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词与文化含义词
- 格式:ppt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词语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词汇和寓意。
以下是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词语及其含义:1.礼义廉耻: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规范,强调礼仪、道义、廉洁和羞耻之心。
这些品质被视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底线,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2.仁爱: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强调对他人的关爱、仁慈和尊重。
这种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仁爱之心,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3.诚信:中华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观念之一,强调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也是商业和社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4.孝道: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家庭道德,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赡养。
孝道是维护家庭关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之一。
5.中庸:儒家思想中的一种重要观念,强调适中、适度、恰到好处。
中庸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政治和经济问题时,要保持平衡和适中,避免过度偏激或极端。
6.知足常乐:道家思想中的一种观念,强调对物质的淡泊和满足。
知足常乐的人能够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过度追求物质利益,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7.因果报应:佛教中的一种观念,强调善恶有报、因果相循。
这种思想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将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善行会带来好的报应,恶行会带来不好的报应。
8.忠恕:儒家思想中的一种重要观念,强调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以及对他人的宽恕和包容。
忠恕之道是促进社会和谐、人际和睦的重要思想。
9.知耻近乎勇:儒家思想中的一句名言,强调一个人要有羞耻心才能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从而不断进步。
10.无为而治:道家思想中的一种治理理念,强调不要过度干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然发展。
这种思想在政治上表现为放任自流,让人民自由发展、自我管理。
以上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词语的冰山一角。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词语所蕴含的道理和精神,从而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2.1.3 文化文化一词的英文为 culture,是一个使用范围广、使用频次高的词。
因为文化的动向发展性,文化看法的内涵老是在不停更新和变化,时代不一样,文化的内涵就不一样。
所以,文化与文明等人文社科看法同样,很难找到一个凝结的、并能合用于所有时代和所有民族以及所有语境的定义。
依据《现代汉语字典》的说法,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建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更特指精神财产,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1 是一种广义的定义。
而《辞海》给出了一个狭义的定义,即“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
2英国的“人类学之父”泰勒( E.Tailor)在《原始文化》( 1871 年)一书中(提出了文化的最早定义)给文化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所谓文化,就其宽泛的民族志的意义上来说,是知识、崇奉、艺术、道德、法律、民俗及任何人作为社会成3员而获取的所有能力和习惯的复合的整体”。
简单的说,所谓文化就是人类的知识、看法和习惯系统。
我国学者郭莲在《文化定义·文化差别·文化矛盾》4中以为,一般大众所理解的狭义文化是指我们平时生活中所看得见的语言、文学、艺术等活动 ,而作为文化研究领域里所指的文化则是宽泛意义上的大文化。
因为文化看法的复杂性,出现了文化分层论。
很多学者在理论研究中,对文化比较一致的见解是,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器物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
如李晶雨在《韩中家产技术政策及其社会文化背景比较研究》一书中把文化分为这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基本上获取了学者们的认同。
文化往常有广义和狭义的差别,广义的文化看法内涵极为宽泛,无所不包。
狭义的文化主假如指精神文化或看法文化。
本文采纳文化层次说,即把文化分为器物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
文章主要研究的是高新区的观念文化,但看法的东西常常需要以制度和器物的形式固定下来,所以,本文对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也有所波及。
2.1.4 高新区文化高新区文化拥有文化的一般特点,可是高新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又有自己的特点和文化系统。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文化:“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在此基础上,“文”又有若干层引申义。
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
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要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并由此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2.广义文化: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3.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4.文化的四层结构:(一)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二)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三)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四)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5.宗法制:所谓宗法,即宗族之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缘远近,明确亲疏、尊卑的一种等级制度。
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6.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广义的“长子”是指排行最长的子女,换言之长女也可能包括在内,狭义的则只包括儿子,女儿的继承顺序较儿子后,甚至没有继承权。
一些母系社会中则是由长女拥有优先继承权。
7.封邦建国制:简称封建,即今人所说的分封制。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文化的名词解释大全文化,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含义也在不断演化。
那么,何谓文化?我认为文化是指一种民族或社会集体所共同创造、形成并传承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艺术表达、宗教信仰、道德规范、科学知识等综合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来探讨一些与文化有关的名词的具体含义和相关背景。
1.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涵盖广泛且多层次的概念,它包括了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观念、习俗禁忌、价值观念、艺术形式等等。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根基,它承载着历史的积淀和民族的情感。
举例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中医药文化、书法绘画、戏曲等等。
2. 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是指一个地区或社会内部具有多种不同的文化群体共同存在并互动的现象。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或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习俗可以相互交流,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它是一个移民国家,各种不同的移民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美国文化。
3. 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和融汇的过程。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
通过文化交流,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可以分享彼此的文化遗产、艺术形式和科学发现,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例如,国际文化节、文化交流展览以及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都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4.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创造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实体的总称。
文化遗产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反映了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的特有文化特色。
例如,长城、故宫、石窟艺术等都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5. 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指个体或群体对自己所属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个人的文化认同决定了他对自己所属民族或社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文化认同不仅仅是个体层面的,也可以是群体层面的。
汉语文化词及文化含义词的英译作者:谢雪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6期摘要:中西文化在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文化词及文化含义词本身常常是这些差异集中的表现点。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文化日益频繁,一些载有中国独特文化的词汇在英语中产生意义缺位现象。
翻译汉语文化词及文化含义词时通常采用四种翻译方法:音译、意译、直译加释义、半音译等。
关键词:中西文化;文化词;文化含义词;翻译作者简介:谢雪艳(1988.08-),女,安徽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而语言是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它的运用方式集中体现了每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带有西方文化特点的词汇逐渐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反映中国文化的词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英语词汇中。
文化词是指在某一特定文化中具有的事物和概念,而另一文化中没有。
文化含义词是指事物或概念在对方文化中有存在,但是在词义的宽窄方面不完全重合。
文化词是一种词义空缺现象,文化含义词是一种词义相异现象。
要深入理解文化词和文化含义词,终究要从中西文化入手。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英国民俗家马林诺夫斯基说过:“语言深深地根植于社会生活之中,不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就无法理解这种语言的确切含义”。
[2]文化词和文化含义词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渊源不同。
中华文化源头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本土文化和以佛教思想为代表的外来文化,而西方文化则主要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
文化渊源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比如汉语中“花木四君子”梅、兰、竹、菊,象征高雅、坚毅、淡泊、纯洁的高尚品格。
而在英语中,梅、兰、竹、菊(plum blossom, orchid, bamboo, chrysanthemum)只是植物名称,并不具有汉语词汇所包含的情感内涵。
学科教育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界定与教学研究在现代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对于文化词语的界定仍然不甚清晰,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些弊端。
现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解决问题提供良策。
一、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的界定(一)文化空缺词语所谓文化空缺词语(cultural-gapped words),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与概念在词汇语义上的呈现。
文化空缺词语几乎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的当中,这是因为每个国家的语言都包含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就先拿我国的汉语词汇为例,很多词汇都是我国所特有的,比如“道”,“八卦”,“三纲五常”等等,在如特殊时期的“红卫兵”,“上山下乡”等等,以上词汇均为我国特有,在外语中没有对应概念的词汇,因此这些词汇就是文化空缺词语。
再举一些外语中的例子,俄语中的苏伯汤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空缺词语;再如英语中的hippies(嬉皮士),knightliness(骑士精神);日语中的刺身(生鱼片),西班牙语中的flamenco(弗拉门戈舞),gazpacho(西班牙冷汤),蒙语中的那达慕也是文化空缺词语。
(二)特殊文化含义词所谓特殊文化含义词,指特殊文化含义词(culturally-loaded words),主要指在不同语言中概念意义相同但是因文化差异而造成文化意义相反或有较大差异的词语。
1.概念意义相同,文化意义相反或有很大差异这类词汇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汉语中的“狗”和英语中的“dog”。
然而就“狗”和“dog”的文化义来说,中国人倾向于因为狗“苟且偷生,得过且过”的习性而产生排斥厌恶的心理,因而由狗构成的词汇大多含有贬义,如狗腿子,看门狗,狗胆包天,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
但英国人却把“dog”看成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man best friend),又如中国人视黄色为尊贵之色。
皇帝穿的服饰颜色就是黄色,比如“黄袍加身”的典故。
但在英文词汇中,yellow含有胆小卑怯之意。
文化的英文名词解释文化(Culture)是一个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使用频繁的名词,可以指代不同的含义和概念。
在不同的背景下,文化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社会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信仰体系、习俗传统,也可以指代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文化的英文名词进行解释,探讨其丰富的含义和多样性。
1. Definitions and Scope(定义和范围)Culture is an umbrella term that encompasses the beliefs, behaviors, traditions, and values shared by a particular group of people or society. It can refer to the arts, music, literature, and other forms of creative expression, as well as the rituals, customs, and social norms that shape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within a community.2. Anthropology and Cultural Studies(人类学和文化研究)Anthropology, a branch of social science,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human societies and cultures. Cultural studies, on the other hand, examines the complex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culture and various aspects of society, such a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al structures. These disciplines provide us with insights into the diversity and dynamics of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3. Cultural Relativism(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 is the notion that a person's beliefs, values, and practices should be understoo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ir own culture, rather than being judged against the standards of another culture. This perspective encourages the appreciation and accepta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fostering mutual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among different societies.4. Cultural Identity(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 refers to a person's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a particular cultural group. It encompasses the shared values, traditions, and customs thatshape an individual's self-perception and community affiliation. Cultural identit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our relationships, behaviors, and worldview.5. Cultural Exchange(文化交流)Cultural exchange involves the sharing of ideas, values, and practic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It can occur through various means, such as art exhibitions, music festivals, literature transl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Cultural exchange promotes mutual understanding, fosters creativity, and enriches societies by exposing individuals 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traditions.6.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Homogenization(全球化与文化同质化)Globalization, the increased interconnectedness and interdependence of societies worldwide, has led to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homogenization. This process involves the diffusion of dominant culture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resulting in the loss of 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 assimilation of local cultures.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preserve and celebrate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face of such homogenization.7. Cultural Heritage(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 refers to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assets inherited from past generations that are considered valuable and worth preserving. It includes historical sites, artifacts, traditional knowledge, rituals, and languages. Cultural heritage acts as a bridge between the past and present, connecting people to their root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and sense of belonging.8. Cultural Appropriation(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 refers to the adoption or borrowing of elements from another culture without understanding or respecting their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ten leading to the commodification or trivialization of those elements. It is important to approach cultural exchange with sensitivity, acknowledging the source culture and avoiding the exploitation or misappropriation of cultural symbols and practices.In conclusion, culture is a multifaceted concept that encompasses a range of meanings and contexts. From anthropology to cultural studies, cultural identity to cultural heritage, the study and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contribute to our appreciation of the diversity and richness of human experiences. It is essential to foster cultural exchange, preserve cultural heritage, and approach cultural differences with respect and sensitivity 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world.。
文化的概念包括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词源《易经》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概念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文化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在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并获得人们共同认可和使用的符号(以文字为主、以图像为辅)与声音(语言为主,音韵、音符为辅)的体系总和。
用更简炼的文字表达,则可缩写为:文化是语言和文字的总和。
一、不同理解1、从哲学角度解释文化,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
由于哲学的时代和地域性从而决定了文化的不同风格。
一般来说,哲学思想的变革引起社会制度的变化,与之伴随的有对旧文化的镇压和新文化的兴起。
2、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
人们存在于自然中,同时也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时间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会、国家和民族(家族)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的.另一个重要平台。
文化是指人们在这种存在过程中的言说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为方式、意识或认知方式。
文化不仅用于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为,文化特别包括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的心灵意识和感知方式。
一个人在回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时的一种自我的对话、观察的方式。
3、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文化,即使是意识形态,也不是绝对排他的。
一、文化的含义被我们译为“文化”的英文culture这个词源于拉丁语,其原来的含义是:耕耘、耕作,最初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劳作之意,重在物质财富方面的创造。
“文化”一词早期在汉语中的含义是:文治教化。
如《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可见,汉语中的“文化”重在精神的教育方面。
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人们将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都归入文化的范畴,凡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和劳作过的一切自然物和人类实践的产物都是文化。
考古学上还用文化来指同一历史时期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或遗物的综合体,包括具备使用相同的工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共同的文化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广泛地以“某个人有没有文化”来指其人运用文字的能力和具有的书本知识。
二、文化的分类文化的分类是多层次的,可初步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又可分为衣、食、住、行等被人们加工过的,体现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一切物质领域的文化的总和。
根据内部的各自特征和用途,其中的每一领域又可分出众多的类别。
如衣服可分为军装、警服、西装、中山装、寿服、婚纱、童装等,住房可分为西式建筑、中式建筑、民族建筑等,饮食亦分为众多的菜系以及各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名小吃。
非物质文化是与物质文化相对应的其他文化的总和,可初步区分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两类。
精神文化包括:宗教、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其中的每一领域又可分为众多的类别,如宗教除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外,还有无法确切统计的众多种类的大大小小的宗教,以及不断产生的新兴宗教。
而且每一种大的宗教中又区分出众多的宗教派别。
古代词语的意义演变与文化内涵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们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词语的意义也会发生演变,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古代词语的意义演变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词语的意义演变1. 从字面意义到抽象意义古代词语的意义演变常常是由字面意义逐渐转变为抽象意义。
以“明”为例,最初的意思是指光亮、清楚的意思,后来逐渐引申为聪明、明智的意思。
这种演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智慧的崇尚和追求。
2. 从具体指代到泛指古代词语的意义演变还表现为从具体指代到泛指的转变。
比如,“宴”最初指的是举行盛大的宴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任何形式的聚会。
这种演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社交活动的重视和对欢乐的追求。
3. 从单一含义到多义并存古代词语的意义演变还表现为从单一含义到多义并存的变化。
比如,“贤”最初指的是有德行的人,后来既可以指有德行的人,也可以指有才能的人。
这种演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人才和德行的综合评价。
二、词语的文化内涵1. 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古代词语的意义演变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观。
比如,“义”最初指的是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后来逐渐演变为指对他人的帮助和关心。
这种演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道德和亲情的重视。
2. 历史文化的传承古代词语的意义演变还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传承。
比如,“文”最初指的是文字和文化,后来逐渐演变为指文化修养和文人的意思。
这种演变反映了古代文化对于文化传承和文人的推崇。
3. 心理情感的抒发古代词语的意义演变中也体现了人们的心理情感。
比如,“爱”最初指的是亲情和夫妻之间的感情,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一切深厚的情感。
这种演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情感的重视和对爱的追求。
三、古代词语的意义演变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古代词语的意义演变不仅仅是历史的产物,也对现代社会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1. 语言的灵活运用古代词语的意义演变告诉我们,语言是活的,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词语的多义性和引申性,以丰富表达,增强沟通效果。
“文化”这一词的定义有很多,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l”,最原始的意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
在后世的发展演变中,“文化”一词运用于指人的品德和能力。
而在中国古书籍中,对“文”和“化”有这样的解释;”“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化”指“教化”、“教行”。
中西两个文化一词的来源,在本质上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近代,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or)给文化一词下了明确的定义。
他于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
他指出:“据人种志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在他之后,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20世纪30年代著《文化论》)、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得的思想、感觉和活动的方式。
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知识、技能、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的过程)、法国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他提出:“文化是一组行为模式,在一定时期流行于一群人之中,……并易于与其它人群之行为模式相区别,且显示出清楚的不连续性”)等人发表了对文化的定义。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辞海》对于“文化”的定义。
文化有五大要素,分别是:①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
②语言和符号。
③规范体系。
④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⑤物质产品。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今天学术界对文化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即把文化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一、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如“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二、广义的“文化”又有两层意思:1.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法律、科学等等。
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文化传统”等等。
2.考古术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