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歌曲《猜花》》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下册音乐第一课教学内容:歌曲《猜花》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猜花》,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
学情分析:兴趣是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是学生形成主动持久学习音乐的精神力量,而孩子对音乐的反应是感性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美!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本歌的演唱,掌握对唱和领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
1、齐唱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2、通过领唱、合唱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
二、新课教学:1、看看想想。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猜花》,请学生说说从歌曲的课件中看到些什么花?(很多花)。
歌词中提到了哪些花?他们各有什么特色?(木棉花、牵牛花、梅花……)。
2、听听画画。
(1)教师播放《猜花》的录音带,请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各种花朵。
(2)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创设一种“花圃”的情景。
3、听听答答。
教师播放《猜花》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并提出问题:(1)什么花儿空中开?朵朵花儿像火焰(红烟花、红伞花、木棉花)。
(2)什么花儿早上开?朵朵花儿像喇叭(太阳花、牵牛花)。
(3)什么花儿腊月开,朵朵花儿雪中开。
(梅花)4、听听读读。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猜花》,先请学生边听范唱,边跟着老师拍节奏。
(2)当歌曲中出现“嘁不隆咚锵,隆咚锵”时请学生口念衬词手拍节奏。
(3)教师与学生合作,随着音乐节奏念歌词。
如:老师随音乐念前半句,学生随音乐念重复的歌词“空中开”“像火焰”与衬词“嘁不隆咚锵,隆咚锵”。
5、听听唱唱。
师生共同合作,通过轮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如:学生唱重复的歌词“空中开”“像火焰”等与衬词“嘁不隆咚锵,隆咚锵”,老师唱剩下的歌词。
6、唱唱比比。
采用多种演唱形式。
如:问答式、领唱与合唱结合。
演唱时要求“问”的这部分音乐用p 的力度,“答”的这部分音乐用f的力度。
7、唱唱敲敲。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选择适当的节奏型(见课本11页)为歌曲伴奏。
(花城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1课歌曲猜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歌曲猜花》选自花城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内容丰富,歌词描绘了四种不同花朵的特征,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旋律欢快,节奏明确。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知识和简单的乐理知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花朵的认知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猜花》。
2.了解歌曲描绘的四种花朵特征,丰富学生对春天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4.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理解歌曲描绘的花朵特征。
3.学会合作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好。
2.游戏教学法:采用趣味性强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教学法: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花朵图片、游戏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花朵道具:准备四种花朵实物或图片。
4.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猜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歌曲《猜花》。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猜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同时,展示四种花朵的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针对重难点,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演唱。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演唱歌曲。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花城版)音乐二下第1课歌曲《猜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猜花》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课。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孩子们对花朵的喜爱和好奇心。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快乐,还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技巧方面,学生们还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基本音乐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猜花》,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模仿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猜花》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音准,以及学生的合唱协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模仿、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钢琴伴奏,以及一些教具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猜花》,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环节:每组学生代表上台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5.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歌曲《猜花》•节奏: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旋律:3 3 3 3 | 2 2 2 2 | 1 1 1 1 | 5 5 5 5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演唱、课堂参与度、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歌曲《猜花》-花城粤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歌曲《猜花》的旋律和歌词。
2.通过歌曲的课堂演唱让学生感受到花的美丽与多样性。
3.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歌曲《猜花》的旋律和歌词。
2.学生对花的美丽和多样性的感知。
三、教学难点1.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歌曲的意境以及将其转化为语言表达。
2.学生对不同的花卉进行更准确的分辨和描述。
四、教学准备1.花朵图片资料、印有歌词的《猜花》歌谱。
2.花卉构造模型及花器样品。
3.教师准备教学PPT。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热身1.游戏:花的名字猜猜猜,学生根据“口诀”提示猜出花的名称。
2.看花:通过图片展示多种花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花的形态和颜色。
第二步:学唱歌曲《猜花》1.教学PPT上放歌谱,老师带领学生认识歌曲《猜花》的主旋律。
2.教师带领学生唱歌,分段练唱,并对每一段歌词进行词汇解读。
3.根据歌词歌曲节奏,进行简单的体育操动作编排。
第三步:花卉构造模型及花器样品欣赏1.教师准备各种花卉构造模型和花器样品,让学生通过触摸、嗅闻等方式,更好地了解花卉的特征和美丽。
2.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花卉的特征、形态、颜色等方面的特点,并运用语言表达来描述。
第四步:诗歌学习1.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朗诵,引导学生在朗诵中体会花卉的美丽,通过语言和视觉的交织来更深入的理解歌曲的意境。
2.引导学生自由创作与《猜花》相关的儿歌或小诗。
第五步:总结1.回顾歌曲《猜花》的主旋律和歌词。
2.进一步深入讨论不同花卉的特征、形态、颜色等方面的特点,并运用语言表达来描述。
3.引导学生自由创作与《猜花》相关的儿歌或小诗。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课外的教学素材,如花卉图片资料、花卉构造模型及花器样品等辅助教具,以及体育操动作编排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丰富地了解和感受了花卉的特征和美丽。
此外,通过朗诵诗歌和自由创作,我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
二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我们喜爱的歌曲猜花说课稿(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二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我们喜爱的歌曲猜花说课稿(花城版)》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一篇音乐课程说课稿。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歌曲《猜花》,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歌曲《猜花》的歌词、旋律和音乐知识,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和图片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二.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的学生中,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表达能力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可能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跟上音乐节奏,而有的学生可能对音乐比较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歌曲《猜花》的歌词、旋律和音乐知识,学会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舞蹈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在音乐中找到快乐。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猜花》的歌词、旋律和音乐知识的学习。
2.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把握,以及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舞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
2.教学手段:利用音频、视频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音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歌曲《猜花》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猜花》的歌词、旋律和音乐知识,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舞蹈表演,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猜花》的歌词、旋律和音乐知识。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歌曲猜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课歌曲猜花》是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教学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不同花朵的特点,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了解各种花朵的名称和特征。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童趣,易于学生接受和喜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善于模仿和表现,具有强烈的合作欲望。
但在音乐鉴赏力和唱功方面,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正确演唱歌曲,了解歌曲中所描绘的花朵名称和特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准确表达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花朵的美好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学生准确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以及对花朵特点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花朵道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花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朵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歌曲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错误。
4.情境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境表演,扮演花朵,展示花朵的特点。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的花朵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歌曲名称:《第1课歌曲猜花》2.花朵特点:以图片和文字形式呈现歌曲中所描述的花朵,如桃花、杏花、梨花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两部分: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 accuracy 和团队协作能力。
花城版音乐二下第1课歌曲《猜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猜花》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花城版音乐教材二下第1课的歌曲。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简洁易懂,描绘了孩子们猜测不同花朵的过程,培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节奏明快,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歌曲学习,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但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花朵的认识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能正确演唱歌曲《猜花》,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学会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培养音乐表达能力。
3.了解不同花朵的特点,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2.学生对花朵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歌曲。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花朵图片、歌曲乐谱等。
2.教学道具:花朵模型、节奏乐器等。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花朵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花朵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猜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熟悉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别教授歌曲的四个乐句,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对于难点部分,教师可以个别辅导,确保学生掌握。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节奏乐器伴奏,演唱歌曲《猜花》。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改编歌曲。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我们还知道哪些花朵?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花朵知识,扩大视野。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猜花》的节奏和音高,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歌曲《猜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认、读、拍、唱节奏(衬词节奏),学生认识并能控制这一节奏。
2. 学生能用愉快的心情学唱《猜花》,并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情绪和演唱形式合作性地进行演唱。
3.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即兴创编活动。
2学情分析《猜花》是一首根据海南民间音乐《调声》填词的歌曲,歌曲用问答的形式,以花作为题材进行对唱,一问一答,一领众合,表达了孩子们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敬,以及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一句衬词,形象地反应了孩子们在表演时热闹欢腾的气氛。
3 重点难点1、能用愉快的心情学唱《猜花》,并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情绪和演唱形式合作性地进行演唱。
2.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即兴创编活动。
3、新节奏的读,拍、唱4教学过程一、律动《火车跑得快》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做做运动热热身,请同学们一起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边唱边动。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图片让学生猜花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猜花》,不过在学之前我要考考大家,请大家看看大屏幕,请同学们看看上面的是什么花,把花的名字说出来。
(课件出示花的图片让学生猜。
)(二)、节奏训练师:看来同学们平时的知识都非常丰富,认识的花也很多,希望大家再接再励积累多点课外知识。
下面老师来要继续考大家,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节奏看看哪个同学打得又快又好。
1=C 2/4① x x x x ︱x x x ︱x 0‖② x x ︱x x ︱x x ︱x x x ︱x 0‖(三)、歌曲教学1、初听感受歌曲师;同学们的节奏打得太棒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
首先,请同学们完整地听一次,边听边仔细观察老师打的节奏打的是哪一句歌词。
(生回答)2、再听歌曲边拍边唱师:看来同学们的观察力真的很棒!下面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边拍边小声地跟唱。
3、看指挥唱师:同学们唱得很不错,下面老师要提高难度了,我们一起来跟音乐唱,不过要认真地看老师的指挥,看哪个同学注意力最集中,唱得最好听。
(提示学生要用美的声音来演唱)(学生跟指挥唱)师;同学们唱完这首歌曲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呢?生:很开心……师:老师的心情跟你们的一样也是非常开心,所以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要唱得稍为快一点,把快乐的情绪唱出来。
猜花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认识、读准、拍对、唱准这一节奏(后十六分节奏型),使学生认识并能掌握这一节奏,和复习四分休止符。
2. 通过学唱《猜花》,感受领悟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海南歌曲)3. 通过答问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用各种花来创作答问填唱。
4 尽量用对话形式来演唱歌曲。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
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的问题,不大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
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
重点难点重点:新节奏的读,拍、唱,四分休止符掌握。
难点:在音乐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思想、价值方面的教育。
【导入】猜花一、猜一猜1、在唱歌之前我们先来做猜谜游戏,老师来问你们来猜(花儿什么时候开?什么花儿红的像火焰?)生回答:说明你对花的认识还是挺多的。
师:什么花儿腊月开,朵朵夹在雪花中?xx同学很聪明。
师:什么花儿早上开,很像一个小喇叭?【讲授】猜花二、初听这么多漂亮的花已经被作曲家做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了,好的,那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三、再听说说歌曲是怎样一种情绪,有什么特点?都有哪些演唱形成?(解释演唱形成,问答式的演唱。
)【讲授】猜花四:学一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模唱法。
A:读读歌词,着重读准(嘁不隆咚锵隆咚锵)B: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互相配合形成。
C:学唱歌词,可教师先问,学生来答的形式学习,互换.再分男女答问。
D师领唱学生合唱【讲授】猜花五:唱一唱现在轮到你们来变现了,大家想想我们用什么形式来演唱歌曲呢?领唱,合唱(师领唱)分两组对答演唱,分男女生等多种形式,并互相进行评价。
【活动】猜花六:看一看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关于海南的一些小知识。
《猜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猜花》是花城出版社版,二年级下册第1课我们喜爱的歌曲中的一首歌。
《猜花》是一首根据海南民间音乐《调声》填词的歌曲,歌曲用问答的形式,以花作为题材进行对唱,一问一答,一领众合,表达了孩子们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敬,以及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一句衬词,形象地反应了孩子们在表演时热闹欢腾的气氛。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一切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是他们的主要特点。
这一课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能对这一课感兴趣。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让学生从体验、发现、表演等来感受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海南民间音乐《调声》的歌舞形式。
2.技能目标:学唱歌曲,能用对答的形式与他人合作演唱,能用大鼓、双响筒、碰铃等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型为歌曲做伴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以及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对答的形式与他人合作演唱。
教学难点: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型为歌曲进行合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小乐器,大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课前歌。
二、律动导入1.课前热身运动,掌握调声基本舞步及2/4拍基本韵律,为歌曲教学做铺垫。
2.用不同乐器敲击相应的节奏型,掌握不同乐器伴奏音型,解决教学难点。
3.歌舞律动,简介调声,揭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1.猜花出示各种花的图片,以《猜花》的伴奏乐为背景音乐,请学生猜一猜图片出示的是什么花。
2.听花(1)初听歌曲,边听边进行身势律动,感受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2)复听歌曲,师在衬词部分加入小镲进行伴奏,感受歌曲歌词大意,说说歌词中提到了几种花?这些花有什么特点?然后请学生找出师在何处加入乐器伴奏,简介衬词。
3.唱花(1)师生合作,学生演唱衬词及合唱部分,教师演唱除此以外的歌词。
(2)一问一答,挑战对答合作演唱,请一二组演唱“问”的部分,三四组演唱“答”的部分。
《猜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猜花》是花城出版社版,二年级下册第1课我们喜爱的歌曲中的一首歌。
《猜花》是一首根据海南民间音乐《调声》填词的歌曲,歌曲用问答的形式,以花作为题材进行对唱,一问一答,一领众合,表达了孩子们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敬,以及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一句衬词,形象地反应了孩子们在表演时热闹欢腾的气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一切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是他们的主要特点。
这一课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能对这一课感兴趣。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让学生从体验、发现、表演等来感受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海南民间音乐《调声》的歌舞形式。
2.技能目标:学唱歌曲,能用对答的形式与他人合作演唱,能用大鼓、双响筒、碰铃等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型为歌曲做伴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以及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对答的形式与他人合作演唱。
教学难点: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型为歌曲进行合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小乐器,大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课前歌。
二、律动导入
1.课前热身运动,掌握调声基本舞步及2/4拍基本韵律,为歌曲教学做铺垫。
2.用不同乐器敲击相应的节奏型,掌握不同乐器伴奏音型,解决教学难点。
3.歌舞律动,简介调声,揭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
1.猜花
出示各种花的图片,以《猜花》的伴奏乐为背景音乐,请学生猜一猜图片出示的是什么花。
2.听花
(1)初听歌曲,边听边进行身势律动,感受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2)复听歌曲,师在衬词部分加入小镲进行伴奏,感受歌曲歌词大意,说说歌词中提到了几种花?这些花有什么特点?然后请学生找出师在何处加入乐器伴奏,简介衬词。
3.唱花
(1)师生合作,学生演唱衬词及合唱部分,教师演唱除此以外的歌词。
(2)一问一答,挑战对答合作演唱,请一二组演唱“问”的部分,三四组演唱“答”的部分。
(3)互换角色,请三四组演唱“问”的部分,一二组演唱“答”的部分,轮到演唱的小组要起立面向其它组的同学。
(4)歌曲处理。
演唱时要求“领唱”的部分用p的力度,“合唱”的部分用f的力度;问的力度是p,答的力度是f。
4.敲花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用不同的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5.舞花
让学生模仿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进行歌表演。
四、结束
太好了,最后让我们在海南调声歌舞中结束本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