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分秒(时间的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时分秒的关系与计算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时间的计算中,时分秒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时分秒的关系,并探讨如何进行相关的计算。
一、时分秒的换算关系1.1 一小时等于多少分钟?在时间的计算中,我们知道一小时有60分钟,即60分钟等于1小时。
1.2 一分钟等于多少秒?继续进行换算,一分钟有60秒,即60秒等于1分钟。
1.3 一小时等于多少秒?现在我们可以计算一小时等于多少秒了。
根据前面的换算关系可知,一小时有60分钟,而一分钟有60秒,因此一小时就相当于60分钟乘以60秒,即3600秒。
二、时分秒的计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时分秒之间的计算,比如计算一个活动持续了多长时间,或者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间隔时间。
下面将为您介绍如何进行这些计算。
2.1 计算时分秒之和如果要计算一段时间的总和,比如2小时30分钟15秒,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首先,将时间转换为秒,即2小时转换为7200秒,30分钟转换为1800秒,15秒保持不变。
然后,将所有的秒数相加,即7200秒+1800秒+15秒=9015秒。
最后,将得到的总秒数再转换为时分秒的形式,即9015秒可以转换为2小时30分钟15秒。
2.2 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间隔时间若我们想要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首先,将两个时间点分别转换为秒。
然后,将后面的时间点减去前面的时间点,得到两个时间点之间的秒数差。
最后,将得到的秒数差转换为时分秒的形式。
例如,要计算13点30分到14点45分之间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
首先,将13点30分转换为秒,即13小时乘以60分钟乘以60秒再加上30分钟乘以60秒,得到时间点1的秒数。
然后,将14点45分转换为秒,同样的计算方法,得到时间点2的秒数。
最后,将时间点2的秒数减去时间点1的秒数,得到两个时间点之间的秒数差。
将得到的秒数差转换为时分秒的形式,即得到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时分秒知识点梳理
时、分、秒(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基础训练
40毫米= 4()1分40秒=()秒5()=5000千克
12()=12000米3030克=()千克()克
能力提升
1、计量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程用()作单位比较合适。
2、张老师到校的时刻是6时59分50秒,比王老师早到8秒,王老师到校的时
刻是(),再过2秒是()。
思维拓展
1、根据下面的时间,画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说说相邻两个时间相差多少?
经过经过经过
()小时()分()小时()分()小时()分
1时50分3:00 4:45 6时20分
2、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跟上半场的时间一样,中
间休息15分钟,全场比赛需要多少时间?。
时分秒的换算的知识(一)引言概述:时分秒的换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的一项基本数学知识。
掌握时分秒的换算方法,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记录时间和计算时间间隔。
本文将介绍时分秒的换算方法,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正文:一、小时与分钟的换算1. 小时是时间的基本单位,1小时等于60分钟。
2. 要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只需将小时数乘以60即可。
3. 要将分钟转换为小时,只需将分钟数除以60即可。
二、分钟与秒的换算1. 分钟是时间的基本单位,1分钟等于60秒。
2. 要将分钟转换为秒,只需将分钟数乘以60即可。
3. 要将秒转换为分钟,只需将秒数除以60即可。
三、小时与秒的换算1. 要将小时转换为秒,先将小时数转换为分钟,再将分钟数转换为秒。
2. 要将秒转换为小时,先将秒数转换为分钟,再将分钟数转换为小时。
四、不满1小时的时间换算1. 当时间不满1小时时,可以将其表示为分钟和秒的形式。
2. 例如,25分钟和30秒可以表示为25:30的形式。
五、使用换算器进行时分秒换算1.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计算器或手机上的换算器进行时分秒的换算。
2. 输入要转换的时间,选择相应的单位进行转换,即可得到换算结果。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时分秒的换算方法,包括小时与分钟的换算、分钟与秒的换算、小时与秒的换算、以及不满1小时时间的表示方法。
掌握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记录和计算时间,提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时间管理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换算器进行时分秒的换算,更加快捷、准确。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时、分、秒,掌握时间的简单计算。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的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1)秒的认识(1课时)
(2)时、分、秒之间的进率(1课时)
(3)计算经过的时间(1课时)
(4)练习课(1课时)
(5)单元知识归纳(1课时)
第1课时秒的认识
第2课时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第3课时计算经过的时间
第4课时练习课
第5课时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年月日时分秒时长计算公式
年月日时分秒时长计算公式是指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时间差的
数学公式。
其基本原理是将两个日期转化为以秒为单位的时间戳,然后进行相减得到时间差,最后将时间差转化为年、月、日、时、分、秒等格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 将两个日期转化为时间戳
时间戳 = (日期 - 1970年1月1日 00:00:00) * 86400 秒
2. 计算时间差
时间差 = 结束时间戳 - 开始时间戳
3. 将时间差转化为年、月、日、时、分、秒等格式
- 年份 = 时间差 / (365 * 24 * 60 * 60)
- 月份 = 时间差 % (365 * 24 * 60 * 60) / (30 * 24 * 60 * 60)
- 天数 = 时间差 % (365 * 24 * 60 * 60) % (30 * 24 * 60 * 60) / (24 * 60 * 60)
- 小时数 = 时间差 % (365 * 24 * 60 * 60) % (30 * 24 * 60 * 60) % (24 * 60 * 60) / (60 * 60)
- 分钟数 = 时间差 % (365 * 24 * 60 * 60) % (30 * 24 * 60 * 60) % (24 * 60 * 60) % (60 * 60) / 60
- 秒数 = 时间差 % (365 * 24 * 60 * 60) % (30 * 24 * 60 * 60) % (24 * 60 * 60) % 60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两个日期之间的时间差,并将其转化为我们需要的格式。
在程序设计、数据统计等领域中,这种计算公式是非常常见的。
教学反思《时、分、秒》这一单元主要是教学秒的认识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学生在二年级应该掌握了对时、分的认识。
在三年级的第一单元我们继续深入,让学生们认识秒。
什么是秒?一秒有多长?一分钟是多少秒?以及在一秒钟、一分钟我们做些什么事?今天这个课程,是对本单元知识点的一个整理与复习。
本单元知识点中的难点就是在于经过时间的计算,今天也是着重讲解这个知识点。
首先,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疑惑,教材中对时间、时刻这两个概念没有作出区分。
如:妈妈上午8时上班,显然这里的8时就是8:00,即指时刻。
又如:妈妈一天工作了8时,显然应该是8小时,即指经过的时间。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强调了“经过的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比如妈妈早上9:00带你去超市,11:00买完回家,求9:00——11:00经过了多长时间?这2小时是指一段时间。
但在应用中总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
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还是要让学生分清这两个概念,在生活中多加观察。
另一个问题比较多的地方是算经过的时间时,很多学生容易算错。
因为时、分、秒的进率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例:上午第二节课是9:40开始,10:20下课,求第二节课上了多长时间?很多我学生列出的算式是:10时20分-9时40分=40分,但也有些学生算式会列,但不会算。
于是我就让会算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学生会说分与分相减,20分减40分不够减,那怎么办?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学生会说出向时借1小时,1小时=60分,60分+20分=80分,80分-40分=40分。
时与时相减,即9时-9时=0时。
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算理。
结果这样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算经过的时间,因此有时数学的学习还是要让学生学会“说”。
1。
时分秒赛跑一年一度的跑步比赛到了!时、分、秒这三个小伙伴都很兴奋,他们个个都相信自己能第一个跑完60米。
于是,他们便刻苦地训练起来。
时,一开始很用心。
每天早晨在体育场跑5圈。
晚上,又小跑着来到体育场,哎哟哎哟地跑了10圈。
10+5=15圈,时一天要跑15圈哩!可是,他还没坚持3天,就待在家,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
他想:反正还有这么多天,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后再去跑,也不迟啊!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时越来越胖,就跑一圈也能把他累死,可他丝毫没有一点担心。
分,还算用心。
他总是每隔3.4天,去体育场跑上30分钟,比时勤劳多了。
秒,练得最刻苦。
清晨,他围着体育场5.6圈,傍晚又去体育场跑上5圈。
就连走路的时间也不放过,秒一直坚持到了比赛的前一天。
终于,比赛在11月21日开始了。
时、分、秒三个选手都信心十足地来到了起跑线上,期待着一声响亮的枪声响起。
“砰!”三个选手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很快,他们就拉开了距离。
秒,遥遥领先,分排名第二,最后时才慢慢地跟上来。
秒:1秒就能跑完1米,跑完1圈共60米只用了60秒=1分钟。
分:1分钟跑完1米,跑一圈花了60分钟=1小时。
时:1小时才跑完5米,跑完60米居然花了12个小时,从早上跑到了晚上。
所以,秒第一个冲过终点,得了第1名,分得了第2名,时已经不能再得第3名了,第100名也有了,他实在是跑得太慢了,你看,天都黑下来了,看的人和裁判们都回家去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台上的表现都来自于台下,我们可不能学习时哦!要像秒一样勤劳刻苦。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2)▶教学内容教科书P38例3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39~40“练习八”第5、7题。
▶教学目标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择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忆思特教育培训中心授课活页表
年级
三年级 授课形式 讲授课 讲次 第 1 讲 授课教师 杨老师 授课科目 数学 授课时间 10月 4日 2点-
4点
学生姓名:全体学生
教学内容: 时间计算(时 分 秒)
本
教学设计
(一)趣味导入
1.齐读小口诀:分针长,时针短,1到12团团坐。
伸出手指数一圈,大格 共有12个。
1大格,5小格,一圈小格60个。
1时等于60分,珍惜时间别挥霍。
2.学生读完口诀后,教师出示判断题,让学生抢答,比比谁的眼睛亮:
(1)时针从8走到9,经过1时
(2)分针从3走到4,经过1分
(3)秒针从5走到6,经过5时
(4)在钟面上秒针走1圈,分针走1个小格。
(5)在钟面上分针走1圈,时针走1个小格。
3.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①60+60=120分
②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3)教师小结。
2.时、分、秒单位换算。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师:这几位好朋友想考考同学们,看谁能很快知道答案。
出示:1时=( )分 1时40分=( )分
本节重点: 1、掌握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有关经过的时间的简单计算; 2、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地解决经过时间的问题
2时10分=()分 80分=()时()分
学生抢答,讲解方法。
(交流想法后小结)
3.出示例题2:
(1)教师投影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你们知道小明从家到学校用多长时间吗?(钟面演示)
(3)学生讨论回答,归纳计算时间的方法:
①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②45-30=15(分钟),是15分钟。
(4)师补充小结。
(多种方法,只要算对即可)
(5)请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其他同学帮忙算一算。
4.出示课本第5页“做一做”,请同学交流讨论并作答。
(三)练习巩固
1、出示课件:
师:你们出色的表现,吸引了钟表王国的国王,今天国王里要举行盛大的比赛,邀请你们去参加,想去吗?走吧!
(1)算一算经过的时间:
师出示课件钟表,同桌组合,一个同学说出两个钟表的时间,一个同学计算出经过时间(7:30到8:30 11:30到11:45 7:15到7:50 2:55到3:25)
(2)一列火车本应 11 : 20 到达,现在要晚点 25 分钟。
它什么时候到达?(学生交流讨论并作答)
(四)布置作业
第4页例1“做一做”。
第6、7、8页练习一,第4题至第11题。
(五)教师总结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务老师签字:
(备注:授课老师应在课前认真填写授课活页,教务老师签字后方可上课。
)
年月日学生评价:
1、上这个老师的课你开不开心?
□开心学生签名:
□一般学生签名:
听这个老师讲课能不能学到知识?
□能学生签名:
□还好学生签名:
教师评价:
学生课上掌握情况:□较好□一般□不好
学生上课积极性和配合度:□较好□一般□不好
双方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