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的两则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趣闻:章太炎拿大勋章当扇坠儿大骂袁世凯导语:说起近代史,有一个人的名字绕不过去,这就是章太炎。
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些他甚至在其中是决定性人物。
“中华民说起近代史,有一个人的名字绕不过去,这就是章太炎。
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些他甚至在其中是决定性人物。
“中华民国”之名称出自章太炎,“五色旗”是他提出的,身后他用“五色旗”结爻,而拒用青天白日旗。
他曾被袁世凯和黎元洪两任大总统授予“勋位”。
而他与勋章的最有名的故事,是拿大勋章作扇坠,大骂袁世凯。
此事当时曾登于《申报》和《时报》。
杭州西湖南屏山下有个章太炎纪念馆。
章太炎早年在西湖孤山下的“诂经精舍”从著名国学大师俞樾“曲园”求学,从23岁到30岁,前后七八年。
他说话有余杭口音,初听有点听不清,而且他爱吃江南霉字系列的菜:霉干菜、霉冬瓜、霉枧菜梗、臭豆腐、臭花生……据说有个叫做钱化佛的画家投他所好,用这些菜换走了他手书的一百多幅字,现在当然是宝贝了。
章太炎一生讲学、著书、革命,门下弟子众多,影响巨大。
胡适也很敬重章太炎,评价他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第一人。
1936年6月,在日本即将全面侵略中国前夕,他留下“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毋食其官禄”的遗嘱黯然离世。
他在《中华民国解》这篇文章中首创了“中华民国”这个名称,所以当他死后,非常理解他的夫人汤国梨要用五色绸为他结爻,拒绝青天白日旗。
对于章太炎的评价,鲁迅那段话说得最精辟: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生活常识分享。
章太炎与臭咸蛋
章太炎是我国清末民初著名的思想家。
晚年,他和夫人生活过得很艰难,常常交不起房租。
有时被房东逼急了,章太炎就会写一幅字,让夫人拿去市场上卖。
可他打心底觉得这样做有失尊严,写字卖钱的次数少之又少。
一次,有位好友来访,提出愿意出二十块银圆请章太炎写两幅字。
当时章太炎正苦于没钱交房租,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这事很快流传开来,一时间众多仰慕者纷纷上门要出钱买字,可清高的章太炎却怎么也不肯再写。
画家钱化佛听说此事,笑着对那些讨字者说:“你们出高价办不成的事,我只需花几文钱就行。
”众人都不相信,钱化佛便亲自去市场上买了几个黑乎乎的臭咸蛋,然后用牛皮纸包好,神秘地说:“有了它,我就能让章公乖乖地写字。
”
钱化佛找到章太炎,指着那包臭咸蛋说:“如果章公同意给我写幅字,这包东西就是您的了。
”章太炎不屑地说:“就是稀世珍宝,我也不会心动。
”钱化佛摊开臭咸蛋,章太炎看到后一把将它们抢了过去:“你要写什么,只管讲!”那之后,钱化佛又多次带臭苋菜、臭花生等来讨字,章太炎从未拒绝。
有人追问原因,章太炎笑笑说:“为钱财折腰是穷光蛋所为,为食物动心则是真性情流露。
我宁愿吃臭东西,也不愿贪臭钱!”
1。
章太炎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
他的一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事业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同时也留下不少趣事。
六龄童诗章太炎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庭。
1875年初春,章太炎刚满6岁。
一天,他的父亲邀请几位好友在家里饮酒作诗。
饮酒当中,突然下起了大雨。
其中有一位老先生酒兴上来,拉着小太炎,让他即景作一首诗。
小太炎稍稍思考了一下,大声念道:天上雷阵阵,地下雨倾盆;笼中鸡闭户,室外犬管门。
听完他那稚嫩的声音,在座的客人都拍手称赞!这位老先生立即叫人拿来纸笔,写下了这首十分珍贵的"六龄童诗"。
这首诗现在珍藏于章太炎纪念馆。
考"童子试"16岁那年,章太炎去参加"童子试"。
当时考试的题目是:论灿烂之大清国。
考场上安安静静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许多考生伏在桌上,苦苦地思考,大写起歌颂清朝政府的文章来。
章太炎坐在那里,想起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尽了外国列强的欺凌;又想到清朝政府对洋人卑躬屈膝,对人民作威作福等。
这怎么能证明大清国"灿烂"呢?于是他拿起笔,把一直压在心里的愤怒尽情地写进了自己的文章,并且呼吁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振兴中华民族。
不到一个小时,章太炎就第一个交了卷。
主考官见他这么快就做完了文章,不由得暗暗称奇。
章太炎刚要离开考场,主考官忽然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大声喝道:"慢着,你好大的胆子!你知罪吗?"章太炎不慌不忙,平静地说道:"我写的,都符合当今中国的实情,也都是我的真心话。
请问,我有什么罪?"话音刚落,考场里一阵骚乱,考生们开始议论起来。
主考官想驳又驳不倒他,气得脸色发青,又怕事情闹大,可能会连累自己,只好叫人把章太炎赶出考场。
章家的仆人看见这种情形,知道闯下了大祸,吓得面如土色,而章太炎却若无其事地离开了考场。
章太炎行为怪异,被人称之“章疯子”,而章太炎却不恼怒,承认自己是“神经病”,公开宣称:天下伟人,多与众不同。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章太炎看病摘录:章太炎确信自己妙手回春,已然成为中医大师。
一次,他不小心患上宿食(消化不良),依旧自开药方,起初以平胃散治疗,引起了发热,后又服下5剂小柴胡汤,仍不见好转。
章太炎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不得已去找当地的名医仲右长求治,结果仅服用了两剂中药便好了。
章太炎看病章太炎,我国近代着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国学大师。
年轻时,章太炎阅读过几大箱中医书,自认为医术高明,喜好替人医病。
一旦有朋友患病,他便非要替人诊断。
可是当朋友照着他写的方子去取药时,通常会被告知这方子价格高且根本治不了病,因此很少有人吃他开的药。
朋友们都知道章太炎狂傲自大的个性,再遇见他便有意奉承:“上次全亏了你那道妙方,服了后便神清气爽。
”章太炎十分得意,逢人就炫耀:“某某的病经我一看便药到病除。
”,听的人明知道实情却假装糊涂,附和着夸赞他医术神奇。
到了中年,章太炎更加自诩医术高明。
孩子生了病,他不肯去请医生,非要自己看。
夫人知道章太炎的脾气,只好等他开完方子,再偷偷地另请医生开方抓药。
章太炎问起,夫人便说孩子一直吃着他开的药。
等到孩子痊愈,章太炎又向周围人吹嘘自己的方子灵验,孩子只吃了一剂药就恢复了健康。
章太炎确信自己妙手回春,已然成为中医大师。
一次,他不小心患上宿食(消化不良),依旧自开药方,起初以平胃散治疗,引起了发热,后又服下5剂小柴胡汤,仍不见好转。
章太炎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不得已去找当地的名医仲右长求治,结果仅服用了两剂中药便好了。
章太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医术并非高超,也了解到他人的夸赞是碍于面子,便深有感触地说:“将奉承信以为真太可怕了。
它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刀,消磨了求知的渴望,阻止住前进的步伐。
”此后,章太炎再也不把他人的评价放在心上,而是潜心于中医理论研究,注重实践经验积累,撰写了《霍乱论》等重要着作,也医治了不少疑难杂症。
晚年时,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理直气壮地答:“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章太炎先生二三事阅读答案章太炎先因其个性特立独行,被人目为章疯子。
诚如其自道:“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不能想,就是能想亦不敢说。
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有神经病……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神经病。
”太炎先生是神经病,首先是因为其敢想敢说。
比如说,社会爱的是尧舜,恨的是桀纣,而太炎先生却放言高论:“但愿满人多桀纣,不愿见尧舜。
”他希望清政府从皇帝到保长个个暴戾无比,比夏桀商纣过之;都因太炎先生反满之故,盼望清政府“多行不义必自毙”、“满洲果有圣人,革命难矣”。
太炎先生因为革命意志曾经十分坚定,与其老师也断绝了师生关系。
他从师俞曲园先生7年有余,师生情谊甚是深厚,此后太炎先生出乡梓,流日本,与其师不见者十又余年,一日归省恩师,被俞老师臭骂了一顿,话语难堪死了:“不忠不孝,非人类也。
”且十分绝情,要永断师生关系,说“曲园无是弟子”。
惹得太炎先生生了点毛毛火,做了一篇《谢本师》。
谢者,非谢谢也,乃谢绝也,意思是,你不认我这个弟子,那我也不认你这个老师。
在太炎先生那里,师情,我所欲也;革命,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师情而取革命也。
非常吊诡的是,太炎先生的弟子周作人也写过一篇《谢本师》,因为太炎先生后来思想渐趋保守,将“汉奸”曾国藩尊为“人伦模范”,引起了其时革命性很高的周作人的强烈不满:“先生现在似乎已将四十余年来所主张的光复大义抛诸脑后了。
我相信我的师不当这样,这样的也就不是我的师。
先生昔日曾作《谢本师》一文,对于俞曲园先生表示脱离,不意我现今亦不得不谢先生……”敢自嘲者真名士。
太炎先生因反满,而国家国家,国已非家。
国这个家,已不容他了,所以,他出走日本。
到了日本,生活曾经极度困窘,常常是一连好几天都冷火冷灶,举不了火,每天买一块小麦饼过日子,穿在身上的衣服,盖在肚皮上的被子,也有三年而未洗的,“困厄如此”而“德操弥厉”,依然不思悔改,性情也不曾稍改,他与日本人山根虎次郎一起办报,文斗解决不了问题,就斥诸武斗,互挥老拳。
章太炎:因口无遮拦两度入狱,间接“气死”袁世凯,将鲁迅逐出门下,却被鲁迅奉为毕生恩师鲁迅生前,曾对友人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年,章先生好发议论,被他骂的人为了还击,总爱把他说的话放在报纸上,标题就叫做【章疯子大疯其疯】”“反之,如果章先生恰好骂到了他们的反对党头上,那第二天报纸的标题就是【章疯子居然不疯】”这里的章疯子,指的便是鲁迅曾经的老师,国学大师章太炎。
说起章太炎,不得不提他因为“发疯”而坐的两次牢。
1903年,章太炎顶着舆论压力,写下了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在这篇文章中,他强烈驳斥了康有为的保皇理论,同时宣传革命主张,澄清人们的思想。
这封书信,让清廷掌权者大为恼火,以“劝动全天下人造反,大逆不道”之罪,将章太炎关押,期限3年。
那么,章太炎这次入狱,到底冤不冤呢?其实,我们看内容就一目了然,文中称“载湉小丑,未辨菽麦,铤而走险……”他当众骂皇帝是小丑,分不清豆子和麦子,愚昧无知,这绝对算是大逆不道之罪。
再加上,他还公开表示反对保皇,这自然也是妥妥的造反罪。
这两条罪名,换哪个朝代都不会轻饶,正常情况下是要砍脑袋,灭族的。
然而,由于晚清时局动荡,哪怕掌权者也是自顾不暇,根本没有闲心讨论如何处罚他这个文弱书生,便草草判了三年了事。
尽管三年牢狱生活不好过,可当他熬到出狱时,居然发现,他的名字在社会上早已了无痕迹,压根儿没有人记得他做过的事。
如果说第一次因为“疯骂天子”而入狱,算是他年轻气盛不理智,那第二次入狱,就完全是因为他这张管不住的嘴,骂了明知不该骂的人。
袁世凯掌权后,章太炎对他做大总统十分不满,再一次大胆开麦,发表了各种“反动言论”。
有本事逼得清室退位,袁世凯自然不是吃素的,他立刻将章太炎软禁。
但袁世凯也不傻,做戏嘛,总得做全套。
此时,毕竟已经到了民国,有了名义上的“言论自由”,这么个文化界的大名人,袁世凯也不敢说杀就杀,只能先缓缓。
于是,过了三个月后,北京地方监察史的传票,才送到了章太炎手中。
章太炎绝食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时,因愤怒而绝食以示抗议。
门人朱逖先、吴承仕、钱玄同等闻讯,纷纷跑去劝他进食,但从早到晚,不管大家怎么劝说,章太炎都摇头不理会。
就在无计可施时,吴承仕突然灵光一闪,问:“您比祢衡如何?”章太炎两眼一瞪,道:“祢正平(祢衡)怎么比得上我?”吴承仕便告诉他,刘表欲杀祢衡,但自己不想背罪名,所以将祢衡送到黄祖那里,让黄祖下手当恶人;如今袁世凯比刘表更厉害,因为他不需利用黄祖那样的人,就可让先生(指章太炎)自己把自己杀了。
章太炎一听,赶紧从床上翻身坐起,斥道:“这是什么话!”众门人见状趁机苦劝,并拿出荷包蛋等章太炎爱吃的食物,终于让他恢复了饮食。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章太炎的几个故事章太炎的几个故事愿诸公还读伤寒某年,著名西医江逢治患“夹阴伤寒”而卒,太炎亲书挽联志哀,联语曰:“医师著录几千人,海上求方,惟夫子初临独逸;汤剂远西无四逆,少阴不治,愿诸公还读伤寒。
”细心品味,此联含蓄而有雅讽之意。
同时章太炎却对民间医生并不轻视,曾说:“取法东方,勿震远西;下问铃串,勿贵儒医。
”以章老夫子恃才傲物之辈,犹能屈尊“下问”于走方铃医,可见他对民间医药的'重视了。
诚邀治病章太炎与名医既为文朋又是医友,亲朋有病经常介绍到处就诊。
有一次,太炎之兄章椿柏生了一场重病,年纪已76岁,呃逆六昼夜不止。
手足肿胀,头面亦肿,舌干,烦躁,病势颇险。
太炎邀诊之。
当时,医生们均主张用治呃常用方柿蒂汤治之。
恽氏诊后,坚决反对。
认为病人呃逆系由年高久病,津液涸干所致。
不同于一般呃逆,用柿蒂类套方必然无效。
主张用犀角汤凉血润燥。
椿柏亦通医,认为用是方不合常理,不敢服用。
但碍于太炎先生的面子,勉强吃了一剂。
孰料,当夜即酣睡通宵,翌晨呃逆亦轻减,浮肿亦渐退,继经调理而愈。
较真“第三”章太炎是训诂学大师,能全文背诵《说文解字》、《尔雅》,以如此深厚的功底诠释经典医藉,自是轻车熟路。
上海某富商患病,群医束手,认为不治。
有一位不甚知名的中医,诊视后独认为可救,处方数剂,竟告痊愈。
富商很感激,慕章太炎书法名气,奉千元求先生为题一匾,想借重以扬其名。
太炎手书四个大字,曰“第三”。
富商大惑不解,请教于他人,都认为“第三”显含贬义,可能是“第二”之笔误。
富商乃婉求太炎先生改写。
太炎大发脾气,说:“所书无误。
医之誉,无过于此者,彼果为名医,必知其义。
”且补署落款“章炳麟”,以坚其信。
富商不得已,才将书法制匾奉送。
医者收到后,喜出望外,高悬于厅堂。
原来《史记》上的,姓秦,名越人。
《史记正义》引《八十一难序》云:“秦越人与轩辕时相类,仍号之为”,已经是“第二”,故誉“第三”并没有错。
章太炎满腹经纶,焉能不知此等学问。
章太炎轶事2016年6月16日是国学大师章太炎逝世80周年,章太炎堪称一代名士,鲁迅先生十分推崇章太炎的为人,赞曰:“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他学问渊博、性情怪异,常有非常之举,因而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逸闻趣事,我们只能从中选出几件,来缅怀这位国学大师的情怀。
1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后,邀请各界名流来京议政,章太炎也在其中。
不久,袁世凯的称帝企图日益暴露。
章太炎昔日追求的民主共和理想,竟然为帝制的复辟所代替,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失败,洪宪帝制出台,张勋复辟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无不使章太炎痛心疾首。
1914年2月,章太炎把袁世凯以前授给他的大勋章当扇坠,大闹总统府,大骂袁世凯包藏祸心,被袁世凯软禁于京。
由于章太炎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大的个人影响力,袁世凯并没有为难于他,反而每月发给他500银元,可谓是囚徒中的“富翁”了。
为表达胸中的愤懑,章太炎竟在案几上写满“袁世凯”三字,每天都要用木杖击打数次。
在其堂屋内,高悬八尺宣纸,上面只有“速死”两个大字,足见其愤世嫉俗的狂士性格。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龙泉寺,仅弟子钱玄同可以随时进见。
按规定,章太炎可每日享受两个大洋的菜肴,极尽丰盛,他便要求只做一块钱的,剩下的一块钱公然饱入私囊。
即便是这一个大洋的菜肴,光他一人享用也过于丰盛,他从来只吃摆在面前的两个菜。
久而久之伺侯他的两个听差便只把一些清淡的素菜放在他的近处,而把肉菜放在远处,等他吃完后,听差们便自己享用。
后来钱玄同知道了,便和官方取得联系,将两个听差革职。
2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被迫写“劝进书”。
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
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
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袁世凯见后,盛怒。
继而又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时称章太炎为“民国之祢衡”。
章太炎还是中国最早刊登征婚启事的名人之一,有人问他择偶的条件,他说:“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后经过蔡元培介绍,与汤国黎女士结为夫妇,婚礼当天,皮鞋左右颠倒,一时大窘。
章太炎的小故事章太炎,字仲甫,号颐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杰出代表。
章太炎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艰辛,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章太炎出生于清朝嘉兴府秀洲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自小聪明好学,对于经史子集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对于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不公感到深深的忧虑。
年少时,他就立志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年轻的章太炎考入了南京的江南制造总局学堂,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
在学堂里,他刻苦钻研,广泛涉猎各种学问。
他特别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深受启发。
他认为,中国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摆脱封建社会的束缚,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章太炎毕业后,他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从事教育工作。
他积极倡导新式教育,主张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的基石,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有志于国家发展的人才。
同时,章太炎也积极参与了政治活动。
他加入了同盟会,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积极参与者。
他发表了许多激昂的演讲和文章,呼吁人民起来反抗压迫,争取民主和自由。
他的言论和行动引起了当时政府的警惕,他多次被捕入狱,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
辛亥革命胜利后,章太炎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部部长。
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和法规。
他提倡普及教育,倡导男女平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然而,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
章太炎深感国家的危机,他积极参与政治斗争,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
他发表了一系列的政论文章,批评当时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他呼吁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
然而,章太炎的政治活动引起了当时政府的不满,他再次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遭受着各种折磨和痛苦,但他从未放弃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信念。
他坚信,只要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经过多年的斗争,中国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历史名人章太炎的故事:三个月不洗澡章太炎,字炳麟,自号圣人,别号疯子,是中国近代着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国学大师。
他为人狂傲、迂腐,好骂人,生平有许多趣闻轶事,也有不少的怪癖。
他有一个人人皆知的怪癖,即三个月不洗澡。
鼻子患有鼻炎,终年流着浓鼻涕。
说话时鼻音很重,满口的余杭土话方言,且吐词不清,别人听了不知所云。
他的手指甲喜欢留得长长的,其中黑迹斑斑,他一点不觉得难受。
他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吃有臭味的东西,其中臭豆腐是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常菜,别人闻都不敢闻,他却甘之如饴。
他也不喜欢换洗衣服,衣服上经常有虱子。
他的夫人在章太炎出外旅游、讲学时,嘱咐随从随时为他换洗衣服,他常常因此与随从吵架,认为这是干涉他的个人自由。
但随从也不示弱,常常采用强迫手段,令章太炎换下衣服。
章太炎喜欢吸烟,但他不象别人那样把烟头放进嘴里,而是把一只烟的大半含中。
有时候边吸边谈话,谈兴所至,烟烧到了嘴唇,疼得以手拍口,喷出余火,似乎表演魔术一般。
有时烟头偶然落到裤上,烧穿裤子直的其腿,痛得他大叫,骂“鬼烟”不已。
但那条开了天窗的裤子,他仍然穿在身上。
他以好骂人着称,常批评孙中山。
但是他在骂孙中山时,别人只能听,不敢答,更不能附和,如果有人附和说骂得好,他马上给那人一耳光。
说道:“你是什么东西?孙中山是中国第一等的伟人,除我之外,谁敢骂之?”章太炎晚年时,因身体不好,精神亦不佳,他写信给朋友蒋观云说:“我已潦倒数十年,依然无恙,天公盖欲多留一人讲话耳。
”蒋回信说:“非天公多留一人讲话,乃多留一人吃饭耳。
”章太炎阅后,拍案叫绝。
:章太炎怒砸总统府章太炎学问淹博,造诣精深,是灵光岿然的国学大师,但他的疯癫是出了名的,狂也是出了名的。
他持论偏激,行为怪诞,自称"章神经"。
早年在日本,东京警视厅让他填写一份户口调查表。
原是例行公事,章太炎却十分不满,所填各项为:"职业——圣人;出身——私生子;年龄——万寿无疆。
国学大师章太炎轶事国学大师章太炎堪称一代名士,他学问渊博、性情怪异,常有非常之举,因而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逸闻趣事。
章太炎的名声很大,常有慕名者前来听其讲学,但大多失望而归。
原因是章太炎口齿不清,讲话漫无层次。
“九一八”事变后,章太炎应邀赴北平演讲。
由于他满口杭州土话,听众难以领会,最后只好由学生钱玄同、马裕藻担任“翻译”。
生活中的章太炎没什么情趣,甚至不懂欣赏自然之美。
有人邀他游山,他说不知道山为何物。
但有时他又表现得很有情调。
1912年,章太炎准备续弦,朋友问他对于未来夫人有何条件。
章太炎回答:“什么严格的条件都没有,只要能读读《红楼梦》就够了。
”平时,章太炎让仆人做事总喜欢写条子。
有一次,他写了张条子让仆人买肉。
但是仆人跑遍了苏州城的各个肉铺,最后空手而归。
章太炎问为何空手而归,仆人说:“你写的字他们看了都说没有。
”原来,章太炎写的是甲骨文的“肉”字,形似“月”字。
章太炎晚年给人开药方,写的都是金文,药店不认得。
章太炎愤然道:“不识字,开什么药店。
”章太炎与王国维同为浙江人,一居海宁,一居余杭,相距不远,但二人平日素不交往,且相互间也从不公开提及对方。
章太炎数次拒绝出任清华国学院导师,原因是他不肯居王国维、梁启超之后。
民国初年,袁世凯设宴款待京城名流,章太炎也在邀请之列。
章太炎拿到请柬后,上书四个大字:“恕不奉陪”,随即投入邮箱。
辛亥革命后章太炎常手持一扇,扇面写“悔不击碎竖子脑袋”八字,很有气节。
由于长期埋头治学,章太炎对人间事几乎到了一种“忘我”的程度。
他的记性很差,经常不识路。
在日本办《民报》期间,常闹出不识归途、误入别人家门的笑话。
当时,章太炎住在报社,距离孙中山的寓所很近,但每次去孙中山家必须要有人同行,否则他肯定迷路。
这种情况到了晚年更加严重。
一次,他坐车回家,车夫问他去哪里,他说:“我的家里。
”车夫问他家在哪里,他回答:“马路上弄堂里,弄堂口有家纸烟店。
”结果,车夫拉着他满大街转。
太炎先生趣事1913年秋,章太炎应共和党之邀赴北京,不料竟被袁世凯软禁,悲愤异常。
在章之门人钱玄同的努力之下,袁授意可让暴脾气的章大师搞搞学问,于是,袁划拨一定的费用,让章搞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弘文馆”,主要工作就是编编字典。
自此,钱玄同、朱希祖等人多了一个陪太炎聊天的地方——说是聊天,更多的是开导、劝慰。
这不成规模的“弘文馆”,时时被袁世凯监视,时间一长自然令章尤其不满。
1914年春,章太炎意欲坐车跑到天津,再南下觅自由,不料,人还未出北京就被军警给抓获。
自此之后,袁对章的监视更加严格,章对袁的不满亦更加严重。
1914年的正月初七下午,章太炎只身一人欲见袁总统,讨得一个说法。
当他吵吵嚷嚷地到了总统府新华门内,被一众卫兵团团围住并押走。
其穿着另类,行为怪异,无人不以为抓到的是一个疯子。
这疯子被抓了之后大喊大叫,不屈不饶,执意要见袁总统,至夜幕降临依然不休——袁当然不会见他。
章太炎再被抓了回去,人身自由更受限制,其门人钱玄同等多方营救而不能。
章太炎深知袁世凯之用意,恐自己要被囚死了事,他开始绝食抗议,以图形势有变化的可能。
门人黄季刚担忧一代国学大师就此陨殁,他索性搬去与章同住,一为缓解章之寂寞,更为掌握章之思想动态。
黄住不了几天,便遭军警驱逐,至此,章的见客自由都被剥夺。
章再开始绝食,只饮茶水,身体状况一日不日一日。
至章即死之际,友人马叙伦来访,无比忧愁的章意欲将马留下吃饭谈心。
马曰:“我可留,但请君陪我略吃少许。
”太炎竟被说动,吃了一些米汤,这才挽回来一口活气。
章至袁死方重获自由,然其身体及精神状态早已不复当年。
独裁者袁世凯的秘书曾经说过,“太炎的文笔,可横扫千军,足足可怕“。
章之被囚,实在因其笔力太猛,又天生不屈服的性格,一搞事必定一呼百应,要一口气拆了某些人的台。
世人都说章太炎有王安石之风骨,尤其是钻研学术的执着劲儿。
大师之所以能成大师,是将生活的各处繁杂都砍了去,把足够的时间用在修炼内功上。
【名人故事】章太炎好为人治病
章太炎因为看过几大箱中医书,便自认为医术高明,所以很爱替人医病,但因医生看病是重临床经验的,故章太炎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上根本治不了病,他却洋洋自得。
如果一个朋友到他家里,偶尔谈起牙痛或胃病,他会立即诊断某人,开一个好处方,并强迫他人按处方服药。
但是当他用他的药时,他总是一到二百八十美元,所以没有人敢吃他的药。
他到了中年,白诩医术更高了,孩子生了病,他也不肯去请医生,一定要自己看。
他夫人知道他的脾气,只有让他看,让他开方子,等他背了身,再偷偷另请医生来开方子抓药。
如他问起,就告诉他是吃他开的方子。
隔了几天,孩子的病好了,他就向人说,他的孩子吃他开的药,病就好了,而且是他一副药治好的,言下之意,颇为自得。
他的朋友是他开的处方。
当他第二次见到他时,他们都说服用了他的处方就痊愈了。
张太炎非常高兴,告诉大家他的治疗是多么有效。
他开了一张治疗某某疾病的处方。
听众知道它是空的,只是顺从。
可怜这位国学大师,竟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医大师呢!。
章太炎的两则故事
章太炎一生中有许多非常非常奇怪的怪癖,但是同时也有非常多的搞笑的故事以下就介绍两则关于他的故事。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章太炎的两则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话说章太炎在年轻的时候曾经结过一次婚但是不久之后妻子就死了,于是和第二个妻子结了婚,两人结婚之后他的妻子为他生了三个女儿,他当即决定为三个女儿取名字,可是他取得名字都非常晦涩难懂,在女儿们小的时候倒还好,但是在女儿们越长越大之后他开始发现他身边的孩子们像他的女儿一样大的都开始谈婚论嫁了,有些甚至孩子都有了,可是他家的闺女却还没有人来提亲,四方打听之后才知道很对年轻的男子都很喜欢她的女儿但是因为不知道他的女儿名字怎么念只好望而却步,知道原因之后,章太炎决定在家举办一次宴席,在吃饭的时候不经意间说出了自己女儿的名字的读法,这才化解了这一场尴尬。
他的女儿们也都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
那一次胡适送了章太炎一本书,在写他的名字的时候在章太炎的名字前后加了两条横线,这是他刚刚学习的一个标点,但是章太炎并不懂这些,所以不管这么多就开始骂他,搞得胡适只好在他的名字前后也加上了两条线表示两个人是一样的,这样章太炎才觉得舒心了。
从很多关于章太炎的故事中都能够看出章太炎的为人,章太炎的故事是非常有趣的。
章太炎简介章太炎是我国早些时期比较有出色的作家。
他的一生比较坎坷,但是说起来那时候的作家但凡是有一点爱国情怀的写的文章都含有一点超前的意味,只是他的遭遇比别人都惨一点而已,章太炎简介大多是有关于他的主张和他的文学作品的。
他是一个非常有民族气概的作家,他所写的文章虽然屡次将他至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但是他依然坚持不放弃。
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很多报社的编辑,他的文章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不不一样的观念。
他的原名叫做张炳麟,是典型的浙江人,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学习所以喜欢长大之后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教育家,他在年轻的时候受到西方思想比较严重,所以在革命时期他是倡导新思想的那一批人,在他的很多文章中都表现了他这一类的思想。
他不仅仅是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在天文学语言学等方面都非常的有看法,是个非常博学的人。
他称得上是一个非常高产的作家,有人曾经统计过在他的一生中把他所有的作品加起来,他大概写了有四百多万字。
可能有很多人觉得现在有电脑四百多万字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是没有电脑这种高科技的产品的,所以这四百多万字都是章太炎一个一个写出来的,这样看来他确实是非常的不容易,章太炎的简介还有一些关于他的家庭的故事,还有他的女儿,都非常有趣。
章太炎的思想章太炎的思想变化是非常显著的,主要是以苏报案为界限,在这之前章太炎的思想不是这样的,但是在这件事发生之后对章太炎的思想冲击力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这之后章太炎就开始转变自己的想法。
章太炎一生中有很多的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学生们的政治思想也开始变得和他非常相似。
可以说他的思想在当时的政治界是非常有说服力的,所以在他思想转变的前后对政局有了比较大的改变。
章太炎的思想在早些年的时候是受到了流传到日本境内的西方思想的影响,那并不是完全的西方思想,只是东方化了的西方思想,所以他收到这个思想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符合这些思想的事情,但是在苏报案这个事情发生之后他开始意识到这样做是不行的,所以开始逐渐转变了自己的想法。
从此以后章太炎开始在学术上有了更高的成就,他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的众多学生,所以在章太炎去世之后有非常多他的学生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追悼仪式,这些学生凡是在追悼仪式上出现的都是在当时的政界有一定地位的人,他们都是因为受到了章太炎的思想的影响才会有了现在这么大的成就,所以在他们心中是非常敬佩自己的老师章太炎的。
章太炎的思想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深刻,对当时的政治界也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受到很多人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