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热计算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733.50 KB
- 文档页数:87
换热器加热时间计算公式
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加热流体或将热量从一种流体传递到另一种流体。
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计算加热时间,以确保设备能够达到所需的加热效果。
换热器加热时间的计算公式是基于换热器的热传导原理。
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加热时间:
加热时间 = (质量 * 比热容 * 温度差) / 换热率
其中,质量是指待加热流体的质量,比热容是指待加热流体的比热容量,温度差是指待加热流体的起始温度与目标温度之差,换热率是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换热器加热时间的具体数值。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待加热流体的质量。
质量可以通过流量和流体密度的乘积来计算。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流体升高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比热容可以通过查表或者其他实验手段来获取。
温度差是指待加热流体的起始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
最后,换热率是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也可以通过实验或者设计参数来获取。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换热器加热时间的数值。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在设计换热器时,合理安排加热时间,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所需的加热效果。
换热器加热时间的计算公式是一种基于热传导原理的计算方法。
通过确定质量、比热容、温度差和换热率等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换热器加热时间的具体数值。
这个公式在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合理安排加热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能源。
换热器换热量计算公式换热器是一种用于将热量从一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种介质的装置。
根据换热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的不同,换热量的计算公式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换热器及其换热量计算公式。
1.单相流体传热换热器单相流体传热换热器是将一个单相流体中的热量传递到另一个单相流体中的换热器。
换热量的计算公式基于热平衡原理,即热量在两个流体之间的传递是相等的。
Q=m·c·(T2-T1)其中,Q为换热量,单位为焦耳/秒(J/s)或瓦特(W);m为流经换热器的质量流率,单位为千克/秒(kg/s);c为流体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千克·摄氏度(J/(kg·°C));T1和T2分别为流体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计算方便,可以将换热率(U)引入公式。
换热率是描述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参数,通常通过实验或理论计算确定。
Q=U·A·(T2-T1)其中,U为换热率,单位为焦耳/秒·平方米·摄氏度(J/(s·m^2·°C))或瓦特/平方米·摄氏度(W/(m^2·°C));A为换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2.蒸发冷凝换热器蒸发冷凝换热器用于将一种流体从液态转化为气态或从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中传递热量。
换热量的计算公式基于摩尔焓的变化。
Q=G·(h2-h1)其中,Q为换热量,单位为焦耳/秒(J/s)或瓦特(W);G为质量流率,单位为摩尔/秒(mol/s);h1和h2分别为流体的入口摩尔焓和出口摩尔焓,单位为焦耳/摩尔(J/mol)。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计算方便,可以将换热系数(U)引入公式,并结合换热面积(A)进行计算。
Q=U·A·(h2-h1)其中,U为换热系数,单位为焦耳/秒·平方米·摄氏度(J/(s·m^2·°C))或瓦特/平方米·摄氏度(W/(m^2·°C))。
传热过程和换热器热计算基础前言: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传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无论是热运输、能源利用、工业生产还是家庭暖气系统,我们都需要了解传热过程和换热器的热计算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传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传热计算的方法。
一、传热过程的基本概念1、传热的基本概念传热是指能量由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传热过程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传递,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运动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传递。
在实际应用中,这三种传热方式常常同时存在。
例如,热水锅炉中的传热过程包括水的对流传热、锅炉壁的传导传热和辐射传热。
2、传热的基本定律传热过程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定律,它们是传热计算的基础。
(1)热传导定律热传导定律描述了热量沿着温度梯度的方向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热传导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 = -kA(dT/dx)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k是材料的热传导系数,A是传热的横截面积,dT/dx是温度梯度。
(2)牛顿冷却定律牛顿冷却定律描述了通过对流传热的过程。
它指出,对流换热速率正比于温差和表面积,反比于流体和固体的热阻。
牛顿冷却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hA(Ts−T∞)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h是对流传热系数,A 是传热表面积,Ts是固体表面温度,T∞是流体的温度。
二、换热器的计算基础换热器是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
换热器的设计需要进行热计算,主要包括换热面积的计算和换热系数的计算。
1、换热面积的计算换热面积的计算取决于需要传递的热量流率和温度差。
换热面积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A=Q/(UΔT)其中,A是换热面积,Q是需要传递的热量流率,U是换热系数,ΔT 是温度差。
2、换热系数的计算换热系数是衡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换热系数可以通过经验公式、理论公式或实验方法进行计算。
换热器热量及面积计算公式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之一,用于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
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增大热交换面积,使热量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
在换热器的设计中,热量及面积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
换热器的热量计算是根据热传导的基本原理来进行的。
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热传导的速率与温度差、介质的导热系数和热传导距离有关。
换热器的热量传递公式可以表示为:Q=U×A×ΔT其中,Q表示热量传递量,U表示换热系数,A表示换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换热系数U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它表示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热量的传递量。
换热系数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换热器的结构、介质的性质和流体运动方式等。
为了计算得到准确的热量传递量,我们需要确定换热系数U的数值。
换热系数U的计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常见的有经验法、理论法和试验法等。
换热器面积计算公式:换热器的设计中,换热面积的计算是为了满足所需的热量传递量。
基本原则是通过增大换热面积,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
换热器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A=Q/U/ΔT其中,Q表示所需的热量传递量,U表示换热系数,ΔT表示温度差。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所需的热量传递量来计算换热器的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热量及面积的计算往往需要考虑许多复杂的因素,比如介质的流动性质、传热表面的布局和形式、管路的阻力损失等。
因此,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换热器能够满足所需的热量传递要求。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如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等,它们的热量及面积的计算公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换热器类型和设计要求来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
总结起来,换热器的热量及面积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上述的热量及面积计算公式只是基本的参考,实际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换热器热计算基础换热器是工程中常见的设备,用于在流体之间传递热量。
换热器热计算是指对换热器进行热力学分析和计算,以确定热负荷、传热面积、传热系数等参数的过程。
传热理论是换热器热计算的基础之一、传热过程主要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形式。
对于大部分换热器来说,对流传热是主要形式。
传热理论通过数学模型描述了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场、热流场等参数,这些参数对于换热器设计和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传热方法是换热器热计算的基础之一、传热方法包括传导传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传导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导方式进行传递。
对流传热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对流方式进行传递。
辐射传热是指热量通过辐射方式进行传递。
不同的换热器根据其工作条件和结构,可能会采用不同的传热方法。
传热模型是换热器热计算的基础之一、传热模型是指用数学和物理方法描述换热器内部传热过程的模型。
常见的传热模型包括热平衡模型、LMTD法、NTU法等。
热平衡模型是最简单的传热模型,假设换热器中的热量平衡。
LMTD法(Logarithmic Me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法)是一种常用的传热模型,它通过计算换热器的LMTD值来估算换热器的传热能力。
NTU法(Number of Transfer Units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传热模型,它通过计算传热器的NTU值估算传热器的传热能力。
传热模型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换热器设计要求和计算精度的要求。
换热器的结构和运行参数是换热器热计算的基础之一、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包括传热面积、传热管管径、管道长度等。
传热面积是换热器设计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换热器的传热能力。
传热管管径和管道长度是影响换热器内部流体流动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了流体之间的传热能力和传热阻力。
换热器的运行参数包括进口温度、出口温度、流体流量等。
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决定了换热器内部的温度差,它们是计算传热能力的重要参数。
换热器的热计算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换热器热量及面积计算
一、热量计算
1、一般式
Q=W h(H h,1- H h,2)= W c(H c,2- H c,1)
式中:
Q为换热器的热负荷,kj/h或kw;
W为流体的质量流量,kg/h;
H为单位质量流体的焓,kj/kg;
下标c和h分别表示冷流体和热流体,下标1和2分别表示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
2、无相变化
Q=W h c p,h(T1-T2)=W c c p,c(t2-t1)
式中:
c p为流体平均定压比热容,kj/(kg.℃);
T为热流体的温度,℃;
T为冷流体的温度,℃。
二、面积计算
1、总传热系数K
管壳式换热器中的K值如下表:
注:
1w=1J/s=3.6kj/h=0.86kcal/h
1kcal=4.18kj
2、温差
(1)逆流
热流体温度T:T1→T2
冷流体温度t:t2←t1
温差△t:△t1→△t2
△t m=(△t2-△t1)/㏑(△t2/△t1)(2)并流
热流体温度T:T1→T2
冷流体温度t:t1→t2
温差△t:△t2→△t1
△t m=(△t2-△t1)/㏑(△t2/△t1)
3、面积计算
S=Q/(K.△t m)
三、管壳式换热器面积计算
S=3.14ndL
其中,S为传热面积m2、n为管束的管数、d为管径,m;L为管长,m。
四、注意事项
冷凝段:潜热(根据汽化热计算)
冷却段:显热(根据比热容计算)。
热风换热器计算
热风换热器的计算涉及到多个参数,如热风流量、温度、换热效率等。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计算示例:
假设我们需要一个热风换热器,其任务是将入口的热风从80℃降低到50℃,同时保持流量为1000m³/h。
1.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所需的换热量。
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出:
Q = m ×c ×Δt
其中,Q是换热量(kJ/h),m是流量(kg/h),c是比热容(kJ/kg·℃),Δt是温度差(℃)。
在本例中,c取为1.0 kJ/kg·℃,Δt为30℃(80℃-50℃)。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得到:Q = 1000 ×1.0 ×30 = 30000 kJ/h
2. 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换热器。
这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传热效率、材料、成本等。
假设我们选择了一种传热效率为95%的换热器,那么实际的换热量为:
Q_actual = Q / 0.95
3.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设计参数,如翅片间距、翅片高度等。
这些参数会影响换热器的性能和成本。
根据实际需要和设计经验,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仅为示例,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和细节。
具体的计算过程和参数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换热器的热负荷计算公式
换热器的热负荷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热传导的原理推导得出的。
其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Q = U x A x ΔT
其中,Q表示热负荷(单位为热量/时间,如千瓦或BTU/h);U表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单位为热传导率,如W/m²·K或BTU/(ft²·h·°F));
A表示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或平方英尺);
ΔT表示热源与热媒之间的温度差(单位为摄氏度或华氏度)。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不同的换热器可能会有一些修正因子或附加项,例如,修正因子可以考虑管壁和流体之间的传热阻力,还可以考虑传热过程中的辐射损失等。
需注意的是,换热器的热负荷计算还可能涉及其他因素,如流体的热容量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计算公式进行调整或使用更为复杂的模型进行计算。
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换热器的传热计算包括两类:一类是设计型计算,即根据工艺提出的条件,确定换热面积;另一类是校核型计算,即对已知换热面积的换热器,核算其传热量、流体的流量或温度.这两种计算均以热量衡算和总传热速率方程为基础。
换热器热负荷Q 值一般由工艺包提供,也可以由所需工艺要求求得。
Q=W c p Δt,若流体有相变,Q=c p r 。
热负荷确定后,可由总传热速率方程(Q=K S Δt)求得换热面积,最后根据《化工设备标准系列》确定换热器的选型。
其中总传热系数K=0011h Rs kd bd d d Rs d h d o m i i i i ++++ (1)在实际计算中,总传热系数通常采用推荐值,这些推荐值是从实践中积累或通过实验测定获得的,可以从有关手册中查得。
在选用这些推荐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设计中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应与所选的管程和壳程的流体相一致。
2. 设计中流体的性质(粘度等)和状态(流速等)应与所选的流体性质和状态相一致。
3. 设计中换热器的类型应与所选的换热器的类型相一致。
4. 总传热系数的推荐值一般范围很大,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中间的某一数值。
若需降低设备费可选取较大的K 值;若需降低操作费用可取较小的K 值。
5. 为保证较好的换热效果,设计中一般流体采用逆流换热,若采用错流或折流换热时,可通过安德伍德(Underwood )和鲍曼(Bowman)图算法对Δt 进行修正。
虽然这些推荐值给设计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某些情况下,所选K 值与实际值出入很大,为避免盲目烦琐的试差计算,可根据式(1)对K 值估算。
式(1)可分为三部分,对流传热热阻、污垢热阻和管壁导热热阻,其中污垢热阻和管壁导热热阻可查相关手册求得。
由此,K 值估算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对流传热系数h 的估算.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主要有:1.流体的种类和相变化的情况液体、气体和蒸气的对流传热系数都不相同。
牛顿型和非牛顿型流体的也有区别,这里只讨论牛顿型对流传热系数。
换热器热量及面积计算、热量计算1、般式Q=Q c=Q hQ=W h( H h,1 - H h,2)= W c(H c,2 - H c,1)式中:Q为换热器的热负荷,kj/h或kw;W为流体的质量流量,kg/h ;H为单位质量流体的焓,kj/kg ;下标c和h分别表示冷流体和热流体,下标1和2分别表示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
2、无相变化Q=W h c p,h (T 1 -T2)=W c c p,c (t2-t 1 )式中:C P为流体平均定压比热容,kj/(kg. C);T为热流体的温度,C;t为冷流体的温度,C。
3、有相变化a. 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离开换热器,Q=W h r = W c c p,c (t 2-t 1)式中:W为饱和蒸汽(即热流体)冷凝速率(即质量流量)(kg/s )r 为饱和蒸汽的冷凝潜热(J/kg )b.冷凝液的温度低于饱和温度,则热流体释放热量为潜热加显热Q=VWr+ C p,h ( T S-T w) ] = W c C p,c(t 2-t 1) 式中:C p,h为冷凝液的比热容(J/ (kg/C)); T s为饱和液体的温度(C)二、面积计算1、总传热系数K管壳式换热器中的K值如下表:注:1 w =1 J/s = kj/h = kcal/h1 kcal = kj2、温差1)逆流热流体温度T: T17T2冷流体温度t : t2 J t1温差△ t :△ t1 -△ t2△ tn= (△ t2- △ t1 ) / [□(△ t2/ △ t1 )2 )并流热流体温度T:T17 T2冷流体温度t :t1 T t2温差△ t : △ t2 t1△ tn= (△ t2- △ t1 ) / [□(△ t2/ △ t1 )对数平均温差,两种流体在热交换器中传热过程温差的积分的平均值。
(恒温传热时△ t=T-t,例如:饱和蒸汽和沸腾液体间的传热。
)对数平均温差因为在冷凝器板换一系列的换热器中温度是变化的为了我们更好的选型计算所以出来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值当△ T1/△ 丁2>时用公式:△ Tm=(AT1-△ T2) /〔□(△ T1/△ T2).如果△ T1/△ T2<时,△ Tm=(A□+△ T2) /2二种流体在热交换器中传热过程温差的积分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