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12.33 KB
- 文档页数:2
《自然资源概况》讲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涵盖了地球上各种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从广袤的土地到丰富的矿产,从奔腾的水流到清新的空气,从多样的生物到温暖的阳光,自然资源无处不在,且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按照属性分类可再生资源:这类资源在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然过程或人工活动不断再生或更新,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资源等。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只要有太阳的存在,就能持续地为地球提供能量。
风能则是由大气环流产生的,通过风力发电设备可以将其转化为电能。
水能在河流的流动过程中产生,通过建设水电站可以进行利用。
生物资源如森林,在合理的采伐和种植下能够保持平衡和再生。
不可再生资源:这些资源形成的过程非常漫长,一旦被开采利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恢复,例如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
煤炭是古代植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条件下转化而成。
金属矿产的形成同样需要极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地质条件。
2、按照分布空间分类陆地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土地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基础,森林不仅提供木材,还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水资源是生命之源,而矿产资源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海洋资源:涵盖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源等。
海洋中的鱼类、贝类等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等矿产,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盐类和其他化学物质,海洋能如潮汐能、波浪能等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二、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
1、土地资源的特点有限性: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是有限的,尤其是可用于农业和建设的土地更为稀缺。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土地在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土地的适宜性和利用方式各不相同。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引言概述: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并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一切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阐述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开辟利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自然资源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正文内容:1. 自然资源的种类1.1 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1.2 水资源:包括地下水、河流湖泊、海洋等。
1.3 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1.4 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1.5 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2. 自然资源的分布2.1 土地资源的分布: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类型和质量存在差异。
2.2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缺水问题严重。
2.3 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如石油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
2.4 生物资源的分布:各地区的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2.5 能源资源的分布:不同地区的能源资源类型和储量存在差异。
3. 自然资源的开辟利用3.1 土地资源的开辟利用:包括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
3.2 水资源的开辟利用:包括供水、发电、农业灌溉等。
3.3 矿产资源的开辟利用:包括矿产开采、加工利用等。
3.4 生物资源的开辟利用:包括林业、渔业、畜牧业等。
3.5 能源资源的开辟利用:包括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4. 自然资源的保护4.1 土地资源的保护: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
4.2 水资源的保护:包括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水环境的保护等。
4.3 矿产资源的保护:包括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和保护、矿产资源的替代利用等。
4.4 生物资源的保护:包括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4.5 能源资源的保护: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
3.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4、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匀表现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是四川盆地。
5、我国自然资源特点是:①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6、我国的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矿的主要产地煤:河北—开滦、峰峰;山西—大同、阳泉、西山;陕西—神府;黑龙江—鸡西、鹤岗;江苏—徐州;内蒙古—霍林河;河南—平顶山;安徽—淮南、淮北;四川—攀枝花;贵州—六盘水。
铁:辽宁—鞍山、本溪;安徽—马鞍山;湖北—大冶;海南—石碌;四川—攀枝花;河北—迁安;内蒙古—白云鄂博。
石油:黑龙江—大庆(最大);山东—胜利;河北—华北;辽宁—辽河;山东和河南之间—中原;新疆—克拉玛依。
有色金属矿:江西德兴—铜;江西大余—钨;云南个旧—锡;云南东川—铜;湖南锡矿山—锑;湖南水口山—铅锌;贵州铜仁—汞;甘肃金昌—镍;广西平果—铝;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山东招远—金。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生存最基础(本)的自然资源。
5、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草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广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
6、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人工林和次生林分布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6、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的高寒荒漠等。
8、我国的林业方针是:“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1、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其地区分布具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概况1.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并用于生活、生产的物质或能量2.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1)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种类齐全。
(2)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
(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二.中国的土地资源1.我国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根据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可以把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和少利用土地(2)耕地又可分为水田与旱地2.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3.三大林区:(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2)西南的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喜马拉雅山南坡是我国第二大林区(3)东南地区的台、闽、粤、赣各省,森林也不少,但大多是次生林或人工林4.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1)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为我国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3)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5.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每年50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2)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3)社会经济发展征用大量土地(耕地)(4)森林资源在一些重要林区日益减少(5)草场资源普遍超载Tip:主要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原因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的垦殖等气候变暖、干旱、风沙侵蚀等,三过度造成的植被破坏气候干旱,干旱区的大水漫灌,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耕地退化、农业减产对策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植树造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完善排灌系统,利用水利和生物配套技术6.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原则,依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①南方丘陵、山区宜大力发展林业②北方半干旱、干旱草原区宜退耕还牧,发展畜牧业③一些河流中上游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宜发展林业,大于25°的坡耕地宜退耕还林三.中国的水资源1.水资源的概念:由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2.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3.我国的水资源现状:(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总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2)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3)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4)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5)水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欠佳4.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地区差异:(1)南方地区——水质型缺水(太湖、巢湖、滇池)(2)北方地区——资源型缺水(淮河、海河、辽河)(3)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无序利用(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5.我国水资源短缺与解决措施:(1)缺水的原因: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③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④不合理用水,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⑤水污染现象严重(2)措施:①实行跨流域调水;②兴修水库;③节约用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
初中地理知识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并能够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水域、矿产、森林、气候、动植物等。
地理知识对于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国的自然资源情况。
一、土地资源中国是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我国以耕地为主,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根据统计数据,全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3亿公顷,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此外,我国还有广阔的草原、森林和沙漠等其它类型的土地资源。
二、水域资源中国的水域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江河、湖泊、水库等。
其中,长江、黄河等大河是我国最重要的水域资源之一。
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也对我国的农业、工业和航运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矿产资源我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煤炭储量。
此外,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元素产出国。
四、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天然森林和人工林。
根据统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20%以上,是全球森林面积最多的国家之一。
森林资源不仅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也为我国的木材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五、气候资源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不同的气候区域对于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还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些资源的利用对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六、生物资源中国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物种的国家之一,其中不乏珍稀濒危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等。
此外,我国还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许多中药对于保健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我国拥有丰富的土地、水域、矿产、森林、气候和生物等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人类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来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能举例说出哪些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能说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3、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新教学设计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
2、通过分组、利用多媒体手段、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
3、通过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特征;
4、通过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归纳出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变化的特征;
5、通过比赛让学生说出家乡自然资源存在合理或不合理现象、解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