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模式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生产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17.44 KB
- 文档页数:3
动物营养学报2016,28(1):182-190C hi ne s e J our nal of A ni m al N ut r i t i on d o i :10.3969/j .i ssn .1006-267x.2016.01.024饲用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孟 昆 陈桂兰 刘国华 杨培龙 姚 斌*(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摘 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选择1日龄爱拔益加(A A )肉鸡48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
4个组安排如下:组Ⅰ为非转基因玉米的对照组,不添加甘露聚糖酶;组Ⅱ为非转基因玉米添加低剂量微生物来源甘露聚糖酶组,甘露聚糖酶活力500U/kg ;组Ⅲ为低剂量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组,甘露聚糖酶活力500U/kg ;组Ⅳ为高剂量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组,甘露聚糖酶活力5000U/kg 。
试验期42d 。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组Ⅲ和Ⅳ42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有显著提高(P <0.05),组Ⅳ料重比显著降低(P <0.05)。
组Ⅳ42日龄肉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组Ⅱ和对照组(P <0.05)。
组Ⅱ、Ⅲ和Ⅳ21和42日龄肉鸡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 >0.05)。
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能提高受试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但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屠宰性能;生长性能;肉鸡中图分类号:S816.4;S 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7X (2016)01-0182-09收稿日期:2015-07-13基金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13Z X 08011-005,2013Z X 08003-002);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C A R S -42-G 16)作者简介:孟 昆(1971—),男,吉林怀德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转基因饲料安全评价研究。
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作者:袁磊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4年第06期摘要:为了探索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本试验以100羽1~3日龄的白羽肉鸡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5组,每组20羽毛;试验处理中的不同的饲养密度分别为7 、9 、11 、13 和15 羽/m2;试验在计算白羽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同时,还对白羽肉鸡血清中的IL-10、IL-4和IL-1β的含量进行测定。
试验结果显示:饲养密度在11、13 和15 羽/m2时的白羽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明显低于饲养密度在7 和9 羽/m2时的白羽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且差异显著(P<0.05);饲养密度在11、13和15 羽/m2时的白羽肉鸡血清中IL-4的含量明显高于饲养密度在7 羽/m2和9 羽/m2时的白羽肉鸡血清中IL-4的含量,且差异显著(P<0.05);饲养密度在13 和15 羽/m2时的白羽肉鸡血清中IL-1β的含量明显高于饲养密度在7 、9 和11 羽/m2时的白羽肉鸡血清中IL-1β的含量,且差异显著(P<0.05);饲养密度对白羽肉鸡血清中的IL-10的含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没有影响。
以上结果表明,饲养密度在7 和9 羽/m2时可以防止饲养密度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饲养密度;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指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人们对畜禽的需求量和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养殖场的规模化养殖面积也需要急速的扩张,因此畜禽养殖的饲养密度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
虽然近年来前人对饲养密度进行的研究较多,但是前人的研究大多均以比较2~3个水平的饲养密度为主。
有研究表明,饲养密度会对肉鸡的生长性能造成影响,且饲养密度的过度提高会造成肉鸡的体重、采食和饲料转化率下降,使肉鸡的患病率升高[2]。
同时,饲养密度的过度提高还会威胁肉鸡的健康,使肉鸡出现应激和肠道问题[3],此外,有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饲养密度能够有效提升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4]。
不同饲养方式对乌骨鸡生产性能、肉品营养及药物残留的影响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乌骨鸡生产性能、肉品营养及药物残留的影响研究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对农产品生产方式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乌骨鸡是一种常见的禽类肉品,其养殖方式对其生产性能、肉品营养以及药物残留存在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乌骨鸡生产性能、肉品营养及药物残留的影响,以期为乌骨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乌骨鸡生产性能的差异对比1. 繁殖性能乌骨鸡的繁殖性能是评价养殖方式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表明,野外放养方式下的乌骨鸡比传统笼养方式下的乌骨鸡具有更好的繁殖性能,包括更高的孵化率和更少的蛋损失。
2. 生长性能乌骨鸡的生长性能直接影响其肉品质量。
传统笼养方式下的乌骨鸡生长速度较快,但肉质较为粗糙。
而野外放养方式下的乌骨鸡生长速度较慢,但肉质细嫩、口感更佳。
二、不同饲养方式对乌骨鸡肉品营养的影响1. 脂肪含量乌骨鸡的肉品脂肪含量是影响其肉质口感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野外放养方式下的乌骨鸡肉品脂肪含量较低,而传统笼养方式下的乌骨鸡肉品脂肪含量较高。
因此,野外放养方式下的乌骨鸡更适合追求低脂肪食品的消费者。
2. 蛋白质含量乌骨鸡肉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决定了其营养价值。
研究发现,野外放养方式下的乌骨鸡肉品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传统笼养方式下的乌骨鸡肉品蛋白质含量较低。
因此,野外放养方式下的乌骨鸡更适合追求高蛋白质食品的消费者。
三、不同饲养方式对乌骨鸡药物残留的影响1. 抗生素残留传统笼养方式下的乌骨鸡容易因密集饲养而频繁使用抗生素,导致抗生素残留问题。
而野外放养方式下的乌骨鸡相对较少接触抗生素,抗生素残留问题也较少。
2. 其他药物残留除抗生素外,乌骨鸡饲料中可能含有其他药物,如激素、生长促进剂等。
传统笼养方式下的乌骨鸡可能摄入更多的这些药物,从而增加了其在肉品中的残留量。
而野外放养方式下的乌骨鸡对这些药物的摄入量较低,药物残留问题相对较少。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作者:王雪晨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9年第14期摘要:为进一步验证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产生的影响,选择4种饲养模式对200只肉雏鸡进行了45 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处理1组能显著提高平均值增重,与处理2组相比差异性极显著(P0.05),其中处理2组的半净膛率要显著低于其他各个组别(P0.05),综合上述各项指标以处理3组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最为优异,在今后肉鸡养殖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饲养方式;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影响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4.0010引言近年,我国家禽养殖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整体的养殖效益较低,养殖效率较差,饲料利用率不高,养殖成本较高。
另外,由于我国家禽品种良莠不齐,药物使用不合理,存在很高的药物残留问题,导致我国生产的肉鸡产品在市场中缺乏竞争能力。
为进一步验证不同养殖模式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产生的影响,选择4种养殖模式,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選取从某鸡场选择新出生的健康肉雏鸡,按照体重一致的原则,随机挑选了200只,将其平均划分为4个组别,每组50只。
饲料配置中,按照我国肉用雏鸡饲养标准配置。
饲料原料主要包括玉米、麸皮、大豆粕、鱼粉、碳酸钙、碳酸氢钙、预混料、赖氨酸、蛋氨酸,添加比例分别为63.35%、15.32%,16.50%、2.00%、0.18%、1.50%、1.00%、0.33%、0.08%。
1.2方法研究共设计4种不同的饲养模式,第1种模式在整个养殖期间内采用全部笼养养殖模式。
第2种模式是雏鸡全部采用地面平养。
第3种模式是先笼养10 d,再平养30 d。
第4种模式是笼养和平养各20 d。
预试期5 d,正式试验期40 d。
研究中,4个组别的雏鸡除养殖模式不同外,其他饲养管理均保持一致。
不同养殖模式下肉鸡生长性状、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研究时凯;杨智青;陈长宽;侯福银;金崇富;陈应江【摘要】对比分析在3种不同饲养模式下肉鸡的生长性状、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生长性状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养殖模式饲养的肉鸡在5、6、7、8、9周龄时肉鸡体质量没有显著差异;10周龄时,散养模式的肉鸡体质量极显著高于发酵床模式及网上平养模式.体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养殖模式饲养的肉鸡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胫长、胫围、鸡冠高1、鸡冠高2、鸡冠长及毛孔数没有显著差异.屠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养殖模式养殖的肉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及腿肌率没有显著差异.肉品质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养殖模式饲养的肉鸡胸肌和腿肌的pH值、肉色、剪切力、系水力、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及胶原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15【总页数】3页(P129-131)【关键词】养殖模式;肉鸡;生长性状;体尺性状;屠宰性能;肉品质;畜牧业【作者】时凯;杨智青;陈长宽;侯福银;金崇富;陈应江【作者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0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0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0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0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0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31.4随着畜牧业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畜禽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家禽的养殖从传统模式逐步向集约化、工厂化、机械化、自动化过渡,养殖模式对养殖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大[1-3]。
体质量和体尺性状作为能够准确反映肉鸡体型外观的量化指标,是遗传选育过程中重要的表型性状[4]。
目前对肉鸡屠宰性能(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等)的研究比较广泛,屠宰性能与养殖模式、品种、饲养条件及性别有关[5-11]。
·52·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9期要齐全。
此外,按县级单项工程验收和各类农业开发 项目的要求,预留好质量保证金,为项目整体工程通过上级验收做好必要的准备。
三是强化培训。
强化对县级财政部门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坚持财会持证上岗制度,使财会人员做到既熟悉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又了解有关项目管理的政策和规定,提高财会人员政策及业务水平。
同时,强化对相关报账人员的业务指导,加强其对财务、工程等报账相关制度的学习,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有利于报账制的执行。
6 严把管护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运行管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关系到项目区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确保项目区工程正常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及项目竣工后要严格把好项目工程管护关。
一是营造氛围。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宣传项目建设的成效,宣传项目区与非项目区的区别,宣传项目建成前后的效益对比。
以事实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让农民群众参与到项目的监督和管理中来,在项目区形成建设工程、使用工程和爱护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建后管护。
年度项目单项工程经县级验收达标后,项目施工单位与项目主体及时做好项目工程移交管护手续,并做到“三个落实”到位,即项目工程管护的主体落实到位,项目工程管护的责任人落实到位,项目工程管护的经费渠道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工程发挥长久效益。
三是完善机制。
不断完善建后跟踪调查和效率测评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到已建项目区,实地查看工程设施的完好程度,了解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掌握项目工程的管护情况。
同时,加强项目区乡镇年度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考核考评,抓好典型、及时通报,切实克服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全面提升项目建设与管护的水平。
以上 “六关”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关”把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工作水平也就会提升了。
饲用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孟昆;陈桂兰;刘国华;杨培龙;姚斌【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6(0)1【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选择1日龄爱拔益加( AA)肉鸡48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
4个组安排如下:组Ⅰ为非转基因玉米的对照组,不添加甘露聚糖酶;组Ⅱ为非转基因玉米添加低剂量微生物来源甘露聚糖酶组,甘露聚糖酶活力500 U/kg;组Ⅲ为低剂量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组,甘露聚糖酶活力500 U/kg;组Ⅳ为高剂量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组,甘露聚糖酶活力5000 U/kg。
试验期42 d。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组Ⅲ和Ⅳ42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有显著提高( P<0.05),组Ⅳ料重比显著降低( P<0.05)。
组Ⅳ42日龄肉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组Ⅱ和对照组( P<0.05)。
组Ⅱ、Ⅲ和Ⅳ21和42日龄肉鸡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 P>0.05)。
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能提高受试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但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annanase transgenic corn on growth performance, carcass performance and bloo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broilers.A total of 480 one-day-old Arbor Acres ( AA) broiler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4 groups, with 6 six replicates per group and 20 broilers per replicate.The four groupsshowed as follows: group Ⅰ, broilers fed non-transgenic corn without addition of mannanase as the control; group Ⅱ, broilers fed n on-transgenic corn with addition of mi-crobial mannanase at low dosage of mannanase activity ( 500 U/kg);groupⅢ, broilers fed mannanase trans-genic corn with low dosage of mannanase activity (500 U/kg); and group Ⅳ, broilers fed mannanase trans-genic corn with high dose of mannase activity ( 5 000 U/kg) .The trial lasted for 42 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aily gain of broilers aged of 42 days in groups ⅢandⅣ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ratio of feed to ga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Slaughter percentage, eviscerated percentage of broilers aged of 42 days in group Ⅳ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Ⅱand control group( 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4 groups in bloo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P>0.05).It is concluded that diet added mannanase transgenic cor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growth and carcass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while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bloo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总页数】9页(P182-190)【作者】孟昆;陈桂兰;刘国华;杨培龙;姚斌【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4;S831.5【相关文献】1.新型耐热植酸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张现玲;梁陈冲;于会民;陈宝江;李军国;李学军;杨禄良;汤海鸥2.单宁与饲用纤维素酶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的影响 [J], ZHAO Mengdi;DI Lingfeng;TANG Zeyu;LI Chengyun3.饲用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形态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 刘伟; 夏磊; 王江水; 苏长城; 郭秀云; 刑新荣; 胡卫华; 占秀安4.N-氨甲酰谷氨酸对快大型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J], 王春平;吴飞5.25-OH-VD_3和植酸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J], 唐亚东;郑涛;左建军;冯定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纤维饲粮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肠道功能的影响作者:董以雷姚启蒙李和朋赵群峰李宝华朱应波刘雪兰伏春燕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24年第02期关键词:纤维饲粮:肉鸡:生长性能:生化指标;肠道发育纤维是日粮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对纤维素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畜禽日粮中适量添加纤维可以维持肠道正常结构,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微生物区系,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我国养殖业蛋白原料进口依赖度高,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要求推进使用谷物和杂粕实现对饲料中玉米豆粕的减量替代,增加畜禽日粮纤维素含量、降低蛋白含量、提高饲料转化率,保障养殖业安全、稳定发展。
麸皮、米糠、玉米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均为谷物加工副产物,富含粗纤维、粗蛋白、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常作为纤维原料添加在猪、禽、反刍动物的饲料中。
研究显示,日粮添加0.5%~1.5%麸皮提高了鹌鹑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相对重量和绒隐比,增加体重,提高饲料利用率:用含18%全脂米糠的日粮饲喂28日龄四川鹅,对57~70日龄阶段的生长性能有积极影响:日粮中添加34.8%米糠可促进苏淮猪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生长,增加空肠隐窝深度:饲喂含30%DDGS的日粮可降低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绒隐比。
鸡可以耐受一定水平的日粮纤维。
适宜的纤维水平,可以促进肉鸡的生长发育,但是超过耐受量后,受纤维本身抗营养属性的影响,会导致肉鸡生产性能下降。
彭涵等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5%纤维能够提高恒大肉鸡的生产性能,但当纤维水平提高到9%时,肉鸡的日增重显著降低、料重比显著增加。
当肉鸡日粮中添加15%DDGS时,需配合一定量的复合酶制剂使用。
不同来源的纤维因其结构和特性的差异,使其在肠道中的流通速率不同,进而对畜禽采食量、肠道蠕动、肠道发育、微生物菌群等产生不同影响。
目前,有关单一饲粮纤维的饲喂效果,或混合纤维饲料的适宜添加水平的研究较多,而不同来源纤维饲喂效果的比较,特别是对肉鸡生长发育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白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与健康评估白羽肉鸡是目前养殖业中常见的养殖品种之一,其肉质鲜嫩可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而了解养殖鸡群的健康状况对养殖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而血液生化指标是评估鸡群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白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与健康评估的相关内容。
血液生化指标是通过检测鸡群血液中的各种生化物质来评估鸡群的健康状况。
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清总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等。
首先,血红蛋白是评估血液供氧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负责携带氧气到达鸡体各个组织和器官进行正常代谢。
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表明鸡群可能存在贫血的情况,造成能量代谢能力下降。
血红蛋白的测量可以通过血液检测仪进行,通过比对标准值来评估鸡群的血液供氧能力。
其次,白细胞计数是评估鸡群免疫力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繁殖。
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增高可能意味着鸡群正在遭受感染或疾病。
因此,定期检测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养殖管理者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血红蛋白浓度是另一个重要的血液生化指标。
它可以评估血液中氧气的传输情况。
低血红蛋白浓度可能表示鸡群存在贫血的情况,而高血红蛋白浓度则提示可能出现脱水或其他健康问题。
通过定期检测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帮助养殖管理者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
血清总蛋白是衡量鸡群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清总蛋白包括血浆蛋白和球蛋白,它们在调节鸡体水平、提供免疫功能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血清总蛋白的含量,可以了解鸡群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障碍的情况。
葡萄糖是鸡体能量代谢的关键物质,也是评估鸡群机体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反映机体对能量的利用情况和糖代谢的平衡状态。
血糖水平过高可能意味着鸡群存在糖尿病或其他代谢紊乱疾病,而血糖水平过低则可能提示能量供应不足或胃肠道问题。
研究与探讨Y952018年1月·下浅谈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率及肉品质的影响孙洪武1 王发军1 黄 勇1 陈 波1 何跃进1 张克才1 顾昌全2(1.扬中市油坊镇畜牧兽医站,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 212200;2.扬中市城区畜禽检疫检验站,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 212200)摘 要 随着肉鸡产业快速发展,饲养方式出现多样化:地面平养、网上平养、笼养及散养。
本文探讨每个养殖方式特色之处,分析不同养殖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率及肉品质的影响,为更好养殖肉鸡提供见解,让肉鸡养殖更规模化、现代化、绿色生态化。
关键词 养殖方式;肉鸡;生产性能;屠宰率;肉品质肉鸡在我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虽然起步较晚,但肉鸡业是我国畜牧业中发展最快,市场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最高。
传统的肉鸡采用地面平养法,此方式增加鸡舍空气中氨气浓度和可吸入颗粒物,而且鸡与排泄物直接接触,易发生疾病。
因而,药物用量增加,药残量高,直接影响禽肉产品的安全性,危机肉鸡业发展。
据郑云峰(2005)﹝1﹞报道,现在为满足人们对鸡肉产品数量需求的增长,肉鸡的饲养从原来散养的传统饲养方式逐渐向高密度的笼养方式发展。
因此,国内诸多企业采用网上饲养或笼养代替地面平养。
国外对肉鸡网上饲养或笼养的研究表明肉鸡料肉比、死亡率不受饲养方式的影响;网上饲养或笼养肉鸡体重与地面平养没有差异或高于地面饲养,而胸囊肿、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地面平养。
1 饲养方式1.1 地面平养地面平养是饲养肉仔鸡的普通方式,适用于中小型养殖场。
肉鸡地面平养要使用垫料。
垫料选择的要求:垫料的吸水性是首要条件,以保持鸡舍地面干燥,表1部分垫料吸水性可做参考;其次,垫料的来源和成本;第三,垫料的种类及其管理中出现的缺点和问题。
选择垫料时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资源,选择性能好、经济实用的垫料。
表1 部分垫料的溶水性能(最大含水量)垫料花生壳枯松针稻壳木松刨花玉米芯松树皮松木锯屑粘土松树残枝碎屑100g水分(g)20320717119012314910269165地面平养的优点:一是垫料与排泄物结合发酵产生热量,增加温度,提高肉用仔鸡抗寒性;二是垫料中微生物产生VB 12,这是肉仔鸡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肉鸡扒翻垫料时可以从厚垫料中获得VB 12﹝2﹞;三是地面平养方式,投资小,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