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
- 格式:pdf
- 大小:184.19 KB
- 文档页数:2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治疗
导语:大脑疾病以前对于我来说就等于判了死刑,但是当我遇到了一位名医后我就不这么认为,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我的是脑血管网织细胞瘤,得
大脑疾病以前对于我来说就等于判了死刑,但是当我遇到了一位名医后我就不这么认为,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我的是脑血管网织细胞瘤,得了这种病的人非常的伤心和难过,我想对大家说不要放弃自己,现在很多病是可以治疗的,大家要有希望,生命固然是脆弱的,接下来讲一下我的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情况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首选,彻底切除,囊性者全切壁结节,囊肿壁可不切除,忌作肿瘤穿刺、活检或过早分块切除,侵入脑干确认不能切除时亦不宜活检或部分切除,多发病例应分期切除。
2.放射治疗:仅适于未能切除的病例,效果难以肯定。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或X-刀)。
4.预防感染、对症治疗。
用药原则
1.药物对肿瘤无直接作用。
2.纠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为主药,甚至可使用人血白蛋白。
3.注意电解质与体液平衡,术中补充失血。
4.术后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联合用药。
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脑细胞康复。
5.对症治疗。
血管网织细胞瘤又称血管母细胞瘤,为良性肿瘤,好发于后颅窝,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在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治疗探讨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在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治疗。
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研究。
结果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2.1±1.05)h、术中出血量为(87.06±4.56)mL、住院时间为(5.04±1.06)天;45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95.56%。
结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标签: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脑部肿瘤,同时是神经外科中常见的一种后颅窝肿瘤[1]。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治疗技术的逐渐发展,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可用显微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以此提高手术的准确率,降低风险性。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45例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7.05±7.03)岁。
本次研究患者的入选标准:①无心脑血管疾病;②无合并脑部疾病;③无语言障碍、神经障碍和肢体障碍;④患者自愿配合研究治疗。
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入选标准等一般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行气管内插管,在患者颅窝正中央切开8 cm左右的直切口,随后将患者的骨膜剥离,暴露枕骨,采用设备使患者的枕骨扩大至4 cm左右,随后采用显微镜进行肿瘤实体摘除术,找到患者囊性肿瘤位置进行切除,最后进行手术缝合。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手术后各项生命指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
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手术方法。
结果术后病人均明确诊断为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手术全切难度大。
结论术前栓塞供血动脉、术中先处理供血动脉、静脉后再切除肿瘤,能降低手术风险和肿瘤术后复发率。
【关键词】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手术全切Cerebellar substantial hemangioblastoma (report of 10 case)【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ellar substantial hemangioblastoma.Method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examination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in 10 cases with cerebellar susbstatial hemangioblastoma were 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 All cases were verified post operation,thetotal tumor removal was difficult.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at the substantial focus of cerebllum might be substantial hemangioblastoma.Preoperative occlusion of the arteries of the substantial hemangioblastoma,intraoperative block of arteries and veins firstly and then resection of substantial hemangioblastoma can reduce the operative risk and recurrence rate.【Key words】 cerebellum;substantial hemangioblastoma;whole resection1988~2004年,我们共收治血管网织细胞瘤31例,全部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
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陈慧溪;梁新强;蒋广元;宋星志【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intracranial solid hemoangioblastoma,ISH)的诊断方法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IS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ISH患者的肿瘤均全切,治愈11例,好转2例,死亡3例.结论 ISH是良性肿瘤,MRI和DSA是诊断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主要方法,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优秀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手术的疗效.巨大的或位于重要部位的实质性肿瘤仍是治疗的难题.【期刊名称】《微创医学》【年(卷),期】2014(009)001【总页数】3页(P55-56,42)【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实质性肿瘤;显微外科;诊断【作者】陈慧溪;梁新强;蒋广元;宋星志【作者单位】广西区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桂林市,541002;广西区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桂林市,541002;广西区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桂林市,541002;广西区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桂林市,5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血管母细胞瘤通常又称为血管网状细胞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2%,占颅后窝肿瘤的10%左右。
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为囊性,囊壁上有瘤结节,绝大部分病例经显微手术后能治愈,少数血管母细胞瘤为实质性,位于重要的部位,血供非常丰富,诊断和治疗较囊性者困难。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1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的16例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intracranial solid hemoangioblastoma,ISH)患者的诊治情况,重点讨论其诊断和治疗。
1.1 一般资料本组ISH患者1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17~56岁,平均为33岁,病程1周至3年。
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7例)、头晕(12例)、呕吐(4例)、行走不稳(8例)、耳鸣(1例)、视力下降(2例),病程1周到3年。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临床观察
刘东医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6(020)019
【摘要】目的:观察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效果。
方
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来我院治疗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患者124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
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生活及工作等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疗效及恢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2624-2625)
【作者】刘东医
【作者单位】通许县人民医院,河南通许 475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J], 康忠炽;肖霄;曾志青;熊卫军
2.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32例 [J], 赵虎威;高国栋;赵振伟;秦怀洲;白万胜;宗建海
3.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小脑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 [J], 冯波;
魏社鹏;冯华
4.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疗效观察 [J], 马红军
5.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小脑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附9例报告) [J], 缪星宇;师蔚;李向忠;王睿智;宋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比显微手术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也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是目前常用的两种治疗手段。
显微手术通过颅骨开颅,直接暴露动脉瘤并行夹闭术或夹塞术。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经动脉进行导管血管造影术,将微导管导入动脉瘤腔内进行支架植入或栓塞物栓塞治疗。
两种治疗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下面对比一下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
1. 目前国际上还是将显微手术作为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首选治疗方法。
显微手术可以直接暴露动脉瘤,明确破裂的血管和瘤体位置,通过手术进行夹闭或夹塞术,切断动脉瘤与血管的联系,从而避免再次破裂。
2. 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可靠,病人手术后多能完全恢复,术后效果明显。
3. 显微手术的风险较大,手术时需暴露脑组织,容易导致脑组织损伤或出血。
1. 介入治疗不需要开颅,通过导管穿刺入血管内进行治疗,术中创伤小,恢复快。
2. 介入治疗也能够非常精确地操作,通过支架植入或栓塞物栓塞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
3. 介入治疗的风险较小,但需要严格的手术操作技术和设备保障。
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各有其特点。
对于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治疗,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可靠,病人手术后多能完全恢复,术后效果明显。
而介入治疗则是术中创伤小,恢复快,风险较小。
对于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来说,及早确定治疗方案,迅速进行手术干预才是最重要的。
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风险。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在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治疗探讨目的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在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疗效进行探讨与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所有患者治疗后没有死亡病例,术后随访8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是指因中胚叶细胞的胚胎残余组织而发生的颅内真性血管性肿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又被称为脑血管母细胞瘤[1]。
在临床治疗上,确诊后尽快手术切除则可治愈,但以往手术治疗中因为复发率高而影响了手术治疗,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疗效显著,安全有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100例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1.25±5.28)岁。
其中男58例,女42例,病程2周~7年,平均病程(1.85±0.55)年。
对照组年龄20~45岁,其中男28例,女22例,病程2周~5年;观察组年龄25~50岁,其中男30例,女20例,病程5周~7年。
肿瘤类型:囊腔结节型35例、囊腔型31例,结节实质型34例。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治疗选择在患者的枕下正中入路,切开前行脑室后角硬膜并设置外部引流,采用“Y”型方法将硬膜切开,先对囊肿采用穿刺针穿刺,然后放出囊肿中的一部分囊液,将囊壁切开后进入囊腔,将所有的的囊液吸除,找到肿瘤部分将其全部切除。
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摘要】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小脑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症状表现主要包括头痛、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等。
诊断方法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预后情况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及时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目前针对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希望能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重要性在于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影响,未来展望包括更精准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发展。
【关键词】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症状、诊断、治疗、预后、研究进展、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概述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生在小脑实质内的血管网织细胞。
该类型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但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通常发生在成年人和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儿童。
在成人中,多数病例发生在40-60岁之间。
这种肿瘤通常位于小脑的蚓部、小脑动静脉角周围或小脑脚区域。
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常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共济失调、意识障碍、呕吐等。
在儿童中,可能会出现视力改变、智力发育迟缓和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诊断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通常需要进行头部MRI或CT扫描,并可能需要进行脑组织活检以确诊。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预后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病理类型。
虽然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相对罕见,但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大影响。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 正文2.1 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症状表现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通常发生在小脑或脑干区域。
该肿瘤在临床上表现出多种症状,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肿瘤的增长,症状会逐渐加重。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16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显微手术医治。
方式对16例经显微外科手术并经病理组织检查证明的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忆性分析。
结果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5例,手术死亡2例(%)。
随访14例,其中痊愈10例,好转3例,肿瘤复发1例。
结论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全切难度大,但术中正确的处置原那么和熟练的手术技术,可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小脑肿瘤;显微外科手术血管网织细胞瘤起源于中胚层细胞的胚胎残余组织,属于颅内良性肿瘤,多为囊性伴有瘤结节,实质性者少见。
我科自1996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并经显微手术和病理组织检查证明的16例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成效中意,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本组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16~62岁,平均42岁,病程1~42个月,平均个月。
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单纯头痛8例,头痛、呕吐4例,视乳头水肿6例。
小脑性能障碍:小脑共济失调10例,眼球震颤8例,行走不稳10例。
颅神经损害:视力下降9例,脸部麻木5例,眼球外展受限3例,耳鸣、听力下降2例,后颅神经损害2例,归并红细胞增多症9例。
影像学检查全数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扫描,肿瘤位于单侧小脑半球7例,其中3例突入桥小脑角,双侧小脑半球3例,小脑蚓部6例。
CT扫描为后颅窝类圆形边界不清的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占位病灶,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边缘清楚锐利,周围无或只有轻度脑水肿,直径~,平均 cm,7例伴有不同程度阻塞性脑积水。
10例行MRI检查,呈T1低信号或等信号,边界不清楚,T2高信号占位影,在病灶内或其周围可见许多迂曲血管流空影,增强效应明显。
2例行DSA造影显示肿瘤由小脑后下动脉供给,引流静脉位于肿瘤表面。
医治方式全数病例均实施显微外科手术,7例归并脑积水患者术中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3天拔除引流管。
手术依照肿瘤所在部位,全麻后采纳颅后窝正中直切口或一侧直切口,切开脑皮层,先在瘤体外缘脑组织水肿层分离,找到肿瘤的供血动脉后电凝剪断,最后电凝切断引流静脉,将肿瘤完整切除或部份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