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电疗法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1
电疗法
1. 低频电疗法(low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凡是采用频率在0~1000Hz的电疗设备均属于此类疗法,包括感应电疗法、电兴奋疗法、电睡眠疗法、间动电疗法、超刺激电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微电流疗法、高压脉冲电疗法等。
2. 中频电疗法(median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凡是采用频率在1000Hz(1kHz)~100kHz的电疗设备均属于此类疗法,包括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又称为音频电疗法)、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波动电疗法等。
3. 高频电疗法(high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凡是采用频率在100kHz~300GHz 的电疗设备均属于此类疗法。
高频电疗法中以短波疗法和超短波疗法应用较多。
短波与超短波属于高频电磁波,短波疗法又称射频疗法,超短波疗法又称超高频电场疗法。
其次为分米波疗法、厘米波疗法、毫米波疗法,其中分米波与厘米波属于特高频波段,毫米波疗法属于极高频电疗法、微波谐振疗法。
4. 其他电疗法
(1)直流电疗法(galvanization,direct current therapy):以直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直流电疗法。
借助直流电将药物离子导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或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电离子导入疗法。
(2)静电疗法(static current therapy):利用高压静电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静电疗法,分为高压静电疗法和低压静电疗法。
康复电疗技术
康复电疗技术是指通过电流或电场的刺激,用于治疗康复患者的一种物理疗法。
康复电疗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细胞、组织和神经传导,促进肌肉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康复电疗技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电刺激疗法:通过电流刺激肌肉或神经,促进肌肉收缩和神经传导恢复,用于康复训练和疼痛缓解。
2. 电疗加热:利用电能将能量转化为热能,通过加热治疗区域的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组织代谢,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3. 电疗冷却:利用电能将能量转化为冷能,通过冷却治疗区域的组织,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疼痛、降低肌肉痉挛。
4. 电磁场疗法:通过电磁场的作用,改变细胞和组织的生物电流和代谢,促进康复和治疗。
康复电疗技术在康复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各种疾病和创伤的康复,如中风、脊髓损伤、运动损伤等。
但是,使用电疗技术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中低频电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应用频率在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治疗作用的不同,中低频电疗法可分为以下几类:1. 主要刺激神经肌肉、使肌肉收缩的低频电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用于治疗肌肉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瘫痪等疾病,通过刺激神经肌肉,促使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力量。
-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用于恢复和改善肢体功能,如治疗脑瘫、偏瘫、截瘫等,通过刺激神经肌肉,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 感应电疗法:用于治疗神经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缓解疼痛症状。
2. 主要作用为镇痛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低频电疗法:- 间动电疗法:用于治疗疼痛、炎症、肌肉痉挛等,通过刺激感觉神经,减轻疼痛症状。
- 超刺激电疗法:用于治疗顽固性疼痛,通过刺激感觉神经,产生较强的镇痛效果。
-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等,通过刺激周围神经,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
- 高压低频脉冲电疗法(HVPC):用于治疗疼痛、肌肉痉挛等,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 脊髓电刺激疗法(SCS):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如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通过刺激脊髓,改变疼痛信号的传导,达到镇痛效果。
3. 促进骨折和伤口愈合的低频电疗法:- 电极植入式微电流刺激疗法:用于治疗骨折、伤口愈合缓慢等,通过刺激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和伤口愈合。
- TENS:通过刺激神经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骨折和伤口的愈合。
- HVPC:用于治疗骨折、伤口愈合缓慢等,通过刺激神经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和伤口的愈合。
综上所述,中低频电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如疼痛、肌肉痉挛、骨折、伤口愈合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电疗方法和参数,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中低频电疗法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皮肤过敏、心脏疾病、孕妇等,因此在使用中需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康复医学中的电疗方法康复医学是一门专注于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的学科。
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电疗方法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介绍康复医学中的电疗方法的种类、原理及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电疗方法的种类电疗方法主要包括电刺激疗法、电磁疗法和电流疗法三类。
1. 电刺激疗法:电刺激疗法通过传递电流刺激患者的神经、肌肉和组织,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常见的电刺激疗法包括经皮电刺激疗法(TENS)、电针灸、电穴位刺激等。
2. 电磁疗法:电磁疗法利用电磁场的作用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中,辐射疗法是将电磁辐射直接应用于患者的病灶部位,如电磁治疗器、微波疗法等;非辐射疗法则是通过电磁场的非接触作用对患者进行治疗,如磁场治疗、高频透热疗法等。
3. 电流疗法:电流疗法使用不同类型的电流刺激患者的身体以达到治疗目的。
常见的电流疗法包括直流电疗法、交流电疗法和脉冲电疗法等。
二、电疗方法的原理电疗方法的治疗效应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机制:1. 神经传导作用:电刺激可以影响患者的神经传导,从而改变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
通过刺激神经纤维,电疗方法可以减轻疼痛、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2. 组织修复作用:电疗方法可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电刺激可以增加细胞的新生和增殖,促进伤口愈合及软组织的重建。
3. 炎症抑制作用:电疗方法可以通过改善组织血液循环、调节细胞因子等途径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
三、电疗方法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骨科疾病康复:电疗方法在骨折、骨关节疾病及骨骼肌肉损伤的康复治疗中有重要应用。
例如,电疗方法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肌肉萎缩、改善关节功能等。
2.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电疗方法对中风、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再生、恢复肌肉功能、改善运动协调等。
3. 风湿及疼痛症状管理:电疗方法用于风湿性疾病和慢性疼痛的康复治疗中,可以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炎症消退等。
中频电疗法一般包括干扰电疗法、等幅中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音频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等。
1、干扰电疗法:可以通过两种不同频率的正弦电流,交叉输入人体内,产生低频调制的脉冲电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等幅中频电疗法:是利用频率为1-20KHZ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
3、调制中频电疗法:可以通过中频电流改善术后粘连、瘢痕、皮下组织血肿、肌腱炎等病症。
4、音频电疗法:是指利用音频进行的一种电疗方法,具有消肿、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促进结缔组织纤维吸收,软化瘢痕。
5、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使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或伤口导入体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改善关节疼痛或神经疼痛的症状。
在平时生活中,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入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常用电疗法介绍一、功能性电刺激1、概述:功能性电刺激是用电流刺激丧失功能的器官或肢体,以所产生的即时效应来替代或纠正器官或肢体的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如:刺激膈神经可以调整呼吸功能,刺激膀胱有关肌肉以改善排尿功能,刺激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引起的肌肉瘫痪以补偿丧失的肢体运动等。
2、治疗作用:在康复医学中,功能性电刺激较多用于中枢性瘫痪患者。
上运动神经元发生病损时,下运动神经元是完好的,不仅通路存在,而且有应激功能,但失去了来自上运动神经元的运动信号,不能产生随意肌肉收缩运动。
这时给以恰当的电刺激,就可以产生相应的肌肉收缩,以补偿所丧失的肢体运动;同时也刺激了传入神经,经脊髓投射到高级中枢,促进肢体功能重建以及心理状态的恢复。
3、治疗技术:采用有1~8个通道能输出低频电流的刺激器,电流基本波形为方波或其他波形;各通道或以同时或按一定延时先后刺激一组以上肌群,各通道的脉冲组宽度和刺激强度可分别调节。
4、临床应用适应症:脑卒中、脊髓损伤、脑瘫后的下肢、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马尾或脊髓损伤后的排尿功能障碍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意识不清、肢体骨关节挛缩畸形、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神经应激性不正常者。
二、神经肌肉电刺激1、概述: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肌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又称电体操疗法。
2、治疗作用:对失神经支配而发生变性的肌肉进行合适的电刺激,可以引起肌肉收缩,改善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从而可延缓患肌萎缩,防止纤维化和挛缩;并可促进神经再生,恢复神经传导功能。
3、治疗技术:采用三角波和方波的低频脉冲诊疗仪或电脑中频脉冲电疗仪的电体操处方。
治疗时将电极置于患肌或患肌的运动点上,治疗电流的强度以能引起肌肉的明显可见收缩而无疼痛为度。
4、临床应用:适应症:下运动神经元伤病、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迟缓性瘫痪、废用性肌萎缩。
禁忌症:上运动神经元伤病引起的痉挛性瘫痪、戴有心脏起搏器者。
三、调制中频电疗法1、概述:中频电流被低频电流调制后,其幅度和频率随着低频电流的幅度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电流称为调制中频电流。
电疗的各种疗法介绍 电疗是利⽤不同类型电流和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法。
物理治疗⽅法中最常⽤的⽅法之⼀。
电疗有很多种疗法,下⾯跟着店铺⼀起来看看电疗的各种疗法。
电疗的静电疗法 利⽤静电电场对⼈体的作⽤。
常⽤电⼦管式静电机,输出两极间的⾼压可⾼达50kV,为阻⽌短路危险,在输出电路中串联⾼阻值保护电阻,使短路电流在1mA以下。
由于静电电场⽅向恒定,体内离⼦或有极性分⼦定向移动,因⽽引起体内⼀系列变化。
此外,⽕花放电和静电电场可使氧变为臭氧(O3),对⼈体感受器有⼀定刺激作⽤,全⾝应⽤对⼈体的反应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性降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故临床常⽤于神经症、早期⾼⾎压、更年期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局部应⽤时,可改善组织的⾎液循环和营养状态,抑制感觉神经,常⽤于慢性溃疡、⽪肤瘙痒等。
电疗的直流电疗法 直流电⽅向恒定,强度不随时间变化。
理疗⽤的直流电电压⼀般在 50~80V,电流强度0.05~0.1mA/cm2。
当直流电作⽤于⼈体时,体液中电解质发⽣电解作⽤,产⽣正、负离⼦,正、负离⼦各向其极性相反的电极移动。
与此同时胶体液中的荷电胶粒(分散质)向⼀极移动称为电泳;⽔分⼦(分散媒)向另⼀极移动称电渗。
处于直流电正极作⽤下的组织内部将发⽣下述变化:由于Ca2+,Mg2+等两价离⼦向负极移动的速度⽐K+,Na+等1价离⼦慢,因⽽前者在正极附近的相对浓度较⼤。
Ca2+,Mg2+等两价离⼦有降低组织兴奋的作⽤,对正极下的机体镇静作⽤。
CL-在正极附近浓度较⼤,与H+化合成HCl,使该处组织液呈酸性。
⼈体细胞膜的构成蛋⽩质都荷负电,在正极作⽤下负电荷消失,相互间排斥⼒减弱,距离减⼩⽽密集,同时因电渗作⽤使局部组织含⽔量下降,故膜的通透性降低。
处于直流电负极作⽤下的组织内部将发⽣如下变化:K+,Na+等1价离⼦浓度相对较⼤,增强该处机体组织的兴奋状态。
Na+移⾄负极下与OH-化合成NaOH,使组织液呈碱性。
电疗知识介绍
体控电疗从自然医学概念出发,以绿色、无毒、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来预防疾病、调理疾病。
通过电能与人体产生的共振,来刺激细胞分子的重新排列,达到细胞平衡、调节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使饱受亚健康困扰的都市居民通过自身的能力达到最健康的身体状态,同时有效降低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提升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通健电疗结合了中医电疗、体控电疗、经络电疗,更是让电疗技术推广,让家家户户都感受体控电疗技术,同时拥有健康的人生。
直流电和药物离子导入法。
直流电疗法是使用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作用于人体来调理疾病的方法。
直流电有正负极之分,有电解作用,通过人体时,能在人体组织中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对组织代谢、末梢循环和神经系统均有一定作用。
尤其是结合药物离子导入,可使药物成分进入组织间隙,达到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低频电疗法。
低频电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电流刺激使运动神经和肌肉兴奋,恢复正常功能,还可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促使感觉恢复。
在调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不仅可应用于腰部疼痛,更能针对神经根受压引起的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进行恢复性调理。
低频电疗法具体有感应电疗法、间动电疗法、电兴奋疗法等,各具特点,临床可灵活使用。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较低频电更易于通过皮肤到达组织的深部,具有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兴奋骨骼肌和平滑肌等作用,其中音频电可通过电流刺激粘连组织,使之产生震动,得到松解和软化,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的根性粘连有一定疗效。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无极性之分,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它主要靠热效应进行调理。
这种热作用比传导热或辐射热的作用深透、均匀,可使深部组织充血,改善循环,减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
高频电疗法包括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电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一定的镇痛、消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