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与地球--高二区域地理复习-(1)
- 格式:ppt
- 大小:7.92 MB
- 文档页数:86
第一章检测地球和地图(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1广西宾阳检测)读下图,完成第1~2题。
1.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沿东西方向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则速度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2.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三处比例尺相同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D.乙处比例尺最小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1)及地形剖面图(图2)。
读图,完成第3~4题。
3.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①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B.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C.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海拔D.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相对深度4.关于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成都位于三角洲平原上B.河流有较长的冰期C.典型植被为温带阔叶林D.西北山区地质灾害频发下图示意某湖7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95毫米,蒸发量约为1315毫米。
据此完成第5~6题。
5.下面四幅图中最能反映图中PQ一线地形剖面图的是()6.该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A.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B.距今7 000年至20世纪50年代C.距今5 700年至距今2 700年D.距今7 000年至距今5 700年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200米。
据此完成第7~9题。
7.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A.由东南流向西北B.由东流向西C.由东北流向西南D.由南流向北8.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为()A.1 650米B.1 770米C.1 980米D.2 200米9.甲、乙、丙、丁四地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完成第10~11题。
高二地理地球地图知识归纳地球与地图知识考纲考点考法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1.经纬网的应用。
(重难点)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重难点)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难点)1.在高考中直接考查经纬网的题并不多,它往往与区域图相结合进行考查。
2.等高线地形图始终是命题热点,可以单独命题(以选择题为主),也可以以区域等高线地图为载体考查(综合题常见)。
3.地形剖面图多与地质剖面图等结合起来考查。
考点一 经纬网及其应用 (5年2考)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观察上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其自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特点 形状 半圆圆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间隔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 关系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4)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分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的度数越向西越大 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 半球划分20°W ~0°~160°E 为东半球,160°E~180°~20°W 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特殊经纬度 ①0°和180°经线为东西经度分界线②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重合 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分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分界线②23°26′纬线是热带、温带分界线,66°34′纬线是温带、寒带分界线答题模板1考向一定位置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1)经纬网图上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高二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地球与地图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地理现象,还能够为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二地球与地图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
一、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并非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大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球的大小可以通过地球半径来衡量,其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地球的运动可以分为自转和公转两种。
自转是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方向是从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导致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的现象。
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同样从西向东,周期为365.25天,这个运动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季节性变化。
二、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影,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地图的种类繁多,包括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
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图例、方向指示和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值,是地图的缩放程度。
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如山脉、河流、国家等。
方向指示通常位于地图的一角,帮助读者确定地图的方向。
注记则是对地图上地理事物的解释和说明。
三、地图的投影由于地球是一个三维的球体,而地图是二维的平面,因此在制作地图时必须进行投影。
地图投影的目的是为了在保持某些特性(如面积、形状、距离或方向)的基础上,将地球表面的信息转换到平面上。
常见的投影方法有墨卡托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角投影等,各种投影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四、经纬度系统经纬度系统是地球上的一个坐标系统,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点的位置。
经度是从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开始,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
纬度是从赤道开始,向北向南各分为90度。
经纬度系统与地图投影相结合,可以精确地表示地球表面的位置信息。
五、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是一种详细表示地表自然和人造特征的地图,特别是地形的起伏。
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方向- 地图的种类: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水文循环与河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类型与特征- 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 地貌的形成:侵蚀、风化、沉积- 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与分布- 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植被类型与生态系统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 人口政策与可持续发展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与分布- 工业布局与区位因素- 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 交通与通讯- 交通网络的构成与作用- 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与选择 - 信息时代下的通讯技术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 环境保护政策与国际合作四、区域地理1. 世界地理概述- 各大洲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 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概况 -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2. 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3. 特定区域的深入研究- 选择一个或几个特定区域进行深入分析- 探讨该区域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 分析区域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要,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Word文档中,您可以使用标题、小标题、列表和表格等格式化工具来组织这些内容,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同时,您还可以添加图表、图片等视觉元素来辅助解释和展示知识点。
⾼考地理⼆轮复习(1)地球与地图训练题(含答案)⾼考地理⼆轮复习(1)地球与地图某中学地理研学⼩组到华北某地进⾏研学。
该地正在打造“太阳⼭”⼯程——建设⼤型⼭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意该地等⾼线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研学⼩组发现⼤⾯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 )A.甲B.⼄C.丙D.丁2.图中桥梁与⼭峰的⾼差可能是( )A.510⽶B.540⽶C.570⽶D.590⽶3.学⽣通过研学得知( )A.⽬测⼭峰海拔约915⽶B.甲地坡⾯径流流向东南C.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D.桥梁是观赏瀑布的最佳地点天坑是指具有巨⼤的容积,陡峭⽽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地下⽔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平均宽度与深度均⼤于100⽶,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种特⼤型喀斯特塌陷地貌。
下图是我国某地(24°N,106°E)附近等⾼线图及拍摄的照⽚。
读图完成4-5题。
4.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A.45⽶B.55⽶C.105⽶D.125⽶5.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照⽚的摄影机位是( )A.甲B.⼄C.丙D.丁某⾼中地理兴趣⼩组到华北某⼭区古村落进⾏研学实践。
该村落堪称⼭区院落民居的典范,村中保留了⼤量明清时期的院落。
如图⽰意该村落及周边地形。
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村落因多古民居、古桥等⽽著名,该地理兴趣⼩组的⼩明同学想拍摄村落全貌,应选择的最佳拍摄位置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7.判断该古村落民居和绿化的最佳布局⽅案是( )A.坐西朝东,房前落叶阔叶林、房后常绿针叶林B.坐北朝南,房前落叶阔叶林、房后常绿针叶林C.坐南朝北,房前落叶阔叶林、房后常绿针叶林D.坐北朝南,房前常绿针叶林、房后落叶阔叶林某中学地理社团成员到我国某⼭区研学,并绘制了该⼭区的等⾼线地形图(如下图)。
高二地理必修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和地图高二地理必修:一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_一、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图1.月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多米尼加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紧挨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半圆并且与纬线垂直相接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回归线,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星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北回归线以北是北半球,赤道西岸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经度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地理纬度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边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东微南;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