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生活习性》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13
雨燕鸟的外形特定跟其他特点(生活习性)分布:世界性分布,高纬度地区和某些岛屿除外。
栖息地:空中觅食的种类很少栖息,有时在树枝上栖息。
体型:体长10~30厘米;体重9~150克。
体羽:大部分种类为暗淡的黑色或褐色,不少带有醒目的白色或浅色
斑纹。
鸣声:尖锐刺耳。
巢:筑于岩石上、缝隙中或洞穴内,多种巢材用唾液粘合,可食用,
是一种珍贵的营养品。
(Cypseloides属、Streptoprocne属和Hirundapus属的种类除外)。
卵:窝卵数1~6枚;白色;重1~10克。
孵化期为17~28天,雏鸟
留巢期34~115天。
饮食:飞虫和其他空中的节肢动物。
雨燕鸟(Apodidiae),通称雨燕,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雨燕目
中的一个科。
雨燕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类,常在空中捕食昆虫,翼长而腿、脚弱小。
雨燕分布广泛,有些种类在高纬度地区繁殖而到热带地区越冬,
是著名的候鸟,有些则是热带地区的留鸟。
雨燕科有18属80种,我国4
属7种。
有些种类如楼燕分布广泛,比较常见,甚至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
中也常能见到。
有些种类的雨燕的巢含很高的蛋白质,那就是燕窝,用来
熬制汤。
鸟的生活习性
鸟的生活习性如下:
1、留鸟:终年在同一地区生活,没有迁徙现象。
如乌鸦、喜鹊、麻雀等;
2、候鸟:由于季节不同而变更生活场所,它们冬季在南方越冬,春秋又飞往北方繁殖,如家燕、大雁、野鸭、天鹅,这类鸟在越冬区称为“冬候鸟”,在繁殖区称为“夏候鸟”,而在往返迁飞途中过境的鸟称之为“旅鸟”;
3、漂泊鸟:一般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往往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环境区间,随食物变化而改变栖息场所,如啄木鸟和山斑鸠,它们夏天生活在山林中,冬天则迁到原野觅食和越冬。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鸟》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探索自然》的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各种各样的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鸟类的定义、分类、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等。
详细内容如下:1. 鸟类的定义:鸟类是一类有羽毛、卵生的脊椎动物。
2. 鸟类的分类:根据鸟类的特征和习性,将鸟类分为猛禽、涉禽、游禽、走禽等。
3. 鸟类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有羽毛、翅膀、尾巴;前肢演变为翅膀,后肢强壮;心脏四室,体温恒定;有气囊辅助呼吸等。
4. 鸟类的生活习性:包括飞行、迁徙、繁殖、觅食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鸟类的定义、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了解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鸟类特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鸟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鸟类分类的依据和特点。
2. 教学重点:鸟类的定义、特征及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鸟类图片、PPT课件、实物模型、观察记录表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鸟类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鸟类,激发学生对鸟类的兴趣。
2. 讲解: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鸟类的定义、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
4. 例题讲解:讲解鸟类分类的依据和特点,帮助学生掌握鸟类分类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鸟类图片进行分类。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各种各样的鸟》2. 内容:鸟类的定义:有羽毛、卵生的脊椎动物。
鸟类的分类:猛禽、涉禽、游禽、走禽等。
鸟类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有羽毛、翅膀、尾巴;前肢演变为翅膀,后肢强壮;心脏四室,体温恒定;有气囊辅助呼吸等。
鸟类的生活习性:飞行、迁徙、繁殖、觅食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画出一种你最喜欢的鸟类,并简要介绍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