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电渗析技术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3
海水淡化方法1、蒸馏法:蒸馏法是通过加热海水使之沸腾汽化,再把蒸汽冷凝成淡水的方法。
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是最早投人工业化应用的淡化技术,特点是即使在污染严重、高生物活性的海水环境中也适用,产水纯度高。
与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相比,蒸馏法具有可利用电厂和其他工厂的低品位热、对原料海水水质要求低、装置的生产能力大,是当前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之一。
2、反渗透法:将海水加压,使淡水透过渗透膜而盐分被截留的淡化方法。
反渗透主体设备主要由高压泵、反渗透膜、能量回收三部分组成,无论海水、苦咸水,亦无论大型、中型、小型都适应,是海水淡化技术近二十年来发展最快的,除了中东国家,美洲、亚洲和欧洲,大中生产规模的装置都以反渗透为首选,也是我国目前的首选方法。
3、多效蒸发:将加热后的海水经多个蒸发器串联运行的蒸发过程。
也主要是与火电站联合运行,但规模一般在日产万吨以下。
这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多效分裂式,七八十年代较盛行,称为竖管蒸发(VTE)。
操作温度一般较高,顶温在100~120度,欧洲和亚洲一些火电厂都在使用,另一类是低温多效蒸馏(LT—MED),顶温在70度左右,较前者更具竞争力,是蒸馏法中最节能的方法之一,国华黄骅电厂就是用的这项技术。
4、电渗析法: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而脱出水中离子的淡化过程。
电去离子(EDI)是一种电渗析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实现电渗析过程,离子交换盐和离子交换连续再生过程。
5、冷冻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
从理论上分析,是最有前途的海水淡化处理方法之一,但目前未形成实用规模。
我国海冰资源巨大,只是采集、融化、冰水除盐等的工耗、能耗以及相关设施问题,尚需进一步做工程研究。
而人工冷却法,早在七十年代美国就着手研究,问题是从制冷、结冰、冰晶输送、融化以及冷量回收等单元过程太多,效率不高,成本过大。
6、化学调理处理:投加H2SO4调理海水pH值分化海水中的HCO-3,以避免CaCO3沉积,是海水淡化中最常用和最经济的办法。
反渗透、电渗析、电吸附技术比较一、原理比较1、反渗透(RO)除盐原理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的反渗透处理的基本原理.2、电渗析除盐原理电渗析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对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能,在外加直流电场力的作用下,使阴、阳离子定向迁移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从而使电介质离子自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除盐原理如图所示,电渗析器中交替排列着许多阳膜和阴膜,分隔成小水室。
当原水进入这些小室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就作定向迁移.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把阴离子截留下来;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而把阳离子截留下来。
结果这些小室的一部分变成含离子很少的淡水室,出水称为淡水。
而与淡水室相邻的小室则变成聚集大量离子的浓水室,出水称为浓水。
从而使离子得到了分离和浓缩,水便得到了净化。
二、反渗透、电渗析在污水回用领域的技术特点比较序号项目电渗析反渗透RO(双膜法)1 除盐原理利用离交换膜和直流电场,使水中电解质的离子产生选择性迁移,从而达到使水淡化的装置.以分子扩散膜为介质,以静压差为推动力将溶剂从溶液中取出2 透过物溶质,盐溶剂,水3 截留物溶剂,水溶质,盐4 膜类型离子膜不对称膜,复合膜5 除盐率60%-90% 80%-95%(废水)6 处理污水膜通量与处理净水膜通量比1 0。
5-0。
77 经济回收率45%-70%60%-75%8 工作温度大于5℃小于40℃大于4℃小于40℃9 随温度降低通量衰减无每降低1℃膜通量下降2-3%10 污堵导致通量衰减影响大衰减7%—15%/年11 是否结垢及原因易结垢,在极板及阴离子膜侧浓差极化严重,易发生结垢问题.易结垢,垂直穿透膜,浓差极化,浓水侧偏碱难溶盐离子浓度积过饱和。
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随着矿业的发展,矿井水的处理和回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高矿化度的矿井水,如何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回用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
一、高矿化度矿井水的特点高矿化度的矿井水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高含盐量:由于地下水经过长期地与岩层接触,吸收了大量的溶解性盐类,导致含盐量较高。
2. 高硬度: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总和。
由于地下水中钙、镁离子含量较高,因此硬度也相应较高。
3. 高酸碱值:地下水中常常含有大量溶解性气体,如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会与水反应形成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
4. 富含金属离子:地下水经过长期地与岩层接触,吸收了大量金属离子,如铁、锰、铝等。
二、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技术1. 电渗析技术电渗析技术是利用电场作用使带电离子在膜中迁移的一种分离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去除高矿化度矿井水中的盐类,如氯化物、硫酸盐等。
2. 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可以去除高矿化度矿井水中的盐类、硬度和金属离子等。
3. 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利用固体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的离子与树脂上的离子进行置换,从而达到去除目标物质的目的。
该技术可以去除高矿化度矿井水中的钙、镁等硬度物质和铁、锰等金属离子。
4.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技术可以去除高矿化度矿井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
三、高矿化度矿井水回用技术1. 混合处理法混合处理法是将高矿化度矿井水与低盐度水混合,从而达到降低盐度、硬度和酸碱值等效果。
该技术可以使高矿化度矿井水得到有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直接回用法直接回用法是将经过处理后的高矿化度矿井水直接回用于生产过程中,如冶金、造纸等行业。
该技术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循环冷却系统循环冷却系统是将经过处理后的高矿化度矿井水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冷却系统中,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对环境污染等效果。
五种膜分离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工艺我们都知道水污染的问题,但我们对水污染处理技术却不熟悉。
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有效防止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今天,艾柯实验室重金属废水处理设备厂家就为大家梳理出五种膜分离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技术!1. 液膜技术液膜通常由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和内部水相组成,是一种非常薄的液膜(厚度:1-10 μm)。
它结合了膜分离和萃取的双重优点,通过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简单扩散、选择性络合或螯合萃取反应、膜内选择性渗透和反萃取四个过程,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同时实现膜内重金属离子的富集,再通过破乳回收重金属。
液膜技术具有选择性高、传质快、反应温和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低浓度重金属废水的富集和回收。
2. 电渗析技术电渗析器由膜片、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膜、电极、夹紧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
在处理重金属废水时,阳离子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
在电流的作用下,电镀废水得到浓缩和脱盐。
电镀废水中往往含有Cu2+、Ni2+、Zn2+、Cr2+等金属离子和氰化物等有毒物质。
通过电渗析-离子交换或电渗析-反渗透组合工艺,既可以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又可以减少污染的排放。
其中,镍废水处理技术最为成熟,已建立了一整套工业装置。
电渗析法处理重金属废水具有技术可靠、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无废渣等优点。
然而,电渗析需要足够的导电性来提供电流效率。
如处理镀镍废水,镍盐浓度不应小于1.5g/L。
3.微/超滤技术微滤的过滤孔径为0.1~10 μm,此类膜多成对称性,外形结构与网状海绵较为接近,此外还有毛细管的类型。
也有不对称的膜。
膜孔呈截形锥形。
在过滤过程中,料液流过膜孔的小边,进入膜的渗透液会沿着逐渐增大的膜孔流出。
这种结构可以促进传质,防止膜孔堵塞。
超滤膜的孔径为1 nm~100 nm,多为不对称膜,由极薄的表皮层和较厚的海绵或指状结构的多孔层组成。
微滤/超滤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有机型和无机型。
高盐地下水的治理技术地下水是地球上最珍贵的水资源之一,它不仅是地球缺水地区的主要水源,而且还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水源。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断扰动和开发,导致地下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高盐度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高盐度的地下水主要指的是含盐量超过2-3g/L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的盐度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若这种地下水被用作饮用水或灌溉水,不仅会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导致土地退化。
因此,高盐度地下水的治理显得尤为迫切。
高盐度地下水的治理技术有以下几种。
1. 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地下水处理技术之一,也是处理高盐度地下水的主要技术之一。
反渗透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一种半透膜将溶液中的水分离出来,解决高盐度地下水的治理问题。
反渗透技术具有高效、稳定、可靠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缺点。
首先,其处理成本较高;其次,半透膜的使用寿命短,需要定期更换,增加了使用成本;最后,该技术需要用大量的能源,制造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也相当高。
2. 蒸发结晶技术蒸发结晶技术是一种逐步升级的地下水处理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热量使高盐度地下水蒸发并结晶,从而得到净水。
蒸发结晶技术不仅具有高效、节能和可持续等诸多优点,还可以将从地下水中提取的盐分和其他物质用作农业肥料。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蒸发结晶技术在处理高岭土的硬度、非可溶性物质和裸露土壤时不太适用。
3. 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实现离子去除的技术,可以将地下水中非常细小的离子、有机物和大部分无机物一次性地去除。
其优点是高效、经济和可靠等,但其缺点是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树脂成本较高,而且树脂的去除效率有些场合稍低。
4. 电渗析技术电渗析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将地下水中的离子移动至电渗析膜对面而得到净水。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地下水处理和盐水脱盐。
其优点是高效、稳定可靠等,但其缺点是相对较高的施工成本和需要定期清洗膜等。
总之,高盐度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大问题之一。
超滤、钠滤、反渗透、微滤的区别1、超滤(UF):过滤精度在0.001-0.1微米,属于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别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超滤不需要加电加压,仅依靠自来水压力就可进行过滤,流量大,使用成本低廉,较适合家庭饮用水的全面净化。
因此未来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将以超滤技术为主,并结合其他的过滤材料,以到达较宽的处理范围,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2、钠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别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低。
也就是说用钠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30%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3、反渗透(RO):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别离技术。
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也就是说用反渗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50%以上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纯洁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适合大量生活饮用水的净化。
4、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
滤芯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更换。
①PP棉芯:一般只用于要求不高的粗滤,去除水中泥沙、铁锈等大颗粒物质。
②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异色和异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对泥沙、铁锈的去除效果也很差。
③陶瓷滤芯:最小过滤精度也只0.1微米,通常流量小,不易清洗。
海水淡化技术原理:海水变为淡水的过程
海水淡化技术是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去除,使其变成可以用于灌溉、饮用等用途的淡水的过程。
目前主要采用的海水淡化技术包括蒸馏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等。
以下是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
1. 蒸馏法:
蒸馏过程:海水蒸馏法是通过加热海水,使其变为水蒸气,然后通过冷凝将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
由于盐分在水蒸气中不蒸发,因此在蒸馏过程中被留在废水中,而蒸馏得到的水是淡水。
能耗:蒸馏法的主要缺点是能耗较高,因为需要大量的热能来将海水加热至蒸发温度,并且废水的排放也是一个环境问题。
2. 反渗透法:
过滤和透析:反渗透法通过半透膜,将海水中的水分强制挤压通过,而将盐分和杂质留在另一侧。
这种半透膜称为反渗透膜。
高压:反渗透过程需要施加高压,以克服海水中盐分的渗透压,从而使水分透过半透膜。
高效:反渗透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海水淡化技术,其效率较高,产水质量较好。
但同样也需要耗费一定的能量,特别是高压泵的运行。
3. 电渗析法:
电场作用:电渗析法利用电场作用于海水,使得带电离子(如盐分)在电场中移动。
这些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被引导到相对应的极板上,从而实现盐分的去除。
电解质分离:通过电渗析,海水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被迫移动,从而在极板上沉淀出盐分。
这样就可以通过沉淀和过滤来获得淡水。
这些海水淡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综合使用,以提高淡水的产出效率和质量。
海水淡化技术在干旱地区和海水资源充足但淡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国内苦咸水、海水淡化的技术和成本目前苦咸水淡化大多采用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主要是反渗透法。
在海水淡化方面,主要是蒸馏法和反渗透法。
1电渗析法1.1基本原理电渗析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在苦咸水淡化中应用的电渗析法简称ED,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在电场作用下,分离盐水中的阴、阳离子,从而使淡水室中盐分浓度降低而得到淡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电渗析装置是利用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迁移,通过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达到除盐目的。
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水中的离子作定向迁移(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使一种水中大部分离子迁移到另一种水中去。
该技术已比较成熟,具有工艺简单、除盐率高、制水成本低、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等主要优点,但存在对水质要求较严格、需对原水进行预处理等缺点。
1.2主要应用20世纪50年代,美国、英国开始将这种方法用于苦咸水淡化,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将此法用于苦咸水淡化、工业用纯水和超纯水制造。
2反渗透法2.1基本原理反渗透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用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将一个容器分为两半,在膜的两侧同时分别加入纯水和盐水,使膜两侧的液面一样高,过了一定时间会发生盐水侧的液面在升高,纯水侧的液面在下降,这是由于水分子透过半透膜向盐水侧迁移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渗透。
能够对水或溶液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称为半透膜。
如果在浓溶液一边加上适当的压力,则可使渗透停止。
当稀溶液向浓溶液的渗透停止时的压力称为渗透压。
反渗透则是在浓溶液一边加上比自然渗透更高的压力,扭转自然渗透方向,把溶液中的离子压到半透膜的另一边,这与自然界的正常渗透过程相反,故称之为“反渗透”,这种装置称为反渗透装置。
常规反渗透法工艺流程是:原水→预处理系统→高压水泵→反渗透膜组件→净化水。
其中预处理系统视原水的水质情况和出水要求可采取粗滤、活性炭吸附、精滤等,精滤必不可少,是为了保护反渗透膜、延长其使用寿命而设立的,另外,复合膜对水中的游离氯非常敏感,因而预处理系统中通常都配备活性炭吸附。
反渗透、电渗析、电吸附技术对比一、原理比较1、反渗透RO(Reverse Osmosis)除盐原理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的反渗透处理的基本原理。
2、电渗析ED除盐原理电渗析ED(Electro Dialysis )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对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能,在外加直流电场力的作用下,使阴、阳离子定向迁移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从而使电介质离子自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除盐原理如图所示,电渗析器中交替排列着许多阳膜和阴膜,分隔成小水室。
当原水进入这些小室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就作定向迁移。
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把阴离子截留下来;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而把阳离子截留下来。
结果这些小室的一部分变成含离子很少的淡水室,出水称为淡水。
而与淡水室相邻的小室则变成聚集大量离子的浓水室,出水称为浓水。
从而使离子得到了分离和浓缩,水便得到了净化。
3、电吸附(EST)除盐原理电吸附技术EST(Electro-Sorption Technology),又称电容性除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电化学中的双电层理论,利用带电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来实现水中带电粒子的去除、有机物的分解等目的。
电吸附原理见图,原水从一端进入由两电极板相隔而成的空间,从另一端流出。
原水在阴、阳极之间流动时受到电场的作用,水中带电粒子分别向电性相反的电极迁移,被该电极吸附并储存在双电层内。
同时,随着电极吸附带电粒子的增多,带电粒子在电极表面富集浓缩,从而使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颗粒及其带电物质滞留在电极表面,最终实现盐与水的分离,获得净化/淡化的出水。
海水淡化的原理海水淡化是一种利用现代技术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方法。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其他杂质,如果直接饮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水淡化技术的原理是将海水中的盐分和其他杂质过滤掉,从而获得纯净的淡水。
目前,常见的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包括蒸馏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蒸馏法是一种将海水加热至沸腾,产生水蒸气,再通过冷凝器将水蒸气冷凝成纯净的淡水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去除海水中的所有杂质,获得非常纯净的淡水。
但是,蒸馏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成本较高,因此并不常用。
反渗透法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将海水中的盐分和其他杂质过滤掉的方法。
半透膜是一种能够让水分子通过,但是不能让盐分和其他杂质通过的薄膜。
通过将海水加压,使得水分子顺着压力梯度通过半透膜,而盐分和其他杂质则被阻挡在膜上,从而获得纯净的淡水。
反渗透法的优点是能够高效地去除海水中的盐分和其他杂质,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是目前海水淡化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电渗析法是一种利用电场将海水中的盐分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在电渗析设备中,将海水分别放置于阳极和阴极两侧,加上电场后,盐分会向阳极方向运动,而水分子则向阴极方向运动,从而实现了海水的分离。
电渗析法的优点是能够高效地去除海水中的盐分和其他杂质,同时能够将海水分离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纯净的淡水,一个是高盐度的浓水,方便后续处理和利用。
但是,电渗析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
总的来说,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反渗透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海水淡化方法,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纯净的淡水。
超滤、钠滤、反渗透、微滤的区别1、超滤(UF):过滤精度在0.001-0.1微米,属于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超滤不需要加电加压,仅依靠自来水压力就可进行过滤,流量大,使用成本低廉,较适合家庭饮用水的全面净化。
因此未来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将以超滤技术为主,并结合其他的过滤材料,以达到较宽的处理范围,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2、钠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低。
也就是说用钠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30%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3、反渗透(RO):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
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也就是说用反渗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50%以上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适合大量生活饮用水的净化。
4、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
滤芯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更换。
①PP棉芯:一般只用于要求不高的粗滤,去除水中泥沙、铁锈等大颗粒物质。
②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异色和异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对泥沙、铁锈的去除效果也很差。
③陶瓷滤芯:最小过滤精度也只0.1微米,通常流量小,不易清洗。
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列举
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是将海水通过脱盐处理,去除其中的盐分,变成淡水资源,从海水中制取淡水,可以缓解淡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为沿海居民提供稳定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等。
现今使用的海水淡化技术有海水冻结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蒸馏法等。
冷冻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
由于海水中溶有的不凝性气体在低压条件下将几乎全部释放,且又不会在冷凝器内冷凝。
这将升高系统的压力,使蒸发结晶器内压力高于二相点压力,破坏操作的进行。
显然减压脱气法适合本系统。
冷冻海水淡化工程法工艺之预冷海水脱气后可与蒸发结晶器内排出的浓盐水和淡化水产生热交换,预冷至海水的冰点附近。
反渗透法,通常又称超过滤法,是1953年才开始采用的一种膜分离淡化法。
该法是只允许溶剂透过半透膜、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的方法,将海水与淡水分隔开的。
电渗析法的技术关键是新型离子交换膜的研制。
离子交换膜是0.5-1.0mm厚度的功能性膜片,按其选择透过性区分为正离子交换膜(阳膜)与负离子交换膜(阴膜)。
电渗析法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阳膜
与阴膜交替排列,组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室海水被淡化,而相邻隔室海水浓缩,淡水与浓缩水得以分离。
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是在反渗透技术的完善作用下,为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都取得飞速的进展。
反渗透、电渗析、电吸附技术比较
一、原理比较
1、反渗透(RO)除盐原理
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的反渗透处理的基本原理。
2、电渗析除盐原理
电渗析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对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能,在外加直流电场力的作用下,使阴、阳离子定向迁移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从而使电介质离子自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除盐原理如图所示,电渗析器中交替排列着许多阳膜和阴膜,分隔成小水室。
当原水进入这些小室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就作定向迁移。
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把阴离子截留下来;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而把阳离子截留下来。
结果这些小室的一部分变成含离子很少的淡水室,出水称为淡水。
而与淡水室相邻的小室则变成聚集大量离子的浓水室,出水称为浓水。
从而使离子得到了分离和浓缩,水便得到了净化。
二、反渗透、电渗析在污水回用领域的技术特点比较
序号项目电渗析反渗透RO(双膜法)
1 除盐原理利用离交换膜和直流电场,使
水中电解质的离子产生选择
性迁移,从而达到使水淡化的
装置。
以分子扩散膜为介质,以静
压差为推动力将溶剂从溶
液中取出
2 透过物溶质,盐溶剂,水
3 截留物溶剂,水溶质,盐
4 膜类型离子膜不对称膜,复合膜
5 除盐率60%-90%80%-95%(废水)6
处理污水膜通量与
处理净水膜通量比
10.5-0.7
7 经济回收率45%-70%60%-75%
8 工作温度大于5℃小于40℃大于4℃小于40℃
9
随温度降低通量衰
减无
每降低1℃膜通量下降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