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资料.doc
- 格式:doc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34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学、地学、遥感与制图学、资源评价等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利用遥感技术和制图学原理,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并对土壤资源作出评价来研究土壤的一门科学。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明显地具有四方面特点:①对象宏观性②实践应用性③技术技能性④专业综合性。
2名词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自然湿地>沿海型:滨海盐土、潮滩潮土、酸性硫酸盐土(红树林)内陆型:沼泽土、泥炭土、表潜土、沼泽盐土、潜育草甸土人工湿地水稻土土类:是高级分类单元,它是一定的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强调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的统一和综合。
山地:地面起伏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在100m以上。
主要形态要素有山顶、山坡和山谷。
…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人工剖面:是根据土壤调查的要求,临时开挖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一般挖成阶梯状的斜坑,故又称土坑。
按其用途和特点可细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古土壤:是指在过去环境条下形成的土壤,它们可以是因为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终止了原来的土壤形成过程,成为现在土壤发育的一种母质;它们也可以是因为地壳新构造运动的升降或地面的变迁,使原来的土壤发育受到埋藏而终止。
类型有:埋藏土、残余土、化石土和裸露土等径流系数:是指某时段的径流深度与形成该时段径流的降水深度比值。
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其数值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有一定的地区分布规律。
3 路线调查:技术要点::1)、在调查区选择一条或数条典型路线(以路线最短及所能观察到的内容最全面为原则)2)在可能出现土壤类型变异的地方挖掘土壤剖面,确定类型并取回比样标本。
第四章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引言本章的注意任务是运用土壤分类理论和野外调查技术,认识调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特性,找出它们的分布规律,确定相应的分类系统。
在此基础上,应用所学的野外测绘技术和制图原理,通过完成调查地区的各种制图任务,熟悉并掌握各类土壤草图和有关基础图件的测制过程及其编图技术,为调查地区的土壤利用改良规划等提供科学资料。
第一节几种主要土壤分类体系简述引言土壤分类与土壤制图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学科分支,一方面土壤分类是土壤野外制图的基础,一幅土壤图本身就是该区土壤分类单元的平面分布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土壤野外制图也是发展土壤分类的基础。
因此,在土壤调查中对土壤分类给予较高重视。
土壤是由无数个体(单个土体)组成的复杂的群体系统,土壤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土壤分类就是选择土壤的某些性质作为区分标准,按照它们反映出来的特性及彼此之间的相似和分异性,将土壤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分类或归类,归纳整理出一个系统,使其能够比较客观地揭示土壤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然而,由于各学派土壤科学工作者对土壤认识的观点不同,虽然是对同一个土壤客体,但归纳综合的原则、方法、方案也就不同。
目前还没有世界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
当前国际上土壤分类主要有:俄罗斯的土壤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FAO/UNESCO)、以及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和由这一组织发展为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其中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影响越来越大。
无论是哪一种土壤分类制度,共同的识别方法程序都是通过野外景观记载分析,对单个土体剖面形态描述,室内比土评土,再经过样品化验等程序来完成的。
一、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体系195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以G.D.史密斯为首的土壤科学家着手建立新的定量化的土壤分类系统。
这个分类系统经过一系列的草案,在广泛征求国际同行意见,反复试用修改后,于1975年正式出版了《土壤系统分类》(Soil Taxonomy)一书。
第四章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引言本章的注意任务是运用土壤分类理论和野外调查技术,认识调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特性,找出它们的分布规律,确定相应的分类系统。
在此基础上,应用所学的野外测绘技术和制图原理,通过完成调查地区的各种制图任务,熟悉并掌握各类土壤草图和有关基础图件的测制过程及其编图技术,为调查地区的土壤利用改良规划等提供科学资料。
第一节几种主要土壤分类体系简述引言土壤分类与土壤制图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学科分支,一方面土壤分类是土壤野外制图的基础,一幅土壤图本身就是该区土壤分类单元的平面分布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土壤野外制图也是发展土壤分类的基础。
因此,在土壤调查中对土壤分类给予较高重视。
土壤是由无数个体(单个土体)组成的复杂的群体系统,土壤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土壤分类就是选择土壤的某些性质作为区分标准,按照它们反映出来的特性及彼此之间的相似和分异性,将土壤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分类或归类,归纳整理出一个系统,使其能够比较客观地揭示土壤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然而,由于各学派土壤科学工作者对土壤认识的观点不同,虽然是对同一个土壤客体,但归纳综合的原则、方法、方案也就不同。
目前还没有世界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
当前国际上土壤分类主要有:俄罗斯的土壤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FAO/UNESCO)、以及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和由这一组织发展为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其中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影响越来越大。
无论是哪一种土壤分类制度,共同的识别方法程序都是通过野外景观记载分析,对单个土体剖面形态描述,室内比土评土,再经过样品化验等程序来完成的。
一、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体系195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以G.D.史密斯为首的土壤科学家着手建立新的定量化的土壤分类系统。
这个分类系统经过一系列的草案,在广泛征求国际同行意见,反复试用修改后,于1975年正式出版了《土壤系统分类》(Soil Taxonomy)一书。
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调查:其旬括有土壤特征的描述、土壤分类、土壤解译和土壤制图等,也是研究土壤资源,以便充分、合理、持续利用土壤资源的最必要、最为基本手段。
★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及土壤自身的属性和肥力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按一定的原则和系统,对土壤进行划分归类。
★降水:是指地面从大气获得的水汽凝结物的统称。
表示方法: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等★山地:地面起伏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前,相对高度在100m 以上。
主要形态要素有山顶、山坡和山谷。
★丘陵:山地与平原的过渡类型。
切割破碎,构造线模糊,地形起伏缓和,绝对高度在500m以内,相对高度在200m以内。
有高、中、低三丘之分。
★平原:指地面平坦而稍有起伏的广阔地,绝对高度在200m以内,相对高度在10m以内。
★河漫滩:高出于中水位以上,又能为洪水淹没的平垣谷地。
★自然堤:由于下流河面宽广,流速减缓,河水携带的泥沙便在河床两侧沉积下来,逐渐形成的堤坝。
★喀斯特: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和地貌现象的总称,也叫岩溶。
★风蚀地形:雅丹地形、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谷、风蚀丘、风蚀带和摇摆石等。
★地表水:存在于河流和湖泊中的水资源,大部分可供土壤灌溉利用的淡水。
★地下水:地面以下各种状态的水分,分自由地下水和压力地下水。
★泉水:从地下自然流向地面的水分。
★升泉:地下水因静压力而上升到地面。
★降泉:地下水因重力作用而流向地面。
★径流总量:指某段时间通过河流某一出品断面的总水量为该段时间的径流总量★平均径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又称径流率,是指流域内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的径流量。
★径流变率或模比系数:指各年的径流模数和历年平均径流模数的比值★径流深度:指某时段流域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
径流深度=径流总量/1000F e(F表示受水面积)★径流系数:指某时段与形成该时段径流的降水深度比值。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绪论1、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调查与制图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调查与制图的程序第一、准备工作(1)确定调查对象、目的与范围(2)制定技术规程(3)收集、分析有关资料(4)组织专业调查队伍第二、外业调查(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第三、资料和基础图件的整理(1)基础资料的整理(2)基础成果图件的编制第四、提交成果(1)成果图件(2)调查报告第一章土壤调查制图的准备工作1、调查物质的准备:图件的准备;遥感资料的准备(包括航片比例尺的选择、航片的准备、卫星影像的准备);调查工具的准备(取土工具、调查的一般工具、野外土壤草图测制仪器、野外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仪器等)2、底图的精度及要求(1)详细比例尺:1:200-1:5000, 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变种或更细。
多用于小型试验地、各种苗圃、土壤改良试验区、村(社区)和农场的分场等类型的土壤利用改良设计。
(2)大比例尺:1:1万-1:2.5万,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土种或变种。
多用于乡(镇)和大型农场的农业生产规划,土壤利用改良区划和指导农业生产。
(3)中比例尺:1:5万-1:20万,土壤制图单位土属、土种。
多用于县(市、区、旗)或中、小河流流域的农业区划和土壤利用改良区划,以及森林和草原的开发利用调查。
(4)小比例尺:<1:20万,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亚类、土属。
多用于全国、大区或大的河流流域土壤资源开发,国际土壤图幅的测绘和编制。
(5)复合比例尺:在同一幅图中有两种比例尺。
3、概查与详查概查概念:对大的河流流域或省以上范围内的农业区划或土壤改良区划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调查。
土壤与土壤调查I (A)答案2002级土管专业一、名词解释1、有效肥力: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一部分肥力在当季生产上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部分肥力称为有效肥力。
2、腐殖化过程:矿质化过程的同时,由于微生物活动的作用,产生复杂腐殖质的过程。
3、土壤质地:土壤中各个粒级所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
4、土水势:即土壤水在各种力作用下势(或自由能)的变化主要是降低,就称为土水势。
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将土壤水的能量指标与土壤含水量做成相关曲线来反映土壤水的基本特性,这种曲线称为水分特征曲线。
6、土壤重量热容量:单位质量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 °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7、水解性酸度:用弱酸强碱盐浸提土壤,与土壤胶体发生代换作用,代换下来的H+、A13+ 进入土壤溶液中所表现的酸度为水解性酸度。
8、土壤呼吸:土壤从大气中吸收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的现象。
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体。
10、粘化过程:成土过程中,土壤中粘土矿物形成和聚集的过程。
一、填空题1、0.01〜1;2、动植物残体、微生物残体;3、胶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团的解离;4、增加;5、小;6、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量;7、吸湿水;8、高于;低于;9、时间;10、地质大循环, 生物小循环;三、简述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作用。
答: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它在土壤肥力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主要有:(1)土壤有机质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成分。
土壤有机质富含各种矿质养分,它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全面的养分。
(2)土壤有机质可提高土壤保肥力,增强土壤的缓冲能力。
土壤有机质胶体可吸附大量的矿质养分离子,以提高土壤的保肥力,同时有机酸及其盐类则为土壤提供了一个伏良的酸碱体系,提高了土壤的缓冲能力。
(3)土壤有机质可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具有较好的物理性状。
第五章以遥感为基础的土壤调查制图第一节遥感土壤调查制图评述一、遥感及遥感技术的概念遥感(Remote Sensing)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识别地物。
简单的说,就是遥远的感知。
通常把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从飞机、高空气球,或从人造卫星、火箭、天空试验室,利用多种遥感器接收来自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然后再根据收到的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判读,从而确定地表物体存在形式及变化状态。
在实际研究和工作中,最常用的是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一般是指运用飞机或高空气球对地面情况进行探测,高度可达二万米。
航天遥感是指运用卫星进行工作,高度可达几百公里,如美国的地球资源卫星高度已达九百一十八公里,一张像片拍摄的范围是长、宽一百八十五公里(相当于一个海南岛)。
由于地表(也包括地下)不同景物在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其反射、放射某种波长电磁辐射能的大小也不一样。
这样,在遥感图像上就会显示出不同的色调或色彩反差,或者在信息磁带上就会出现不同的数据。
同时,不同几何形状的物体,反映在像片上的特征也不相同。
人们根据这些色调或色彩反差和影像的形状、大小、模型、纹理、阴影、位置及排列组合等特点,以及信息参数,就可以将不同的地物分辨开来,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定量的分析。
因此,遥感技术已成为近年来地表自然资源调查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遥感技术的特性2.1空间特性——视域范围大,具有宏观性运用遥感技术从飞机或人造地球卫星上获取地面的航空像片、卫星图像,比在地面上观察,视域范围要大的多,为人门宏观地研究地面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分布规律提供了条件。
例如,航空像片可提供地面景物的像片并可供立体观察,图像清晰逼真、信息丰富。
土壤调查制图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踏查----又叫路线调查,即对调查地区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概略性调查详查——也叫定点详细调查,在踏查工作完成以后,根据所要求的比例尺精度,在野外进行定点详细调查。
复合比例尺复区比土评土路线调查法典型区调查法典型样片MSS——多光谱扫描仪TM——专题制图仪土壤剖面——是指从土表到母质的垂直切面,它始于地表,终至母岩。
土壤剖面性态主要剖面——是为了研究某个土壤类型的全面性状特征,用于确定某一土壤类型的“中心概念”而开挖的垂直断面定界剖面复区土壤发生型土体构型诊断层——所谓“诊断层”,是用以识别土壤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特性——如果用于分类目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障碍层制图综合比样标本绘制土壤草图平差二、填空题1.不同精度的调查,所用的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同,一般详细比例尺用于小型试验地等的土壤调查,上图单位是;1:1万~1:2.5万比例尺用于的土壤调查,上图单位是土种;对于县一级或中、小流域的土壤调查,所用的比例尺是。
2.土壤调查中应搜集的资料有哪些?4.土壤剖面点定点到地形图上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5.地下水的调查研究方法有?。
6.土壤剖面可分为剖面和人工剖面,其中人工剖面通常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
7.确定剖面点数目的因素有哪4个方面。
8.设置土壤剖面时,要考虑3条原则。
8.由于调查目的不同,要求土壤调查中采集的土壤标本种类不同,但通常要注意采集如等3种标本。
9.假如要做土壤发生分类的鉴定,需要进行土壤分析的项目是:1.进行土壤矿物全量分析、测定土壤胶体的硅、铁、铝的含量。
2.鉴定土壤粘土矿物的类型及组成。
3.土壤腐殖质类型。
4.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定量指标项目的测定。
5.土壤微形态观测。
假如要做土壤肥力的鉴定,需要进行土壤分析的项目是: 1.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速效钾。
2.测定土壤水分、结构、机械组成、容重及沉降容重、胀缩性和可塑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1.12.23.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确定比例尺的影响因素航片的划分标准第三章,土壤测定的方法两种酒精燃烧法的步骤土壤剖面的生产评价,古土壤是指在过去环境条下形成的土壤,指示植物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严格的植物。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2017-08-01 06:00:39 | #1楼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绪论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定义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四个特点3、土壤资源与评价的作用第一章1、土壤调查工作程序以及准备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2、确定比例尺的影响因素3、航片的划分标准第三章1、单个土体、聚合土体、2、土壤剖面的种类自然剖面、人工剖面(按其用途和特点可以分为()、()、())3、土壤剖面点的常规布点法的原则4、统计抽样布点的优越性5、土壤剖面的野外原则6、土壤剖面的挖掘应注意事项7、土壤颜色的基本色调,色调、明度、彩度的概念8、土壤新生体、土壤入侵体的概念、线性系数的概念9、土壤PH测定的方法两种10、酒精燃烧法的步骤11、土壤剖面的生产评价12、蒙金土在南北方的评价差异及原因第四章1、土壤分类单元、土壤实体、制图单元和图斑的概念及区别2、一个制图单元或图斑内,并非只包括用来命名该制图单元的土壤分类单元所定义的土壤,可能还包括符合其他土壤分类单元定义的土壤或非土壤的东西,其原因3、优势制图单元的概念4、野外草图绘制的概念及其精度要求5、野外勾绘中比例尺土壤的方法6、典型区的设置原则7、地形图上定点的方法8、大比例尺土壤草图测绘的特点9、野外土壤制图的工作程序10、实体界线和映像界线11、工作底图的绘制第六章1、土壤草图审核的三方面2、清图中,以求保证质量,只允许缩制,不允许放大3、土壤调查报告单编写格式第七章1、土壤调查成果在土壤改良规划上的原则2、废弃物处理用地的等级划分第八章1、湿地类型2、矿山土壤第九章1、土壤资源评价的概念、实质、遵循的原则2、土壤资源调查的基本程序3、土壤适宜性评价的原则4、土壤资源信息系统(SRI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和国家级土壤—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SOTER)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期末复习重点2017-08-01 06:01:01 | #2楼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因素长时间作用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