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环境生物学第五章--环境污染生物净化的原理
- 格式:pptx
- 大小:8.86 MB
- 文档页数:101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教案•相关推荐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教案第2节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简述生物净化的概念,概述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
2 . 举例说明生物净化。
3.尝试搜集利用生物净化原理治理环境污染的资料。
【学习过程】1.石油污染越来越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的环境问题之一。
石油中含硫、含氮及有机烃等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
科学家利用吞噬石油的细菌来分解废油。
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生物也可以净化污染。
什么是生物净化?答案:生物净化:是指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使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有害成分转化、分解,直至消失的过程。
2. 阅读教材98页,试分析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1.吸收大气中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有害气体。
在浓度较低时,植物可以吸收SO2(阔叶树比针叶树能够吸收更多的硫);橡树和刺槐等可以吸收光化学烟雾;柑橘可以吸收低浓度的HF;而夹竹桃、芒果、细叶榕等树种可以吸收Cl2等。
2.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物质每平方千米山毛榉林可以一年中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达68吨3.分泌抗生素等物质杀灭空气中的'细菌3.微生物有哪些净化作用?1.降解作用: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降解有机污染物。
2.共代谢:是指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基质,但是确不能利用这种基质作为能源和组成元素的现象。
3.去毒作用:微生物通过转化、降解、矿化、聚合等反应,改变污染物的分子结构,从而降低或去除其毒性。
4.请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回答,生物净化应用实例有哪些?1.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净化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1)遏制风沙灾害,减少水土流失(2)降低大气污染2.植物可以净化土壤中的各种污染物(1)吸收作用(2)富集作用(3)降解作用3.生物净化污水目前人们常常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综合运用,以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知识梳理】【同步练习】1、微生物的生物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A.将有机污染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 B.分泌抗生素、杀灭病原菌C.阻滞和吸附大气粉尘 D.吸收各种有毒气体2、在二氧化硫浓度较高的工业区植树,首选的绿化树种是()A.法国梧桐 B.山毛榉 C.柳杉 D.圆柏3、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CO2B、O2C、硝酸盐D、磷酸盐4、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B、清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C、利用生物体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D.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又指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5、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先通气后隔绝B、隔绝空气C、大量提供空气D、先隔绝空气后通气6、污水处理厂的某部分,空气随旋转洒水器进入污水处理厂的这个部分,目的是()A、氧化污水中的有毒物质B、分解有机物为简单物质C、将液体消毒作灌溉之用D、给微生物供氧7、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污染物是()A.人畜粪尿,农药 B.脂肪,纤维素C.人畜粪尿,蛋白质 D.塑料,农药8、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使污水得到净化,下列与这一措施无关的是()A.要利用厌氧型微生物 B.要利用需氧型微生物C.要首先清除污水中个体大的固体污染物D.污水净化后,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例题9、某河流附近有屠宰场、造纸厂、味精厂等企业,它们向河流中排放的工业污水和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使原本清流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
[高二生物下册《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知识归纳] 高二生物生物学科虽然在中学课程中不是主要学科,但是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二生物下册《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知识归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二生物下册《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知识归纳1.绿色植物究竟是怎样净化环境的?(1)森林具有减尘、滞尘的作用。
森林形体高大、枝叶茂盛,可使大粒灰尘因风速减小而降落到地面;植物叶片表面多绒毛,粗糙不平,有油脂或黏性物质,能吸附、滞留和黏着一部分粉尘。
据计算,松树林每年每公顷可滤除粉尘36 t,橡树林56 t,山毛榉林63 t。
(2)植物的分泌物。
我们知道许多植物含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并非副产品,而是植物对抗昆虫、草食动物等的一种重要防御手段,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多肽抗生素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细菌或真菌的作用,有些还具有抗原虫、病毒或癌细胞的功能。
又如,大蒜分泌的大蒜辣素也是一种植物抗生素,它对化脓性球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炭疽杆菌、霉菌等均有抑杀作用,同时还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吸收作用、固定作用。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一些植物对污染环境产生了适应性,能够吸收一种或几种污染物,特别是有毒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茎叶中,从而达到净化污染的效果。
例如,十字花科天蓝遏蓝菜可以从土壤中积累高达4%的锌而没有明显的受伤害症状,芥菜可以积累高浓度的铅。
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在根部的累积、沉淀,并将其移出农田,可以减少土壤污染物,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甚至还可以提炼出某些重金属,如铜、铅等。
在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方面。
在浓度较低时,植物可以吸收SO2(阔叶树比针叶树能够吸收更多的硫);当空气中碳氢化合物浓度大于5 mg/m3,CO浓度大于1 mg/m3,NO浓度为1.5~2.0 mg/m3时,就有可能产生光化学烟雾。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环境生物学(Environmental Biology)课程代码:PRN24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先修课程:环境学、无机化学一、课程介绍1.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基础课。
环境生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成为全球重大问题时,生物学家在运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环境问题实质并寻找解决环境问题途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本课程系统介绍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技术和发展动态,使学生对环境生物学能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环境生物学属于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属重点基础课,许多后续课程如环境毒理学、环境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工程、环境污染修复工程等与环境生物学密切相关。
环境生物学也是环境生态类考研科目之一,对学生的考研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与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类专业人才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须。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环境生物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以及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使学生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理解和掌握以下理论、方法和技术:1)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2)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3)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4)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5)环境污染生物净化的原理;6)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7)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8)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环境生物学为重点基础课,牵涉面广,学科交叉较多,内容丰富,而学时有限,因此,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有代表性的、有广泛应用的、最基本的、较现代化的内容作为基本要求。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根本信息课程代码:260411课程名称:环境生物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54学分:3.0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环境生物学主要探讨生物与受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理。
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化学、普通生物学等相关科学的穿插学科,它包含了污染生态学、生态毒理学等不同分支学科的内容,该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人类与生物产生的效应以与人类和生物对这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产生的响应,其目的在于为维护人类生态安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开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和自然资源提供科学根底,促进环境和生物相互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开展。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和对生物体的危害,以与生物体在净化环境污染中的作用,使学生充分理解环境污染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深层次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从吸收到排泄的整个行为过程,和环境污染对生物在各级水平上的影响,了解污染物的生物效应的检测方法。
掌握生物净化污染物的根本原理,了解生物净化的根本方法和常用的工艺。
该学科主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其根本规律,了解和掌握环境生物学的根本识;本课程要求学生应具备普通物学、生态学、环境学概论等相关专业的根底知识和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生物学的根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同时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2课时〕(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任务;2.认识环境科学与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的开展历史。
3.了解环境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环境生物学的开展趋势。
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苏教版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教案一、什么是生物净化生物净化是指利用微生物等生物体对污染物质进行转化和降解,使其达到环境治理的目的。
生物净化已经成为了当前环境治理中一种重要的手段。
二、生物净化的原理生物净化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体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将污染物质分解为较为安全的物质,从而实现对环境的净化。
具体来说,微生物主要利用其生命活动将污染物分解为低分子量具有较低危害性的物质,例如将有机物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其他生物体如植物则能够吸收重金属离子,从而净化土壤质量。
三、生物净化的方法1.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通过加速自然生物降解过程,将污染物转化为一些无毒或由环境自身所能够清除的物质,从而恢复受污染环境的方法。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通过在受污染土壤中加入适宜的微生物、植物或其代谢产物,以促进有机污染物质降解,或用这些介体抑制污染物对环境的毒害作用。
2. 人工湿地净化人工湿地净化是在城市和乡村建立的人工湿地中,利用湿地植被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对污染物进行吸附、转移和降解的方法。
其具体操作方式如下:将废水引入人工湿地,在湿地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和微生物可以吸收其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吸附和分解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从而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3. 种植净化种植净化主要是通过植物对土壤和水体进行净化的方法。
其具体操作方式如下:选取有着吸收和富集特殊能力的植物,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和净化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同时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起到净化和修复受污染环境的作用。
四、结语生物净化作为一种环保手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不断地在不同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
未来,生物净化技术将继续得到推广和应用,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