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3二次根式的加减(1)(2)教案

12.3二次根式的加减(1)(2)教案

怀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初 二 数 学 12.1 二次根式的加减(1)

主备:姬文林 审校:汤明祥 日期:2014年4月16日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概括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

2.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用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

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探讨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快速准确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一、自主探究

1. 学校要修两块长方形草坪,第一块草坪的长是10米,宽是22米,第二块草坪的长是20米,宽也是22米.你能告诉运动场的负责人要准备多少面积的草皮吗?

问题:202+402是什么运算?

二、自主合作

1. 下列3组二次根式各有什么特征?

(1)2,23,22-,215,232;(2)3,35-,36,317,313

2; (3)5,203-,125,5

1. 经过化简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三、自主展示

1.计算.(1)202+402; (2)5-203+125+

5

1. 2.例1 计算:

(1)32+43-22+3; (2)12+18-8-32; (3)40-510

1+10

练习:1.课本练习1.

2. 计算下列各式.

(1)2 (2)2

(3) (4)

四、自主拓展

1.如图,两个圆的圆心相同,半径分别为R 、r ,面积分别是18cm 2、8 cm 2.

求圆环的宽度(两圆半径之差).

2.计算(1)483316

122+-(2)()()532012-++

3. 下列各式:①17其中错误的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4. (1、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有________.

(2)计算二次根式________.

5. 2.236-(结果精确到0.01)

五、自主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同步练习》12.3 二次根式的加减(1).

教学反思:

怀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初 二 数 学 12.1 二次根式的加减(2)

主备:姬文林 审校:汤明祥 日期:2014年4月16日

教学目标: 1.回顾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

2.类比整式运算的法则、公式和运算律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3.学生通过复习整式运算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在二次根式

运算中运用乘法公式以激发学生用类比的数学思想解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等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由整式运算知识迁移到含二次根式的运算.

一、自主探究

1. 二次根式有哪些性质?

(1

)2a =(a≥0) (2

||a

(3

(4

(5

(a≥0,b >0) (6

b >0) 2.整式运算的法则、公式和运算律有哪些?

(7)

()()22a b a b a b +-=- (8)()2222a b a ab b =+±± (9)()()a b n m an am bn bm ++=+++

二、自主合作 例1 计算:(1))32125(

+×15 (2))52)(103(-+

练习:课本165页练习1.

例2 计算:

(1))23)(23(-+ (2)2)523(+

练习:课本165页练习2.

三、自主展示

例3.若,求2x 2+2 y 2+4xy 的值。

四、自主拓展

1.若最简根式3a

求a 、b 的值.(?同类二次根式就是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

分析:同类二次根式是指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事实上,根式

|b|才由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得3a-?b=?2,2a-b+6=4a+3b .

由题意得432632a b a b a b +=-+??-=?

∴24632

a b a b +=??-=?

∴a=1,b=1

五、自主评价

1. ).

A .203.23.23.2032.化简()()200920082323+?-: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6.3.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16.3.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五蛟初中王瑜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二次根式的三个重要概念(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二次根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的除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基础上,将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综合在一起的混合运算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整式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以前所学知识的关系,在比较中求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1、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整式的混合运算及数的混合运算作比较,要注意运算的顺序及运算律在计算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引导,在多解中进行比较,寻求有效快捷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 三、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混合运算。它是以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为基础,同时又紧密地联系着整式、分式的运算,也可以说它是运算问题在初中阶段一次总结性,提高性综合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和有理化的方法与技巧,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本节课的难点:有关两个二次根式的和与这两个二次根式的差的积;两个二次根式的和或差的平方,联想乘法公式,与多项式的乘法相类似,二次根式的和相乘,适用乘法公式时,运用乘法公式解决相关计算题。 四、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对整式混合运算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对二次根式的各种运算,也已掌握,但有些学生的计算综合能力还不是很高,因此本节课还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教学方法分析 鉴于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类比法”的教学方法,以此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具体说明如下: 1、引导发现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结论,掌握规律。 2、类比法:类比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类比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整式的混合运算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六、教学过程分析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教案

课题:2.1整式(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知道单项式及其系数、次数的意义,会准确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单项式及其系数、次数的意义. 2.难点: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填空:幂x3的指数是,底数是;幂a2的指数是,底数是;幂n的指数是,底数是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第一章有理数,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板书: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同学们自然会问:什么是整式?我们将在本节课和下节课学习什么是整式.(板书:2.1整式)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整式的一种,叫单项式.(板书:(单项式))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什么样的式子是单项式呢?请大家看一个例子.(师出示下面的板书)一种笔记本售价是每本2元,那么买2本所需钱是元,买5本所需钱是元,买10本所需钱是元,买100本所需钱是元,买x本所需钱是元. 师:(指板书)一种笔记本售价是每本2元,那么买2本所需钱是多少元? 生:4元.(师板书:4) 师:(指板书)那么买5本所需钱是多少元? 生:10元.(师板书:10) 师:(指板书)那么买10本所需钱是多少元?买100本所需钱是多少元? 生:20元,200元.(师板书:20,200) 师:(指板书)一种笔记本售价是每本2元,那么买x本所需钱是多少元?生:……(多让几位同学发表看法) 师:(指板书)一种笔记本售价是每本2元,那么买x本所需钱是2×x元.(边讲边板书:2×x)为了书写方便,(指乘号)通常将乘号写成“·”,(边讲边将“2×x”改为“2·x”)或者将乘号省略不写. (边讲边用彩笔将“2·x”改为“2x”)2x就表示2×x. 师:(板书:2x并指2x)2x就是一个单项式.单项式当然不只2x这么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其它的单项式,同学们通过把下面的问题列成式子,就能找到大量的单项式.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2.填空: (1)一支铅笔的售价是x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是铅笔的2.5倍,一支圆珠笔的售价是元; (2)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为; (3)边长为a正方体的体积为; (4)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v千米,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千米;(5)数n的相反数是 .

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16.3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和运算。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及混合运算。本节课在以前及后续学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因为本节既是第五章相关内容的发展,又是后面将学习的解直角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等章节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带八年级一二班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较严重有部分学生对第五章平方根、立方根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整式加减运算欠账比较多,因此学习本章时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法则,会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减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首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2.难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去括号问题。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白板。 七、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新课 【活动一】:计算下列各式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

并就是字母不变,把系数相加减。 【活动二】: 现有一块长7.5dm 、宽5dm 的木板,能否采用如教科书图16.3-1所示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 2和18dm 2的正方形木板? 分析:由于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8和18,显然木板够宽,下面考虑木板是否够长。由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和为188+,这实际上是求8和18这两个二次根式的和,计算188+之前,我们先来看下面几道题怎么算? 22+32(1)8-38+58(2)2 7+27+397 ?(3)3-23+2(4)3 师生行为:(1)学生分组讨论,探求方案。 (2)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探究。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将8和18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能否将分配律运用到计算 中 。 师生行为:分析188+的计算过程 教师讲解点评: 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 生:二次根式加减法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的加减说课稿

二次根式的加减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在上节学习的化简二次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在化简二次根式的同时,引导学生概括出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类比整式的加减运算中的合并同类项,给出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而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判断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掌握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过程中,发展合作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 二次根式加减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 法则的探索与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由于初二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有具体逻辑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仍有很大程度的经验性,而二次根式需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运用引导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构思:本节课是在二次根式的化简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重点是探索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在设计本课时教案时,先复习二次根式的化简,并由此引出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注意引导学生对同类二次根式和同类项、二次根式的加减的合并同类项进行比较学习。在理解、掌握和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渗透类比、概括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小组学习方式,组间竞争,按各组表现评出最优小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学生分成十组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 (2)化简下列各数, (1)(3,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抢答。 师:按各组表现给小组计分。 设计意图:为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 师:提出问题:观察上面各数的结果,你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抢答。 生回答:结果中的被开方数都是一样的。 师总结:同类二次根式 练习: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6 师:你还会计算下面式子吗? (1)23 x x +=(2)4223______ x y x y --+= 生:计算并抢答。 师:这是什么计算呢? 生:合并同类项。 _____ =吗? 生猜测: 师:正确。并总结出同类二次根式可以像合并同类项那样进行合并。设计意图:让学生使用类比思想,总结出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三)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例题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收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第1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 0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列式表示这些数量关系的活动过程,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通过例题学习和习题训练,会用字母表示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02 预习反馈 阅读教材P54~56,完成下列内容. 1.我们常用字母t 表示行驶的时间,在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用字母x 表示未知数. 2.用字母表示: (1)有理数减法法则:a -b =a +(-b); (2)有理数除法法则:a÷b =a·1 b (b ≠0). 3.客车每小时行v 千米,t 小时行的路程为vt 千米. 4.衬衫原价每件x 元,若按6折出售,则现在的售价为每件0.6x 元. 03 名校讲坛 例1 (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 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产量是n 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 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 ,高是h cm ,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 的相反数. 解:(1)现价是每千克0.8p 元. (2)去年的产量是mn 件. (3)由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得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体积是a·a·h cm 3,即a 2h cm 3. (4)数n 的相反数是-n. 【点拨】 用字母表示数书写时“四注意”: (1)数和字母相乘或字母和字母相乘时,通常将乘号写作“·”或省略不写,数与数相乘时,乘号不能省略;数和字母相乘,在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带分数要写成假分数的形式. (2)数和字母相除或字母和字母相除时,写成分数形式. (3)有单位时,若最后结果是积或商的形式,则式子后面直接写单位;若最后结果是和或差的形式,则把式子用括号括起来后再写单位名称. (4)±1乘字母时,1可以省略不写. 【跟踪训练】 1.今天中午气温为18 ℃,晚上下降了a ℃,则晚上气温为(18-a)℃. 2.一个两位数,十位数为m ,个位数为2,则这个两位数为10m +2. 例2 (教材P55例2补充例题)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即房间的建筑面积. 解:房间的建筑面积等于四个长方形面积的和.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可得出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是6x +2y +18. 【点拨】 用字母表示图形的面积的要点:把图形的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16.3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和运算。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较严重有部分学生对平方根、立方根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整式加减运算欠账比较多,因此学习本章时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法则,会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减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首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2.难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去括号问题。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白板。 七、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新课 【活动一】:计算下列各式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 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把系数相加减。 【活动二】: 现有一块长7.5dm 、宽5dm 的木板,能否采用如教科书图16.3-1所示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 2和18dm 2的正方形木板? 分析:由于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8和18,显然木板够宽,下面考虑木板是否够长。由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和为188+,这实际上是求8和18这两个二次根式的和,计算188+之前,我们先来看下面几道题怎么算? 22+32(1)8-38+58(2)2 7+27+397 ?)3-23+2(4)3 师生行为:(1)学生分组讨论,探求方案。 (2)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探究。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将8和18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能否将分配律运 用到计算中 。 师生行为:分析188+的计算过程 教师讲解点评:

最新二次根式的加减说课稿

二次根式的加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三节《二次根式的加减》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 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在上节学习的化简二次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在化简二次根式的同时,引导学生概括出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类比整式的加减运算中的合并同类项,给出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而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判断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掌握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过程中,发展合作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 二次根式加减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 法则的探索与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由于初三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有具体逻辑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仍有很大程度的经验性,而二次根式需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运用引导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构思:本节课是在二次根式的化简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重点是探索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在设计本课时教案时,先复习二次根式的化简,并由此引出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注意引导学生对同类二次根式和同类项、二次根式的加减的合并同类项进行比较学习。在理解、掌握和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渗透类比、概括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方法

华师大版数学九上《二次根式的乘除法》word教案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教学内容 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目标 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 算和化简. 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解疑合探 自探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 (1=____;(2; (3=_____;(4. 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2,(3=____,(4=_____. ;。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阐述运算结果.(老师点评) 刚才同学们都练习都很好,上台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根据大家的练习和回答,我们进行合探: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规定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

合探1.计算:(1(2(3(4 分析:上面4 a≥0,b>0)便可直接得出答案. (1(2(3(4 a≥0,b>0)就可以达到化简之目的. 三、质疑再探:同学们,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或疑问?与同伴交流一下! 四、应用拓展 ,且x为偶数,求(1+x的值. = ,只有a≥0,b>0时才能成立. 因此得到9-x≥0且x-6>0,即60(a≥0,b>0)及其运用. 六、作业设计一、选择题 1的结果是(). A.B.C D 2 ==== ().A.2 B.6 C.D =_________;(2) =________;(3) 二、填空题1.分母有理化:(1) =______. 2.已知x=3,y=4,z=5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计算

人教版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单元教学设计 以PowerPoint软件为制作平台,运用多媒体手段,以问题为主线,活动为载体,依据课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力求体现“设计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要求,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有一定梯次的递进式活动序列。 二、知识背景分析: 整式的加减这一章内容,隶属《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初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了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了从具体的数到比较抽象的整式的过渡。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层面,实现了学生思维活动的一个质的飞跃。然后再引出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及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以“所含字母及相同字母指数”是否相同为标准建构同类项的概念,类比小学已有的“同单位量相加减单位不变”和前一章学习“相反数的概念”知识经验探究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等。最后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结构分明、重点突出。新教材把整式的乘除运算,后移到八年纪的上册的第15章中去阐述,这样处理比较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达到了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这一目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又不失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本章是代数运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和研究方程、不等式的重要工具。此外,加减运算中所蕴含的化归思想,也是后继代数学习的重要思想。因此,本章无论是知识传承,还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 三、学情背景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知识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简单的方程思想,巧用类比方法,全程经历有理数概念及运算的学习运用,这是顺利进行本章学习的重要资源,在建构本章知识体系时较为容易,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受经验影响,理性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概念建构上容易以偏概全,对诸如“单独一个数或表示数的字母是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区别、多项式的项数次数及按序排列、去添带有负号的括号”等容易含混出错,因此,依据《课标》要求、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本章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与关键如下: (一)本章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单项式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3)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4)掌握去括号法则,能准确地去括号. (5)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经历观察、分析、交流、概括出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有关概念;经历类比有理数的运算律,探索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地运用数的运算,使学生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3二次根式的加减教案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渗透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的方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根式. 2.难点关键: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教法:1、引导发现法: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悟新知,建立分式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类比、参与问题讨论,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对实现教学目标起了重要的作用;2、讲练结合法: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同类项进行类比,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配以精讲,并进行分层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法:1、类比的方法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感悟二次根式加减的模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体验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分组讨论法将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换,达到取长补短,体验学习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4、练习法采用不同的练习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教材进行自检,小组内进行他检,提高学生的素质。 媒体设计:PPT课件,展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 (1)2x+3x;(2)2x2-3x2+5x2;(3)x+2x+3y;(4)3a2-2a2+a3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 (1)(2) (3(4) 老师点评: (1当成x,不就转化为上面的问题吗? =(2+3

专题复习实数运算说课稿

专题复习:实数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版本导航: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特殊值三角函数。 本节课中理解乘方意义,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部以内的为主)。在近三年中考中每年必考,第15题5分。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为实数运算的专题复习课,课堂主要以学生训练为主,在习题中让归纳总结7中运算类型,熟练掌握后再进行混合运算,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中考考什么?怎么考? 三,说学生 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且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于优等生本节课巩固提升,中等生掌握基本方法,后进生要求掌握运算法则。第15题是解答题中最简单的一道题,所以力求每位同学都能掌握。 四,说课堂环节 第一环节:出示复习目标,(1)熟记基本运算法则 (重点)(2)熟练掌握实数的混合运算解读命题规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在中考中的地位,并且心中有数,怎么考,考什么?

第二环节:出示7个常考运算及法则 这个环节以学生抢答,及黑板上展示为主,简单的题可让后进生来完成,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运算及法则 (1)乘方 (2)-1的奇偶次幂 (3)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 (4)负整数指数幂 (5)去绝对值符号 (6)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 7 )二次根式的运算 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并做好笔记。 第四环节:针对性训练 出示近三年中考真题 (2016陕西15题5分) 计算:12-|1-3|+(7+π)0. (2015陕西15题5分) 计算:3×(-6)+|-22|+(12)-3. (2017陕西15题5分) 计算: ()1 2 1 2 3 6 )2 (- - - + ? - 学生黑板上板演,学生互评。师个别指导。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2课时)教案

二次根式的乘除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a b = a b (a≥0,b>0),反过来 a b = a b (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目标 理解a b = a b (a≥0,b>0)和 a b = a b (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a b = a b (a≥0,b>0), a b = a b (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 和化简. 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及逆向等式. 2.填空 (1) 9 16 =________, 9 16 =_________; (216 36 =________ 16 36 ; (3 4 16 =________ 4 16 ; (436 81 =________ 36 81 . 9 16 9 16 16 36 16 36 4 16 4 16 36 8136 81 3.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3 4 =_________,(2) 2 3 =_________,(3) 2 5 =______,(4) 7 8 =________. 规律:3 4 ______ 3 4 ; 2 3 _______ 2 3 ; 2 5 _____ 2 5 ; 7 8 _____ 7 8 。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阐述运算结果. (老师点评) 二、探索新知 刚才同学们都练习都很好,上台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根据大家的练习和回答,我们可以得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a b = a b (a≥0,b>0), 反过来,a b = a b (a≥0,b>0)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规定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 例1.计算:(112 3 (2 31 28 (3 11 416 (4 64 8 分析:上面4a b a b a≥0,b>0)便可直接得出答案. 解:(112 3 12 3 4=2 (231 28 313 834 282 ÷=?=?33 (311 416 111 16 4164 ÷=?4=2 (464 8 64 8 82 例2.化简: (13 64 (2 2 2 64 9 b a (3 2 9 64 x y (4 2 5 169 x y a b a b a≥0,b>0)就可以达到化简之目的.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全章教案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1整式(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6页,2.1整式:1.单项式。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

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 ,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2 1 x ; (2)a bc ; (3)b 2; (4)-5a b 2; (5)y ; (6)-xy 2; (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3 1a 2h ,2πr ,a bc ,-m 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 +1; ②x 1; ③πr 2; ④-2 3a 2b 。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 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 ④是,它的系数是- 2 3,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 2的系数是7; ②-x 2y 3与x 3没有系数; ③-a b 3c 2的次数是0+3+2; ④-a 3的系数是-1; ⑤-32x 2y 3的次数是7; ⑥31πr 2h 的系数是31。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 2,-a 2b 等;

说课稿资料数学最简二次根式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八年级

最简二次根式(说课) 作用与地位 作为二次根式乘、除法与加减法的过渡桥梁的“最简二次根式”这一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先复习与巩固已学过的乘、除法知识。另一方面,本小节的内容,显然是下一小节“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基础,因为加减法就是在识别“同类的”最简二次根式的前提下进行的。 目的与要求 本课的内容比较单纯,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化简一个二次根式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当然,这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即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不在于能否背出定义,关键还是遇到实际式子能够加以判断(也就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应在练习中让学生熟悉这个概念。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借助实物投影以扩充教学容量。 背景 在实际问题中,遇到二次根式,一般应把它先化简,这会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把二次根式化简,至少有以下三种用途: (1)、把一个二次根式化简后,可避免因误差积累而造成的结果不准确。 (2)、把两个二次根式化简后,它们的乘除法运算可能变得简单,例如: 61233242732=?=?;1512 ÷245=5323215??=53 5=15。 (3)、把一组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可以对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加法、减法运算(这将在下一小节中学习). 学生们在前面已经看到了这些用途,实际上,看到这些用途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是从这些用途中领会把复杂化为简单,把未知化为已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一、提出问题:(投影显示) 两个问题首先是对二次根式乘、除法的复习;其次通过两种解法对 比得出将繁杂的二次根式化为简单的二次根式后,使解决问题更加容易。 二、问题解决: 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从从简单的问题中发现规律,突出本 节课的重点。并由此引出新课“最简二次根式”,达到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的(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对于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给出。 三、解决问题: 接着通过训练将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加以熟练并总结出化简最简二 次根式的步骤,从而达到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目的(会将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在训练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到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一是以常用运算 为主,采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二是以基本技能为主,而不追求繁难式子化简的特殊技巧。在进行最简二次根式的化简时,始终围绕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抓住学生问

二次根式的乘除教案教案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a≥0,b≥0)(a≥0,b≥0)及其运用.教学目标 (a≥0,b≥0)(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a≥0,b≥0)并运用它进行计算;? (a≥0,b≥0)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简.教学重难点关键 a≥0,b≥0)(a≥0,b≥0)及它们的运用. (a≥0,b≥0). 关键:要讲清(a<0,b<0)=,如=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 (1=______; (2=_______. (3. 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 ×_____,×_____,× 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2 (3(4,

(5. 老师点评(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让3、4个同学上台总结规律. 老师点评:(1)被开方数都是正数; (2)两个二次根式的乘除等于一个二次根式,?并且把这两个二次根式中的数相乘,作为等号另一边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 反过来: 例1.计算 (1(2(3(4 分析:a≥0,b≥0)计算即可. 解:(1 (2 (3 (4 例2 化简 (1(2(3 (4(5 (a≥0,b≥0)直接化简即可. 解:(1×4=12 (2×9=36 (3×10=90 (4

(5 三、巩固练习 (1)计算(学生练习,老师点评) ①②×2 (2) 化简:; 教材P11练习全部 四、应用拓展 例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 (1 (2=4 解:(1)不正确. ×3=6 (2)不正确.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1=(a≥0,b≥0)(a≥0,b ≥0)及其运用. 六、布置作业 1.课本P151,4,5,6.(1)(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边长分别为,?那么此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 A.cm B.C.9cm D.27cm 2.化简).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2整式的加减(第四课时)整式的加减(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课时 整式的加减(2)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能准确化简求值. 2.体会整体代入法的作用. 3.准确的运用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整式的化简求值. (二)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能化简求值. (三)学习难点 准确的运用整体代入的方法化简求值.体会整体的代入方法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整式的化简求值一般先 化简 ,再 求值 . 2.预习自测 (1) 化简: 22221 ()13()8()7()2 a b a b a b a b -+---+-. 【知识点】合并同类项. 【数学思想】整体思想. 【解题过程】解:原式=2 1 (1387)()2 a b +-+-=2 252 a b -(). 【思路点拨】根据同类项,把同类项结合到一起,根据合并同类项,可得答案. 【答案】2 252 a b -(). (2)化简:2 2 2 2 2 2 6237546x y xy x y x yx y x x y --+---. 【知识点】合并同类项. 【解题过程】解:原式=2 2 737x y xy x ---. 【思路点拨】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求解即可. 【答案】2 2 737x y xy x ---. (3)化简求值:2 2 2 2 (744)(22)m mn n m mn n ----+;其中12m = ;12 n =-

【知识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解题过程】解:原式=2 2 2 2 74422m mn n m mn n ---+- =2 2 536m mn n -- 当12m = ,12n =-时,22 536m mn n --=2211115()3()6()2222 ?-??--?-=12 【思路点拨】先化简再代入求值,可以简化计算. 【答案】 1 2 . (4)化简求值:2 2 111(26)(47)3 22 a a a a -----,其中2a =. 【知识点】化简求值 【解题过程】解: 22111(26)(47)322a a a a -----=22117262342a a a a ---++=215122 a -. 当2a =时,原式=2 152122?-=136 -. 【思路点拨】先化简再代入求值,可以简化计算. 【答案】136 - .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去括号法则是 . 注意: ①去括号,看符号,是“+”不变号,是“—”全变号 . ②括号前的因数分配到括号内不要漏乘项. ③去括号前后项数一致.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 整式加减运算实际是 . 2.问题探究 探究一 ●活动① (整合旧知,探究整式的化简求值) 化简求值:2 2 463(42)1x y xy xy x y ??----+??,其中2x =,1 2y =-. 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老师巡视,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不同方法.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教案

3.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法则)0,0(≥≥= ?b a ab b a 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2.会用公式)0,0(≥≥= ?b a ab b a 化简二次根式。 【教学重点】 运用)0,0(≥≥= ?b a ab b a 进行化简或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的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复习旧知:什么是二次根式?已学过二次根式的哪些性质? 2.计算: (1)254? 254? (2)916? 916? (3)225332?? ? ?????? ?? 2 25332??? ?????? ?? 二、探索活动: 1.学生计算; 2.观察上式及其运算结果,看看其中有什么规律? 3.概括:)0,0(≥≥=?b a ab b a 。 得出:二次根式相乘,实际上就是把被开方数相乘,而根号不变。 将上面的公式逆向运用可得: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三、例题讲解: 1.计算: 1).32? 2). 63? 3). 322?

4). 821? 5). )0(82≥?a a a 6).)53 2(153-? 2.化简: 1).12 2). 3a 3). 324b a 4). )144()16(-?- 5).2237- 6).2242+ 小结:如何化简二次根式? 1.(关键)将被开方数因式分解或因数分解,使之出现“完全平方数”或“完全平方式”; 2.P62结果中,被开方数应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四、课堂练习: (一).P62 练习1、2 其中2中(5)221026- 注意:221026-不是积的形式,要因数分解为36×16=242 . (二).P67 3 计算 (2) (4) 补充练习: 1.x y x xy y 32 322?? (x >0,y >0) 2.483 1152023?-?)( 拓展与提高: 1.化简:1).328b a -(a >0,b >0) 2).2 2)()(y x y x -+(y <x <0) 2.若3323+-=+m m m m ,求m 的取值范围。 ☆3.已知:102-=x ,求642--x x 的值。 五、本课小结与作业: 小结: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作业:1).课课练P49-50 2).补充习题 P34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优秀教案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更全面、更系统化。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章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的掌握。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回顾复习】 1.主要概念: (1)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 (2)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所提问题,通过几名同学的回答,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定义,多项式的定义以及多项式的项、同类项、次数、升降幂排列等定义。 (3)什么叫整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用投影演示:整式? ?? 升降幂排列)多项式(项同类项次数)单项式(定义系数次数 2.主要法则: ①提问: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重要的法则?分别如何叙述?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整式的加减 ? ??合并同类项。去(添)括号。 【练习】P76复习题2 1、找出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 3 z y x ++,4xy ,a 1,22n m ,x 2+x+x 1,0,x x 212-,m ,―2.01×105 2、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次数:a b ,―x 2,53xy 5,353z y x -。 3、指出多项式a 3―a 2b ―a b 2+b 3―1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项、常数项各是什么? 4、化简,并将结果按x 的降幂排列: (1)(2x 4―5x 2―4x+1)―(3x 3―5x 2―3x); (2)―[―(―x+2 1)]―(x ―1);

二次根式的加减1教案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概括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加减法 法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会利用 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法则 难点:探讨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准确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三、教法学法 启发式、探讨式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类比引入,探求新知. 1、化简下列两组二次根式 2、观察上述两组二次根式,他们各有什么特征? 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3. 与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4、做一做 如何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801=45()=a 92= a 255354)1(、)(、)(0532≥a a a 2412325 ()=-53541()= +a a 5323

与合并同类项类似,把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做为结果的系数,根号及根号内部都不变.

(二)理解应用,体验成功 1、例题讲解 总结: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步骤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简称为:一化、二找、三合并 (三)课内练习 1.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 2.计算 三.清点收获 由教师开出清单,学生进行清点 1.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2.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 3.如何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六)课后作业 P14 1、2 2 4188)2(++7512)1(-()1232=-()94943+=+()2 22234=-) 62()5.024)(5(--+)53()2012)(3(-++) 2798(18)4(--5 2080)2(+-()3 121=+7 67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