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诗歌与小说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第9课诗歌与小说使用时间:2017-9-【课前预习】【知识梳理】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1)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____________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第一:以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二:__________倾向和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2.楚辞(1)产生: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_______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特点:①句式②瑰丽华美、想象奇特,具有抒情的风格。
(3)代表作品:屈原的《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感。
(4)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风格的先河;和_________ 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1)产生: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2)特点:赋是一种专重____________、文采华丽的文体。
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概念阐释]楚辞既是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种文学体裁。
汉人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
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后人也以“骚”来指称楚辞。
[核心比较]《诗经》和楚辞艺术特点上的不同(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章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1)唐代诗歌繁荣原因:①时代特征: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制度促进: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潍坊中学高二历史学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编写:齐大英审核:郭卫芹2011-9-20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经》中对美的憧憬和追求,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感悟唐诗反映的唐朝历史的兴衰与沧桑;体会宋元文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愫;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基础梳理:一、先秦文学1.《诗经》①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②内容:《诗经》经过的辑录、删定,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分为、和三部分。
③特点:第一:以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二:__________倾向和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2.楚辞①地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风格的先河;和_________ 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②特点第一:吸收精华,采用方言;第二:句式,更适合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③主义的创作手法。
④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二、汉代文学:汉赋1.特点:专重_________、文采__________;吸收先秦文学的表现手法,是一种____________散文。
2.代表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唐代文学:诗歌1.唐代诗歌繁荣原因:①时代特征:繁荣、开放、文化多元。
②制度促进: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③继承发展: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2.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四、宋代文学:词1.宋词兴起发展的原因:①自身特点:句式灵活,更容易表达情感。
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一、选择题1.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答案】 D【解析】《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A、C两项说法正确。
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情感奔放,想像奇特,文采华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B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2.“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辞藻华丽”,这是下面哪种文学体裁的特点()A.楚辞B.汉赋C.宋词D.散曲【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体裁特点的把握。
3.(2011·徐州)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B【解析】①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②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③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思》,④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
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他不可能研究过③④。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材料表现的这一文学体裁取得最为辉煌的成就是在() A.汉朝B.唐朝C.元朝D.清朝【答案】 B【解析】材料表现的文学体裁是唐朝的诗歌。
5.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
”下列能体现“自然”之意的有()①直抒胸臆②对仗押韵③格律工整④雅俗共赏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B【解析】对仗押韵、格律工整不能体现“自然”之意,排除②③项。
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导学案设计:孔翠芳姓名:班级:小组:要求:【问题组一】课前自主完成,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问题组二】课上学习组合作学习【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
寻踪光被,采风济美。
史芳沁溢,今兴迎来。
叙故事而扬激情,闻新歌而扑旧怀。
百年六中,聚时代之名流;举世名校,开盛世之篇章。
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校堂傍秀水之畔,才气若浩瀚迸发。
人师聚万漉千淘,可叹精英;学子汇千挑万选,堪称高材。
传道授业,打造卓越;习文悟德,拼搏一流。
拜慕无数,教德之扬名;褒奖有加,学业之高深。
继往开来,又上一层;吐故纳新,更进一步。
……——《光被赋》此篇文章是何种体裁?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文学体裁?【问题组二】鉴赏感悟(小组合作)1、【春秋战国】4.【宋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南宋·辛弃疾)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北宋·柳永)《历代词话》中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5.【元代】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第9课诗歌与小说1、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其”指的是下列哪位词人()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2、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
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
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3、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这说明()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4、中国古代文学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众多作品反映不同时期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怀。
阅读下面精美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①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5、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走红中国。
其中有一道根据作品判断作者的题,内容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该作者() A.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B.作品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C.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D.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
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A.城市经济日趋繁荣 B.专制皇权逐渐加强C.选官制度明显变化 D.民族融合已经加深7、2014年,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诞生了史上第一个赋社彭城赋社,专门从事辞赋的整理、创作、研究,重点开发“汉代五绝”之一的汉赋资源。
下列关于汉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8、北宋的词家,前期如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全都是南人,后期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于江南或其周边。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化中心南移 B.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C.北宋时期出现学术中心南移趋势 D.宋词具有南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9、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
这反映出() 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10、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釵为弁,文武双全。
这反映出() 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 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11、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
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 A.《二京赋》 B.《将进酒》 C.《雨霖铃》 D.《窦娥冤》12、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这说明() 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13、汉武帝时期,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
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
这表明乐府诗() A.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 B.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C.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 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14、“举凡商人生活的一切方面,几乎无不在明代商贾小说的表现范围之中,商人已经成了商贾小说的主角。
”这主要反映了明代() A.商人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业经济的繁荣C.小说创作进入新阶段 D.市民阶层的扩大15、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在其著作《镜花缘》中借才女卢亭亭的口说:“将来若花姊姊做了国王,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队暴安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安牍,辅佐他做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
”在此,作者意在表达的思想是() A.反对专制统治 B.主张男女平等 C.彻底批判儒学 D.赞同女子参政16、唐代有很多描绘商人生活的诗篇,如元稹的《估客乐》和刘禹锡的《贾客词》等,大多极力渲染商人和农民的苦乐之别。
而到了宋代,文学作品更多宣传的是商人和儒生的苦乐之别。
由此可见,宋代() A.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财富多寡决定人的社会地位C.儒学的义利观遭到颠覆 D.政府政策变化提升商人地位17、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
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 B.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C.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 D.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18、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
神话小说中的“八仙”均为凡人得道,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是晚近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
这种现象表明() A.民间思想需要借助外来宗教传播 B.民间文化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古代文化呈现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D.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性特色浓厚19、古诗词在不同程度上为历史研究起到了很大作用。
与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相关的史实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西汉文景之治 C.三国赤壁之战 D.唐朝安史之乱20、自汉高祖至景帝的60多年间,赋体文学在创作上大体继续着楚辞的余绪,以骚体赋为主流。
有文学史家称,汉初“只可算是辞的时代,而不是赋的时代”。
汉初赋体文学形成此特点的原因主要是() A.西汉初年经济凋敝 B.道家无为思想的制约C.战国楚辞体的影响 D.政府文化政策的控制21、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首诗() A.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 B.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C.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 D.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22、《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挑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
这说明() A.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 B.古代小说悄竹源于市民生活C.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 D.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较普遍23、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
这一变化折射出() A.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C.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D.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24、“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
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
这反映了明代文学() 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25、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
这从侧面反映了() A.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 B.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C.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 D.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26、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情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扩大 B.民族融合加强和中外交流广泛C.君主专制加强与理学的思辨化 D.社会识字率提高印刷成本上升27、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
这反映了当时() A.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28、有学者评论某一小说,认为它结构丰富,可以被视为清朝中期精英阶层生活的缩影,包括家庭结构、政治、经济等。
该小说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29、《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
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 A.具有重诗的社会风气 B.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C.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 D.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30、明代短篇小说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有着非常精彩的描绘。
据统计,在“三言”、“二拍”近200篇作品中,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70篇,一些商人发家致富的事迹,也成为描述的对象。
这折射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终结 B.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C.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 D.市民阶层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31、()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清参考答案:1—5:DCDAA 6—10:ABDBC11—15:ABABD 16—20:ACCDA21—25:BAAAB 26—31:AAD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