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侨华人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26
全球华人一共有多少亿
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华人以及华裔一共有近16亿人口,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
泰国人口目前总数已经达到6000多万,其中华族占据总人口的比例是14%,将近有1000万人,大部分在泰国的华人都来自于我国广东、潮汕、厦门等地区。
并且泰国华人的经商能力非常出众,已经为泰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华人与华侨中国人的区别
一般来说,华人(Ethnic Chinese)主要是从人种方面来讲,中国人(citizen of China)主要是从国籍上来区分,这两个意涵不太一样。
华人(种族) = 中国国内(大陆,港澳台)的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 + 海外拥有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血统的人。
华侨通常指居住在中国海外,但仍然拥有中国国籍的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中,所谓华人指带有前述中华民族血缘而国籍非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人。
中国台湾地区侨务委员会则对华人一词作如下解释:华人是除华侨外,尚包括归化为外国国民以及移民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中国人。
海外华侨华人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作者:邹琰来源:《国际公关》2024年第03期作者简介:邹琰,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衡阳市侨联经联部部长,研究方向:侨务工作、统一战线、国际文化传播与文化软实力。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侨务资源大国。
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华侨华人不仅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还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继承者、传播者和展示者,也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核心力量。
要鼓励海外华侨华人积极继承、传播中华文化,充分利用独特优势,积极参与海内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华侨华人;国家软实力;侨务工作海外华侨华人短期或长期居住在国外,使他们成为国外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也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座桥梁。
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还代表着祖(籍)国形象。
无论身处何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新时代新征程,要守护好华侨华人的“根、魂、梦”,进一步密切与海外侨胞的联系,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一、华侨华人与文化软实力定义华侨华人遍布全球,尤其集中在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区。
他们通常保持着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联系,并且在其居住国中往往有显著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力。
(一)华侨华人定义1.华侨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拥有中国国籍。
“定居”指的是已经取得所在国的长期居留权,且2年内在居留国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或者没有获得所在国的长期居留权,但事实上已在当地合法居住谋生连续5年(含5年)以上,且在5年内在居留国累计居住不少于30个月。
中国公民出国留学或公务外派均不视为华侨。
2.华人华人亦称唐人,指祖先来源于古中国的人种,包括现代的中国人和取得所在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
从狭义上说,是指中国人、华侨或外籍华人及其后裔。
从广义上说,是指具有中国人直系血缘关系的一切人士,不管国籍如何。
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历史变化作者:庄国土(厦门大学教授)发表日期:12-05-17 【内容提要】中国人大规模向海外移民始于 16 世纪末。
到 17 世纪初,世界华人数量约十余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地。
至 19 世纪中期,世界华人数量约 150 万人,仍高度集中于东南亚。
19 世纪中叶以后,大规模华工出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华侨华人分布的状况,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欧洲都出现数量不等的以华工为主的华人社区。
由于 19 世纪后期东南亚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均排斥华工,20 世纪初华人的数量仍高度集中于东南亚。
到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世界华侨华人约有 1200 万—1300 万人。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大规模的中国新移民决定性地改变世界华侨华人高度集中于东南亚的格局。
到 2008 年,世界华侨华人总数超过 4500 万人,而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比例降为 73%,北美、欧洲、澳洲和日本、韩国的华侨华人数量激增。
【关键词】华侨华人数量分布变化华侨华人指中国移民及其后裔。
①中国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可谓有海外贸易,就有因贸易原因而留居海外的商人水手。
大规模的持续性海外移民始于 16 世纪末。
至 21 世纪初,约可分为四个阶段或四次高潮,基本奠定华侨华人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现状。
由于国内外推动移民的因素和环境不同,四个阶段的移民目的地有很大差异,移民数量、结构和在侨居地的境遇也各不相同。
百多年来,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移民史和华侨华人的研究成果甚丰,但多集中于区域、国别华人史的研究,鲜有对中国移民及其后裔数量的整体估算。
当地国人口统计资料匮缺、民族身份确定标准不同或华人刻意隐瞒身份等诸种因素,都导致各个历史时期对各国华侨华人数量的估计有巨大差异。
例如,对 21 世纪初华侨华人数量的估算,从 3000 万到 8700 万都有①。
导致中国对华侨华人数量大多用“几千万”的含糊提法。
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人口分类和出入境统计资料较完备,而发展中国家则缺乏相关人口及分类统计,需要根据各种资料推算。
华侨华人研究报告华侨华人研究报告一、引言华侨华人是指中国人民外出移居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
他们通常有着中国的血统和文化背景,但目前居住在其他国家,并且在当地工作和生活。
华侨华人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人数和影响力,他们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华侨华人进行研究,并探讨他们对当地国家的贡献和挑战。
二、华侨华人的历史背景华侨华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曾经前往其他亚洲国家,如东南亚国家,以进行贸易和繁衍后代。
近代以来,华侨华人的数量和地理范围都得到了扩大,他们开始前往美洲、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地区。
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寻求经济机会、政治动荡和战争。
三、华侨华人的贡献华侨华人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经济方面,他们通常是当地国家的商人和企业家,创办了许多成功的公司和企业。
他们投资于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并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在文化方面,他们保留并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包括语言、习俗和传统节日。
许多华侨华人还积极参与当地社区的公益活动,为当地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华侨华人面临的挑战华侨华人在移居到其他国家后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得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方面可能遇到困难。
有时候,他们也面临歧视和偏见。
另外,由于与家乡文化的隔离,华侨华人和中国的联系可能变得越来越淡。
一些华侨华人还可能面临身份认同的困惑,他们既有着中国的血统,又在其他国家居住了很长时间。
五、对华侨华人的政策和支持各个国家对华侨华人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支持措施。
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华侨华人的权益,例如提供社会保障和教育支持。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鼓励华侨华人的归国和参与国内经济建设。
中国政府也一直重视华侨华人的贡献和利益,在发表外交政策时,也会涉及到华侨华人的问题。
六、结论华侨华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当今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他们对当地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各个国家都在采取措施来支持他们。
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状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海外华侨华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作为一群在国外工作和生活的中国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状况,并分析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海外华侨华人的规模和分布情况。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海外华侨华人的数量已超过6000万人,遍布世界各地。
其中,东南亚国家是海外华侨华人最为集中的地区,尤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为主。
同时,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也有大量的华侨华人。
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状况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身份认同、工作机会、教育环境、社交网络等。
首先,身份认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海外华侨华人往往身处异国他乡,需要在保持自己文化传统的同时,融入当地社会。
这需要他们面对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以及与本地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挑战。
其次,工作机会对于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状况至关重要。
在国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新移民来说。
语言、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因素都会对他们的就业情况产生影响。
因此,一些海外华侨华人可能会面临就业困难和职业发展的挑战。
教育环境也是海外华侨华人关注的重点。
对于那些带着家庭移居到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他们需要考虑子女的教育问题。
在面对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时,如何帮助子女平衡中西教育,维护自身文化传统,成为他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此外,建立社交网络也是海外华侨华人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海外华侨华人数量众多,加入社区组织、参加社交活动等可以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扩大社交圈。
同时,社交网络的建立也为他们提供了求职、交流等方面的机会。
面对这些问题,海外华侨华人也有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维护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非常重要。
无论身处何地,保持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加强身份认同和自信心。
其次,学习当地语言和文化是融入社会的关键。
通过学习当地语言,他们可以更好地与当地人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就业和社交网络的建立。
东南亚华人华侨“五大帮”,客家人排第三,499万人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早在几千年前便开始向域外输出人口,且未曾中断,只是,输入地仍保持中国传统并认可自己华人身份的移民,却只出现在最近的五百年,其高潮,便是清末与“闯关东”、“过西口”几于同时的“下南洋”。
侨乡新垵村南洋,即今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在海外分布最多、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
随着改革开放后新移民的大量出现,南洋华人华侨占全世界华人华侨的比例由改革开放以前的80%降低至2007年的73.5%,未来,该比例仍将继续走低。
尽管如此,南洋华人华侨的人口基数仍是不可忽视的,按庄国土、李瑞晴所著《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数据,截止2007年,全球华人华侨总数为4543万人,其中南洋地区3348.6万人,新移民仅占250余万人。
自古以来,中国移民的大方向一直是由北及南。
直到唐高宗时期,中国南部沿海的全部陆域才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也是从那时起,中国人才开始有计划、成规模地渡海向南。
基于地利和海洋传统,闽粤两省是南洋华人华侨的主要祖籍地,按方言籍贯的差异,可分成五大帮:讲闽南话的福建人(后通称闽南),讲客家话的客家人,讲潮州话的潮州人(后亦称潮汕),讲广东话的广府人(亦称广肇人),讲海南话的海南人。
除福建人为福建省籍外,后四者在当时均属广东省籍。
五大帮人口总约三千万,占南洋华人华侨总数达87%,本文拟在前人发表的资料基础上,汇总分类,还原五大帮在南洋的人口分布和数量。
以下统计及估计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
一、五大帮人数考截止2007年,在不考虑新移民的影响,南洋华人华侨按方言籍贯分,数量第一为闽南人,1082万人;第二,潮汕人,748万人;第三,客家人,499万人;第四,广府人,449万人;第五,海南人,134万人。
以上位序的成型,始自1920年以后,按庄国土所著《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说法,20世纪20年代南洋华人华侨估约510万人,其中潮汕人180万,闽南人120万,广府人80万,客家人70万,海南人40万,五帮合计490万,总占比高达96%。
海外华侨华⼈的⽣存状况海外华侨华⼈的⽣存状况华侨华⼈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延伸和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的“独特机遇”,是我国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与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量。
随着华侨华⼈的⼤量产⽣和国际影响的扩⼤,有关华侨华⼈历史和现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外学者和政界的重视。
那么海外华侨华⼈有着怎样的⽣存状况呢?他们在外国中的政治经济等⽅⾯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地⽅,通过了解他们在海外的现状,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延续我们的中华民族,因为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移居海外的华侨华⼈,他们很⼤⼀部分都是因为⽣活所迫,⽐如国内战乱、兵荒马乱、民不聊⽣。
移居或者说偷渡到国外,都是为了混⼝饭吃⽽已。
因此,早期在海外的华侨华⼈⼤都是靠为别⼈做苦⼒来维持⾃⼰和家⼈的基本⽣活,⽐较少有国内的达官显贵跑到⼀个⾃⼰完全陌⽣的地⽅⽣活,若是有,那也许是叛逃或者遭追捕的吧。
早期的他们在海外的经济条件差,地位⽔平低下,所以,当他们在海外遭受暴⼒时,他们往往⼿⽆⼨铁之⼒,只能任由摆布。
于是,他们当中会有很多⼈死于暴⼒或者贫困,能继续⽣存下来的,都是些能⼒⽐较突出的⼈。
⼏⼗年前的印尼中,就会存在有许多的暴⼒对待华侨华⼈的事件,因为当时华侨华⼈在印尼是处于弱势团体中的。
⽐如1947年发⽣在苏门达腊巨港的事件。
1947年,苏门答腊巨港荷军于元旦发动攻势,攻击扼守市区的印尼军,前后五⽇,双⽅伤亡极少,⽽华侨聚居的街道却变成了⽕海,商店住宅包括领事馆都被炸平。
印尼军民乘机纵⽕抢劫,华侨被炮弹击死者101⼈,被暴徒杀害者80⼈,死因不明者75⼈,受伤114⼈,财产损失较万隆更为严重。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也趋于稳定,各种展⼒排华事件也越来越少。
不过还是避免不了时不时的排华事件。
⽐如1998年在印尼发⽣的严重暴⼒排华事件。
由于当时出现全球经济危机,印尼经济状况也很差,印尼本地民众⽣活⽇趋艰难,于是他们就把发泄的⽭头对准了华侨华⼈,认为华侨华⼈占据了他们的很⼤⼀部分财富,他们要把华侨华⼈赶尽杀绝,起初骚乱发⽣在雅加达,5000多所建筑物被抢劫、焚烧,遭强暴的妇⼥达85⼈(其中⼤部分是华⼈妇⼥),后来骚乱蔓延到全国各地。
印尼华侨华人概况中国人移居印尼历史悠久,17世纪西方殖民者大举入侵东南亚之前,印尼已有华侨华人近万人。
荷兰殖民者统治印尼期间为掠夺当地资源,大批招引华工前往,达百数十万人。
1949年,印尼独立时,华侨华人已达200万左右。
据估计,目前印尼华侨华人总数有近1000万,约占印尼总人口的5%,其中90%以上已加入了印尼籍。
印尼华侨华人的祖籍以福建省籍为多,约占50%,广东次之,约占35%;海南、广西、江苏、浙江、山东、湖北等省籍者共约占15%。
华人经济在印尼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作用,并已成为衡量印尼国民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
印尼华人经营的主要行业有香烟制造、水泥、纸浆、农产品加工、金融、房地产等,遍及印尼经济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但印尼著名学者索菲安.瓦南迪认为,印尼华人中56%为下层平民,20%为专业技术人员,20%为中产阶级,财团老板只占4%。
与其他国家华侨华人经历不同的是,印尼华侨华人在历史上遭受了1740年的“红溪惨案”、1965年的“9.30事件”和1998年“黑色5月”等多次排华事件,华侨华人的生命被任意屠戮,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东南亚华侨华人之印度尼西亚2010-04-27印尼现有华侨华人600多万,约占该国总人口的3.5%(1997年全国总人口2.02亿),其中大部分已加入印尼国籍。
以福建籍、广东籍为大多数,少数来自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台湾等地。
由于该国政府于1960年禁止华侨华人在县级以下地区经商和居住,因而印尼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各大中城市。
印尼政府长期以来对华侨华人实行歧视、同化政策。
苏加诺时期,华侨华人虽有一定的政治与公民权利,但对其经济权利进行限制、排斥;苏哈托时期,华侨华人的政治与公民权利几乎被剥夺,但政府逐步认识到利用华人资本的经验对于发展该国经济的重要性,转而在经济方面对华人实行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
文化方面,取缔华文报刊,关闭华人社团,禁止使用华语,禁止中文书刊的进口和发行,禁止进口和流通华语录影(音)带和影片,禁止保留中国文化习俗,提倡换名改教,鼓励华人改用印尼文姓名。
挪威华侨华人概况挪威华侨华人缺乏万人且移民方式具多样化特点。
(一)人口数量。
根据挪威统计局发布的Minifacts about Norway 2021提供的最新数据,挪威国土总面积为385178平方公里,总人口数为5109056。
挪威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对外国移民具有吸引力,根据挪威统计局2021年1月公布的数据,外国人移民挪威以及在挪威出生的外国移民后裔共759185人,其中外国人移民633110人,在挪威出生的外国移民后裔126075人,这些移民群体来自全世界221个不同国家和地区。
亚裔移民(包括土耳其)数量为242699人,是除欧洲移民外的第二大移民群体。
在挪威,来自巴基斯坦的移民最多,超过3万人。
截至2021年,在挪威的华侨华人(假设无特别标识,本文所指“华侨华人〞是指祖籍中国大陆者)及华裔第二代总人数已达9025人,约占挪威总人口数的0.18%(图一)。
其中,仍拥有中国国籍的有4715人,占中国移民总数的52.24%,超过半数(图二)。
而且,从数据可以看出,移民挪威的中国人数量自1970年以来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在这一态势中,自1996年以来,女性人数又持续多于男性(图三)。
(二)移民方式。
早期中国移民进入挪威应该算是劳务移民。
一开场,他们从外乡或者受雇于挪威的船只,从事厨师和杂务等工作。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游历之后,随挪威船只返回挪威,并定居在这里。
上岸后的华侨华人,大多仍旧以开餐馆为生。
还有一种是通过婚姻方式移民挪威,通过与挪威公民结婚而移民到挪威的中国女性。
第三种方式是工作留居。
之所以用“留居〞而非“移民〞,是因为这一类人群通过留学海外毕业后找工作而获得工作合同留居挪威,他们局部人是在挪威完成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在挪威找到工作,获得留居。
也有一局部人在欧洲或者北美其他国家完成硕士或者博士学业后获得在挪威的工作。
还有人在国外完成学业后,回国短暂工作一段时间,又寻找时机到挪威工作。
此外还有一种状况:一局部青年人通过中、挪文化合作工程如互惠生(Aupair)等出国后,又申请当地大学,获得学生签证,得以在工程完毕后继续留在所在国学习并获得学历。
全世界海外华人统计亚洲印度尼西亚650000 泰国6100000马来西亚5200000 新加坡2090000菲律宾1200000 越南1000000缅甸850000 柬埔寨300000印度120000 日本100000汶莱55000 沙特阿拉伯45000朝鲜、韩国40000 土耳其32000老挝10000 巴基斯坦、孟加拉5000斯里兰卡3000 以色列300约旦200 伊朗200阿富汗100 伊拉克100美洲美国13000000 加拿大600000巴西100000 秘鲁60000委内瑞拉50000 墨西哥30000阿根廷30000 巴拿马30000牙买加20000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20000厄瓜多尔20000 危地马拉14000玻利维亚12000 苏里南10000圭亚那10000 多米尼加共和国10000巴拉圭10000 哥斯达黎加9000古巴6000 智利5000哥伦比亚4000 尼加拉瓜3000洪都拉斯1500 萨尔瓦多1500阿鲁巴岛(荷) 600 荷属安的列斯群岛600法属圭亚那600 乌拉圭300海地200大洋洲澳大利亚200000 新西兰35000法属玻利尼西亚21000 巴布亚新几内亚 10000西萨摩亚10000 斐济 6000关岛、塞班岛(美) 5000 瑙鲁1000所罗门群岛500非洲毛里求斯33000 留尼汪(法) 25000马达加斯加12000 南非12000尼日利亚2000 莫桑比克700坦桑尼亚600 安哥拉500利比亚500 扎伊尔200埃塞俄比亚100 肯尼亚100乌干达100 埃及100加蓬100 摩洛哥50喀麦隆50欧洲前苏联诸国300000 英国200000法国180000 荷兰70000德国50000 意大利10000比利时10000 瑞典10000卢森堡7000 瑞士6000西班牙5000 葡萄牙4000丹麦4000 奥地利4000爱尔兰2000 挪威900芬兰300 波兰200捷克、斯洛伐克100 希腊100这次海外华人抗议什么的,主要是西欧国家和澳大利亚,美国只是一般,而海外华人最多的亚洲诸国,根本没有多少抗议的.这说明什么呢?西欧国家正好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地方,并且是留学生质量最差的地方,是自费留学最多的地方.大使馆或领事馆通过留学生组织海外华人抗议,这是非常明显的事情.海外华人按洲分布统计亚洲地区为,共约2678.8万多人,占77.63%;美洲地区,约有601.3万多人,占17.43%;欧洲有96.8万多人,大洋洲有65.5万多人,非洲有13.2万多人。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现有华侨华人560 万,占该国总人口的24.61(1999 年上半年全国总人口2271 万),仅次于马来族而居第二位。
80 年代,华侨华人占该国总人口的32%。
然而,时至今日,华侨华人人口比例下降。
究其原因,有的认为是由于以往华族大家庭的观念已不复存在,目前多数家庭以小家庭为主;华族由过去的早婚,注重生育数量变为现在的迟婚,注重生育质量等原因所致2。
华人在西马和东马都有分布,以西马居多(占全国华人总数的85%以上)。
西马华人较多的州有槟榔屿、雪兰莪、霹雳、森美兰、马六甲和彭亨等,在玻璃市、吉打、吉兰丹、丁加奴等州的华人少。
东马的华人占全国华人总数不到15%,其中大多数分布在沙捞越州。
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大多来自广东和福建,少数来自海南、广西、浙江、上海等地。
马来西亚奉行出生地原则,多数华人已加入当地国籍。
马来西亚政府一贯执行马来人优先政策,即在政治上维护马来人的特殊地位;在经济上给予马来人种种优惠,扶持马来人经济;在教育上建立以马来语为中心的国家教育体系等等。
由于在该国的非马来人中华人占大多数,因此马来人优先的政策首先是针对华人的。
1971 —1990 年,该国实行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核心是要对贫困阶层人数居多的马来族采取扶持、优惠措施,以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该政策的实施结果在扶持马来族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使以马哈蒂尔为首的政府认识到过份强调种族差别的政策并不利于该国经济的发展,因而在1991 —2000 年实施的新国家发展政策中,虽然政府扶持马来人经济的决心没有变化,但策略有变化,即强调各民族“平等发展的原则”,强调增强土著经济的竞争能力,因此有利于华人经济的发展。
马来西亚的执政党-国民阵线,由14 个政党组成,其中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以及以华人为主的民政运动党(简称民政党),是其主要成员之一。
最大的反对党-民主行动党也是以华人为主。
在1999 年11 月的全国大选中,由于安瓦尔事件而造成马来人的分裂,执政党和在野党都在激烈地争夺华人选票。
世界各国华人华侨数量亚洲国家(地区)华侨、华人数量日本 129269韩国 9000泰国 4000000马来西亚 5280000印度尼西亚 5000000越南 1000000老挝 40000印度 135000斯里兰卡 3500沙特阿拉伯 40000尼泊尔 20348锡金 400阿曼 78黎巴嫩 12以色列 225巴林 48东帝汶 8300朝鲜 100000蒙古 2250新加坡 2230000菲律宾 1000000文莱 60000柬埔寨 200000缅甸 1500000巴基斯坦 3600孟加拉 700土耳其 50000阿富汗 169约旦 50科威特 29伊朗 100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50伊拉克 100欧洲国家(地区)华侨华人数量英国 200000葡萄牙 10000法国 300000比利时 10000德国 40000匈牙利 7000梵蒂冈 150希腊 110挪威 2000芬兰 1000波兰 80保加利亚 25马耳他 15爱尔兰 1000西班牙 10000卢森堡 6500荷兰 60000奥地利 20000瑞士 13286意大利 23000丹麦 5000瑞典 4000前苏联 68000罗马尼亚 35捷克斯洛伐克 16冰岛 100美洲国家(地区)华侨、华人数量加拿大 710000墨西哥 20000洪都拉斯 1500尼加拉瓜 800巴拿马 140000牙买加 25000安的列斯群岛 700美国 2000000危地马拉 14000萨尔瓦多 1400哥斯达黎加 7000古巴 7000海地 155多米尼加 15000巴巴多斯 50哥伦比亚 3600委内瑞拉 20000秘鲁 52000巴拉圭 5000智利 2000乌拉圭 250库腊索(荷属) 400卡宴(法属) 690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5000厄瓜多尔 16000圭亚那 6000玻利维亚 1500巴西 100000阿根廷 3000巴哈马 200圭亚那(法属) 600阿鲁巴(荷属) 300非洲国家(地区)华侨、华人数量毛里求斯 30000马达加斯加 12000南非 30000津巴布韦 250安哥拉 250扎伊尔 200赞比亚 40博茨瓦纳 40刚果 20坦桑尼亚 500肯尼亚 80加纳 320尼日尔 15阿尔及利亚 2000留尼汪 25000莱索托 250莫桑比克 650马拉维 33加蓬 30利比里亚 40喀麦隆 20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100乌干达 80象牙海岸 180尼日利亚 1500苏丹 45利比亚 400埃及 110埃塞俄比亚 55摩洛哥 10塞拉利昂 14澳洲国家(地区)华侨、华人数量澳大利亚 300000瑙鲁 250斐济 5500巴布亚新几内亚 5000塔希提 15000那卢岛 1400马绍尔群岛 12000关岛 2000新西兰 30000西萨摩亚 10000汤加 20塔西提岛 20000 所罗门群岛 5000 马贵斯岛 35社会群岛 7000 圣诞岛 2605。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现有华侨华人560万,占该国总人口的24.61(1999年上半年全国总人口2271万),仅次于马来族而居第二位。
80年代,华侨华人占该国总人口的32%。
然而,时至今日,华侨华人人口比例下降。
究其原因,有的认为是由于以往华族大家庭的观念已不复存在,目前多数家庭以小家庭为主;华族由过去的早婚,注重生育数量变为现在的迟婚,注重生育质量等原因所致2。
华人在西马和东马都有分布,以西马居多(占全国华人总数的85%以上)。
西马华人较多的州有槟榔屿、雪兰莪、霹雳、森美兰、马六甲和彭亨等,在玻璃市、吉打、吉兰丹、丁加奴等州的华人少。
东马的华人占全国华人总数不到15%,其中大多数分布在沙捞越州。
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大多来自广东和福建,少数来自海南、广西、浙江、上海等地。
马来西亚奉行出生地原则,多数华人已加入当地国籍。
马来西亚政府一贯执行马来人优先政策,即在政治上维护马来人的特殊地位;在经济上给予马来人种种优惠,扶持马来人经济;在教育上建立以马来语为中心的国家教育体系等等。
由于在该国的非马来人中华人占大多数,因此马来人优先的政策首先是针对华人的。
1971—1990年,该国实行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核心是要对贫困阶层人数居多的马来族采取扶持、优惠措施,以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该政策的实施结果在扶持马来族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使以马哈蒂尔为首的政府认识到过份强调种族差别的政策并不利于该国经济的发展,因而在1991—2000年实施的新国家发展政策中,虽然政府扶持马来人经济的决心没有变化,但策略有变化,即强调各民族“平等发展的原则”,强调增强土著经济的竞争能力,因此有利于华人经济的发展。
马来西亚的执政党-国民阵线,由14个政党组成,其中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以及以华人为主的民政运动党(简称民政党),是其主要成员之一。
最大的反对党-民主行动党也是以华人为主。
在1999年11月的全国大选中,由于安瓦尔事件而造成马来人的分裂,执政党和在野党都在激烈地争夺华人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