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散步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37
1 散步(配PPT课件)教案课时:2一、导入幻灯片1叙事散文散步莫怀戚新建五中·张同平幻灯片2听《让爱驻我家》歌曲,思考:歌曲中渗透着一种什么情感? 温馨的亲情幻灯片3散步莫怀戚叙事散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笔下的叙事散文《散步》,去感受一下这温馨的亲情,体感一下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的人性美。
幻灯片4二、学习目标阅读目标重点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
2、注意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3、注意对称式的句子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而探究其内涵,提高对语言感受和析能力写作目标难点1、学会两种拟题方法2、学会一种选材立意的方法。
德育目标从祖孙三代人之间的亲情感受尊老爱幼的人性,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幻灯片5三、整体感知标注8个自然段,自由小声速读课文,初步体悟文中渗透的浓浓亲情.同时标出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
幻灯片6分歧qí拆散sàn 霎时shà熬过áo 嫩芽nân 蹲dūn 水波粼粼lín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信服:相信并佩服。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这里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幻灯片7朗读小指南:怎样读这篇文章?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感情。
把握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把握“我”这个人物,做到读时语气温和,亲切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看着书听示范朗读幻灯片8阅读过关台1)、散步的人物有哪些?写了一件什么事?2、)散步的分歧是如何产生的?最终如何解决?3、)相处最关键的人物是谁?结果如何?4、)你如何评价这一家四口?5、)人物各有什么性格?由此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幻灯片9“我”、母亲、妻子、儿子母亲:走大路平顺儿子:走小路有意思(孝顺)(照顾孙子)尊老爱幼幻灯片10“我”:孝顺善良母亲:善解人意。
照顾孙子儿子:聪明乖巧活泼妻子:温柔贤惠主旨:文章通过记叙一家四口春日散步的情景,从祖孙三代人之间温馨的亲情,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第一课《散步》(一)教学目标1.本课的重点词语。
要求会读、会写理解并运用:散步、嫩芽、严冬、初春、强壮、挺、信服、、熬、分歧、两全、拆、各得其所、尽头、听从。
需要理解的词语委屈、毕竟、取决、目睹、阻拦、粼粼、霎时、平坦、感到、随意、习惯、拆、自然、总算、信服2.通过比较、分析汉字结构学习汉字:嫩、粼、桑、塘、散、挺、熬、分、歧、密、惯、竟3.学习本课的句型,能够结合情景使用。
4.能够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5.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学会交际,体会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之间真挚的亲情。
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掌握、理解课文的内容。
3. 新词语在实际生活当中的正确运用。
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2.新句型的正确运用。
(三)能力训练点1.运用边读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的内容。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四)德育渗透点培养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情感,体谅老人的疾苦,关心家人。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具:图片、小黑板、多媒体(六)资料库:笔名:周平安、章大明,性别:男,出生年月: 1951民族:汉族,重庆人。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1969年上山下乡,1972年参加工作,历任重庆电影公司职员,重庆川剧院乐队队员,第三军医大学新闻干事,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副教授。
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等。
(七)教学步骤第一节课为课文一《散步》检查词语预习,第二、三节课为理解学习课文,第四节课为课文二《送小龟回家》检查词语预习交际运用,第五节课为课文二《送小龟回家》理解学习课文,第六节课为真实交际(拓展阅读)。
第一课时第一课《散步》检查词语学习(一)教学任务:通过预习、检查、课堂讨论和讲练答疑,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做到会读、会写,正确理解并能运用。
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五篇】第一课散步一、作者:莫怀戚二、中心思想:《散步》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过程,展示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画面,体现了忠贞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男孩子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启示。
三、写作特点:⑴注重细节描写⑵以小见大⑶语言精美四、问题1、如何理解“但我的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五、字词信服xìnfú:相信,佩服。
嫩芽nânyá:嫩绿的枝芽,形容刚出生而柔弱的生命。
霎时shàshí:极短的时间,片刻。
拆散chüisàn:分开委屈wþiqū:受到不机会均等的待遇,心里难过。
水波粼粼shuǐbōlínlín:形容水面明净。
粼粼,水十分明净。
各得其所gâdãqísuǒ: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或舒适的位置炖:忍受第二课秋天的怀念一、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著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二、中心思想: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积极支持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三、问题⑴、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舅舅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细微质朴的动作、语言中,母亲为妻子儿子无私无悔的付出,是一个体贴,无私又坚韧、顽强的形象。
⑵、“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似的神色。
6《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示例:本文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一家人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来的,“散步”这个题目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提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
另拟标题,如《母亲与儿子》《选择》《背上的世界》,这些标题与文章的中心相关;《初春漫步》《大路还是小路》,这两个标题提示了文章的线索。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参考答案:从表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唯恐有闪失。
从更深层面上来看,“我”和“妻子”都已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
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对人生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同时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景物描写一:“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作用:通过对初春秀丽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景物描写二:“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作用:渲染了融洽的氛围,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四、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
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参考答案:课文中运用对称式的句子有很多。
例如:(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