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循环公开课学案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这就是水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指地球任一区域在一定时段内,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量。
2.水量平衡原理:收=支水循环是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是水循环内在的规律。
水量平衡方程式则是水循环的数学表达式,其方程式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简单的说水平衡就是一个区域水的收入和支出相等。
水平衡具体解读如下:①水量平衡简单表示为:储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如果某地无储水变化,那么也可以表示为:②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任何一个闭合流域:③降入流域的降水量=蒸发量+流出流域河水量。
径流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所以:④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
地表水下渗到地下之后,一部分会储存在地下的土壤当中、一部分会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化为生物水,再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散发的大气当中转化为大气水,一部分也会直接从土壤当中蒸发掉转化为大气水,所以:⑤多年平均下渗量>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下渗的水越多,地下径流量也就越多,但下渗的水没有完全转化为地下径流量,没有转化为地下径流量的那一部分,大部分通过植被蒸腾和土壤水蒸发循环到了大气当中,所以:⑥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呈正相关,下渗量和蒸发量呈负相关。
下渗量越多,地表的水就越少,所以:⑦下渗量和地表径流量呈负相关。
3.水的收和支(1)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多沼泽原因就是当地地表水的收入大于支出造成的。
(2)水平衡高考真题(用水平衡理论尝试解题)(2016年全国Ⅱ卷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①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②________和物理③________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在④____________及⑤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在⑥________、海洋和⑦______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3.主要环节A ⑧____________,B ⑨____________,C ⑩____________,D ⑪____________,E ⑫____________,F ⑬____________。
4.地理意义⎩⎪⎨⎪⎧使水形成⑭ 的循环运动塑造多种⑮ 形态促进地理环境中的⑯ 转化和交换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增加或减少⑰____________、人工增雨及⑱____________。
二、洋流1.概念:洋流又叫⑲________,是指大洋⑳________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21________的流动。
2.类型:洋流按性质可分为○22________和寒流两大类。
3.主要成因:盛行风作用。
南、北赤道暖流(信风作用),西风漂流(分布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宽阔地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4.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以○23____________为中心。
北半球呈○24__________方向流动,南半球呈 ○25__________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北半球):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26____________方向流动。
一等奖百目录•水循环基本概念与过程•河流地貌与河流作用•海洋水循环与海洋环境•湖泊、沼泽和地下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及应对措施•水循环专题知识拓展与应用水循环基本概念与过程水循环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
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水循环意义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形式的水体不断得到更新,世界海洋平均更新周期为5800年。
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上来看,海洋、陆地和大气中的水量,以及各种水体中的水量基本保持不变。
水循环定义及意义蒸发、降水、径流等过程蒸发蒸发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由蒸发产生的水汽进入大气并随大气活动而运动。
其中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一部分还来自大陆表面的蒸散发。
降水大气层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面。
降水包括雨、雪、雹等形式。
径流降水到达地面后,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中成为土壤水,其余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
水体更新水循环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过程不断更新地球表面的水体。
这种更新使得水体中的物质和能量得以交换和传输,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同时,水体的更新也有助于调节地球的气候和温度。
地球表面水体分布地球表面的水体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
其中,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约71%。
地球表面水体分布与更新河流地貌与河流作用河流地貌类型及特点冲积平原地貌特点地势平坦,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河谷地貌特点河谷形态多样,横剖面呈“V”形或“U”形,纵剖面坡度不一,常有急流、瀑布。
河流地貌类型包括河谷、冲积平原、河漫滩、三角洲等。
高一地理导学案编写:审核:日期:编号:课前预习水循环0.001%;1.水圈的构成:,占96.53%,最主要的水体;,约占3.5%;2.《小水滴的自述》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喜欢到处旅行。
这天,我和伙伴们正在海面嬉戏。
在阳光的照耀下,不知不觉的身体变轻了,终于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上了高空。
哇!新的旅行开始了,我跨过大海,又越过高山,不断有新的朋友加入了我们的行列,看:它们来自江河湖沼、森林草地,啊,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我的身子也越来越重,终于有一天我再也飞不起来了,于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从天空中降落下来,有的飘进了江河湖泊,有的却钻进了森林草丛,有的钻进了泥土地下。
终于我们又汇聚到了一起,欢快的奔流,回到了大海妈妈的怀抱。
课内探究一、水循环【探究一】1.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包括,,、、、等。
3.能量来源(动力):和。
4.类型: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和陆地外流区之间海洋上陆地上(内、外流区兼有)循环过程特点或作用参与水量较大,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参与水量最大,约占90%左右参与水量很小,只对陆地水体进行更新模拟水循环小实验实验过程:•(1)在一个平底器皿中加少量的水,•没过底部即可。
然后把一个装有沙•子的小瓶放入水中。
•(2)把塑料纸盖在器皿上用橡皮筋•扎紧,再把一块石头放在装沙袋小瓶•的正上方的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
(3)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问题思考:(1)2 小时后,观察器皿内和塑料纸会出现什么现象?(2)这个实验模拟了哪种水循环类型?说明这种水循环的过程。
【探究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意义:①维持全球,使陆地淡水资源得到、和.②联系四大圈层(、、和),进行迁移和交换。
③影响全球和,雕塑。
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目前,人类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主要对,及对小范围的、环节进行影响小结:水循环的意义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水量平衡器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 天然淡水制造厂塑造着地表形态------- 地形雕塑师【思考】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会产生影响?水循环是通过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陆地上的径流输送而实现的。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01水圈、□02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03水汽输送、□04降水、下渗、□05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大气圈、水圈、□01岩石圈和生物圈。
2.促进地球上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02动态平衡。
3.地球上□03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04地表形态。
5.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05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06生态,对全球□07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1.判断正误。
(1)海陆间循环携带水量最大。
(×)(2)沙漠地区没有水循环。
(×)2.破坏森林会导致()A.水汽输送减少B.蒸发增多C.下渗减少D.降水增多答案 C解析植被破坏,降水会迅速转化为地表径流,下渗减少。
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
这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 B解析“汇入大海的波涛”说明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化为高山的彩虹”说明水循环联系了大气圈。
4.人类可以参与到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提示地表径流,如南水北调、修建水库;降水,如人工降雨;蒸发,如改变地表植被;下渗,如地面硬化等。
任务探究水循环及地理意义我国新疆地区的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
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着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下图为坎儿井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指出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该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
第六讲水循环与水运动【知识体系构建】【核心要点突破】(2010·广东卷文综第4题)4.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B. 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C. 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D. 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答案】C解析:弯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反之。
所以A、B错,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内陆河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减小。
所以D错,故正确答案选C[(2010·浙江文综第1题)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完成1~2题。
1.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甲;盛行风、洋流B.乙;纬度、地形C.丙;经度、地形D.丁;盛行风、纬度解析:主要通过判断等温线、等温线走向及影响因素是对影响气候因素的考查,欧洲1月0℃等温线实际上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也是地中海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
因为这二种气候类型最冷月都是高于0℃的,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必须小于0℃。
西欧0℃等温线颁布受西风与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高考真题探究】(2010·全国卷2文综第4-5题)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解析:从坐标图像可以看出1950~1960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不同步,排除A;1985年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同,排除B;1950~1960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不是一一对应,排除D;所以通过综合判断而选C。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解析:通过图像可以明显看出1984年以后输沙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为河流的含沙量变化与植被有关,故选B。
天津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水循环与洋流一、水循环1、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2、水循环的类型:3、影响湖泊或海区盐度的因素:(1)温度和蒸发量高低;(2)降水量多少;(3)水域封闭程度。
内陆湖泊往往属于咸水湖,主要原因是蒸发强烈,降水少,湖水与外界交换缓慢。
位于副热带比较封闭的海区,如红海,盐度最高的原因也是如此。
例如: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伊犁河);③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巴尔喀什湖是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的一个内流湖,萨雷姆瑟克半岛从南岸中部向北岸延伸,把湖水分为东西两半,流经中国新疆的伊犁河,接纳了大量的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占总入水量的75%至80%,而湖东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加之湖区气候干旱,远离海洋,湖水大量蒸发而使湖水含盐量增多,因而形成了西淡东咸的一湖两水现象。
二、中国河流1、内流区和外流区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我国多数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2(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3)内流河水文特征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②主要特征: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3)凌汛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发生凌汛的条件可以归纳为:(1)、有冰期的河流,(2)、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
专题05 地球上的水循环本专题考查的形式多以示意图、统计图及热点区域为背景,侧重考查河流及其补给、各种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题难度一般不大,因此,复习时应着重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
2017年高考考查方向预测:1.结合地理图示和有关材料,考查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2.结合区域判读及有关资料,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河流的水文特征1.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思路2.河流特征及其水文特征的应用(1)根据河流特征判断地形①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②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放射状水系,地形为山顶;若河流平行排列如下图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③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①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
②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③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1.洋流的分布与北半球同纬度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相比较,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主要原因有:(1)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域的水温;(2)漂浮的冰山的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3)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
【方法技巧】(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①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②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③洋流概念法:洋流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洋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一般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④特定环境法:密度流的流向取决于表层海水海区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参考教材“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绘制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并用它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 形象思维:观察教材提供的“水循环示意图”,探索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 归纳创造:参考教材的“水循环示意图”,以知识框图的形式绘制水循环示意简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课的类型:复习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纲展示二、基础知识自主梳理(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_________ ,数量最少,分布最广(1)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三态,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体类型:海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大气水,其中最主要的是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 ________ ,B ______ ,C 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 ,E 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 ,G _____________ :H ________ ,I ______ 。
⑵水循环类型:A T C T D T E 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 循环,D 、F 、I 属于陆地内循环,A 、B 属于 _________ 循环。
(3) 水循环的意义① 维持全球水的 ______________ 。
② 缓解不同纬度 ______________ 不平衡的矛盾。
③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 不断塑造着 ______________ 。
(二八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的概况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高三地理水循环专题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河流水与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知道水循环的类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3.结合图表和数据信息,分析不同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水量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4.阅读材料,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如植树造林、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对水循环的影响。
6.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知识点梳理: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2)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2.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注意提示】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是指该循环环节最多(包括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范围最广(既包括海洋也包括陆地),而不是指参与的水量最大。
就水循环参与的水量而言,海上内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9倍。
【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
虚拟水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它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
贫水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
据此回答1~3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②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不少,但时空分布不均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④人口的急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根据该段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缺水国家应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来弥补不足B.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C.发展中国家应积极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D.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它仅指农产品中的含水量3.下列哪个国家应大量进口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来缓解本国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A.美国 B.埃及 C.巴西 D.印度尼西亚下面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素养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的自然地理现象。
〔综合思维〕2.通过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的理解,正确熟悉人类与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关系,节省和爱护水资源。
〔人地协调现〕3.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地理实践力〕自主学习·必备学问根底预习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定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① 水 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② 连续运动 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依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的类型 主要环节意义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 a 蒸发,b 水汽输送,c 降水,d ③ 地表 径流,e 下渗,f 地下径流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 h ④ 植物蒸腾 ,i 蒸发,c 降水 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肯定作用 海上内循环a 蒸发,g ⑤ 降水循环水量最大3.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⑥ 太阳辐射能 和重力能。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⑦ 更新状态 ,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促使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1〕不断塑造着⑧ 地表形态 。
〔2〕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冲突。
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⑨生态。
自我诊断1.推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 )〔2〕水的运动对于地表形态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 )〔3〕水循环中循环水量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
(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 )〔5〕水循环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联系起来,促进了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 )〔6〕在肯定时期内,全球的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削减,所以水资源不会短缺。
( )答案:〔1〕√解析:〔1〕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
公开课水循环教案(总5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陶丽蓉(西安市含光中学 710068)[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本条课标表达了3个要点:(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强调学习的“过程”、“方法”。
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类型(按空间分布划分)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说明水循环维持着地球上各种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②说明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对生态、地貌、气候等都会产生深刻影响;③认识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把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④知道水资源虽然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教材分析]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自然资源。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教材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讲述了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教材未对水循环的三大类型做具体的文字说明,而是设计了两个关于水循环的学生活动内容,将它们综合在一幅“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中,侧重说明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过程中能量转换过程和水循环的积极意义,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关于水循环的意义,教材未加明确说明,而是分散在具体内容的介绍之中,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1)维持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2)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的传输转化;(3)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
考纲: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考纲解读:
一、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
三、河流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教学过程
一、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
2、陆地上,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水循环类型有什么不同?
能力提升: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的因素
(全国卷1)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1.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正向利用:
负面影响:
能力提升
分析城市化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影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据此回答问题。
3.图示事物主要作用( )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增加下渗水量
4.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
思考
1、河流径流量大小的成因
2、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小的成因
(2014年四川高考)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图5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回答
5.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沼泽水
四、河流的水文特征
1、明确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
2、分析河流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和凌汛形成的原因
(2015浙江高考)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