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图
- 格式:dwg
- 大小:460.38 KB
- 文档页数:1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标准本项目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坡。
2.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平曲线超高为行车道及路肩绕路中线(未加宽前)旋转。
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应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均应设置加宽(按TG2U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II类加宽),平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
2.3 2.1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加2.2.2按规范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路面均应加宽,相应路基也进行加宽。
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相应缓和曲线全长按其成比例增加。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IOm的要求设置。
加宽为单侧(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过渡段不小于IOn1。
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4圾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5乐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2.4.2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填料均利用路基开挖上石方以20:80的填料比例进行路基填筑。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一、路基设计1.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主要包括对道路纵、横断面、几何图形的确定,路基宽度和边坡的确定等。
2.轴线设计:轴线设计是将道路纵、横断面的几何要求与过程地物条件相结合,确定道路轴线位置的一种设计。
需要充分考虑到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确保设计满足实际需求。
3.路基宽度设计:路基宽度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地形条件和交通量等因素,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的一种设计。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大,而次干线和支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小。
二、路面设计1.路面材料选择:根据交通量、设计速度、地理环境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能够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平整度。
2.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是指确定路面层等级和层厚度的一种设计。
根据交通量、承载能力以及设计速度等要求,合理确定路面结构的组成及层厚度,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路面平整度设计:路面平整度会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根据设计速度和交通量等要求,确定合适的平整度标准,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排水设计1.雷达模拟评估:通过雷达模拟评估,确定道路纵、横断面的泄水要求,包括水流速度、水深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排水系统的类型和尺寸。
2.排水系统设计:根据排水要求和地形条件,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
3.施工方法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如开挖沟槽、铺设管道等。
综上所述,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质量和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充分考虑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并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层厚度,确保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通过雷达模拟评估和合适的排水系统设计,保证道路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和水流横穿的情况的发生。
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才能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行车。
同时,对于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改进和优化,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交通需求和提高道路的安全、舒适性。
路基宽24.5m公路—级说明及CAD图(路⾯及排⽔、交通⼯程及沿线设施)第⼀篇总说明⼀、概述1、任务依据本设计说明书的内容是实地定线设计,共计完成1.7km的路线设计,设计内容主要为路线的平、纵、横断⾯设计,路⾯设计,⼩桥涵设计及平⾯交叉设计。
⽯家庄⾄平⼭⼀级公路,是纵贯河北省西部⼭区的⼀条重要⼲线,主要连接⾰命⽼区、贫困⼭区和许多旅游胜区,也是晋煤东运的交通要道,该路的贯通,对改善⽯市西部⼭区交通状况,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
项⽬测设的主要依据(1)有关部门的审批意见。
(2)《⽯家庄⾄平⼭⼀级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
(3)《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等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
(4)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
2、测设经过(1)根据施⼯图设计任务书,赴平⼭正式测量。
在外业之前,编写了《勘察⼤纲》、《⼯序控制表》,使⾃⼰对所做⼯作内容⼼中有数。
(2)在外业期间严格按照要求对线路、桥涵、交叉、拆迁等项⽬进⾏了详细勘测,就沿线构造物设置、控制⾼度、结构物形式等进⾏了充分调查研究。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根据《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和交通量预测结果,本设计采⽤V=80Km/h的设计速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情况见表1.表1 主要技术指标采⽤情况三、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及⼯程概况(⼀)路线⾛向及主要控制点本项⽬起点位于⽯家庄市西部,向西经上京、⼤河,从张⽯⾼速公路现有跨线桥下穿过,经李村、⽩沙、宜安,终点为平⼭县城。
沿线的主要城镇为⼤河镇、李村镇、宜安镇和平⼭县城。
(⼆)⼯程概况1、总体设计原则及远景规划(1)注意与沿线村镇规划和建设相结合,结合当地规划和⾃然条件,合理布线,在条件许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路线布设尽量顺捷,缩短⾥程,降低⼯程造价。
尽可能采⽤较好的技术指标,以提⾼公路的使⽤质量。
(2)根据具体情况,加强科学研究,积极采⽤新技术、新材料、新⼯艺、新结构。
路基排水8.1 一般规定8.1.1 路基排水除应按照第4章的规定施工外,还应按下列的规定执行。
8.1.1.1 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须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
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截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
8.1.1.2 路基施工中应校核全线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和妥善,必要时予以补充和修改。
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构成完整的排水体系。
8.1.1.3 路基排水设施应有合适的泄水断面和纵坡。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边沟不应作为农业排灌渠道,其他公路不得已时可和排灌渠道结合,但应适当加大泄水断面,并采取加固措施,以防水流危害路基。
排水设施的进出水口,应视当地土质、水文、地形条件及筑路材料等情况,适当加固。
8.1.1.4 路基施工中,必须按设计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然后再做主体工程。
在无条件时,排水工程可与路基同步施工,并使其随施工进度逐步成型。
8.1.2 在路基施工期时,不得任意破坏地表植被或堵塞水路;各类排水设施应及时维修和清理,保持其完好状态,使水流畅通不产生冲刷和淤塞;临时性排水设施应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结合起来。
8.1.3 路基排水设施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8.1.3.1 各类排水设施的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及使用材料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8.1.3.2 沟渠边坡必须平整、稳定,严禁贴坡。
8.1.3.3 排水设施要求纵坡顺适,沟底平整,排水畅通,无冲刷和无阻水现象。
8.1.3.4 边沟要求线形美观,直线线形顺直,曲线线形圆滑。
8.1.3.5 各类防渗加固设施要求坚实稳定,表面平整美观。
浆砌片石工程砂浆配合比必须符合试验规定,砌体咬扣紧密,嵌缝饱满、密实,勾缝平顺无脱落,缝宽大体一致。
干砌片石工程要求咬扣紧密、错缝,禁止叠砌、贴砌和浮塞。
8.2 地面水的排除8.2.1 边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8.2.1.1 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均应设置边沟。
说明一、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一)路基、路面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简称《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如下:1、《初设批复意见》中:“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占用农田和林地的段落,路基边坡原则上应放缓为1:3至1:4,并结合周围的景观对边坡进行综合设计。
填挖方折角处改为流线型”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于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占用农田和林地的段落采用1:3坡率,并对边坡进行绿化。
填挖方折角处已改为流线型。
2、《初设批复意见》中:“应加强零填挖路基的处治设计,根据路床干湿状况采取翻挖、碾压、换填等工程措施以满足压实度的要求。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根据调查本地区路床除特殊路基段落外大部分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对于处于潮湿状态的路段采用翻挖、晾晒、换填粗粒料等处理措施。
3、《初设批复意见》中:“考虑全线缺方严重,挖方路段可采用超挖取土,减少线外取土占地规模。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挖方段落已采取超挖取土措施减少线外取土占地规模。
4、《初设批复意见》中:“进一步落实取、弃土场的具体位置,做好植被恢复方案的设计,做好取土场的勘探试验工作,并与当地政府签订相关协议。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已落实取、弃土场的具体位置,并对取、弃土场植被恢复进行了方案设计,取土场的勘探试验也已完成,并与当地政府签订了相关协议。
5、《初设批复意见》中:“全线清除地表腐殖土及挖除的淤泥应集中堆放,用于路基边坡、取土场等恢复绿化工作。
”在施工图设计土方调运过程中已考虑利用挖除腐殖质土进行路基边坡和取土场恢复绿化工作。
6、《初设批复意见》中:“进一步加强对路基不良地质地段的地质调查,查明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埋藏条件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合理的处置方案。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路基不良地质地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勘探,根据查明的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了不同的处置方案。
7、《初设批复意见》中:“施工图阶段应查明冻土的分布范围、冻深,提出合理的处治方案,同时应查明地下水分布情况,并加强对涎流冰病害的调查与防治。
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方式及施工工艺研究与分析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是确保道路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高速公路路基排水的常见方式及施工工艺,并对各种排水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一、路基排水的重要性高速公路的路基通常由土壤和颗粒材料组成,这些材料容易被水侵蚀,影响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此外,水的积聚也可能导致路面隆起、开裂,甚至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因此,有效的路基排水系统对于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二、常见路基排水方式1.地面排水地面排水主要通过边沟、截水沟和急流槽等设施实现。
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地将路面上的雨水迅速排走,防止积水对路基造成损害。
边沟一般设置在道路两侧,截水沟则设置在填方路段,用以截留山坡流下的雨水。
急流槽则设置在坡度较陡的路段,以迅速排除路面雨水。
2.地下排水地下排水主要依靠地下排水沟和渗沟等设施。
地下排水沟能够有效地引导地下水流,防止地下水对路基造成侵蚀。
渗沟则利用多孔材料引导地下水流入,使其逐渐渗透到地下,不会对路基造成损害。
3.路面排水路面排水主要依靠路面横坡和纵坡,使雨水迅速流走。
在路面施工时,应确保路拱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雨水能迅速排出。
此外,在路面与桥涵连接处应设置横向排水设施,避免桥涵内积水倒灌至路面。
三、施工工艺分析1.地面排水施工在地面排水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边沟、截水沟和急流槽的位置、尺寸符合要求。
同时,要保证沟底平顺,无杂物,以免影响排水效果。
边沟和截水沟的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夯实和加固,确保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地下排水施工地下排水沟的施工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文情况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
常见的地下排水沟施工方法包括挖掘法、钻爆法和盾构法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挖掘深度和宽度,避免超挖或欠挖。
同时,要确保排水沟的底部平整,以免影响排水效果。
地下排水沟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回填和夯实,确保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路面排水施工路面排水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前准备:对路面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环境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