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湖水处理之防渗
- 格式:docx
- 大小:26.20 KB
- 文档页数:11
人工湖防渗漏施工工艺1.1施工条件现场已按设计完成湖体驳岸结构,并做好变形缝的设置,北方地区还须做好抗冻裂处理措施(如设置防冻带)。
湖底已完成初步造型,基层以下的各种水、电管线及排水口预埋工作已按设计完成。
1.2工艺流程→注:*排水泄气为非必要工序,视项目需要而定。
各工艺层设置以设计图纸要求为准。
1.3施工方法与工艺要求1.3.1 湖底基层处理要点(1)地基设计承载力要求≥120KPa。
当地基为软土层,需制定专项的置换或处理方案,如填入三七灰土、石料、换土、翻晒地基土后夯实、打桩等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不适合设计人工湖。
(2)湖底处于回填区时,应尽可能提前土方施工,并制定专项的回填方案和夯实工艺,保证回填质量,缩短沉降时间(注:详可参考集团的《回填施工技术措施》)。
小范围回填土方或对扰动土质的部位进行置换与回填时,应采用小型打夯机分层夯实处理,每层厚度不大于250mm,压实系数≥0.93。
人工湖防渗漏施工工艺1.1施工条件现场已按设计完成湖体驳岸结构,并做好变形缝的设置,北方地区还须做好抗冻裂处理措施(如设置防冻带)。
湖底已完成初步造型,基层以下的各种水、电管线及排水口预埋工作已按设计完成。
1.2工艺流程→防水层铺设→保护覆盖层施工注:*排水泄气为非必要工序,视项目需要而定。
各工艺层设置以设计图纸要求为准。
1.3施工方法与工艺要求1.3.1 湖底基层处理要点(1)地基设计承载力要求≥120KPa。
当地基为软土层,需制定专项的置换或处理方案,如填入三七灰土、石料、换土、翻晒地基土后夯实、打桩等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不适合设计人工湖。
(2)湖底处于回填区时,应尽可能提前土方施工,并制定专项的回填方案和夯实工艺,保证回填质量,缩短沉降时间(注:详可参考集团的《回填施工技术措施》)。
小范围回填土方或对扰动土质的部位进行置换与回填时,应采用小型打夯机分层夯实处理,每层厚度不大于250mm,压实系数≥0.9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越来越重视,加之我国历来有“依山傍水”的家居理念,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现在人们需要一个幽雅的环境来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居住要求,现在新建小区都规划设计了大面积人工湖等水系,扩大了绿化面积,因此产生的绿化用水和人工湖用水也成为小区日常维护的费用中最让人头痛的问题。
由于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缺乏,人均用水量只有23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用水量的四分之一,美国的五分之一,俄罗斯的七分之一,加拿大的五十分之一,被列为世界13个主要贫水国之一。
加之人工湖不做防水渗漏需补水量大,用水成本高;怎样节约人工湖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流失,节约维护成本就成了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我们现在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并对小区进行了雨污分流,将雨水收集起来作为绿化用水和人工湖的补水。
可这两个环节也都涉及到严重的渗漏问题,为了保持人工湖等水系统能保持正常水位,减少人工湖补水费用,做好人工湖防渗工作就成为我们的首选,也是不得不选的最佳方案。
对于我们有些专家,在圆明园防渗项目中所说的“人工湖防渗减少地下水飞补充加剧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周围植物的水分供给”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考虑到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我想他们忘记了我们人工湖水系水的来源,目前我国大部分人工湖水系的水源除了很少部分是利用雨水和中水回用之外,大部分是靠买水供给,圆明园的来水水库不是无限制供给,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人工湖水系做了防渗,即使所有人工湖都不做防渗,地下水位下降也不会因此而好转,而我们将面对的是干枯的人工湖水系,或者花更多的钱去购买高价位地下来补充,这就等于我们地下水一个地方提起来再从另一个地方灌入地下一样。
我们为何不想办法把它蓄存起来,为我们居住环境发挥它应有的功效呢?与其让它匆忙的成为人工水系闪电般的过客,为何不能让它多停留下来美化我们的环境,节约环境维护成本呢?人工水系有了足够的水才能让我们的生态景观保持平衡。
人工湖防渗方案1. 引言人工湖是通过人工筑堤和修建堤防而形成的人工水体。
为了有效地保存和利用水资源,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和减少水体的泄露,人工湖防渗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人工湖防渗方案及其实施步骤。
2. 人工湖防渗方案的选择人工湖防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水体容积、湖底地层、建设预算等。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人工湖防渗方案:2.1 防渗材料选择选择防渗材料是人工湖防渗方案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防渗材料包括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聚氯乙烯(PVC)土工膜和土工合成材料等。
在选择防渗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透水性、耐化学腐蚀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2.2 湖底处理在施工人工湖之前,需要对湖底进行处理,以确保防渗效果。
湖底处理的方法包括挖掘、填筑和压实等。
挖掘湖底可以去除不稳定的地层,填筑和压实可以增加湖底的密实度。
2.3 湖岸处理人工湖的湖岸处理也是人工湖防渗方案中的重要部分。
常用的湖岸处理方法包括加固堤坝、设置引水道和建设排水系统等。
加固堤坝可以增加堤坝的稳定性,设置引水道可以控制水位和流量,建设排水系统可以排除降雨水和地下水。
3. 实施步骤以下是一个常见的人工湖防渗方案的实施步骤:3.1 方案设计根据人工湖的具体情况,设计防渗方案,确定防渗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考虑湖底处理和湖岸处理等要素。
3.2 施工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材料和劳动力,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并安排施工队伍。
3.3 湖底处理根据设计方案,对湖底进行挖掘、填筑和压实等处理,确保湖底的稳定性和密实性。
3.4 防渗材料铺设按照设计方案,将选定的防渗材料铺设在湖底和湖岸,注意材料的连接和固定。
3.5 湖岸处理加固堤坝、设置引水道和建设排水系统等湖岸处理工作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确保人工湖的安全性和功能完善性。
3.6 系统检测在人工湖防渗方案实施完成后,进行系统检测,包括泄露测试和水质检测等,确保人工湖的防渗效果和水质达标。
4. 结论人工湖防渗方案是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
人工湖防水方案引言人工湖是指以人为目的修建的水体,常常用于景观设计、旅游景点、农田灌溉等领域。
在人工湖的修建过程中,防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人工湖防水方案,帮助读者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项目的方案。
土工防水方案以土工材料为主要手段进行防水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常用的土工防水材料包括黏土、土工合成材料、甲醇纤维等。
黏土防水黏土是一种常用的防水材料,其主要特点是简单、便宜、环保。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黏土与土壤的粘结性,以避免水的渗入。
此外,还需要注意黏土层的厚度和覆盖面积,以提高防水效果。
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是由土工织物和土工薄膜组成的复合材料。
它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和机械性能,常用于大型水利工程的防水处理。
土工合成材料的施工需要注意接缝的处理和固定方式,以确保防水层的连续性。
甲醇纤维甲醇纤维是由合成纤维制成的防水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压性和抗渗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甲醇纤维与土壤牢固连接,以确保防水层的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甲醇纤维的厚度和覆盖面积,以提高防水效果。
混凝土砌石防水方案混凝土砌石是一种常用的人工湖防水方案,其主要特点是耐久性强、施工方便。
常用的混凝土砌石防水方法包括围堰、挖槽等。
围堰围堰是将混凝土砌石围成一个封闭的区域,以防止水的渗漏。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砌石的紧密度和墙体的稳定性,以确保防水效果。
此外,还需要进行防渗混凝土的浇筑,以提高防水层的稳定性。
挖槽挖槽是在湖底挖出一定深度的槽形结构,然后再用混凝土砌石进行衬砌。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挖槽的深度和形状,以及砌石的质量和连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高分子防水涂料方案高分子防水涂料是一种新型的防水材料,具有抗渗性能好、施工简便等特点。
常用的高分子防水涂料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等。
聚氨酯聚氨酯是一种具有高度弹性和抗渗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涂料的厚度和覆盖面积,以提高防水效果。
此外,还需要确保涂料与基层的牢固连接,以防止涂层的开裂和脱落。
场地下水位较高的人工湖防渗处理当施工/人工湖场地处位置地下水位波动较大时,如果不做防渗,新开挖人工湖水位也会跟着剧烈波动,在洪水季节可能有2.5米深的水,但到了枯水季节可能就只剩下几十公分深的水或者直接没水。
所以一般的人工湖必须做防渗处理。
一、防渗设计需解决的难题1.人工湖底无法进行压实,选择适当的防渗材料。
2.地下水位波动范围可能会超过人工湖的设计水位,防渗膜可能会被顶起来拉裂。
3.人工湖边坡为沙质,护坡处理。
4.防渗湖边沙坡处理。
5.节约投资、节约工期(仅能在枯水期施工,否则排水是个很大问题)。
根据现场实际勘察,所有人工湖湖底均处于河道粗沙层。
修建人工湖必须解决湖底及湖岸防渗问题。
由于用钢筋混凝土作刚性防渗造价高、工期长,而且不自然、不能种植水生植物。
因此采用复合土工膜作柔性防渗处理。
复合土工膜是由土工织物、高分子材料等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而成的土工合成材料。
它以土工织物为导水层,以高分子材料为防渗层,经压延、热熔涂敷而成,复合土工膜产品结构为二布一膜,膜在产品中起到防水防渗作用,布在产品中起保护作用。
由于在防渗布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空气,所以在防渗膜下面必须设置排气管(有孔管边通湖边大气),释放防渗布下面的压力,进行湖底排气。
同时,当水位高过湖面水位时也可以排水入湖降底防渗膜底压力。
湖边坡采用混凝土块砂浆进行压膜护坡,其作用有:①保护防渗膜不被太阳直射老化。
②防止湖边坡沙由于水位波动下滑。
防渗膜铺至湖边时应将其翻折至护墙背后,翻折高度不低于20cm,并用素土夯填,这样就相当于将复合土工膜嵌入槽内。
湖底铺设防渗膜应保留3%-5%的折皱预留量,防渗湖不均匀沉降拉裂防渗膜,其次在各种构造物的连接上也要做同样处理,防止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拉裂防渗膜。
二、施工方案应解决的相关问题A如何把地下水降至施工面下一米深,保持施工面干燥。
B如何使排气管道在降水时当作临时排水气管道使用。
C如何保证防渗膜的焊接质量。
人工湖防渗方案
1. 引言
人工湖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塑造的湖泊,常用于水景设计、水利工程和环境治理等领域。
然而,人工湖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即防渗。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人工湖防渗方案,旨在解决这一问题。
2. 防渗材料选择
为了降低湖泊渗漏风险,选择合适的防渗材料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渗材料:
•膨润土:膨润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膨胀性,能够在湖底形成隔水层,有效防止水分的渗漏。
•H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和环境适应性,可以用于湖底的防渗层。
•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可通过覆盖或渗透方式阻止水的渗漏。
•橡胶膜:橡胶膜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于湖泊的防渗层。
在选择防渗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成本、可行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3. 施工技术
防渗材料选定后,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施工技术:。
人工湖底、驳岸渗水防治措施1、现象人工湖、人工河道基底、驳岸由于防渗措施不当,造成水体大量的渗漏。
2、原因分析(1)在设计中对防渗水措施考虑不周或没有具体说明;(2)在施工中,施工方法不规范或施工材料达不到标准,造成湖(河)底、驳岸发生渗水现象。
3、防治措施(1)设计中除考虑湖(河)底的防渗外,还应考虑驳岸的防渗处理;a、新建重力式浆砌石墙驳岸时,防水材料应绕至墙背后,做到有效的防渗作用。
其做法断面图如下:b、旧驳岸墙防渗加固时,在原浆砌石挡墙内侧再砌浆砌石墙,防水材料应绕至新墙与旧墙之间,其做法断面图如下:(2)设计要做好施工图交底工作,施工单位要仔细研究施工图纸,在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程序由相应部门进行审批;(3)对防水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把关,并按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防水膜铺设时需注意以下事项:a、基层要平整。
防水膜铺设时,垫层应按设计要求做到表面平整,基础土层夯实(密实度≥85%),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基础下沉而造成破坏,对永久性的使用带来不利的因素。
b、驳岸处理。
在驳岸的基础部位,宜预留适当的伸缩量,以免驳岸沉降时拉破防水膜,应尽可能保证防水膜柔性层的自由胀缩。
c、铺设方法。
铺设时注意铺贴方向,应根据湖底设计深度,从一边岸顶——湖底——岸顶一次完整铺设到位,减少纵向接头。
铺贴时,不可张拉太紧,轻轻扯平。
d、搭接方法。
防水膜其短边接头宜控制在 150-300mm 宽,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防水膜的接缝应当错开 1/3 幅宽。
并且要求上下两层防水膜不得相互垂直铺贴,搭接缝应用密封剂封闭。
e、防水膜上层处理。
防水膜上面可采用粘土层或粘土加卵石层,并可适当种植一部分水生植物,这样既可保证湖面水质,也避免了灰污、沙质的沉淀,也不会影响池底清洁度,符合环保和生态的要求。
f、保证土工膜焊接质量,出现虚焊、漏焊时必须切开焊缝,使用热熔挤压机对切开损伤部位用大于破损直径一倍以上的原材料补焊。
人造湖泊防渗及生态系修复技术施工工法人造湖泊防渗及生态系修复技术施工工法一、前言人造湖泊在城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土质的不均匀性和露天施工的限制,人造湖泊常常面临着防渗和生态恢复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造湖泊防渗及生态系修复技术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采用了先进的防渗技术和生态修复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 多层防渗体系:通过在底部和周围设置多层材料,形成有效的防渗屏障。
2. 生态修复策略:结合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管理,恢复湖泊的自然生态系统。
3. 可持续性和环保性:选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人造湖泊,包括城市公园、景观湖泊和防洪水库等。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施工工艺原理是基于以下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1. 防渗措施:使用高强度防渗膜,如HDPE膜和GCL膜,通过模拟现场施工工艺进行铺设和焊接,形成完整的防渗层。
2. 生态修复策略:通过湿地植栽和浮萍种植等方法,增加湖泊的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湖泊的水质和生态功能。
五、施工工艺1. 前期准备:进行场地平整和测量,确定湖泊的设计深度和形状。
2. 防渗施工: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工艺要求,先进行防渗膜的铺设,然后进行焊接和密封处理。
3. 生态修复:根据设计方案,在湖泊周围和湖底设置湿地植被和浮萍,种植适应性强的湖泊生物。
4. 水体调控:调节湖泊水位和水质,保持湖泊的生态平衡。
六、劳动组织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合理组织劳动力,包括工程师、技术工人和植物专家等。
七、机具设备为了完成施工工艺的各个环节,需要使用一系列机具设备,包括挖掘机、压实机、焊接机和喷水设备等。
八、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需要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监测防渗膜的焊接质量、检查湿地植物的存活率和监测水质等。
九、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如确保工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排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和设置警示标志等。
人工湖防渗施工方案.遵义市东部新区新蒲新城人民公园附属工程的人工湖防渗施工技术方案已经完成编制,并提交给了监理单位XXX进行审查。
根据设计方案的调整,人工湖区扩大了,施工工序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现在采用二布一膜复合土工膜,HDPE土工防渗膜和短丝针刺土工布来进行防渗处理。
具体的施工工艺如下:一、原湖区防渗施工方案1、施工工序:采用225挖掘机对湖底回填土方进行整平、碾压密实;采用人工清理粒径≤100mm石块、垃圾;湖区蓄水时采用人工踩泥浆300mm深。
二、湖区调整扩大后施工工序:1、放干原湖区内蓄水,清理湖底杂物及水草;2、采用225挖机开挖铺设土工膜铺设层,铺设层深400mm,宽7000mm,开挖出的土方就地堆放用于回填,开挖土方为湿土;3、铺设层开挖完成后采用挖机就地碾压夯实;4、两布一膜(HDPE)铺设焊接;5、150挖机就地回填;6、150挖机表面平整碾压夯实;7、湖区驳岸与湖岸连接处防渗,增铺一道宽3m的两布一膜防水层。
三、防渗土工膜的施工工艺:1)防渗膜安装条件:设备检修调试完毕;前一道工序已施工完毕并经检查、验收合格;气候条件符合防渗膜施工的要求。
2)防渗膜的焊接施工:双轨热合焊接和热风焊接,应注意的是,焊缝不能平行湖沿方向,应尽量保持与湖沿垂直,其焊接操作应符合如下规范要求:双轨热合焊机焊接防渗膜施工程序和工艺要求。
规格型号为1.0mm,施工前需检查是否有割伤、裂痕等瑕疵,并检查搭接宽度以满足不同设备的接缝宽度要求(进口设备为100mm,国产设备为80mm)。
设备参数的设定需进行试焊和拉伸机上的剪切和剥离试验,以确保焊缝质量。
在焊接前要清理搭接范围内的膜面,保持干燥清洁。
焊接时要注意焊缝状况,调整焊接速度以保证焊接质量,保持焊缝平直整齐。
湖边坡应做硬化锚固以防止防渗膜移动。
膜铺设完成后,不得穿带铁钉、铁掌鞋在防渗膜上行走,人力车的金属支腿要用柔软材料包覆,湖底防渗膜上覆150mm厚沙子,汽车运料时,尽量不车上膜。
人工湖防水探讨人工湖防水一般采用三种方法:1、土工膜(根据要求有不同厚度的产品)铺设过程中要留出余量,以防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拉伸,膜下土层要夯实,膜上铺10厘米细沙防止膜面被硌破。
此方法最省钱。
2、膨润土,一般铺设厚度20--30㎝。
此法稍贵于土工膜。
3、钢筋混凝土,一劳永逸但耗资最大。
建议采用土工膜做法!先要夯实,夯实度一定要高要取样分析,然后用瓜子片掺细沙铺好夯实再用土工膜,费用等于重做。
想省钱的办法好象没有,或许可在附近找到粘土,在原湖底挖走50至100的原土后填入夯实有用。
可以选用一小部分实验。
费用我想只能看土的远近关系了。
建议用土工膜~~~但要注意膜跟膜之间的粘结本人较为看重膨润土与防水毡的联合运用,只要是土质沉降较大的且水体底面较大的人工湖都用。
先夯实底层,再回填20-30cm厚的膨润土,再压实,铺防水毡,做保护层。
这样大的漏水机会很少,也较耐用。
看到LZ说直接铺300厚塘泥,应该就是胶拟吧,哪个代价好象很高的哦,不过价格浮动很大了,如果你有这方面的资源,成本又能控制好的话,建议做法如下:1、素土夯实,若回填土以前未达到压实标准,建议就用水阴吧;2、200-300灰土层,如果未做防水毯或钢筋混凝土垫层的话,建议一定要做本层;3、50后中粗沙或卵石;4、胶泥300-500厚;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各种防水成本分析(大概)胶泥(乡村地带,胶泥资源成本低廉,只考虑起挖及运输成本)----防水毯----仅自防水(钢筋混凝土100-150厚,双层双向)---SBS等防水卷材+自防水------胶泥(城市地区,胶泥资源或湿地资源缺乏,需它区高价购买,人工及运输成本较高);本人在做水景时,大多采用防水卷材,偶尔采用防水毯,胶泥没用过(成本超高)我想有三点:1、当然是它的基本功能,加固;在土壤夯实度不足的情况下,给予部分支撑;2、防水,它作为民间水区、河网等局部的防水、防渗处理;3、成本,与钢筋混凝土比,成本较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至于LZ的新问题,我最想说的是,哪个甲方MD怎么那么多问题!~~干解决办法:1、加厚塘泥至500以上(如果甲方问你:如果整个夏天都不充水或好几年都不充的话,就代我问候他LM),如果是南方,500足以,如果在北方,请考虑其冻土层要求,比冻土层厚200就没问题了;2、池水不放干或半干(就是冬天胶泥以上水位放干,一个冬天不会干裂到底),保证池底湿润;3、冬季0度以下后在放水(别说对驳岸有伤害哈,你都没硬驳岸,我说的是钢筋砼,且都是胶泥,对驳岸伤害很小)4、正在想。
人工湖防渗施工工艺引言:人工湖是一种人工建造的水体,用于供水、防洪、蓄水和景观等多种用途。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地区的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在人工湖的建造过程中会面临水渗漏的问题。
为了保证人工湖的蓄水能力和水质,人工湖防渗施工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质勘察和水文测量在进行人工湖的防渗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水文测量工作。
地质勘察可以了解地下土壤的类型、厚度和渗透性等重要参数,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水文测量可以了解周边水文情况,确定人工湖的设计水位和蓄水能力。
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人工湖防渗施工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般采用灰岩和钠膨润土等具有较好隔水性能的材料进行土壤改良。
首先,清除土壤表层的杂质和多余水分;然后,在土壤表层撒布一层灰岩进行覆盖,以提高土壤的抗渗性能;最后,在灰岩上撒布一层钠膨润土,并按照一定的厚度进行压实,形成具有较好隔水性的土体。
三、防渗层材料的选择与施工防渗层是人工湖防渗施工的核心部分,它起到隔水和抗渗的作用。
常用的防渗层材料有土工合成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膜)、水泥混凝土和高分子土工材料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根据地质勘察和水文测量结果,考虑施工条件和预算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防渗层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在基础表面进行清理和处理,确保表面平整干燥;然后,铺设防渗层材料,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层次堆叠和接缝处理;最后,进行压实和固结,使防渗层形成密实的结构,提高其抗渗能力。
四、排水系统的建设在防渗施工的同时,还需要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以便及时排除湖区内的积水,保持湖区的正常水位。
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泵站和溢流设施等。
合理布置排水设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和施工,可有效解决湖区内的积水问题。
五、施工质量控制和监测人工湖防渗施工工艺的最后一步是施工质量控制和监测。
通过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人工湖的防渗效果。
现在的人工景观湖、河道、游泳池、园林景观水池,大部分都有渗漏问题,景观水的流失造成后期的绿化不美观,水质处理无法改善,影响周围其他的建筑物等问题,对于各业主开发商都是个难题。
HDPE防渗膜针对人工湖特点量身定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抗基础沉降引起的开裂、渗漏,防渗透系数高、施工简便、施工质量易于检测、工程造价成本低的特点,HDPE膜具有良好的抗穿刺能力,适合景观之花卉种植。
多种规格与型号,可适应景观人工湖防渗处理的各种工程环境。
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应用于人工湖、景观河道、小区人工湖河道、高尔夫球场水塘、园林景观水池、人造水景、游泳池、池塘等园林景观水系防渗工程。
[MISSING IMAGE: , ]防渗施工:人工湖结构复杂,造形各异,一般有弯曲的河道,凸出的桥墩,形状各异的人工岛,不规则毛石挡墙,不同的景观驳岸,景观园林防渗如做刚性防水,可能会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开裂渗漏,无法达到最佳防渗效果,而且成本高,施工周期长。
HDPE防渗膜良好的物理性能,伸长率达到700%以上,可以抵制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开裂渗漏。
1.铺设前,对人工湖河道基础进行整平夯实,拐角和落差的地方半径不应小于50cm。
基础表面垂直深度25mm内不得有尖锐杂物:如树根、瓦砾、石子、混凝土颗粒、钢筋头、金属或其他碎屑等足以刺穿HDPE防渗膜之杂物。
基础整平回填土时,必须逐次分批,每次回填土厚度不超过30cm,并用机械设备配合洒水进行逐层压实。
基础表面应无大片积水、淤泥等影响铺设焊接的情况。
如地下水位较高,需做地下水气的导排。
2.锚固沟(HDPE防渗膜压边固定用)开挖:锚固沟规格50cm×50cm,锚固沟角度应呈弧形或小角度,使HDPE防渗膜能平顺与沟壁贴合,避免过度弯曲、悬空等情形。
3.不规则的河道溪流,可沿轴线垂直方向铺设,这样避免出现皱褶鼓包。
大面积的人工湖可丈量场地后,根据防渗膜的规格,选择最佳的铺设方案。
4.铺设完,应紧接着焊接,管道节点、阴阳角、拐角等难处理的地方,可配合热风机和挤出式焊机进行焊接。
人工湖湖底施工方案借鉴我要在北方一个大学校园做一个人工湖,在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之后,关于防渗这方面大概就4种也是经常用的方法,1:混凝土2:土工膜3:防水痰4:黏土防水。
但这些除了黏土之外其他的防渗方法有以下的缺陷,主要是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特举碧玉公园人工湖防渗漏探讨,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案例如下: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无论前期的人工湖的建造,还是后期的水质维护,都应该站在环保生态的高度,贯彻资源节约,资源再利用,以人为本,合乎健康舒适的原则,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们调研、整修、规划、实施做了这些工作,然而做得是很不够的,应该反省自己,由于当时的条件和认识问题,造成今天碧玉公园人工湖仍然渗漏问题,于今天,我直面这一问题,节能减排与碧玉公园人工湖防渗漏探讨,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想提供给各位参考。
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菱钢碧玉公园人工湖在1992年建成,恰好是嵌在湘中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建成后,美化了十里钢城,调节了空气湿度,滋润着这一方山水。
曾几何时,她给钢城职工家属和周边城市带来了无穷乐趣和自豪!然而从人工湖建成开园之日起,湖水就一直渗漏,湖面从未满过。
尤其是近十年来,湖水渗漏更加严重。
“这么大的人工湖每年每天要注水,还要养活这么多碧玉公园的职工,不节水能行吗?”所以曾经多次进行了防渗处理,湖水渗漏依然!碧玉公园人工湖防渗漏技术存在问题吗?是不是失败了呢?为什么会失败呢?几百万元的钱就不见了?这么说来人工湖渗漏问题不真的成了“金钱的黑洞”了吗?我们怎么走出“屡渗屡防,屡防屡渗”这个怪圈?难道说就毫无办法吗?人与自然又怎么和谐相处?可不可以填平这个人工湖用作建造游乐场、搞房地产开发?还有其它更好的人工湖防渗漏技术吗?到底是人工湖防渗漏技术有问题?还有我们在人工湖防渗漏问题存在思维上误区?也就是说人工湖渗漏问题到底是怎么样形成的,我们确认了吗?拷问碧玉公园人工湖防渗漏技术,认真求实地探索人工湖渗漏的原因摆在我们面前。
人工湖防渗施工工艺一、引言人工湖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在地表上人工开挖或修筑的水体,具有调洪、调蓄、涵养水源等综合效益。
然而,为了确保人工湖的正常运营和水源供应,防渗施工工艺成为了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人工湖防渗施工工艺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的施工方法。
二、人工湖防渗施工工艺的基本原理人工湖防渗施工工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置防渗屏障来减少水体的渗漏量,保证人工湖的水源供应。
常用的防渗屏障有土工膜、防渗墙、透水混凝土等。
1. 土工膜土工膜是一种以高分子材料为主体的防渗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腐蚀、耐老化等特点。
在人工湖的底部和侧壁铺设土工膜可以有效防止水体的渗漏。
土工膜施工要求严格,需要保证铺设平整、无损坏,且与地基及侧壁紧密结合。
2. 防渗墙防渗墙是一种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立的隔水屏障,可以分为土工防渗墙和混凝土防渗墙两种。
土工防渗墙主要由人工挖掘地基、填充高密度黏土等材料构成,常用于人工湖的侧壁。
混凝土防渗墙则是通过浇筑钢筋混凝土墙体来阻止水体渗漏,常用于人工湖的底部。
3. 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透水性能的建筑材料,可以起到防渗的作用。
在人工湖的底部和侧壁采用透水混凝土可以实现水的渗透和排水,减少水体压力,降低渗漏风险。
三、人工湖防渗施工工艺的具体方法人工湖防渗施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进行勘测和设计,确定人工湖的形状和尺寸,确定防渗屏障的类型和布置方式。
在施工现场进行场地平整、排水等准备工作。
2. 土工膜施工铺设土工膜是人工湖防渗屏障的重要环节。
首先,在施工现场清除杂物、平整地基。
然后,将土工膜铺设在地基和侧壁上,保证膜材紧密贴合且无损坏。
最后,采取固定措施,如用土方覆盖或利用重物压实,以确保土工膜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3. 防渗墙施工防渗墙施工是保证人工湖防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土工防渗墙还是混凝土防渗墙。
土工防渗墙施工包括地基开挖、填充高密度黏土等步骤;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包括模板搭设、钢筋布置和混凝土浇筑等步骤。
人工湖防水施工方案人工湖防水施工方案人工湖是以人工的方式构建的湖泊,主要用于用水、景观或水利工程等方面。
为了保证人工湖的水环境和水量的稳定,防水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下为人工湖防水施工方案:1. 地质勘察: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
通过地质勘察确定地下地质结构、土层的性质和地下水位等信息,对人工湖的防水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2. 地面处理:在进行防水施工之前,需要对人工湖的地面进行处理。
首先,清理地表杂物和石块,确保地面平整。
其次,在地面上铺设一层抗渗透的防水材料,如防水膜或土工布等,以承受水压和防止水渗透。
3. 堆石坝:人工湖中的堤坝是防止水漫过湖岸的重要设施。
在堆石堤坝建设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石块,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堆砌。
石块之间应该紧密结合,确保堤坝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4. 渗漏控制:针对土壤渗透问题,可以采取两种方法进行控制。
第一种方法是在土壤中注入防渗透剂,如混凝土浆或化学材料,形成一层不透水的防渗透层。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灌浆注浆技术,将浆液注入土壤中,填充土壤间隙,提高土壤的密实性和防渗透性。
5. 湖底防渗:为了防止湖水渗入地下,需要在湖底进行防渗处理。
可以使用抗渗透性能好的混凝土进行湖底铺设。
在混凝土硬化之前,还可以铺设一层塑料防水膜或聚合物防水涂料等防水材料,提高湖底的防渗性能。
6. 水位监测系统:为了及时发现湖水渗漏或水位异常的情况,需要安装水位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以通过水位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湖水的水位变化,并通过警报装置或远程监控系统发送警报信息。
以上为人工湖防水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和效果。
同时,还应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如积极排除压水和雨水的积累,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人工湖的防水效果长久稳定。
人工湖湖底施工方案借鉴我要在北方一个大学校园做一个人工湖,在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之后,关于防渗这方面大概就4种也是经常用的方法,1:混凝土2:土工膜3:防水痰4:黏土防水。
但这些除了黏土之外其他的防渗方法有以下的缺陷,主要是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特举碧玉公园人工湖防渗漏探讨,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案例如下: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无论前期的人工湖的建造,还是后期的水质维护,都应该站在环保生态的高度,贯彻资源节约,资源再利用,以人为本,合乎健康舒适的原则,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们调研、整修、规划、实施做了这些工作,然而做得是很不够的,应该反省自己,由于当时的条件和认识问题,造成今天碧玉公园人工湖仍然渗漏问题,于今天,我直面这一问题,节能减排与碧玉公园人工湖防渗漏探讨,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想提供给各位参考。
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菱钢碧玉公园人工湖在1992年建成,恰好是嵌在湘中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建成后,美化了十里钢城,调节了空气湿度,滋润着这一方山水。
曾几何时,她给钢城职工家属和周边城市带来了无穷乐趣和自豪!然而从人工湖建成开园之日起,湖水就一直渗漏,湖面从未满过。
尤其是近十年来,湖水渗漏更加严重。
“这么大的人工湖每年每天要注水,还要养活这么多碧玉公园的职工,不节水能行吗?”所以曾经多次进行了防渗处理,湖水渗漏依然!碧玉公园人工湖防渗漏技术存在问题吗?是不是失败了呢?为什么会失败呢?几百万元的钱就不见了?这么说来人工湖渗漏问题不真的成了“金钱的黑洞”了吗?我们怎么走出“屡渗屡防,屡防屡渗”这个怪圈?难道说就毫无办法吗?人与自然又怎么和谐相处?可不可以填平这个人工湖用作建造游乐场、搞房地产开发?还有其它更好的人工湖防渗漏技术吗?到底是人工湖防渗漏技术有问题?还有我们在人工湖防渗漏问题存在思维上误区?也就是说人工湖渗漏问题到底是怎么样形成的,我们确认了吗?拷问碧玉公园人工湖防渗漏技术,认真求实地探索人工湖渗漏的原因摆在我们面前。
一、人工湖的“屡渗屡防,屡防屡渗”怪圈1、人工湖防渗工程“屡渗屡防,屡防屡渗”理论依据因为人工湖渗漏严重,听人说“当时建造人工湖时,人工湖所在鱼塘的泄水口‘好像’没有堵死”,“宁可信其有”,于是“莫须有”成了人工湖防渗的理论依据。
2、人工湖渗漏问题“屡渗屡防,屡防屡渗”二个发展阶段人工湖曾经进行的几次防渗处理:1997年做“局部侧防渗”处理;2002年“探点式防渗”处理;2004年“湖底局部防渗”加上“局部侧防渗”处理;2006年“湖底局部防渗”和“局部侧防渗”并重处理,湖水渗漏依然!人工湖渗漏问题大致可分为二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局部侧防渗”处理:1997年和2002年;第二个阶段“湖底局部防渗”加上“局部侧防渗”处理:2004年和2006年。
3、人工湖渗漏的“屡渗屡防,屡防屡渗”施工方法①、第一个阶段“局部侧防渗”处理怀疑当时施工时,没有将人工湖所在鱼塘的泄水口堵死,所以对鱼塘泄水口附近侧面石壁做了处理,但没有彻底搞。
从人工湖“渗漏”问题原因分析后,可以看到,这两次“防渗”施工是没有去认真地寻找原因,“局部侧防渗”怎么能抵得住地质条件成因、地表水系和地下水系形成成因、天气和气候等自然现象以及人工回灌因素引起的人工湖“渗漏”拷问?“局部侧防渗”方法真有点“头痛医头”“隔靴搔痒”。
蜻蜓点水,只能浮在表面。
②第二个阶段“湖底局部防渗”加上“局部侧防渗”处理人工湖的湖底防渗工程是春节前动工的。
当时我参观人工湖现场,发现了正在热火朝天施工的湖底防渗工程,当时,人工湖湖底已经放干了水,施工时,大部分湖底已被“开膛破肚”。
先用挖掘机将湖底的淤泥挖出,轰鸣的挖掘机正挥着大铲抹平已经“翻新”过的湖底,湖底深的地方被铺上了石头层,再填充上黄土层(铺上0.3∽0.5米厚的土),碾压平整后,工人们将一层黑色土工防渗膜平铺在了湖底,“不会有一点水漏下去的,我们用塑料焊机把每一个缝隙焊实”,工人自豪的告诉我们。
然后在膜上铺土(铺上0.1∽0.3米厚的土)作业在紧张进行之中,多台挖掘机奔驰在人工湖辽阔的湖底,放眼望去,过去坑洼不平的湖底如农田般平整,而另一部分工人则在四周湖岸砌筑红砖,用水泥对红砖砌的岸勾缝。
这使在场的人们都十分惊讶。
如果防渗工程完成后,湖底淤泥的挖出,原来的有机肥没有了,也没有栽植水生植物,达到碧玉公园人工湖水面自身的生态平衡。
人工湖的原有生态系统将彻底改变,这对人工湖来说无异于又一次沉重打击。
4、“钱眼”效果来分析人工湖的“屡渗屡防,屡防屡渗”碧玉公园人工湖的水系有317亩,折合为211333.3平方米,现在正在铺6米宽,100米长的防渗膜,这本身一卷数千元,211333.3平方米,一平方米造价就是将近几十块钱,这样一合是多少钱,要铺上得花多少钱计算一下不就出来了吗?这么一个将近三百万元,这个账怎么算出来,我不清楚,这也许就是一个谜团。
如果说找到了碧玉公园人工湖“渗漏”原因,就算是花这么三百万元,也是完全能解决问题的。
1997年和2002年投资1100多万元;2004年和2006年投资3600多万元;下一次防渗起码也应该是5000多万元真可谓“葫芦(娃)掉进钱眼里,出不来”。
难怪“屡渗屡防,屡防屡渗”工程干得热热闹闹。
二、人工湖防渗引来的疑虑:1、人工湖防渗工程蓄水效果的分析就人工湖规模最大的一次2006年“防渗”工程效果为例:自今年春节人工湖蓄水以来,就有数据显示:⑴从渗漏情况来分析这次防渗实为保水,防渗是无奈之举,然而防渗没有达到期望值,反而越防越渗,保水无指望。
现在晴天渗漏是的水深达到150mm∽180mm,阴雨天渗漏是的水深也在80mm∽100mm。
碧玉公园人工湖的水系有31.7亩,下面是我们渗漏情况一个单一的统计表,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每天渗漏量和每天水费,全年渗漏量和全年渗漏费都是十分惊人的,甚至有理由相信:2006年湖水渗漏量较往年更加厉害!⑵从人工补水上来分析过去我们还只需要每月补充四五次湖水;而现在:在紧邻碧玉加油站的亭子下的φ300水管,每天定人放水,以补充人工湖水;有时在紧邻碧玉加油站的亭子旁边的φ400水管,紧急放水,以补充人工湖水;有时还利用仙鹤池中的φ300水管放水,以补充人工湖水;上面是渗漏情况统计表,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样简单,一方面是渗漏;而另一方面是每天定人开水管补水,不仅要补充人工湖已经渗漏的水,还要补充人工湖正要渗漏的水,以求人工湖水位仍能保持原样。
最有意思的是人工湖防渗工程前后得到了两个不同的回答,先是渗漏。
可是工程完工后紧接着渗漏严重。
由此可见,人工湖“渗漏”原因应该说是没有真正找到,谜团是没有真正揭开的。
综上所述,人工湖渗漏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碧玉公园人工湖防渗漏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任何试图用简单的方式来解决的想法都不现实。
我们一定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只有从人工湖“渗漏”问题原因分析入手,从中找到问题的实质,才是解决人工湖“渗漏”问题的根本!2、从设计方案来分析湖水为什么渗漏得快,原因就是我们老去挖湖底,破坏了自然形成的防渗功能。
铺防渗膜,断了地气,断了地下水和地上水的交流,断了水生植物和小动物和大地的联系(包括藻类等)。
当水里的微生物活不好,水质也好不了,湖的水质要变坏的。
为了种植水生植物,铺好的防渗膜上要填50厘米的土。
这样的设计是不现实的,由于水压的作用,这层泥土将大打折扣,“最多只有20厘米,显然是不够的”。
为什么花盆下面还要有个眼就是这个道理。
人走在土地上和走在混凝土路面上的感觉不一样,也是这个道理。
3、从生物学来分析“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没有湖水渗漏,周围生态会怎样?人工湖水系和外部水系、地下水系的沟通是最重要的‘生态流’。
碧玉公园人工湖水系也是菱钢地下水系统的重要涵养源。
”碧玉公园人工湖湖水的渗漏有利于当地地下水供应,还有利于克服周边区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城市漏斗”效应。
碧玉公园人工湖的湖水渗漏是当地周边区生态环境的救命水,这种渗漏是有益的和必需的。
在已被平整过等待铺防渗膜的湖底,看见一些水生植物的残根,这让人想到“连根铲除”,这是一次毁灭性的生态灾难,但是整个周边区都是生态灾难,有点言早了。
〔生态灾难是指这项工程将彻底改变人工湖固有的水系结构,把与地下水系相通的“活水”变成“死水”,导致水环境的急剧恶化,甚至产生大量甲烷类有毒气体,并连带破坏由水生微生物、动植物和岸上植物构成的相互依存的完整生态系统。
〕4、从生态系统对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来分析。
“山”和“水”之间的关系,一部分雨水形成径流,不能汇入湖中,另一部分入渗土中,滋润草木,人工湖水系也浸润着岸上的植被。
但湖水受不到地下水补给,同时湖水也不能下渗给浅层地下水。
这一过程再也不会随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丰欠而互动了,“活水”变成了“死水”。
与地下水系相隔绝,“流水不腐,死水易臭”。
一湖死水与公园草木相隔绝,公园及附近水系地带包括柳树和水杉在内的树木将面临严重干旱而死亡。
5、从防渗膜的现实影响来分析挖去1米左右的淤泥层,把翻上来的沙砾与土的混合物盖在防渗膜上,改变了湖泊的底质条件,有些生物不能适应;底衬、侧堵阻断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正常联系,水环境、水生生物和近岸植物会受到影响。
防渗膜危害湿地植物根系发育,使植物生长不良,甚至不能生长,这对水质净化极为不利;铺膜防渗后,减少湿润地区中的有氧环境,使微生物菌群发生厌氧反应,产生甲烷、硫化氢、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对水底土壤中的生物群落、水生鱼类和游客都是有害的;防渗膜很难降解,在水域环境中的老化碎裂,给湿地土壤带来无法清除的塑料污染。
一定时间过后,在紫外线照射和微生物作用下,聚乙烯土工膜就可产生一些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毒、有害、有污染的东西正在污染着地下水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将来如果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的压力将会把膜从土层中推举出来。
根据我的观察和菱钢许多职工反映,用防渗膜对碧玉公园人工湖湖底进行全部防渗处理后,水环境正在恶化。
整治工程完工后,很快就出现了问题,尤其是水体发臭发黄,还出现一些死鱼。
目前部分侧防岸做得非常严密,势必导致岸边和山上更加干旱,需要引更多的水对植被进行浇灌,这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经济上并不划算。
而且,由于没有了水体循环,防渗膜之下土壤中的部分生物已经开始被憋死,生态系统正在被毁掉。
针对塑料防渗问题,现在如果不拆除,继续通水,将来对碧玉公园人工湖生态产生的后果会更严重,生态损失将难以挽回。
立即撤出防渗膜,可以避免将来更加高昂的代价。
三、人工湖渗漏的根本原因大揭秘1、先从地质条件成因上来看:菱钢地处江南丘陵,地质由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构成,人工湖湖底就建这红色的砂岩和页岩之上,分布深度在地下几十米深度范围内,而且这些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呈现出褶皱分布,形成了这一带明显的褶皱山系,这些褶皱山系的表层由于风化作用,人类活动的影响被严重破坏,因些渗漏系数非常大,渗水性非常强,漏水现象极为严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湖床覆盖层多次因改造变形破坏,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溶沟溶槽中的充填物不断被水带走,渗漏量逐年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