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确诊与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5
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症状和诊断方法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缩写为GHD)是一种由于儿童体内缺乏生长激素而导致生长迟缓的疾病。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腺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对于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
一、症状1. 生长停滞: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的身高增长速度迟缓,明显低于同龄人。
孩子可能在生长曲线上逐渐与其他同龄儿童拉开差距,导致身材矮小。
2. 儿童面容特征: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儿童常常具有特殊的面容特征。
例如,额头较大、眼部距离较宽、鼻梁扁平等。
3. 肥胖倾向:生长激素缺乏症可能导致儿童体内的脂肪代谢紊乱,出现体重增加、脂肪堆积的情况。
这可能使得孩子整体体形比同年龄的健康儿童更为肥胖。
4. 性早熟:一些生长激素缺乏症病人可能表现出提前发育的症状,包括性器官的发育和月经的出现。
这是因为生长激素不仅在生长过程中有关键性的作用,还对性腺发育有影响。
二、诊断方法诊断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需要综合考量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因素。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 生长曲线分析:儿科医生会对患儿的身高、体重等生长参数进行测量并制作生长曲线图。
如果曲线明显低于同龄健康儿童的平均值,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诊断。
2. 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刺激试验:这种试验可以评估儿童垂体是否能够正常分泌生长激素。
医生会在患者的血液中注射GHRH,并观察其对生长激素分泌的刺激作用。
3. 脑部影像学检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观察儿童的垂体和颅嵴,以检查是否有垂体病变或结构异常。
4. 其他实验室检查:医生还可能会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性激素水平检测等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导致生长延迟的病因。
总结: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是一种导致生长迟缓的疾病,常常伴有特殊的面容特征、肥胖倾向和性早熟等症状。
诊断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需要通过生长曲线分析、GHRH刺激试验、脑部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等方法综合判断。
GH治疗方案1. 简介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对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GH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或矮小症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GH治疗的原理、适应症、注意事项及副作用等内容。
2. GH治疗原理GH治疗的目标是通过补充人体缺乏的生长激素,促进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从而达到促进体格发育、增加骨骼生长速率的作用。
GH治疗的原理是通过注射合成或重组的生长激素,使血液中的生长激素水平达到正常范围,以促进儿童生长和发育。
3. GH治疗的适应症GH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由于脑垂体前叶功能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GHD,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的GHD。
•小于正常生长曲线的矮小症:身高低于同龄人3个标准差或小于第3百分位数。
•维持矮小成年人的身高:GH治疗可延长长骨的生长期,使矮小成年人有更多机会增加身高。
•其他矮小相关的条件:如Turn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等。
4. GH治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GH治疗前,需要进行如下的注意事项:4.1 选择合适的患者GH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评估治疗的适用性。
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生长曲线、骨龄、家族史等因素。
4.2 GH剂量的确定GH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每周0.7-1.0国际单位(IU)。
4.3 GH注射的频率和方式GH注射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每天注射一次或分为两次注射。
注射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整。
4.4 定期随访和评估GH治疗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包括身高、体重、生长曲线的监测,以及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检测等。
4.5 GH治疗方案的调整根据患者的生长情况和治疗效果,可以适当调整GH治疗方案的剂量和频率。
5. GH治疗的副作用GH治疗在一般情况下是安全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不良反应。
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标准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标准可真是个有点复杂但又特别重要的事儿呢。
咱先说说这生长激素缺乏症是啥吧。
简单来讲,就是身体里负责长高长壮的生长激素不够用啦。
就像汽车没油跑不动一样,小朋友的身体没有足够的生长激素,就可能长得比同龄人慢,身材矮小。
这可让家长们操碎了心呢。
那怎么知道是不是得了生长激素缺乏症呢?这就涉及到诊断标准啦。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身高。
如果一个小朋友的身高明显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平均身高,那可就得引起注意了。
比如说,在班级里,别的小朋友都蹭蹭往上长,自己家孩子却像个小萝卜头似的,总是在最矮的那几个里面,这就可能是个信号哦。
不过呢,也不能光看身高就下结论,毕竟有的小朋友可能是发育得晚一些,所谓的“晚长”。
除了身高,生长速度也是关键。
正常的小朋友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一个大概的生长速度范围。
要是生长速度特别慢,比如说一年都没长几厘米,那也可能是生长激素缺乏症在捣乱。
这就好比小树苗,正常情况下每年都会长高一截,如果老是不长,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
血液检查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医生会检查生长激素的水平。
但是这里面也有个小麻烦,生长激素在体内的分泌不是一直稳定的,有时候高有时候低。
所以单纯一次检查生长激素低,还不能就说肯定是缺乏症。
可能需要做一些激发试验,来看看身体在受到刺激的时候能不能分泌足够的生长激素。
这就像给小朋友一个小挑战,看看他身体里的生长激素有没有“本事”出来干活。
骨龄也是诊断的一个要点。
骨龄就像小朋友身体里的一个小时钟,能反映骨骼的生长发育情况。
如果骨龄比实际年龄小很多,那也可能和生长激素缺乏有关。
这就好像身体里的小骨头们都还在慢悠悠地睡觉,没有好好长大。
还有家族史也不能忽略。
如果家族里有类似身材矮小或者已知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人,那小朋友得这个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一些。
这就像有些病是家族遗传的小“毛病”,可能在家族里悄悄传下来。
不过呢,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可不能自己瞎猜。
2024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诊治生长激素缺乏症(GHD)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与生活质量,早期识别及早期治疗GHD非常必要。
《中国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治指南》主要针对中国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提供诊断与治疗热点问题的指导意见,以协助临床工作者快速做出诊疗决策。
临床问题1精氨酸联合可乐定或左旋多巴等一次性联合激发试验是否可以常规应用于疑似GHD患儿的诊断?推荐意见1:建议将精氨酸联合可乐定或左旋多巴等一次性联合激发试验作为疑似GHD患儿诊断的常用方法(低质量证据,弱推荐工在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中,可应用该试验获取相对安全、精确和个体化的GHD诊断,并为患儿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A实施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生长激发试验指征、患儿的个体差异、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排除可能影响试验效果的疾病。
同时确保试验药物的安全性,注意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胃肠道反应等。
部分患儿可能对药物敏感,需谨慎使用。
精氨酸较少引起不良反应,但对无尿或少尿的患儿应避免使用。
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能晕厥或抽搐。
应在试验前检测肝肾功能和血糖水平,排除其他内分泌激素缺乏。
如患儿存在其他内分泌激素缺乏,需要在试验前进行治疗,获得足量激素替代。
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儿,需要先改善其营养状态。
激发试验的实施过程和结果判读应由专业医生团队进行,全程监测,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临床问题2针对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症且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患儿,是否推荐在治疗过程中依据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 ∙1 )值调整剂量方案?推荐意见2:基于证据现状,建议确诊为GHD且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监测IGF-1值并结合以下情况进行剂量调整(低质量证据,弱推荐\若发现患儿的IG F-1水平异常降低,则需结合生长速率、生长激素使用剂量、生长激素注射方法及部位等指标评估后再制订剂量调整方案;若发现患儿的IGF-1水平持续异常增高(超过同年龄同性别IGF- 1水平+2.5 SDS),则需调整生长激素剂量及方案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生长激素缺乏症的诊断标准
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是指由于下丘脑垂体轴功能障碍引起了生长激
素分泌不足的疾病。
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包括婴儿、儿童和成年人。
而且,该疾病的诊断标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围
绕“生长激素缺乏症的诊断标准”展开论述。
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儿童诊断标准:
正常身材儿童体重低于-2SD(即标准差),身高低于-2.5SD,骨龄落
后2年以上,视为小儿GHD。
若这种GHD的全身特征尚未出现,则需
要确定垂体功能减退症的存在,即通过GH负荷试验测定GH分泌反应。
GH负荷测试还可鉴别GHD和生长RT-PCR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在
gfp/hGH转基因小鼠实验室检验中的发现。
要想确诊GHD,还需要评估
病程、作出疾病的成因、并评估患者对GH替代治疗的反应。
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成人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低体重、胖等形态特征;低骨密度、脂肪肝等代谢特征;
以及出现干肌肉量、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睡眠障碍等情况,
应高度警惕。
生化测量:早上体内GH≤3μg/L,但不能完全诊断GHD。
多次测量可
排除如果一次GH值异常而造成的误诊。
激素刺激试验:GH缺乏症患者对氨基酸和运动的GH反应非常低。
因此,进行激素刺激试验来激发GH分泌,如果其反应不足,则可以确诊GHD。
结论:
无论是小儿还是成人,诊断GHD都是比较繁琐的过程。
人们应该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这种疾病,以避免其长期影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生长激素缺乏诊断标准生长激素(GH)是由垂体前叶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激素,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成人的代谢调节等都有重要作用。
生长激素缺乏(GHD)是指由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缺失导致生长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GHD的诊断标准是指通过一系列检查和评估,明确患者是否存在GHD的病情,并确定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GHD的诊断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一、GHD的分类GHD一般分为儿童和成人两类。
儿童GHD是指在儿童期生长速度明显减缓或停滞,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的情况下,经过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
成人GHD是指在成年后,生长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伴随着代谢功能异常、身体组成改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经过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
二、GHD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儿童GHD的临床表现包括生长速度减缓或停滞、身高低于同龄人、体重低于同龄人、智力发育正常等。
成人GHD的临床表现包括体重增加、脂肪堆积、肌肉萎缩、骨密度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代谢功能异常等。
2. 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生长激素刺激试验是诊断GHD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生长激素刺激试验包括胰岛素诱导试验、阿氏试验和克山病毒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试验等。
其中,克山病毒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试验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生长激素刺激试验。
3. 生长激素水平检测通过生长激素水平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GHD的病情。
常用的生长激素水平检测方法包括餐后生长激素水平检测、睡前生长激素水平检测和24小时生长激素水平检测等。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GHD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颅脑CT、MRI等。
三、GHD的临床应用1. 儿童GHD的临床应用儿童GHD的临床应用主要是通过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儿童的生长速度和身高,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
此外,儿童GHD的治疗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高、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治疗方案。
生长激素缺乏的诊断标准生长激素缺乏(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简称GHD)是指儿童或成人体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简称GH)分泌不足或缺乏的一种疾病。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对于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以及调节体内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生长激素缺乏会导致身高矮小、体重不增、骨骼发育不良等一系列症状。
生长激素缺乏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生长激素缺乏患者在儿童期常见身高矮小、生长速度减慢、体重不增等症状。
而成人期生长激素缺乏则表现为体重增加、脂肪堆积、肌肉减少、骨密度降低等。
这些临床表现是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的重要依据之一。
2. 生长曲线:通过测量患者的身高和体重,可以绘制生长曲线来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
如果发现患者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同龄人群的平均水平,可能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的可能性。
3. 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生长激素刺激试验是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的关键步骤之一。
该试验通过给予患者外源性的生长激素刺激剂,观察其是否能够产生正常的生长激素反应。
如果患者在刺激试验后生长激素水平仍然较低,可以确定为生长激素缺乏。
4. 影像学检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垂体和下丘脑的结构是否异常,从而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
5. 基因检测: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一些与生长激素合成、分泌或作用相关的基因突变被发现与生长激素缺乏有关。
因此,对于部分疑似生长激素缺乏的患者,可以进行基因检测来寻找可能的突变。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信息,医生可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儿童和成人的生长激素缺乏治疗主要采用外源性生长激素替代疗法,即通过注射合成的生长激素来补充体内缺乏的生长激素。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生长激素缺乏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身高矮小或其他症状的原因。
生长激素缺乏症一概述儿童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以上,或者低于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第三百分位,称为矮小症,在众多导致矮小的因素中,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对身高的影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患儿因生长激素缺乏所导致的身材矮小,称为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又称垂体性侏儒症。
GHD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大多为散发性,少部分为家族性遗传。
二病因根据GHRH-GH-IGF(下丘脑-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功能缺陷,病因可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GHD,单纯性GHD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
主要病因如下:1.原发性(1)遗传包括激素异常或者受体异常,也包括与垂体发育有关的基因缺陷。
(2)特发性下丘脑功能异常,神经递质-神经激素信号传导途径的缺陷。
(3)发育异常垂体不发育、发育不良,空蝶鞍,视中隔发育异常等。
2.继发性(1)肿瘤下丘脑、垂体或颅内其他肿瘤,例如颅咽管瘤、神经纤维瘤、错构瘤等。
(2)放射性损伤下丘脑、垂体肿瘤放疗后。
(3)头部创伤产伤、手术损伤、颅底骨折等。
三临床表现GHD的部分患儿出生时有难产史、窒息史或者胎位不正,以臀位、足位产多见。
出生时身长正常,出生后5个月起出现生长减慢,1~2岁明显。
多于2~3岁后才引起注意。
随年龄的增长,生长缓慢程度也增加,体型较实际年龄幼稚。
自幼食欲低下。
典型者矮小,皮下脂肪相对较多,腹脂堆积,圆脸,前额略突出,小下颌,上下部量正常、肢体匀称,高音调声音。
学龄期身高年增长率不足5cm,严重者仅2~3cm,身高偏离在正常均数-2SD(标准差)以下。
患儿智力正常。
出牙、换牙及骨龄落后。
青春发育大多延缓。
四检查1.血GH测定。
2.血清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B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测定。
3.颅脑磁共振显像。
4.染色体检查。
5.根据临床表现可选择性地检测血TSH(促甲状腺激素)、T3(三碘甲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PRL(催乳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LHRH(促黄体素释放素)激发试验等,以判断有无甲状腺、性腺激素等缺乏。
生长激素缺乏症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生长激素缺乏症概述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是指因垂体生长激素(GH)缺乏或生长激素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躯体生长障碍,多发生于小儿,少见于成人。
按病因可分为特发性(病因不明)、获得性和遗传性,多表现为生长迟缓、性腺发育障碍等,主要应用GH治疗,患者及早诊断和治疗,通常成年后身高可达到父母身高中值目标范围。
英文名称: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
其它名称:生长激素缺乏。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患者发病与遗传有关,这些病人可存在决定下丘脑-垂体发育的转录因子的基因突变,或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受体基因的突变,或GH基因缺失/突变。
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生长障碍、身材矮小、骨龄延迟、性腺发育障碍等。
主要病因:主要是由于下丘脑或垂体功能障碍,导致生长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
检查项目:GH激发试验、血IGF-1和IGFBP3水平测定、骨龄检查、CT、MRI、染色体和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患儿应及早诊断、积极治疗,成年后可获得父母身高中值目标范围的身高。
临床分类:1、按病因可分为特发性、获得性和遗传性。
2、按病变部位可分为下丘脑性和垂体性。
3、可为单一性GH缺乏,也可伴有腺垂体其他激素缺乏。
二、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发病特点三、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病因病因总述:GHD病因复杂多样,大部分患儿属于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由于下丘脑或垂体功能障碍,导致生长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或由于生长激素结构异常或受体缺陷,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基本病因:1、特发性病因不明。
可能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或结构的异常,导致生长激素(GH)分泌不足。
2、获得性(继发性)本病可继发于下丘脑-垂体肿瘤,如颅咽管瘤、Rathke 囊肿、生殖细胞肿瘤、垂体瘤;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及肉芽肿病变;创伤、放射损伤等均可影响下丘脑-腺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引起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