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读法》资料:教材分析(名校内部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56.4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能够正确朗读亿以内的整数。
2.能够运用亿以内数的读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2.运用亿以内数的读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确保学生理解亿的概念。
2.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课件:亿以内数的读法PPT3.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绘画纸、圆珠笔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一张纸上写着一个大数:73590218,请学生尝试念读这个数字。
2. 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1.定义亿的概念:“亿”是一个大数字单位,代表十个“千万”。
2.亿以内数的读法:通过示范读写各种亿以内数,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3. 练习1.让学生相互练习读写亿以内数。
2.出示生活中的数字,要求学生念读,并写出对应的亿以内数。
4. 拓展出示一些亿以内数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小明的爷爷今年68岁,他出生在1954年,请问他今年是第几岁?”5. 总结让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并强调亿的概念。
五、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准备下节课关于亿以内数的应用问题。
六、板书设计•亿的概念•亿以内数的读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亿以内数的读法展开,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亿以上的数字,拓展学生的数字认识范围。
以上为本次课程的教案,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提高对数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读法》评课稿作为小学数学的三大基本数学思想,推理在每一节课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学生可以运用推理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在运用与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经过一至三年级对数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也有了一定了解。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进行整合。
首先让学生依次经历体会每一级级计数单位的生成过程,然后引导学通过对个级数读法进行类比推理,迁移到整个万级与亿级的数。
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分级读数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在读数的过程中体会分级的意义,同时拓展了学生今后延伸学习的思维与能力。
使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概念认识,形成学习结构,为后续学习奠定主动发展的契机。
1.推理让思维活动化。
在探究新知环节,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充分给学生想的时间、说的机会以及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逐步让学生理解掌握(1)10个一千是一万(2)用一个珠子变一个万,可以合并同桌两人的计数器(3)计数器合并后,同桌合作创造新的计数单位(4)新一组计数单位与前一组计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地方?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用类比的思维方式提高活动的有效性,要求学生在学习类比推理的过程中运用类比推理,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容量。
2.推理让探究自主化。
当学生创造出万级的单位以后,教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创造计数单位的经验创造新一组的计数单位,有了前面的经验与方法,学生自然地拿来解决新问题,很快学生回答出:亿,十亿,百亿,千亿,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分析归纳:新的一组计数单位,他们之间与前面两组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自主参与度高,课堂上的表现自然也是积极活跃的。
3.推理让发展个性化。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一、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1页
2.教材分析:教材为本节课提供了生动的拟人素材:通过地球不堪人口之重负的场面,生动地引入世界人口的总数,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了解到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如不控制将要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渗透有关人口知识和环境保护教育。
“亿以上数的读法”是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亿以内数的读写的巩固和展,也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经过前一阶段的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亿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读写等有了较深的了解。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
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
目标:
⑴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⑵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
、数级,十进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