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诗歌小说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课文原文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__________本诗作者冰心,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知识点一、词语解释1、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例句:这封家书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漫灭了。
2、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例句:回首往事,我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3、波涛:大波浪。
例句:海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飞翔。
4、清响:清脆的响声。
例句:寂静的山谷里偶尔传来马鞭的清响。
二、近义词:漫灭——磨灭回忆——记忆思潮——思绪(思想)三、反义词漫灭——长存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作者冰心的话说,就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课文原文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__________本诗作者冰心,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知识点一、词语解释1、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例句:这封家书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漫灭了。
2、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例句:回首往事,我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3、波涛:大波浪。
例句:海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飞翔。
4、清响:清脆的响声。
例句:寂静的山谷里偶尔传来马鞭的清响。
二、近义词:漫灭——磨灭回忆——记忆思潮——思绪(思想)三、反义词漫灭——长存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第9课诗歌与小说1.有学者指出:《诗经》里的“国风”作为民歌,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由此可见,“国风”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诗情画意 D.雅俗共赏解析:《诗经》里的“国风”作为民歌,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现实主义,因此选B项。
答案:B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这段文字的创作文体属于( )A.楚辞B.唐诗C.宋词 D.元曲解析:楚辞想象力丰富,其作品带有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辞藻华丽为特征,这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社会动乱与经济凋敝B.国力的强盛C.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D.宏阔广大的文人气度解析: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国力强盛,因此体现在汉赋上呈现出气势恢宏的特征,故B项正确。
答案:B4.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X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 B.杜甫C.李白 D.王维解析:结合材料某某息“盛唐”“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X可循”反映的是盛唐时期浪漫主义艺术,符合上述特点的是李白。
所以答案选C。
答案:C5.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通俗化的发展趋势解析:材料信息体现出其内容出现通俗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
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
潍坊中学高二历史学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编写:齐大英审核:郭卫芹2011-9-20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经》中对美的憧憬和追求,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感悟唐诗反映的唐朝历史的兴衰与沧桑;体会宋元文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愫;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基础梳理:一、先秦文学1.《诗经》①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②内容:《诗经》经过的辑录、删定,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分为、和三部分。
③特点:第一:以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二:__________倾向和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2.楚辞①地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风格的先河;和_________ 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②特点第一:吸收精华,采用方言;第二:句式,更适合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③主义的创作手法。
④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二、汉代文学:汉赋1.特点:专重_________、文采__________;吸收先秦文学的表现手法,是一种____________散文。
2.代表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唐代文学:诗歌1.唐代诗歌繁荣原因:①时代特征:繁荣、开放、文化多元。
②制度促进: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③继承发展: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2.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四、宋代文学:词1.宋词兴起发展的原因:①自身特点:句式灵活,更容易表达情感。
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一、选择题1.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答案】 D【解析】《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A、C两项说法正确。
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情感奔放,想像奇特,文采华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B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2.“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辞藻华丽”,这是下面哪种文学体裁的特点()A.楚辞B.汉赋C.宋词D.散曲【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体裁特点的把握。
3.(2011·徐州)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B【解析】①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②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③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思》,④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
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他不可能研究过③④。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材料表现的这一文学体裁取得最为辉煌的成就是在() A.汉朝B.唐朝C.元朝D.清朝【答案】 B【解析】材料表现的文学体裁是唐朝的诗歌。
5.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
”下列能体现“自然”之意的有()①直抒胸臆②对仗押韵③格律工整④雅俗共赏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B【解析】对仗押韵、格律工整不能体现“自然”之意,排除②③项。
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导学案设计:孔翠芳姓名:班级:小组:要求:【问题组一】课前自主完成,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问题组二】课上学习组合作学习【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
寻踪光被,采风济美。
史芳沁溢,今兴迎来。
叙故事而扬激情,闻新歌而扑旧怀。
百年六中,聚时代之名流;举世名校,开盛世之篇章。
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校堂傍秀水之畔,才气若浩瀚迸发。
人师聚万漉千淘,可叹精英;学子汇千挑万选,堪称高材。
传道授业,打造卓越;习文悟德,拼搏一流。
拜慕无数,教德之扬名;褒奖有加,学业之高深。
继往开来,又上一层;吐故纳新,更进一步。
……——《光被赋》此篇文章是何种体裁?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文学体裁?【问题组二】鉴赏感悟(小组合作)1、【春秋战国】4.【宋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南宋·辛弃疾)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北宋·柳永)《历代词话》中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5.【元代】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说课稿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
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
《短诗三首》被选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现代诗歌”单元,通过学习的层层深入,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发现美的眼睛,激发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在赋予乐感的反复地朗读中,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三、说教法、学法四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接触过现代诗,但是对现代诗特点了解相对模糊。
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通过探究学习,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
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进而实现用“繁星”学习现代诗特点、用现代诗特点学习“繁星”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四、说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文纸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星星卡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五、说教学流程:(一)初读诗歌,释义诗题1.出示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2.自由读诗,明确诗序。
3.简介作者,解释“繁星”,指导书写。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
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作者介绍: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我会写:繁:繁星繁密繁多繁杂删繁就简漫:漫谈漫长漫道漫不经心漫山遍野灭:消灭灭亡磨灭熄灭自生自灭藤:紫藤白藤葡萄藤顺藤摸瓜萝:藤萝绿萝女萝萝卜菠萝膝:膝盖护膝盘膝卑躬屈膝促膝长谈涛:波涛浪涛林涛惊涛骇浪波涛汹涌躲:躲闪躲让躲避躲藏东躲西藏形近字:漫(漫长)慢(慢慢)灭(熄灭)火(火柴)藤(藤蔓)腾(奔腾)萝(萝卜)箩(箩筐)膝(膝盖)漆(漆黑)涛(波涛)铸(铸造)近义词:漫灭—磨灭回忆—回想理解词语:【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
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
紫藤的通称。
【思潮】(1)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2)某一时期内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清响】清脆的响声。
课文主题:《繁星(七一)》:通过回忆小时候的事,歌颂了童真和母爱。
《繁星(一三一)》:用排比、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赞颂。
《繁星(一五九)》:运用类比、联想和比喻,表达了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这三首短诗通过对母亲和大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九课诗歌与小说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
(1)文学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①________。
(2)主要内容: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②________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文学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4)深远影响: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楚辞。
(1)产生形成:战国时期③_______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代表作品:屈原创作的《④________》是楚辞体中的名篇。
(3)文学特点:楚辞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采用⑤________的句式;以瑰丽华美、想象奇特著称。
(4)深远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⑥________风格的先河。
与“风”(《诗经》)合称“⑦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
(1)形成条件: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吸收了先秦《诗经》和⑧________表现手法。
(2)文学特点:专重铺陈排比、⑨________。
答案: ①诗歌总集②春秋中期③屈原④离骚⑤自由灵活⑥抒情浪漫⑦风骚⑧楚辞⑨文采华丽♨温馨提示楚辞以南方民歌为基础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又称“骚体”。
其艺术特点是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应用提升】1.关于楚辞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A.是战国时期的屈原等吸取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而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B.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抒情诗C.楚辞中的许多作品,反映了屈原的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D.楚辞主要是屈原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楚辞”这种文体的解释,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不完整。
答案:A二、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
(1)繁荣原因。
A.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第9课诗歌与小说哈尔滨市第八十八中学于忠伟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授课日期:2008年月日第节,高二·一班,月日第节,高二·二班2008年月日第节,高二·三班,月日第节,高二·四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特点;了解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著名诗人和作品;了解宋词与元散曲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名家名篇;让学生知道明清小说的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及其流变原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硕鼠》、《关雎》等研究《诗经》的特点;结合宋词、元散曲名篇的内容和背景研究宋元文人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经》中对美的憧憬和追求,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感悟唐诗反映的唐朝历史的兴衰与沧桑;体会宋元文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愫;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文学成就及其特色。
教学难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以及通过明清小说认识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课时:本节教材用二课时。
板书设计:第9课诗歌与小说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特点3.“风骚”——源头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特点二、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背景;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2.宋词:豪放派:苏辛;婉约派:柳永、李清照3.元曲:含义三、明清小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引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明清小说则将日常生活和普通市民都纳入创作视野,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着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犀利批判。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我们先来看《诗经》,请同学们阅读本目教材的前两个自然段,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来通过提问来检验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1.《诗经》《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诗经》共包括305篇诗歌。
板书:1.《诗经》:305篇这305篇诗歌从出现的年代来看,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
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什么?赋、比、兴指的是什么?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诗歌的来源分成三个部分。
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其中风的部分最具意义及历史影响,请看教材是如何评价的?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请看教材P37《赋、比、兴》的文字阅读框。
同学们学过《诗经》中的哪些篇目?教材的小字部分摘录了《诗经》中的《硕鼠》、《关雎》中的一些诗句,请同学们阅读欣赏。
下面我们来看楚辞,楚辞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板书: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板书: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楚国都城郢被秦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教材中哪些语句可以作为楚辞的特点?板书: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特点特点:自由灵活的句式,瑰丽华美、想像奇特。
至此,教材上将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都介绍给了大家。
也就是:“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板书:3.“风骚”——源头请同学们看教材P37最后一个小字自然段。
板书:4.汉赋司马相如是汉赋名家,汉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与时代密切相关。
板书:4.汉赋:产生背景请看教材: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与其相适应的汉赋被称为带韵的散文。
板书: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其特点是: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
板书: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特点二、唐诗、宋词与元曲汉赋的产生与时代密切相关,唐诗、宋词、元曲这样的时代文学也与其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先来看唐诗。
板书:1.唐诗:背景请同学们阅读本目第一自然段,唐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归纳为几点。
一是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大唐帝国的诞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生命。
二是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人诗歌。
三是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也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艺术创作方面提供了借鉴,韵律更加工整、回还有致。
唐诗的繁荣从一个数字上可以得到印证,据记载,唐朝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
教材上主要介绍了唐朝的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成就。
板书:1.唐诗:背景;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人称“诗仙”,有人这样概括他:傲世独立,洒脱不羁,风驰电掣,雄浑壮阔。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其诗风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教材上对他的诗歌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他充满浪漫主义奇特想象的诗篇中,蕴涵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对人世的深挚关爱。
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呢?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川。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有两个称呼:“诗圣”、“诗史”。
“诗圣”指的是他成熟的写作技巧,凝重的诗风。
“诗史”指的是他的诗作内容就是一幅历史的风情图。
杜甫曾经经历过八年的安史之乱(755——763),其作品中的苦涩与艰辛更显其对国与家的热爱。
教材的小字摘录了杜甫的《春望》,请同学们阅读。
同学们还知道杜甫的哪些作品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潼关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
代表作有《卖炭翁》、《杜陵叟》、《琵琶行》、《长恨歌》。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诗之后的时代文学就是宋词。
板书:2.宋词宋词又被为“长短句”,与诗相比,其优点是:便于更加灵活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
宋词主要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风格,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两种风格并不截然分开,许多词人的作品往往兼具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
教材上分别列举的代表人物是:豪放派的“苏辛”,即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小字还介绍了婉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李清照。
板书:2.宋词:豪放派:苏辛;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北宋词人苏轼:词风意境开阔,雄浑壮观,代表作品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请看教材P39《念奴娇·赤壁怀古》节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沉郁悲凉,有《稼轩长短句》等作品传世。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kuài,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此词全文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回忆了金兵南下烧杀抢掠的罪行,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北宋柳永的词作体现市民情趣,委婉含蓄、回还往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
他在代表作《雨霖铃》中,把依依惜别的离情和肃杀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柳永和《雨霖铃》柳永(约984—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政治上不得志,怀才不遇,放荡不羁,喜欢和民间艺人、歌女交往。
他对词的发展也作出重大贡献,形式上由字数较少的小令发展为字数较多的慢词;语言上突破文人雅词,吸收了民间俚俗语言;表现手法上形成婉约风格。
代表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中,作者把依依惜别的离情和肃杀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也是婉约派的一位代表人物,你知道她的哪些作品呢?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