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础理论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57.00 KB
- 文档页数:37
数学高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高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高一数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数学第一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实数和有理数:实数是指可以用无穷小数表示的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是指可以用两个整数的比表示的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实数和有理数的性质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法则。
2. 代数式和方程式:代数式是由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表达式,包括常数、变量和运算符号。
方程式是由等号连接的两个代数式,包含未知数,并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3.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通过逆向运算和移项得到。
4. 次方和根式:次方是指一个数被乘以自身若干次,表示为a^n。
根式是次方的逆运算,如开平方。
其中,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开平方,表示为√a。
5. 整式的加减运算:整式是由常数和变量乘积的代数式,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在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要注意同类项的合并和系数的运算。
6. 分式的加减运算:分式是由有理数的比例构成的代数式,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在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时,需要先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通分后进行运算。
7.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是指(a + b)(a - b) = a^2 - b^2,完全平方公式是指(a+ b)^2 = a^2 + 2ab + b^2。
这两个公式在因式分解和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经常使用。
8. 二次根式和二次根式的运算:二次根式是指具有平方根形式的根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在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时,要注意化简、合并同类项和有理化的处理。
9. 平方根的运算: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二次根式,可以进行开方和化简运算。
在进行平方根的运算时,要注意分解因式和化简处理。
10. 比例和比例的应用: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数量之间的等比关系,可以通过比例的性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基础知识手册选择题1、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答案:A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
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获得的太阳热量也不一样。
当北半球进入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南半球的太阳照射面积小,处于冬季,A正确。
故选A。
小提示: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地球是圆形②地球是球体③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④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5 .1万千米。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 .1亿平方千米。
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3、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和地形区的天然分界线。
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太行山、②武夷山、③昆仑山、④天山B.①大兴安岭、②台湾山脉、③天山、④阿尔泰山C.①雪峰山、②长白山、③秦岭、④大别山D.①巫山、②武夷山、③阴山、④横断山脉答案:A由图可知,①是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太行山;②是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武夷山;③是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昆仑山;④是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天山,故选A。
小提示:4、下列图例是小明从“北京城市图”上描画下来的,可能描画错误的是A.B.C.D.答案:C常年河、湖,水库,铁路都是一个城市都可以有的地点,国界属于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的的界线,北京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不与一个国家相连,故选C。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图例的说明。
5、下列各图能正确指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B.C.D.答案:B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A错误,B正确;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CD错误。
大一毛概笔记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大纲和内容的介绍大一毛概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了毛概课程的大纲和内容安排,为学生提供了课程学习的指导。
第一点: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它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而辩证唯物主义则强调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指导着我们正确看待世界和解决社会问题。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它以实现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追求人类社会的最终解放。
第二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贯通于马克思主义始终的思想方法和观察世界的认识论。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理论学科,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成果,它包括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上的丰富经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表现在: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和政治规律。
第三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观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它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思想路线和人民战争。
统一战线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通过建立广泛团结的联盟来开展革命斗争。
统一战线的核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形式,毛泽东思想强调武装斗争在农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武装斗争的三个基本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持久战和武装夺取政权。
乙烯装置系列培训教材通用基础理论目录第一章基础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节基本有机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烷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烯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二烯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四、炔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五、环烷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六、芳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节化工常用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单位制的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二、物理量及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节部分物理化学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功和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二、焓和自由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三、饱和蒸汽压和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四、泡点、露点、沸程及馏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五、自燃、自燃点及闪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六、爆炸极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二章乙烯生产基本化学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一节裂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原料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二、裂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三、裂解机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四、结焦及烧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二节化学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一、吸收机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二、碱吸收酸性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三节催化加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一、催化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二、催化加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四节脱砷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五节活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一、氢活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二、预硫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三章基本化工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第一节流体输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一、离心泵的性能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三、往复泵的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四、螺杆泵的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五、喷射泵的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六、输送介质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七、流量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第二节气体的压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一、压缩的基本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二、压缩机的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三、压缩性能参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四、裂解气压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第三节非均相物系的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一、均相物系和非均相物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二、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离心沉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三、过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第四节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一、传热的基本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二、典型的传热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第五节蒸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一、蒸发器的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二、单效及多效蒸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第六节吸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一、吸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二、分子筛吸附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三、干燥器的再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第七节精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一、精馏操作的基本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二、精馏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三、塔的基本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第八节冷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一、制冷的基本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二、多级压缩制冷循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二、压缩机制冷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第四章装置能耗及计算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第一章基础知识物质的三种状态为固态、液态、气态。
高一化学第一章详细知识点高一化学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本章内容包括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等知识点。
下面将逐一进行详细介绍。
1. 元素: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氧元素用符号O 表示。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来表示,如水用化学式H2O表示。
3. 分子:分子是物质中最小的具有化学性质的单位。
分子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相连接。
4. 离子:离子是一个带电的粒子,可以是正离子或负离子。
正离子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负离子是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5. 反应物: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存在。
反应物可以是元素、化合物或离子。
6. 生成物:生成物是化学反应后得到的物质,在反应后产生。
生成物可以是元素、化合物或离子。
7.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a.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物结合生成一个化合物的反应,如2H2 + O2 → 2H2O。
b. 分解反应:一个化合物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成物的反应,如2H2O → 2H2 + O2。
c. 单替反应:反应物中的一个元素被其他元素替代的反应,如Cu + 2AgNO3 → Cu(NO3)2 + 2Ag。
d. 双替反应:反应物中的两种元素相互交换位置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如HCl + NaOH → NaCl + H2O。
e.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参与,如2Cu + O2 → 2CuO。
本章的知识点主要为高一化学学习的起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要确保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通过理论学习、例题分析和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扎实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反应过程,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T 1-2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P16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2对脑神经 和 31对脊神经
躯体神经系统(感觉 & 运动) 和 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 内脏)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脊髓
脑干:睡眠与觉醒
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嗅觉不经过丘脑,直达大脑)小脑:平衡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额叶(头顶,最大):运动
额中回:书写中枢 -- 失写症(写不出)额下回:布洛卡中枢(运动性言语中枢)-- 表达性失语症(说不出)
顶叶:感觉
枕叶:视觉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 -- 失读症(看不懂)颞叶:听觉
颞上回:威尔尼克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 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
胼胝体:连接脑两半球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左半球:言语功能
右半脑:空间知觉,形象思维(艺术音乐情绪)
P21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性腺
P22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普洛夫提出了的两种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务为条件刺激(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人所特有的)巴普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兴奋和抑制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弧 =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反射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巴普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条件反射的抑制扩散和集中
相互诱导动力定型。
高一集合第一章知识点随着新学年的开始,高一学生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
第一章是集合论,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集合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元素的组成和元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集合的概念、表示方式、运算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方面,探讨高一集合第一章的知识点。
一、集合的概念1. 集合是什么?集合是由一定对象组成的整体或类。
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例如,自然数集合{1, 2, 3, 4, ...},是由自然数组成的一个集合。
2. 集合的表示方式集合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逐个罗列出来。
例如,集合A={1, 2, 3}。
(2)描述法:用描述集合元素的特性或条件来表示。
例如,集合B={x | x是大于1小于等于4的整数}。
二、集合的运算高一集合第一章的重点之一是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差集和补集。
1. 交集对于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交集是包含两个集合共有元素的新集合。
用符号∩表示。
例如,集合A={1, 2, 3}和集合B={2, 3, 4}的交集为A∩B={2, 3}。
2. 并集对于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并集是包含两个集合所有元素的新集合。
用符号∪表示。
例如,集合A={1, 2, 3}和集合B={2, 3, 4}的并集为A∪B={1, 2, 3, 4}。
3. 差集对于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差集是包含属于集合A但不属于集合B的元素的新集合。
用符号-表示。
例如,集合A={1, 2, 3}和集合B={2, 3, 4}的差集为A-B={1}。
4. 补集相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U,U中不在集合A中的元素构成了集合A 的补集。
用符号A'表示。
例如,如果U是全体自然数的集合,集合A={1, 2, 3}的补集为A'={4, 5, 6, ...}。
三、集合的应用集合论作为数学的基础理论,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常见的应用。
1. 数据分析在统计学中,集合论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学习笔记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总2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学习笔记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认知: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需要和动机:以欲望、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以人的需要为中介。
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其支配力的强弱用于评价其意志的品质。
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绪情感、意志。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但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盖伦提出拮据这个概念,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分类。
古代的心理学对心理现象的研究用的是思辩和总结个人经验的方法,不具备实证的性质,在19世纪前属于哲学的范畴。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知识点)一、人生与人生观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每一个人从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理应严肃认真地思考人生,努力领悟人生的真谛,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正确的人生观:如何树立与实现大学时期是时间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应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理论,准确掌握面对和解决人生问题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2)人生当务实;3)人生应乐观;4)人生要进取。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5)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6)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三、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如何做?美好的人生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
大学生要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1、辩证对待人生矛盾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2、反对错误人生观1)反对拜金主义;2)反对享乐主义;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高一第一章数学知识点总结在高一第一章数学知识点总结中,我们将回顾和总结高一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高一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通过合理的总结,掌握这一阶段的知识点,对接下来的学习和应用非常有帮助。
第一部分:数集与函数在数学的起点,我们首先学习了数集与函数。
数集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数的集合,函数是指将自变量的值唯一地对应到一个因变量的值的规则。
我们学习了数集的表示方法和运算,如并集、交集、差集等;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并通过示例掌握了函数的应用。
第二部分:直线与圆接下来,我们学习了直线与圆的相关知识。
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之一,通过直线和直线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许多几何定理。
圆是由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通过圆的性质和定理,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圆相关的几何问题。
第三部分:平面向量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我们学习了向量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运算,如加法、减法和数量积等。
通过平面向量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解决向量方程等问题。
第四部分: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角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图像。
通过三角函数的学习,我们可以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计算和应用题。
第五部分:导数与微分导数与微分是微积分的基础内容之一,它研究函数的变化率和极限。
我们学习了导数的定义和性质,学习了求导的方法和应用。
通过导数与微分的学习,我们可以对函数的变化进行研究和预测,解决与变化率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六部分: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应用内容,它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我们学习了基本的概率理论和统计方法,学习了事件概率的计算和数据的处理方法。
通过概率与统计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对高一第一章数学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阶段的知识。
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一、科学并不神秘1.自然现象是相对于由人类引发的社会现象而言的,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影响。
主要有物理现象、地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等。
2.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3.学习科学的方法: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二、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1)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2)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3)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法。
2.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汽车尾气污染空气。
3.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三、注意几个名词1.科学研究是要通过不断地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找到科学答案或总结出自然规律。
2.科学问题是关于科学知识或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加以研究。
3.科学发现切科学活动的直接目标,重要事实或理论的发现也是科学进步的主要标志。
4.科学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会恢复球形,因为球内气体遇热膨胀。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的第一章通常是为同学们打开物理世界大门的重要篇章,一般会涉及到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知识。
以下是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机械运动(一)什么是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比如我们日常见到的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鸟儿在空中飞翔、树叶飘落等,都是机械运动的表现。
(二)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我们是运动的;但如果以车内的座椅为参照物,我们则是静止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如,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太阳则是运动的。
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要牢记:1km = 1000m,1m =10dm = 100cm = 1000mm,1mm =1000μm,1μm = 1000nm。
(二)长度的测量工具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等。
1h = 60min,1min = 60s。
(四)时间的测量工具常见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时钟、手表、秒表等。
秒表的读数要注意小表盘和大表盘的配合。
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注会会计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会计的基本概念1. 会计的定义会计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条件下,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处理、汇总和报告的一门经济管理科学。
2. 会计的功能会计的主要功能包括记录功能、核算功能、监督功能、决策功能和传递信息功能。
3. 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货币主义假设、会计实体假设、会计周期假设、历史成本原则和收益确认原则。
4. 会计学科的发展历程会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古代的发展历程、现代的发展历程以及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我国现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核心知识体系。
二、会计的基本要素1. 会计要素的基本内容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
2. 会计要素的特征会计要素的特征包括货币性、可量度性、权责对应性、相关性和可预期性。
三、会计的核算要求1. 会计的基本核算要求会计的基本核算要求包括权责对应、收入的确认、费用的确认、成本的确定等方面。
2.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核算要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会计报表的主要内容,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核算要求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
3. 经济活动的日常记录经济活动的日常记录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包括原始凭证的记录、分录的编制和账务的处理。
四、会计制度与会计规范1. 会计制度的组成要素会计制度的组成要素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2. 会计规范的特点会计规范具有强制性、普遍性、连贯性和刚性等特点。
3. 会计规范的层次会计规范包括法律、法规、规章、省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等不同层次的规范。
五、会计的法律责任1. 会计主体的法律责任会计主体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在履行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过程中,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会计从业人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人员等,在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守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注会会计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中,主要包括了会计的基本概念与核算要求、会计的基本要素、会计制度与会计规范以及会计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目的要求:(1) 掌握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2) 掌握组织培养的特点;(3) 了解组织培养发展史;(4) 初步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
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及类型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植物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叶、花、果、茎尖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及体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控制的环境里使其再生形成完整的植株。
亦可称为无菌培养、离体培养、试管培养。
根据培养基的形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液体培养又可分为悬浮培养、振荡培养、旋转培养等。
外植体(explant):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有植物体上切取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以及各种组织和细胞统称为外植体。
愈伤组织:植物局部创伤后或在组织培养中,当已分化的细胞恢复了细胞分裂能力,而增殖形成的无组织结构、无器官分化的薄壁细胞团。
在组织培养中,先由外植体增殖产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它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可能从其再分化出具一定结构及功能的器官,如根、茎、胚状体或重新形成完整的植株。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1.植物培养植物培养是指幼小植株的培养。
例如兰花,兰花及兰科植物种子的发育特殊,种子成熟之后没有胚乳,需要与某些真菌共生,由真菌提供营养才能萌发,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很低。
早期通过人工接种真菌可使兰花种子萌发,但技术繁琐,难度较大,后来发现在人工培养基上,只要营养成分合适不需要真菌共生,兰花种子也能萌发。
以蝴蝶兰为例,由一个好的荚果播种后两个月左右可产生数万个小圆球茎,经过一个月分瓶后,就可以进行育苗,大约3个月后即可得到大量可移栽的试管苗。
无菌播种已是各个大型蝴蝶兰生产企业主要的种苗繁育技术。
2.器官培养将植物的器官如胚、胚乳、珠心、子房、根、茎、叶、花和幼果的部分组织接种在无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也称为植物离体培养。
第一章基础理论知识1.6 填空题1.6.1.起重机械大至分为、、、四个基本类型。
1.6.2.轻小型起重设备包括:、、、手动葫芦和电动葫芦。
1.6.3.桥式类型起重机有、、、和各种专用起重机等。
其特点具有,。
除重物的升降运动外,还能作前后和左右的。
三种运动的配合,可使重物在一定的立方形成空间内起重和搬运。
1.6.4.臂架式类型起重机如汽车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浮式起重机和铁路起重机等。
其特点是:具有、、和。
依靠这些机构的配合动作,可使重物在一定的园柱形或椭圆柱形空间内起重和搬运。
1.6.5.通用桥式起重机一般都具有三个机构:即、和。
1.6.6.通用桥式起重机按照正常工作程序,从起吊动作开始,先开动,空钩下降,吊起物品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开动和到指定位置停止;再开动降下物品,然后空钩回升到一定高度,开动和使起重机回到原来位置,准备第二次吊运工作。
每运送一次物品,就要重复一次上述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称为一个工作周期。
1.6.7.起重机械是由、和三大部分组成。
1.6.8.实践表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由、和这三个要素决定的。
其中改变任何一个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就因之改变。
1.6.9.起吊物件时要注意起吊物件的及。
1.6.10.桥式起重机的类型很多,按照应用的范围和所搬运的物品种类分为、、、两用起重机、三用起重机和双小车起重机等。
1.6.11.由具有运行机构的,具有起升机构和运行机构的,还有装有操纵机构和电气设备的组成,因其取物装置为吊钩,所以称为。
1.6.12.起重量在以下的,仅一个吊钩,起升机构也仅一套。
起重量在以上的采用两个吊钩,相应的起升机构也有两套。
起吊额定起重量的吊钩叫,另一个吊钩允许起吊的重量仅为额定起重量的20%-30%,称为。
副钩的升降速度比主钩要快、副钩的作用是为了实行辅助工作和起升重量轻的物品。
1.6.13.电动单梁悬挂式起重机与电动单梁起重机基本相似,其主要区别是:桥架不是架设在建筑物跨间支柱的轨道上,而是利用装在横梁上的四具滑车工字钢的下翼缘上运行的,工字钢则固定在车间或仓库屋架的下弦节点上或钢盘混凝土结构梁的下面,这种起重机都是在地面上操纵的。
T 1-6 意识与注意P56 意识概述意识无意识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睡眠第一阶段:浅睡眠,10min 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20min 第三阶段:有时出现“睡眠锭”,40min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20min 梦快速眼动阶段 5-10min P60 注意概述注意的定义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无目的,无需努力有意注意:有目的,需要努力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转化成了无意注意P61 注意的特征注意广度7±2个项目注意的稳定性起伏(动摇),分散(分心,无目的的)
注意转移有目的的
注意分配非常熟练;有内在联系;不在同一感觉器官可以相互转化。
高一数学第一章完整知识点梳理一、数集与常用数集在高一数学的第一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数集的概念以及常用数集。
数集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数的集合。
常用数集有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和实数集R等。
1. 自然数集N:是由正整数1、2、3、4……组成的集合。
2. 整数集Z:是由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组成的集合。
3. 有理数集Q: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分数形式)的数的集合。
4. 实数集R:包括所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集合。
二、约数和倍数在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概念,它们在整数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约数: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另一个整数b,余数为0,则称b是a的约数,a是b的倍数。
2. 倍数:如果一个整数a可以由另一个整数b乘以k得到(k为整数),则称a是b的倍数。
三、整除与质数整除和质数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1. 整除:如果一个整数a可以被另一个整数b整除,则称a被b整除,记作b|a。
2. 质数:大于1的整数,除了1和它自身之外,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的数。
3. 素数:与质数概念相同,也指大于1的整数,除了1和它自身之外,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的数。
四、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是指将一个合数写成若干个质数的乘积。
步骤:1. 先找到一个质数,若能整除该合数,则将合数除以该质数得到商和余数;2. 若余数为0,表示该质数是一个质因数,将商当作新的合数继续分解;3. 若余数不为0,则再找下一个质数,重复上述过程。
五、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和整除紧密相连的概念。
1. 最大公约数(GCD):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
2. 最小公倍数(LCM):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六、无理数和实数运算无理数和实数运算是数集理论的重要内容。
1. 无理数:不能用两个整数的比来表示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 实数运算:实数间的加减乘除运算。
七、代数式与多项式代数式和多项式是我们在高一数学中会频繁遇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