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 格式:docx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十四五” 我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作者:曾昆来源:《新材料产业》2020年第06期1 “十四五”发展形势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将进入新的节点,从国际环境、国内环境,以及产业自身发展等方面综合分析来看,我国新材料产业处于重要战略调整和机遇期。
1.1 国际环境新冠疫情影响广泛,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短期内不会消减,发达国家将继续对我国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出口限制和封锁,我国新材料进出口将受到影响,高端材料和装备供应链断裂风险加大。
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重构,欧美发达国家更加强调产业布局的安全性,增强重要物资的战略生产和储备能力,加快关键产业转移,我国从发达国家引进先進新材料技术和高端装备等难度将加大。
与此同时,这也给我国新材料实现国产替代提供了机会,倒逼我国新材料产业加快自主创新,做好关键环节的固链强链。
1.2 国内环境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我国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迫切需要新材料的支撑,新基建带来的5G、特高压、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快速发展,将显著增加新材料需求。
与此同时,我国生产要素和市场条件发生变化,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我国新材料产业实现可持续增长、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增大。
1.3 新材料产业自身发展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应用领域逐步拓宽,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初步建立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具备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形成了东部沿海集聚、中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布局,拥有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材料领军企业。
与此同时,我国新材料产业还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高端材料自给率不高、核心技术与专用装备水平相对落后、推广应用难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总体来看,我国新材料产业还处于爬坡上坎阶段。
312020 / 11 中国石化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门类,成为我国化学工业体系中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2019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主要类别产量接近1900万吨,表观消费量接近3000万吨,自给率约61%,较2018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发展,不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年均增长速度,都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
但总体来看,我国化工新材料产品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中高端产品比例相对较低,现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受技术水平的制约,国内产品质量和价格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部分化工新材料虽然迅猛发展,但也开始出现部分品种及原料结构性过剩问题。
从细分领域来看,自给率较低的是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聚氨酯材料及其关键原料已基本实现自给;氟硅树脂、热塑性弹性体、功能性膜材料的自给率较高,但存在产品结构性短缺。
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尚处于发展导入期,无论是生产还是应用量均较小。
高性能树脂:进一步提高供应能力一是高端聚烯烃。
按消费量计,高端聚烯烃占化工新材料消费量的40%,也是自给率水平最低的化工新材料之一。
高端聚烯烃的发展重点之一是要进一步提升高端聚烯烃的供应能力。
一是改进催化剂体系,如采用茂金属催化剂体系可获得比传统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下性能更优的聚乙烯和聚丙烯产品;二是改变共聚单体,如采用高碳α烯烃共聚的聚乙烯产品,□ 李 岩 张 丽 白 颐 郑宝山我国化工新材料“十四五”发展重点日前,仪征化纤生物可降解塑料新品PBSA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助力工程塑料绿色发展。
刘玉福 摄添加乙烯、丁烯作为共聚单体的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和添加乙烯形成较高含量乙丙橡胶相的抗冲共聚聚丙烯等;三是通过工艺设备和操作参数调整形成的特殊分子结构和应用性能产品,如双峰、多峰牌号,高熔指牌号,低嗅味牌号等;四是加强特种聚烯烃产品研发,展开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早日实现稳定、高质量的工业化生产。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公布日期】2021.11.18
•【字号】
•【施行日期】2021.11.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
正文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新材料
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设区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工信局,赣江新区经发局:
现将《江西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11月18日附件:江西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企业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一、背景和目标1.1背景新材料产业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产业之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新材料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高端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
但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
因此,在“十四五”期间,需要制定发展规划,推动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2目标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我国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的目标如下:(1)产业规模: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实现年产值5000亿元以上。
(2)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新材料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材料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增值能力和供应链协同效应。
(4)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5)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重点和措施2.1产业规模和布局(1)建设新材料产业核心示范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2)加大对重点新材料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投资,提升产业规模。
(3)鼓励企业开展战略性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
2.2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1)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2)支持企业建立创新平台,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
(3)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项目。
2.3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1)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研发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2)推动新材料产业与先进制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3)鼓励企业开发和应用具有独特优势的新材料产品,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2.4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1)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建设,完善技术转移、科技服务体系。
(2)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研究,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3)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基地,加速新材料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的十四五规划中,新材料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加快我
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建筑产业的升级,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首先,新型材料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寿命,从而极大地改善和提升建筑行业的运营效率;其次,新型材料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减少建筑业的施工成本,让更多的建筑企业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优质的服务;第三,新型材料更加注重创新,具有智能化、精细化和集成化的特点,既可以降低维护成本,也可以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此外,政府也应加大对新材料行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例如针对新型材料的开
发和研发申报财政补助金,促进企业研制新型材料和技术;此外,还可以加大企业减税降费和注入科技基金,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提升建筑行业的综合服务能力。
综上所述,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政府、企业应加强合作,吸收高新技术,探索新材料与建筑行业的融合,实现更高的行业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日期】2021.10.25•【字号】津工信原〔2021〕5号•【施行日期】2021.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动天津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局组织编制了《天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2021年10月25日(联系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材料工业处郑天龙联系电话:83607455)天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市引育壮大新动能的重要机遇期,是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的关键阶段。
新材料产业是工业发展的先导,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是天津建设制造强市、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为深入落实天津市“制造业立市”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回顾和面临形势(一)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天津市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认真落实《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454号),制定出台《天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新材料产业作为全市重点领域谋划、优先发展。
五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汇集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形成了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成长型企业,突破了一批国内领先的关键技术和工艺,形成南港工业区、九园工业园等优势产业集群。
先进基础材料不断优化提升。
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化工材料等传统领域不断提升,加快布局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汇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企业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专业完整模板)目录一、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3)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地区差异日益明显 (4)2. 向集约化、集群化发展,高端材料垄断加剧 (5)3. 交叉融合创新加速,研发模式加快转变 (6)4. 全生命周期绿色化,资源能源高效利用 (7)二、新材料产业相关政策 (7)1、世界各国新材料领域相关发展计划 (7)2、中国新材料产业相关政策 (7)三、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8)1、缺乏孵化培育平台 (9)2、缺乏国有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 (9)3、缺乏政府引导基金的保驾护航 (9)4、缺乏金融资本对行业全球化发展的支持 (10)四、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11)1、新型功能材料产业 (11)1.1新型金属功能材料 (11)1.2 新型功能陶瓷材料 (12)1.3 稀土功能材料 (12)1.4 高纯元素及化合物 (13)1.5 表面功能材料 (13)1.6 高品质新型有机活性材料 (13)1.7 新型膜材料 (13)1.8 功能玻璃和新型光学材料 (14)1.9 生态环境材料 (14)1.10 高品质合成橡胶 (14)1.11 高性能密封材料 (14)1.12 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 (15)1.13 新型化学纤维及功能纺织材料 (15)1.14 其他功能材料 (15)2、先进结构材料产业 (16)2.1 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 (16)2.2 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 (16)2.3 新型结构陶瓷材料 (17)2.4 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 (17)3、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 (17)3.1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17)3.2 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18)3.3 其他高性能复合材料 (18)企业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专业完整模板)“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
具体涵盖:新材料本身形成的产业;新材料技术及其装备制造业;传统材料技术提升的产业等。
宁夏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集群集群分布:以“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配套企业”为基本模式,围绕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区、宁夏中宁工业园区为轴的新材料三角区,形成高性能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等产业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稀有金属、特种合金新材料、先进电池正极材料;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硅基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宁夏平罗工业园区发展高端炭基新材料、特殊合金材料;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区主要发展煤基新材料、工程塑料、合成纤维、高性能纤维材料及复合材料、锂电池及高端正负极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有机聚合物基体材料、电子材料及专用化学品、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等;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光伏硅、蓝宝石、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宁夏青铜峡工业园区发展有色和炭基新材料等;宁夏盐池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新材料;宁夏中宁工业园区国家级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合金新材料。
发展重点:以深化新材料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高纯度、高强度、高精度、高性能新材料为重点,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着力点,重点发展稀有金属材料、铝镁合金材料、特殊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性能纤维、特色精细化工、炭基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光伏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石墨烯等产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推动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重要支撑。
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
力争建设新材料重点园区2-3个,培育产值300亿元以上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1个,打造炭基新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等4个5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个产值500亿元以上的光伏材料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1.12.29•【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解读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理解《规划》内容,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原材料工业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也包括新材料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是产业基础再造的主力军和工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
“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综合实力稳步增长,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但当前短板和瓶颈依然突出,中低端产品严重过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关键材料核心工艺技术与装备自主可控水平不高,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数字化水平难以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关键战略资源保障能力不强等问题亟待加快解决。
“十四五”是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呈现许多新变化。
从机遇看,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发挥,特别是新兴领域和消费升级对高端材料的需求,为原材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特别是各种资源要素向优势领域、企业集聚,为原材料工业强化产业链韧性提供了基础支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锻造新优势提供了动力源泉。
从挑战看,面对经济全球化逆流和新冠肺炎疫情广泛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凸显,拓展国际市场难度明显增加。
面对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主要大宗原材料产品需求将陆续达到或接近峰值平台期,规模数量型需求扩张动力趋于减弱。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新材料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30•【字号】晋政发〔2021〕11号•【施行日期】2021.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新材料规划的通知晋政发〔2021〕1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现将《山西省“十四五”新材料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2021年4月30日山西省“十四五”新材料规划目录一、“十三五”回顾 1(一)发展现状 1(二)存在问题 5二、面临形势7三、总体要求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三)发展目标11四、发展重点12(一)先进金属材料12(二)碳基新材料15(三)生物基新材料17(四)半导体材料18(五)纤维新材料20(六)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21(七)前沿新材料23五、主要任务25(一)实施新材料重大技术突破工程26 (二)实施新材料创新生态构建工程28 (三)实施新材料产业能力提升工程31 (四)实施新材料企业主体培育工程33 (五)实施新材料集聚集群发展工程35 (六)实施新材料重大项目建设工程37 (七)实施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工程39(八)实施新材料标准引领和服务支撑工程41六、保障措施42(一)加强组织保障42(二)加大财税支持43(三)加强金融创新43(四)做好规划评估44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专篇46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
为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新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把我省打造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大省、强省,培育转型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鸡西市石墨新材料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石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石墨新材料基地。
围绕叫响“中国石墨之都”,强化资源勘查,整合石墨矿权,优化采选工艺,发展石墨精深加工,强化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园区承载功能,推进石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强化资源有效配置,促进资源有序开发,最大限度发挥石墨优质大鳞片特性。
加快与中国建材集团合作,引入苏州非矿院、武汉理工、哈工大机器人等企业的先进选矿工艺技术,提升选矿回收率和产品正目率。
大力实施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倍增计划,保稳优势产品、扩产关键产品、发展终端产品,加快建设百万吨石墨新材料生产加工基地。
培育壮大石墨精深加工产业。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石墨制品科技含量,扩大优势产品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支持贝特瑞、唯大、哈工、浩市等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广无氟提纯技术市场化应用,加快球形石墨振实密度改良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支持贝特瑞实施石墨负极材料扩模升级工程。
大力发展石墨烯复合材料等高端产业。
支持唯大、多凌、广盛达、瀚宇等企业加快石墨烯新技术转化应用,拓展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开发商砼石墨烯添加剂、碳基复合材料定向导热、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薄膜远红外电热等应用技术,构建融合型石墨产业新体系,建设全国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发展新高地。
聚焦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多链融合,增强产业链竞争优势,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重点围绕蓄能材料、密封材料、超硬材料、石墨烯等10个产业链条,以增链、补链、延链、扩链为方向,打造2—3个以上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方向,加强恒山、麻山两大石墨产业园和唯大石墨烯产业园、哈工石墨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专业化水平和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引进建设一批高端石墨精深加工项目,培育发展一批配套企业。
以资本、市场、技术为纽带,推进域内石墨企业整合发展,培育一批十亿级企业集团。
4、化工新材料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4.1发展成绩和突出问题(一)化工新材料行业范畴:化工新材料包括高性能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专用化学品、无机新材料六个大类。
一高性能树脂1高端聚烯烃己烯共聚聚乙烯、辛烯共聚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聚乙烯、茂金属催化聚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2工程塑料聚碳酸酯、聚酰胺工程塑料、聚甲醛、特种热塑性聚酯、聚苯醚、聚苯硫醚、特种工程塑料(聚酰亚胺、聚芳醚醚腈、聚醚醚酮、聚芳砜、液晶高分子聚合物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3聚氨酯发泡材料、涂料、胶粘剂、密封剂、弹性体等材料,还有MDI、TDI、特种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等关键原料4氟硅树脂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共聚物、其他氟树脂、硅树脂、硅油等5其他聚乳酸、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PBS类可降解塑料、高吸水性树脂、电子级环氧树脂等二高性能合成橡胶1特种合成橡胶溶聚丁苯橡胶、稀土顺丁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异戊橡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氯醇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2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等三高性能纤维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四功能性膜材料1水处理用膜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等2特种分离膜渗透汽化膜、有机蒸气分离膜、工业气体分离膜、血液透析膜等3离子交换膜电渗析用离子交换膜、电解用全氟离子交换膜、全氟燃料电池膜等4锂电池隔膜动力锂电池隔膜,移动设备用锂电池隔膜等5光学膜光学聚酯膜、光学醋酸纤维膜等6光伏用膜EVA封装胶膜、PET基膜、PVF/PVDF背板保护膜等7其他导电薄膜、介电薄膜等(二)化工新材料“十三五”期间取得成绩目前化工新材料行业是我国化学工业体系中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同时也是我国化学工业体系中自给率最低、最急需发展领域。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2.28•【字号】皖发改产业〔2022〕124 号•【施行日期】2022.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2月28日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
新材料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产业之一。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奋力推进“三地一区”建设的关键阶段。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将新材料产业列为“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
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碳达峰碳中和进程,推进“三地一区”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引导我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背景与基础(一)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1. 梯级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进入21世纪以来,新材料产业在全球产业中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等新兴产业对新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新材料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当前,全球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三级梯队竞争格局。
其中,第一梯队是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研发能力、核心技术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四五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四五》是为了加强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协调各方资源、引领新材料产业发展而制定的指南性文件。
该指南以“深化新材料产业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总体目标,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在总体思路方面,该指南提出了“技术创新驱动、市场引领、高端化升级、成果转化加速、绿色可持续发展”五大发展思路。
其中,技术创新是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驱动的核心,市场引领是实现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高端化升级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成果转化加速是提高新材料产业产品研发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主要任务方面,该指南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新材料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质量安全控制,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转型;深化改革创新,优化产业生态环境”五大主要任务。
其中,加强基础研究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新材料应用是新材料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质量安全控制是提高新材料产业产品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深化改革创新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四五》的制定对于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高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四五
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材料产业已成为21世纪高科技领域的最先进和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
为实现我国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制定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四五。
一、坚持创新驱动。
加大研发投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新材料专业人才,促进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二、注重核心技术研发。
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加强新材料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新材料产业的消费升级。
四、实施绿色发展。
加大绿色环保新材料的推广力度,提高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五、着力提高新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利用国际化资源,拓展市场,加强国际化运作,推进企业境内外融合发展。
六、优化政策环境。
加强新材料产业的政策引导和规范,促进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七、加强创新创业支持。
为新材料产业创新创业提供充分支持,建立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引导社会投资。
综上所述,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四五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希望能够在之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果。
承德市钒钛新材料及制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钒钛资源集约清洁高效利用钒钛新材料及制品产业。
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以双滦、兴隆营子、隆化、宽城四个钒钛产业基地为依托,推动钒钛产业实现由普钢向含钒特钢、由初级原材料向高端材料、由高端材料向装备制造转变引领的全面转型升级,加快钒钛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创建承德国家钒钛产业链现代化示范基地,打造“中国钒谷”。
推进钒钛资源集约清洁高效利用。
加大钒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力度,发挥承钢、建龙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承德钒钛新材料及制品向高质量发展。
双滦区重点发展清洁绿色提钒生产加工和含钒高强钢材及系列高端含钒产品,兴隆营子重点发展提钒加工、含钒特钢及零部件,隆化县重点发展钛材加工及钛3D打印制造,宽城县重点发展特色提钒及钛产品加工。
引导优势企业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提升有价元素多元提取精度及净度。
依托国家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深入推进尾矿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打造环京大型绿色砂石骨料基地、京津冀新型建材及住宅产业化基地。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产业链发展。
密切上下游关联产业,重点打造钒钛制品-含钒特钢-板材带材-装备制造、冶炼提钒-五氧化二钒-钒氮合金-钒铝合金等钒中间产品-钛材、含钒钢材-无缝钢管-清洁能源用钢、尾矿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等4条产业链条。
着力开发高端产品,在研发生产直供军工、航空专用产品上取得重大突破,保障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努力成为钒钛产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环节。
筹划建设钒钛学院,加强钒钛产业人才培育,持续提升中高端技术创新人才支撑后劲。
推进钒钛产品研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发挥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平台作用及钒钛产业行业协会组织协调能力,重点在钒电池储能示范、钒功能材料和航空航天专用钛金属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上加大开发力度,采用新技术,创建新品牌,积极争列国家钒钛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把承德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钒钛产业研发及制造基地。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一、加强新材料技术研发能力。
在“十四五”期间,要大力支持新材料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新材料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提升新材料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二、推动新材料应用创新和示范推广。
加强新材料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鼓励新材料企业与其它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创新,推动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
三、加强新材料标准制定和质量监管。
完善新材料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新材料质量监管,提高新材料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
四、加大新材料产业投资力度。
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新材料产业,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
五、优化新材料产业布局结构。
加强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新材料企业做大做强。
六、加强新材料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团队建设。
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深入合作,加强新材料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技术骨干和创新人才。
七、加强新材料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新材料技术标准制定,加强与国际新材料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交流,拓宽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市场。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
通过实施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将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指导和政策支持。
同时,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也将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转
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从新材料产业
的现状分析、十四五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材料产业的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新材料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材料生产和消费国家,新材料产业已经
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新材料产业
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链条不完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二是高端创
新能力相对薄弱,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市场开发
和品牌建设不够有力,缺乏国际知名品牌。
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标
在十四五期间,新材料产业应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一是新材料产品
质量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创新;二是加
快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三
是发展高端市场,推动新材料产业向中高端方向迈进;四是建立知识产权
保护体系,提高新材料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
四、新材料产业的政策措施
为了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是
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财政支持,提供各种补贴和奖励措施,鼓励企业增加
研发投入;二是加强新材料产业的人才培养,建立专业的人才培训体系,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律法规,打击侵权行为;四是加强新材料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推动产业的融合发展;五是加强新材料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