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寄生虫-线虫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17
为什么植物也有“寄生虫”植物与寄生虫的关系或许很少被人们所关注,但实际上植物也有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有些寄生虫还可以掌控植物的行为。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植物也有“寄生虫”。
一、植物的寄生虫植物的寄生虫,通常是一些微小的寄生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线虫和节肢动物等。
这些寄生虫以吸取植物必需的养分为生。
一些寄生虫可以通过植物的根系侵入植物本身,而另一些寄生虫则可以通过叶表面或根部入侵植物,从而导致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二、寄生虫对植物的影响寄生虫对植物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寄生虫会直接侵入植物,并在植物内部寻找养分来源。
这样就会让植物失去自身的营养,从而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无法开花或结实等。
在一些情况下,寄生虫会引起植物的生理障碍,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
有些寄生虫还可以制造出一定的化学物质,来影响植物的行为,促使植物对它们产生建立类似乌贼标志形状的呈现机制,使寄生虫易被发现的物质重合部位出现一定的改造,从而为它们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这种行为称为“操纵”行为。
“操纵”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使植物能够更容易地受到寄生虫的侵害,为寄生虫的繁殖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寄生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寄生虫可能对植物造成许多负面影响,但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它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某些寄生虫可以防止某些植物的过度发展,并稳定生态系统的平衡。
还有一些寄生虫可以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为其他生物提供养分。
因此,寄生虫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作用。
四、如何预防和控制植物寄生虫问题因为植物寄生虫会对植物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要尽可能地预防和控制它们。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的方法:1、保持植物的健康状况,以减少寄生虫对植物的影响。
2、定期采取措施,如修剪植物和清除叶子上的垃圾,以减少寄生虫数量的增加。
3、在确诊植物感染寄生虫后,应及时进行适当的控制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或使用天然的寄生虫防治方式。
第一部分线虫一、线虫纲特征⏹虫体圆柱形,左右对称,不分节。
⏹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雌虫尾端直,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伞状。
⏹体腔为原体腔。
⏹消化道完整,为管形。
⏹生殖系统:雄性为单管形,雌性多为双管形(鞭虫为单管形)。
⏹发育阶段: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幼虫发育显著特征:幼虫蜕皮4次。
⏹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二、蛔虫——学名似蚓蛔线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蛔虫病。
●蛔虫形态:⏹活体是呈淡红色,死后呈灰白色⏹雌虫长约20-35厘米,雄虫长约15-25厘米⏹体表有细横纹,虫体两侧有两条白色的侧线。
⏹口端有品字型排列的3个唇瓣(蛔虫的三个唇瓣呈品字形排列,借唇瓣咬附肠黏膜)⏹雌虫尾部钝圆,雄虫尾部卷曲,有两根交合刺⏹雌虫有两套对称的管状生殖系统,雄虫的生殖系统为单管型●蛔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卵圆形,棕黄色,大小约(65×45)μm,卵壳厚,内含物为卵细胞,外被蛋白质膜。
⏹未受精蛔虫卵狭椭圆形,大小约(90×41)微米,卵壳薄,内含屈光的卵黄颗粒,蛋白质膜较薄,没有蛔甙层,所以有一定的变形性●蛔虫生活史:虫卵随粪便排出→感染性虫卵→经口进入人体→小肠→穿过小肠壁进入静脉→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血窦→通过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进入心脏→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毛细血管网→穿出血管进入肺泡(对肺产生机械性损伤)→蜕皮(产生抗原,导致免疫损伤)→上行到咽部,在咽部有两条路,一条是咳嗽将幼虫排出体外,另一条路则是通过吞咽进入消化管,最终以成虫计生在小肠。
●生活史特点:⏹人是唯一终宿主,成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期:感染性虫卵,感染途径:经口⏹成虫寿命一年左右,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入血-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的几点措施摘要:松材线虫是一种寄生于松树的、非常常见的寄生虫,寄生在松树,引发松材线虫病,导致松树慢慢干枯,直至死亡,是林业里危害最大的几种害虫之一。
应加强检疫和常年监控;对于病树、死树的处理第一;利用多种措施防治媒介天牛等。
关键词:松材线虫防治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树等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
病原线虫通过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时从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导管阻塞、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
针叶陆续变为红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
通常感病后40多天即可造成松树枯死,3-5年即可摧毁成片松树。
随着国家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森林在生态系统的作用以及对环境生态的净化和修复作用,已经被许多学者和专家所认可。
据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证明,森林病虫是森林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森林生态更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松树病害的研究,并探讨其综合治理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检疫和常年监控定期检查在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区域以及松材线虫病的未发生区域以乡镇为单位,对于一些人为活动较为活跃的区域附近的松林,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巡查,若发现面积较大的枯死的松树要进行取样鉴定,确定是否是因为松材线虫病的感染导致。
定点设置检测点,在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区域或者多发区域应该设置固定的检测点,对于铁路线、公路线、风景区等人为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附近的松林更要注意,定期检查检测点的情况,发现有区域性的松树死亡,对于该区域的松树采取取样鉴定,确定是否是因为松材线虫病的感染导致。
一方面各口岸应对调进的木材进行严格检疫,加强木材和木质包装材料的检验,防止病害从外国传入。
另一方面,应按森林病虫害检疫规程,在疫区边缘重要交通要道建立哨卡,疫区内松材及其制品一律严禁外运,与疫区毗邻的非疫区,要加强边界地段的定期检测工作,防止病害传入。
松材线虫的检疫方法一般可分两步进行,首先通过直观对木材松脂分泌量、蓝变现象、含水率和天牛为害症状初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