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及死亡原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3.96 KB
- 文档页数:1
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范梦榕
【期刊名称】《河北医学》
【年(卷),期】2004(010)004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有所延长,如何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逐渐到重视。
目前,我国绝大数的透析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但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尽人意,有些甚至只能维持生命。
这表明目前透析设备已不是影响生存质量的首要因素,而是否充分透析、透析时机、患者的营养和心理状况、家庭社会的理解与支持等已成为重要因素。
我科从1998年至今,共收治尿毒症患者124例,其中因经济原因短时血液透析42例,长期【总页数】2页(P359-360)
【作者】范梦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如皋,226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5
【相关文献】
1.多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J], 冉玉力;廖雪娇;蒲正川;刘丹;张浩
2.细节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孙敏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农生斌; 杨发奋
4.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J], 曾华韫;彭红云;高翠翠;朱爱军
5.赤峰市“新农合”医保政策调整前后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分析[J], 赵晓毅;孟祥娟;郑曼舒;金丽新;曹俊娟;叶素华;刘振田;乌兰;孙丽华;管景艳;赵义;伊凤城;金向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作者:张冬梅刘新瑞回学军刘庆鑫许钟镐罗萍【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生存率;危险因素许多危险因素制约着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长期生存。
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进而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5年生存率为41.6%,根据长期生存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存活组52例(长期生存时间>5年),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62~73岁,平均年龄67.8岁;死亡组73例(长期生存时间<5年),其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66~81岁,平均年龄74.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尿素氮 (BUN)、肌酐(SCr)、血钙(Ca)、血磷(P)、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糖(Glu)、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等治疗前的水平,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透析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Fresnius 4008B 透析机,透析液主要为碳酸氢盐透析液,F6透析器透析液流量 500 ml/ min,血流量180~250 ml/ min,每周透析2~3次,每次4 h。
透析方式相同,即维持性血液透析、间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血液透析滤过采用Fresnius 4008H透析机,F60 型Fresenius 聚砜膜血滤器,每月滤过 1~2次,每次4 h。
ESDN 患者常规药物控制血糖,其他治疗方案两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患者透析后的BUN、SCr、Ca、P、Hb、ALB、Glu、Ch、TG的变化,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根据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 SGA ,询问病史,检查皮下脂肪厚度、肌肉的萎缩、水肿、腹水等判定患者的营养状况:良、中、差。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
刘珂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2(020)007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我院近年间死亡患者的原发疾病、死亡原因等情况进行回顾,进而找出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以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年限、降低死亡率.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患者通常具备高龄、多脏器损害、营养不良、罹患多种并发症等特点,因此预后差、死亡率高.方法选取我院2003-2011年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于治疗期间死亡的患者54例,以病例资料和病情记录为依据进行统计.结果本组死亡患者主要原发疾病为糖尿病(55.6%)和肾小球肾炎(25.9%),心脑血管原因为主要的死亡原因,分别为50%和27.9%.讨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治疗并发症,防范心脑血管病的发展,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手段.另外,感染原因造成的死亡率仅5.6%,显示我院感染监控工作成效显著.
【总页数】2页(P96-97)
【作者】刘珂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山医院肾内科,重庆40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5
【相关文献】
1.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J], 孙世泽;李静红
2.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 [J], 王莉;刘群;刘德秋
3.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 [J], 刘蔓莉;龚蓉;曹泽蓉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 [J], 李玲;苏跃萍;吴敏嫦;汪荣娥;阮玉瑛
5.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J], 孙世泽;李静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原地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病人的生存质量、死亡率情况分析发布时间:2022-06-08T04:16:39.46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月3期作者:李娴萍刘晓明[导读]李娴萍刘晓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青海海南813099)【摘要】目的:分析高原地区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生存质量与死亡率。
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30例高原地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自动静脉内瘘,透析方案均为2-3次/周,4h/次,对患者生存质量、死亡率进行观察。
结果:高原地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正常人群,而且与年龄的增加呈现负相关性,P<0.05;观察期间有13例患者住院,共入院35人次,5例患者出现死亡情况,主要死亡原因为贫血、感染、心脑血管事件。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能够改善患者生存治疗,但与正常人相比依旧存在差异,其中贫血、感染、心脑血管事件是影响生存质量与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高原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生存质量;死亡率高原地区有着较为独特的地理条件,包括低压缺氧、海拔高等,所以与平原地区相比,高原地区更容易患慢性肾脏病,并且有着更加复杂的患病因素。
目前对于高原地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相关研究较少,不利于提升高原地区的生存质量,所以需要对其进行不断探讨。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原地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共30例,均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以此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在高原地区的应用价值,其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将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原地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年龄为17-72岁,平均年龄为(56.25±1.84)岁。
1.2实施方法患者均使用自动静脉内瘘,透析方案均为2-3次/周,4h/次。
1.3观察指标对患者住院、感染、死亡、心脑血管事件进行观察,并判定患者生存质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7 年 第 4 卷第 8 期2017 Vol.4 No.81461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生存率及死因分析郑周福(文山州人民医院,云南 文山 663000)【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对患有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以及死因分析。
方法 随机选取近5年来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组患者的治疗以及生存率的情况进行探讨,并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在这100例患者当中,1年生存的患者为90%;3年生存的患者为79%;5年生存的患者为61%,患者的生存率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其中依然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为42%,改为腹膜透析的患者为3%,进行肾移植的患者8%,死亡的患者为39例,死亡率为39%,其中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有23例,因感染死亡的患者4例,因心力衰竭死亡的有12例。
采用Cox 回归多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患者首次进行透析的年龄越小、透析营养状况越好、剩余肾功能越多、透析次数越多的患者生存率越高。
结论 患者首次透析的年龄、透析的营养状况患者剩余的肾功能以及透析的次数是患者血液透析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在临床上应给予重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生存率【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7.08.1461.01终末期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今年来,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呈每年上升的趋势,患有终末期肾病的患者随着肾功能的不断下降,毒素在体内逐渐蓄积,容易引起尿毒症的各种并发症,产生恶心、呕吐、口氨臭味、胃纳差、皮肤瘙痒、水肿等,并可能会出现贫血等一系列的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本文对近五年来,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情况进行了简要记录,现进行如下报道。
影响血液透析病人生存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探讨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由于血液透析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血液透析患者逐渐由维持生命到具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大大提高。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费用和回归社会等影响因素应引起关注。
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科收治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例256例,其中男228例,女28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3岁,通过观察发现,其影响因素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存问题存在极大的影响力,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
现探讨如下:1血液透析费用问题血液透析患者有不同于其它疾病的特殊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并发肾脏病变的人数逐渐增多,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发病趋于年轻化,发病率也逐年增加,需终身依赖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这就相应加大了生存费用,一般患者难以承受。
血液透析费包括:透析机和水处理成本费,透析器、透析管路、内瘘针、透析液、预冲液成本费,医生、护士的技术和人工费。
我科血液透析患者的付费方式:基本医疗保险,分成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管理,统筹基金用于支付透析和住院费用。
每次透析费平均400元。
其中,个人支付20%-30%甚至50%,可见个人支付费用的比例很大,甚至超过支付能力。
给家庭及单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多数患者对此感到格外焦虑,需要足够的援助和保障措施。
我们认为解决血液透析费用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降低医疗成本:①规范透析机构、技术标准和价格,并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医疗质量。
②对透析机、消耗品和药品公开招标,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价格。
③帮助患者用好有限的医疗费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合理使用各种消耗品,减少浪费。
④国家政策扶持。
⑤透析器复用,如果每只透析器重复使用5次,则透析器费用可以降低1/5。
(2)提高医疗保险回报率。
医疗保险机构应根据我国国情,扩展业务,吸引多数人投保,增加保险回报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因分析及防治体会【关键词】血液透析;临床分析;讨论[关键词]血液透析;临床分析;讨论为了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总结经验,进一步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就其我院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中死亡的6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作一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年龄23岁~81岁,平均年龄56岁,男性41例,女性28例,男女之比为1.4∶1。
1.2 发病原因69例死亡病例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多29例,占42.0%,糖尿病肾病15例,占21.7%,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9例,占13.0%,多囊肾5例,占7.2%,梗阻性肾病5例,占7.2%,药物所致的肾病4例,占5.8%,狼疮性肾炎2例,占2.9%。
1.3 血液透析情况病人在透析前均经过内科治疗无效,在开始透析前:血肌酐(978±386) nmol/L,尿素氮(39±18) mmol/L,血透时间2个月~68个月,每周透析2次~3次,3 h~5 h/次,脱水0.5 Kg~6 Kg。
2 结果2.1 死亡原因本组69例死亡原因中以心力衰竭居首位有32例,占46.4%,其次脑血管意外及尿毒症脑病9例,占13.0%,电解质紊乱8例,占11.6%,上消化道出血7例,占10.1%,肺部感染5例,占7.2%,心律失常4例,占5.8%,并发恶性肿瘤全身衰竭4例,占5.8%。
2.2 心力衰竭原因在69例死亡病例中因心力衰竭死亡32例,将死于心力衰竭的病例作为心力衰竭组,其它死因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将其临床资料作一比较(见表1)。
从中可以看出,死于心力衰竭的病例其心脏增大、血压升高,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降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死于心力衰竭与其它死因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略)3 讨论我院资料显示:心血管并发症是目前尿毒症的主要死亡原因,以心力衰竭为最常见,这与文献报道相符[1,2]。
2024年血液透析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血液透析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探讨血液透析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未来的趋势。
市场规模全球市场全球血液透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2019年全球血液透析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以每年5%左右的增长率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所驱动的。
中国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血液透析市场之一。
根据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超过460万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然而,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血液透析率仍然较低。
市场主要参与者制造商血液透析设备的制造商是血液透析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制造商包括贝克尔公司、菲利普斯公司、日本住友制药公司等。
这些制造商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使用成本。
服务提供商除了制造商,血液透析市场还涉及一些服务提供商,如医院、诊所和透析中心。
这些机构为患者提供血液透析治疗和护理服务。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提供商也在增加,以满足患者需求。
市场趋势个性化治疗个性化治疗是当前血液透析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
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不同,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设计。
一些制造商已经推出了可根据患者需要调整透析参数的设备,以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效果。
在家透析在家透析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趋势。
传统上,大多数血液透析治疗都在医院或透析中心进行。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家进行透析治疗。
在家透析可以提供更加方便和舒适的治疗体验,并减少对医疗资源的需求。
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在血液透析市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在血液透析领域取得了突破。
例如,高通量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60例血透患者死亡原因分析看看谁是元凶?得尿毒症后做透析可以活多久一直是患友们关心的话题,那今天佳仁君就利用某医院的分析和文献来和大家聊一聊与透析患者死亡相关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
本次分析共收集了279例透析患者,其中透析期死亡患者竟占60例,死亡率高达21. 51%。
可见患友在做尿毒症透析的时候有许多因素在威胁着患友的生命。
在这60例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病32例(53.34%),脑血管病16例(26.67%),肿瘤7例(11.67%),严重感染3例(5%),低血糖脑死亡1例(1.67%)。
数据可以得出心脑血管疾病是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如此之高,究竟谁是罪魁祸首?1.高龄本次分析中可以看出,年龄普遍较高,特别是6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因心脑血管发病死亡的人数较多,同时,患者年龄越高,接受血透时间越长,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越高,所以,高龄是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2.高血压高血压也是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的实验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死亡组患者的动脉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
小王这些因素真的是无形的杀手,除了心脑血管疾病,还有什么因素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呢?小李别急,来看看下面佳仁君给出的分析。
1、糖尿病肾病2、高血压肾动脉硬化3、慢性肾小球肾炎4、钙磷异常5、贫血注意!1、近年来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使得高血压肾动脉硬化与糖尿病肾病死亡比例增加。
2、钙磷代谢紊乱在晚期肾病患者中十分常见,以低钙、高磷血症最为常见,少数情况下也有高钙、低磷血症发生。
3、即使血清钙、磷水平表现正常,依然存在其他形式的钙磷代谢紊乱,如肾性骨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管钙化等。
这些都是影响透析患者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说了这么多,死亡影响因素,那究竟怎样才能降低透析患者死亡率,提高透析质量呢?首先要控制好血压,血透患者的高血压不易控制的。
水钠潴留所致的容量负荷增加是肾衰患者血压升高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加重因素,严格控制容量有助于控制血压。
2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原因,探讨死亡相关临床危险因素,以降低其死亡率。
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8月于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102例,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进行相关临床指标的对比分析。
结果:102例患者中死亡27例,其中10例(占37%)死于脑中风,9例(占33.3%)死于放弃治疗,5例(占18.5%)死于严重感染,2例(占7.4%)死于心力衰竭,1例(占3.7%)死于肿瘤。
死亡组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及血红蛋白等指标较存活组低,高血压的控制率较存活组低。
结论:脑血管并发症为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进一步加强血压的控制及降低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等是预防的重点。
终末期肾衰患者进入肾脏替代治疗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仍为血液透析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笔者就本院2007年8月-2012年8月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2例尿毒症患者中27例患者死亡原因进行临床分析,探求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血液净化中心2007年8月-2012年8月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且资料保存完整者共102例,其中死亡27例,存活75例。
死亡组中男14例,女13例。
死亡组中原发病分布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4例,高血压肾病4例,肿瘤1例。
存活组与死亡组的原发病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首先,将102例患者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的共95例分为存活组(共75例)与死亡组(共20例,透析时间≥3个月),对比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其中存活组患者的各实验及临床数据均于2012年2月检查及收集,死亡组患者各数据则根据患者死亡前的实验数据收集。
其次,对比以上两组患者中每周透析2次与每周透析3次所占比例的不同。
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近年来,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患者数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接受MHD治疗的ESRD患者逐渐增多。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各方面临床资料,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提高MHD患者总体生存率,以及迸一步改善他们的透析质量的途径。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北京市东方医院及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00年1月~2015年1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死亡患者及同期MHD存活患者各49例。
1.2方法记录死亡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龄、动脉血压、原发病、死亡时间及死亡原因。
记录透前、透后血尿素氮、透前血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计算出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及标准化蛋白分解率。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AS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分析数据。
2 结果2.1一般资料死亡组49例中,男性24例,女性25例,透析时间为1~204个月。
对照组49例中,男性21例,女性28例,时间为4~245个月。
死亡组患者中,慢性肾脏衰竭的原发病因中,糖尿病肾病占22例(占44.9%),慢性肾小球肾炎占12例(占24.5%),高血压性肾病占3例(占6.1%),其余的病例分别为,肾小球动脉硬化占2例,药物原因造成的肾功能不全占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梗阻肾病、肾淀粉样变性病、慢性肾盂肾炎及IgA肾病各占1例,未查明原因者占4例。
2.2死亡原因死亡组49例中,心血管病变及脑血管病变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共26例占53.1%。
由于心脏原因的占16例,占32.7%(心衰6例,占12.2%;急性心梗例,心律失常5例,各占10.2%),脑血管病变10例占20.41%(脑出血占8例为16.3%,脑梗塞占1例为2.0%,脑栓塞占1例为2.0%)。
死亡原因中第3位是肺部感染9例,占18.4%。
其他原因中肿瘤及休克各3例,呼吸衰竭、MODS、消化道出血各2例,肺出血及自杀各1例。
中国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特点分析-DOPPS研究的启示赵新菊;甘良英;牛庆雨;陈育青;侯凡凡;倪兆慧;陈晓农;梁馨苓;左力【期刊名称】《中国血液净化》【年(卷),期】2022(21)2【摘要】虽然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可以提高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预期寿命,但是与普通人群相比,透析患者死亡风险仍然显著增加。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透析预后与实践模式研究(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rns Study,DOPPS)中HD患者死亡原因及死亡特点。
方法DOPPS是1项国际性的前瞻性观察研究,中国参加了DOPPS 5期研究(2012~2015年),并完成了队列的随访。
中国DOPPS 5中纳入了1427名患者。
以这些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实验室检查、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指标。
明确患者死亡原因及死亡时间、地点等特点。
结果DOPPS 5期研究中共纳入1427名HD患者,其中北京473例,广州454例,上海500例。
患者平均年龄为(59.4±14.9)岁,男性占55.0%,糖尿病患者占25.1%。
平均随访时间为1.9(1.1,2.1)年。
在随访期间共205名患者发生死亡,患者总体死亡率为14.4%,年平均死亡率为8.8%。
死亡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0(59,79)岁;男性比例为56.1%,中位透析龄为2.5(1.0~5.0)年。
北京、广州、上海死亡患者数分别为67,67,71例,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7.9%,10.0%以及8.6%。
导致HD患者死亡的前3位病因分别为:脑血管意外(含缺血性卒中,19.3%)、充血性心力衰竭(18.2%)和肺部感染(11.6%)。
心血管死亡总计为105例,占51.2%。
主要死亡原因排序有性别差异。
血液透析死亡患者中70.8%于医院死亡,27.0%患者在家中发生死亡;79.8%患者没有停止血液透析,20.2%患者死亡前停止了HD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