅里叶透镜。
(3)观察并记录光屏上的图像。
(4)分析图像,验证傅立叶光学原理。
6. 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的研究(1)将实验装置组装好,包括单缝、双缝、光栅等。
(2)调节光源和光栅,观察并记录干涉和衍射现象。
(3)分析干涉和衍射现象,验证光学定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材料的反射比和透射比。
2. 根据采光系数测量结果,分析室内采光情况。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大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掌握测量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方法。
3. 了解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大物实验主要包括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长度测量:使用游标卡尺、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根据测量工具的精度和读数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质量测量:使用天平、电子秤等测量工具,根据测量工具的精度和读数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
3. 时间测量:使用秒表、计时器等测量工具,根据测量工具的精度和读数方法,测量时间。
三、实验仪器1. 游标卡尺2. 刻度尺3. 天平4. 电子秤5. 秒表6. 计时器7. 物体(如圆柱体、球体等)8. 细线9. 支架四、实验步骤1. 长度测量:将物体放在测量工具上,根据测量工具的精度和读数方法,记录物体的长度。
2. 质量测量:将物体放在天平或电子秤上,根据测量工具的精度和读数方法,记录物体的质量。
3. 时间测量:使用秒表或计时器,记录实验过程中所需的时间。
五、实验数据1. 长度测量数据:物体1:长度L1 = 5.00 cm物体2:长度L2 = 10.00 cm2. 质量测量数据:物体1:质量m1 = 20.00 g物体2:质量m2 = 50.00 g3. 时间测量数据:实验1:时间t1 = 10.00 s实验2:时间t2 = 15.00 s六、数据处理1. 长度测量:将实验数据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误差。
误差ΔL1 = |L1 - L标准| = |5.00 - 5.00| = 0.00 cm误差ΔL2 = |L2 - L标准| = |10.00 - 10.00| = 0.00 cm2. 质量测量:将实验数据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误差。
误差Δm1 = |m1 - m标准| = |20.00 - 20.00| = 0.00 g误差Δm2 = |m2 - m标准| = |50.00 - 50.00| = 0.00 g3. 时间测量:将实验数据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误差。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哈工大大物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大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提高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技能;3.熟练掌握实验记录方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技巧。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牛顿第一、二、三定律;2.动量定理;3.万有引力定律;4.欧姆定律;5.电磁感应定律;6.光的反射和折射;7.杨氏干涉实验。
实验步骤:1.停止作业,收拾物品,关灯锁门;2.认真浏览实验器材说明书和实验原理;3.分组进行实验,确保人员、器材和实验环境安全;4.对实验现象进行观测和记录,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5.组织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6.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得到的结论。
实验结果:1.通过万有引力实验,验证了宇宙万物的万有引力定律;2.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在不同材质和角度下,观察到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现象;3.通过杨氏干涉实验,验证了光波干涉的规律性。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严谨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得到了多个实验结果和结论。
这些实验结果验证了大物学科的基本定律和规律,对于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几部分组成。
为了使报告具有严谨性和可读性,在撰写报告过程中,对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总结,取得符合实际的结论。
同时,应该注意选取恰当的表格和图表展示实验结果,使报告更加直观。
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学校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报告的规范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1.《大学物理实验》;2.《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测量: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操作称为测量(测量值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2、测量值分类:按测量值获得途径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按测量条件的不同分为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
3、真值: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一个物理量都有一个客观存在的量值,称为真值。
4、绝对误差:绝对误差(△x )=测量值(x )-真值(o x );一般绝对误差反映了测量值偏离真值的程度,相对误差反映了测量值的优劣。
一般取多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佳值,也就是我们定义的真值。
5、相对误差:%100)(0⨯∆=x x E ; 6、误差:根据误差的特点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7、系统误差:其特点是确定性、规律性、可修正性,不能用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使其减小。
其来源有: ①仪器误差;②方法、理论误差;③个人误差;④环境误差。
其处理方法有:①消除产生系统误差的根源②修正测量结果 ③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系统误差是影响实验结果准确程度的主要因素)8、随机误差:其特点是随机性,是不可避免的,可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其影响。
当系统误差被消除时,测量次数越多,算术平均值越接近真值。
(算术平均值∑==ni i x n x 11) 9、标准偏差:1)(12--=∑=n x x S n i ix ;标准偏差反映了各测量值的离散程度,标准差小表示各测量值比较接近,标准差大表示各测量值比较分散。
10、 不确定度: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的量值分布范围的评定。
它表示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确定的程度,反映了测量值的误差可能存在的范围,即测量值的误差以一定的置信概率存在的范围。
分为A 、B 两类不确定度。
总不确定度:∑+=22B A U U U ;相对不确定度:r U =(总不确定度/理论值或平均值)*100%;11、 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估算: X pA S n t U =(n 为测量次数,n t p 的值根据n 的值查表可知;一般n=6时,nt p ≈1)仪∆=B U (仪∆为仪器误差,可按以下方法获得:①从仪器说明书或国家标准中查找②根据仪器的级别计算③取最小分度值作为仪器误差④取约定值作为仪器误差⑤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取) 12、 间接不确定度的估算:+⎪⎭⎫ ⎝⎛∂∂+⎪⎪⎭⎫ ⎝⎛∂∂+⎪⎭⎫ ⎝⎛∂∂=222222z y x N U z f U y f U x f U 13、 测量结果的表示: U x x ±=(单位)表示真值在区间[x -U, x +U ]内的概率为95%。
大物实验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实验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大物实验,作为物理学领域中的重要一环,更是直接参与和验证了一系列基本物理定律和理论。
本文将介绍大物实验的概念、意义以及一些著名的大物实验,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神奇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域。
1. 大物实验的概念和背景大物实验,指的是在自然界观测和验证某些物理现象或理论时,需要使用大型实验装置或设备的实验。
这类实验通常涉及测量细微的物理现象或精确验证理论,因此需要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以及复杂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
大物实验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从经典物理到现代物理的各个方面,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学等。
通过大物实验,科学家们可以验证各种理论、发现新的现象,甚至推动物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2. 大物实验的意义大物实验在物理学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大物实验,科学家们可以验证和修正已有的物理理论,确认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例如,通过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量子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等等。
其次,大物实验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发现新的物理现象或解释现有的未解之谜。
比如,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等问题的研究,都需要大物实验的支持。
最后,大物实验还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平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3. 著名的大物实验3.1 双缝实验双缝实验是一项经典的大物实验,用来展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实验中将光通过一个有两个小缝的屏幕,然后在背面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这个实验为量子力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2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
通过LHC实验,科学家们成功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验证了标准模型中的一些基本假设。
3.3 含辐射源实验含辐射源实验被用来研究物质的辐射特性,广泛应用于放射性物质的分析和检测领域。
4. 结语大物实验是物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帮助科学家们验证理论、探索未知领域,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大物实验报告1. 引言大物实验是物理学实验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物理学理论,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对大物实验进行描述和分析。
2. 实验目的本次大物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测量相关物理量,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3. 实验原理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物理量,来验证相关的物理学原理。
3.1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重力作用下,物体沿垂直方向自由下落的运动。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定,取决于地球的重力加速度g。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个高度可调的竖直测量杆和一个计时器,通过测量物体自由落下所用的时间t,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
3.2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抛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平抛运动的特点,可以得到平抛运动的运动方程:x=v0t$$y = \\frac{1}{2}gt^2$$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个平面水平放置的测量器具,通过测量抛出物体的水平位移x和下落高度y,来计算出抛射物体的初速度v0和重力加速度g。
4. 实验步骤4.1 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步骤1.将竖直测量杆调至合适的高度,并固定在实验台上。
2.准备一个小物块,并在上面安装计时器。
3.将小物块从竖直测量杆的顶部放置,并启动计时器。
4.记录小物块自由落下所用的时间。
5.重复以上步骤数次,并计算平均值作为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值。
4.2 平抛运动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斜面和一个测量器具。
2.将测量器具放置在斜面水平放置的表面上。
3.准备一个小物体,并将其放置在测量器具上。
4.用手将小物体推出,并注意测量器具的指示读数。
5.记录小物体的水平位移x和下落高度y。
6.根据运动方程计算出初速度v0和重力加速度g的估算值。
5.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进行相关的分析和处理。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重力加速度g的平均值,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一、引言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是中国著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拥有丰富的实验资源和实验条件。
大物实验是哈工大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本文将对哈工大大物实验进行报告,以便更好地总结和分享实验经验。
二、实验目的大物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测量方法和实验技巧,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测量光的折射率本实验通过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和入射角,计算出光的折射率。
实验中使用了光学仪器和角度测量仪,通过准确的测量和数据处理,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折射率结果。
2. 实验二:测量电磁感应现象本实验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测量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中使用了恒定磁场和线圈,通过改变线圈的位置和方向,观察到了感应电动势的变化规律。
3.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密度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中使用了天平和容积瓶,通过准确的质量测量和体积测量,得到了物体的密度结果。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与介质的光密度和折射角有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光的折射率与介质的关系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较为接近。
2.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感应电动势与磁场的变化规律相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强度和线圈位置的关系曲线,并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
3. 实验三的结果表明,物体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有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物体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曲线,并计算出了物体的密度值。
五、实验心得大物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科学的严谨性和精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掌握了准确测量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大物实验引言大物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物理原理和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介绍大物实验的基本概念、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并分享一些实验注意事项和技巧。
实验目的大物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于物理原理和现象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通过大物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实验方法、观察、测量和数据处理等实验技巧,提高实验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实验内容大物实验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实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物实验内容:1.动力学实验:如弹簧振子实验、万有引力实验等,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2.热学实验:如热传导实验、热容实验等,用于研究物体的热性质和热传递现象。
3.光学实验:如干涉实验、衍射实验等,用于研究光的性质和光的传播规律。
4.电磁学实验:如静电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等,用于研究电磁现象和电磁场的特性。
实验内容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进行安排,既要符合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又要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性和科学性。
实验步骤大物实验的步骤通常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三个部分。
1.实验前准备:包括实验仪器的检查与调试,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数据的记录表的准备等。
在实验前,一定要先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掌握实验所需仪器和装置的基本使用方法。
2.实验过程:按照实验的步骤和操作要求进行实验。
注意安全操作,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测量和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要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测量到的数据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实验结果分析: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表格、图形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分析实验结果时,要注意合理解释和推理。
实验注意事项和技巧在进行大物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和技巧:1.实验安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和实验室的安全,穿戴实验室安全服,遵守实验操作规范,注意使用化学品的安全性。
⼤物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电桥法测中、低值电阻⼀.⽬的和要求1.掌握⽤平衡电桥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法;2.学会⾃搭电桥,且⽤交换法测量电阻来减⼩和修正系统误差;3.学会使⽤QJ-23型惠斯登电桥测量中值电阻的⽅法;4.学会使⽤QJ-42型凯尔⽂双臂电桥测量低值电阻的⽅法;⼆.实验原理直流平衡电桥的基本电路如下图所⽰。
图中B A R R ,称为⽐率臂,Rs 为可调的标准电阻,称为⽐较臂,Rx 为待测电阻。
在电路的对⾓线(称为桥路)接点BC 之间接⼊直流检流计,作为平衡指⽰器,⽤以⽐较这两点的电位。
调节Rs 的⼤⼩,当检流计指零时,B ,C 两点电位相等AB AC U U =;BD CD U U = ,即B B A A R I R I =;S S X X R I R I =。
因为检流计中⽆电流,所以X A I I =,S B I I =,得到电桥平衡条件 Rs R R Rx BA=。
三.实验仪器直流电源,检流计,可变电阻箱,待测电阻,元器件插座板,QJ24a 型惠斯登直流电桥,QJ42型凯尔⽂双臂电桥,四端接线箱,螺旋测微计四.实验⽅法1.按实验原理图接好电路;2.根据先粗调后细调的原则,⽤反向逐次逼近法调节,使电桥逐步趋向平衡。
在调节过程中,先接上⾼值电阻R m ,防⽌过⼤电流损坏检流计。
当电桥接近平衡时,合上K G 以提⾼桥路的灵敏度,进⼀步细调;3.⽤箱式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时,所选取的⽐例臂应使有效数字最多。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0.0010.002)SRSR m±+仪=,其中SR是电阻箱⽰值,m是所⽤转盘个数,RSσ=XR=XRσ=所以31995.40.8XR=±Ω2.不同⽐例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箱式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4.⽤开尔⽂电桥测量低值电阻铜棒平均直径d=3.975mm(多次测量取平均)(末读数-初读数)电阻24R L LS dρρπ==,由下图中的拟合直线得出斜率00609.042==dkπρ,则电阻率()mkdΩ===--82321056.74.0142.34πρ六.分析讨论题当惠斯登电桥平衡后,若互换电源与检流计位置,电桥是否仍保持平衡?试说明之。
大物实验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大物实验是大学物理必修课程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将对大物实验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二、实验仪器和常用设备1. 光学实验常用仪器:干涉仪、衍射仪、光栅、棱镜、透镜等。
2. 电学实验常用仪器:电源、示波器、电压表、电流表、电磁铁等。
3. 力学实验常用仪器: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光电门、摆锤等。
4. 热学实验常用仪器:热力学实验仪、热电偶、温度计等。
三、光学实验知识点总结1.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1). 干涉实验: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的波峰和波谷相遇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常见的干涉实验有双缝干涉、单缝干涉、菲涅尔双镜干涉等。
(2). 衍射实验:衍射是波在穿过狭缝或障碍物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衍射实验常见的有单缝衍射、双缝衍射和光栅衍射等。
2. 光的偏振实验偏振是指光在某些介质中只沿一个方向传播的现象,常见的偏振器有偏光片、偏振镜、偏振棱镜等。
偏振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偏振光的性质来研究光的偏振规律。
3. 光的衍射光栅实验光栅是一种具有等间距狭缝的透明平面,通过光栅衍射实验可以研究光的波动性质,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等。
四、电学实验知识点总结1. 电流和电压的测量电流的测量常用电流表,电压的测量常用电压表,实验中需要注意电路的连接和电流、电压的测量范围。
2. 电阻和电路的实验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可以通过串联、并联电路实验来研究电阻的串并联规律,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
3. 电磁感应实验电磁感应实验是通过研究导体在磁场中受到感应电流的现象来探究电磁感应规律,实验中常用的设备有电磁铁、导线圈、磁通量计等。
4. 电容和电量实验电容是指导体存储电荷能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平行板电容器实验来研究电容的大小和电场分布规律,实验中常用电容器、电荷计等设备。
五、力学实验知识点总结1.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通过设置一定质量的物体和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所受的力和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大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 培养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4. 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大物实验是研究宏观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实验。
本实验主要研究以下原理:1. 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2.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所受外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守恒;3. 能量守恒定律:系统所受外力为零时,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大物实验装置:包括小车、滑轨、砝码、打点计时器、刻度尺、导线等;2. 计算机:用于数据采集和分析;3. 实验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装置准备:将小车放在滑轨上,调整滑轨使其水平,连接打点计时器、导线和电源;2. 打点计时:启动打点计时器,让小车在滑轨上运动,记录打点计时器输出的数据;3. 数据采集:使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位移和时间,记录实验数据;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公式,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实验数据:(1)小车质量m1=0.5kg;(2)滑轨倾角θ=5°;(3)小车加速度a=0.5m/s²;(4)小车位移s=0.2m;(5)打点计时器记录时间t=0.1s。
2.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公式,计算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得出以下结果:(1)小车动能E_k=1/2m1a²=0.125J;(2)小车势能E_p=m1gh=0.1J;(3)小车机械能E_m=E_k+E_p=0.225J。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比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小车在滑轨上受到的合外力F=m1a=0.25N。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ΔE=E_m-E_p=0.125J。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合理。
大物实验报告(3篇)大物实验报告(精选3篇)大物实验报告篇1【实验原理】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惰性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
辉光球外表为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流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场,球内稀薄气体由于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
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
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再均匀对称,故辉光球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
这其实是分子的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物理过程。
人体为另一电极,气体在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而发生辉光。
【实验现象】辉光球通电后呈静止样。
当人手触摸时中间电极出现放电致球壳触摸处。
五颜六色的闪电会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球内出现放电现象。
一旦手离开,闪电消失。
霓虹灯,把直径为12-15毫米的玻璃管弯成各种形状,管内充以数毫米汞柱压力的氖气或其他气体,每1米加约1000伏的电压时,依管内的充气种类,或管壁所涂的荧光物质而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多用此作为夜间的广告等。
日光灯,亦称荧光灯。
一种利用光质发光的照明用灯。
灯管用圆柱形玻璃管制成,实际上是一种低气压放电管。
两端装有电极,内壁涂有钨酸镁、硅酸锌等荧光物质。
制造时抽取空气,充入少量水银和氩气。
广泛用于生活和工厂的照明光源。
还有一种是氙灯,氙灯是一种高辉度的光源。
它的颜色成分与日光相近故可以做天然色光源、红外线、紫外线光源、闪光灯和点光源等,应用范围很广。
人体辉光,疾病辉光,爱情辉光,意识体能辉光,人体辉光监控。
大物实验报告篇2【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示波器。
2、掌握用示波器观察各种电信号波形、测量电压和频率的方法。
3、掌握观察利萨如图形的方法,并能用利萨如图形测量未知正弦信号的频率。
大物演示实验报告大物演示实验报告引言大物演示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本次实验我们选择了几个经典的实验进行演示,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实验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研究光的波动性质的经典实验之一。
我们使用一束单色光通过一个狭缝后,经过另外两个相距较近的狭缝,观察到在屏幕上出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些条纹是由光的波动性质引起的,通过测量条纹间距和狭缝间距,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实验二:牛顿环实验牛顿环实验是研究光的干涉现象的实验之一。
我们使用一块平凸透镜和一块平凹透镜,将它们放在一起,形成一个薄膜空气层。
当透镜与平面玻璃片接触时,会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系列亮暗相间的环状条纹。
通过测量这些条纹的半径,可以计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三:卢瑟福散射实验卢瑟福散射实验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实验之一。
我们使用一个金属薄膜,将高速电子束射向金属薄膜,观察到电子在金属原子核周围发生散射的现象。
通过测量散射角度和散射电子的能量,可以推断出金属原子核的大小和电子的能级结构。
实验四:霍尔效应实验霍尔效应是研究材料电性质的重要实验之一。
我们使用一块导电薄片,通过施加电场和磁场,使电子在导电薄片上发生偏转。
通过测量电子偏转产生的电势差和电流,可以计算出材料的霍尔系数和电子的迁移率,进而了解材料的导电性质。
实验五: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研究光的干涉现象和测量光速的经典实验之一。
我们使用一束激光光源,将光通过半透镜分成两束,分别经过两条光路,再通过反射镜反射回来。
当两束光重新叠加时,会在屏幕上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通过测量条纹的位移和光路的长度差,可以计算出光速的近似值。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的演示,我们对光的波动性质、干涉现象、原子结构和材料电性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延伸,更是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内容1. 大物实验一:自由落体运动2. 大物实验二:抛体运动3. 大物实验三:单摆振动4. 大物实验四:电学实验5. 大物实验五:光学实验三、实验原理1. 大物实验一:自由落体运动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公式:h = 1/2 g t^22. 大物实验二:抛体运动原理:抛体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公式:x = v0 ty = 1/2 g t^23. 大物实验三:单摆振动原理:单摆振动是一种简谐振动,其周期T与摆长L和重力加速度g有关。
公式:T = 2π √(L/g)4. 大物实验四:电学实验原理:电学实验主要研究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公式:I = U/R5. 大物实验五:光学实验原理:光学实验主要研究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现象。
公式:n = sini/sinr四、实验步骤1. 大物实验一:自由落体运动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米尺、秒表、钢球等。
(2)测量钢球的直径,计算其半径。
(3)释放钢球,用秒表测量其落地时间。
(4)重复实验多次,记录数据。
(5)分析数据,计算重力加速度g。
2. 大物实验二:抛体运动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斜槽、木板、小球等。
(2)调整斜槽角度,使小球能够做抛体运动。
(3)释放小球,测量其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
(4)重复实验多次,记录数据。
(5)分析数据,验证抛体运动规律。
3. 大物实验三:单摆振动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单摆、秒表、刻度尺等。
(2)测量单摆的摆长。
(3)释放单摆,用秒表测量其振动周期。
(4)重复实验多次,记录数据。
(5)分析数据,计算单摆的周期T。
4. 大物实验四:电学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电源、电阻、电表等。
实验名称:大物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0日实验地点:中南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一、实验目的1. 熟悉大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和实验设备。
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如显微镜、光谱仪等。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光学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大物实验主要涉及光学、力学、热学等领域的基本物理规律。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光的折射原理: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 光的干涉原理:当两束相干光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
3. 光的衍射原理:当光通过一个狭缝或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
4. 力的平衡原理: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达到平衡,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1)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测量折射率。
(2)观察光的干涉现象,测量波长。
(3)观察光的衍射现象,测量狭缝宽度。
(4)研究力的平衡原理,测量物体受力情况。
2. 实验步骤(1)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测量折射率① 准备实验器材:折射仪、光具座、标准样品、待测样品等。
② 将待测样品放置在折射仪的测量平台上。
③ 调整光具座,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样品上。
④ 观察折射现象,记录数据。
⑤ 计算折射率。
(2)观察光的干涉现象,测量波长① 准备实验器材:干涉仪、光具座、光源、分束器、光栅等。
② 将干涉仪安装好,调整光具座。
③ 调整光源,使其照射到分束器上。
④ 观察干涉现象,记录数据。
⑤ 计算波长。
(3)观察光的衍射现象,测量狭缝宽度① 准备实验器材:衍射仪、光具座、光源、狭缝等。
② 将衍射仪安装好,调整光具座。
③ 调整光源,使其照射到狭缝上。
④ 观察衍射现象,记录数据。
⑤ 计算狭缝宽度。
(4)研究力的平衡原理,测量物体受力情况① 准备实验器材:力传感器、支架、砝码等。
② 将力传感器安装在支架上。
大学物理实验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本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中,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实验的心得与体会。
一、实验原理与方法的掌握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例如,在电磁感应实验中,我学习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了解了感应电流的产生和方向。
在光学实验中,我掌握了光的折射、反射和干涉等基本光学原理,学会了使用光学仪器进行测量。
二、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实验操作技能是物理实验的关键。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如电流表、电压表、示波器等。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科学思维的培养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遇到实验误差时,我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实验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完成。
在实验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验失败的教训在实验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失败。
例如,在电磁感应实验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实验数据误差较大。
这次失败让我深刻认识到实验过程中细心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会更加注重细节,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我不仅掌握了实验原理和方法,还提升了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将实验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