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13翻译硕士日语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41.33 KB
- 文档页数: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考研大纲:706基础日语1500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考研日语大纲一、语音1. 日语五十音图的音素及发音规则2. 浊音、拗音、促音的发音规则3. 长音、短音的发音规则4. 浊音化、拗音化、促音化的规则二、词汇与语法1. 基础词汇的学习和掌握2. 常用动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3. 名词的词义扩展和常用搭配4. 基本的语法结构与句型5. 动词的时态、语气、语态变化规则6.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程度表示7. 助词的用法和意义8. 语法的辨析和常见错误的纠正三、听力1. 短对话的听力理解和回答问题2. 长对话的听力理解和回答问题3. 新闻报道的听力理解和主旨归纳4. 情景问答的听力理解和问题回答四、阅读1. 短文的阅读理解和问题回答2. 长文的阅读理解和问题回答3. 广告、公告等实用性文本的阅读理解4. 综合性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和问题回答五、写作1. 基础的句子构成和语法应用2. 对话、日记、邮件等常见文体的表达3. 文章的段落结构和逻辑衔接4. 写作思路和方法的培养5. 基本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整理六、口语1. 日常口语的基本表达和交际应用2. 对话、演讲、口试等场景的口语表达3. 口语语速、语调和语音语调的培养4. 引导性问题的回答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七、综合能力训练1. 听力、阅读、写作、口语的综合应用训练2. 根据材料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综合应用3. 实际场景的语言应对和综合训练4. 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应试技巧的培养以上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考研日语大纲的基础内容,具体的教学安排和要求请参考学校发布的详细考试大纲和教学计划。
考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备考,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密切关注考试动态和最新教材。
祝考生取得好成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F26
科目名称:日语口试与笔试
第一部分:大纲内容
本考试是全日制翻译硕士(日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复试
科目,主要考察进入复试名单的考生的日语口译和笔译能力。
本考试分日语笔试和日语口试两个单元进行,日语笔试主要由考生翻译一
篇250-300字的日译汉文章和一篇200-250字的汉译日文章;日语口试主要采
取考官和考生日语交流的形式,并由考生现场口译一段短文。
日语笔试:考查考生的日语基本功,日汉笔译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翻译有
关我国国情、经济发展、文化背景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章。
日语口试:考查学生汉日/日汉口译基本技巧和能力。
材料选自致词、讲话、讲座等口语体文字材料,紧扣社会、时代与日常生活内容,难度适中。
第二部分:说明
1、基本要求:
(1)具备较强的日汉双语转换能力。
(2)日语笔试要求译文表达准确,流畅,能恰当使用翻译策略和技巧。
翻译速度日译汉每小时250-350个日语标记符号;汉译日每小时150-250个汉字。
(3)日语口试要求译文准确,表达流畅,反应快速。
2、分值比例:
本考试由日语笔试和日语口试两个单元构成,日语笔试满分150分,日语口试满分50分。
3、题型分布:
考试内容题型题量分值
日语笔试日译汉(250-300字短文2篇或500字
长文1篇)(50分)
汉译日(200-250字短文2篇或500字
长文1篇)(100分)
150
日语口试口语表达(25分)
现场口译(10分钟讲话口译)(25分)50
共计2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考研大纲:F26日语口试与笔试1500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考研大纲:F26日语口试与笔试1500字日语口试:日语口试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考研的一项重要测试内容,旨在评估考生的日语口语能力。
口试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自我介绍和问答环节。
自我介绍:在自我介绍环节中,考生需要用日语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所在地等。
考生需要注意自我介绍的流利度和准确性,同时还要表现出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考生可以提前准备自我介绍的内容并进行反复练习,以确保表达清晰、准确。
问答环节:问答环节是日语口试的重点部分,通过问答环节可以考察考生的语言应对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考官会给出一些问题,考生需要用日语回答并进行相应的解释。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学习、兴趣爱好、社会热点等方面。
考生需要充分准备,积累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同时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日语笔试:日语笔试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考研的另一重要测试内容,旨在评估考生的日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笔试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阅读理解和写作。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考察考生对日语文章的理解能力。
考生需要阅读一些日语文章,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这些文章可能涉及到各种话题,如新闻、文化、科技等。
考生需要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抓住重点信息,并用日语进行回答。
写作:写作是考察考生的日语书写和表达能力。
考生需要根据提供的题目,使用日语写一篇短文。
题目可能涉及到日常生活、社会问题等。
考生需要合理安排篇章结构,注意用词准确、语法正确,同时要注意文风和听众对象。
总结:以上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考研日语口试与笔试的大纲。
考生需要在口试和笔试中展现出良好的日语能力,包括口语流利度、词汇量和语法准确性。
考生需要提前进行针对性的准备,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以取得好的成绩。
希望考生能够充分了解考试要求,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T45考试科目名称:农学概论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农学概论是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讲述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基本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防治技术及原理,掌握作物生产中的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明确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技术推广。
二、基本要求掌握农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农业、农学、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作物种植制度、作物育种及种子产业、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以及作物生产现代化的概念,作物起源与分类、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作物种植制度、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的基本原理,以及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掌握农学、农业的概念,农学的性质及特点,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了解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和途径。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掌握栽培作物的特点,主要作物的起源中心,狭义作物的概念,作物分类方法。
了解作物传播方式和我国种植业分区。
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作物生育期、生育时期、作物温光反应特性、顶端优势、种子的休眠等概念,掌握主要作物的生育时期,掌握作物产量、品质、作物群体、群体结构、密度的概念,明确作物产量形成特点以及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群体结构的组成、分布,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作物品质的指标、类型以及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
掌握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掌握作物品质及评价指标。
理解环境因素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机理。
了解作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性,种子萌发过程及要求的环境条件,作物各器官的形态特征、组成、功能、变态及生长过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31科目名称:金融学综合第一部分:大纲内容(一)金融学部分1.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职能与作用●信用货币●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体系2.利息和利率●利息●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3.外汇与汇率●汇率与汇率制度●币值、利率与汇率●汇率决定理论4.金融市场与机构●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金融市场及其要素●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市场●金融机构(种类、功能)5.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6.现代货币创造机制●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中央银行职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7.货币供求与均衡●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货币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8.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9.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资本流动10.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理论●巴塞尔协议●金融机构监管●金融市场监管(二)公司财务1.公司财务概述●什么是公司财务●财务管理目标2、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概述●财务比率指标3.长期财务规划●分配政策●营运资金管理●企业的筹资计划4.折现与价值●现金流与折现●时间价值计算原理●债券的估值●股票的估值5.资本预算●投资决策方法●增量现金流●净现值运用●资本预算中的风险分析6.风险与收益●风险与收益的度量●均值方差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无套利定价模型7.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贝塔(β)的估计●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8.有效市场假说●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有效资本市场的形式●有效市场与公司财务9.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资本结构●MM 定理10.公司价值评估●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三种方法的应用与比较第二部分:说明1、基本要求:掌握考试大纲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并能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T12考试科目名称:地球系统导论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以自然地理学为基础,从了解掌握部门地理入手认识地球的基本规律。
使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系统科学当前进展和热点问题。
运用科学的、系统的思想和方法,研究地球系统及其子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驱动力量和基本规律。
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生产实践或领导岗位奠定基础。
二、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地球系统与自然地理各分支部门的研究内容,对地球系统研究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地球与地质基础1.认识宇宙和天体;了解太阳和太阳系,认识太阳活动,掌握太阳常数的概念;2.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岁差、章动和极移的概念和意义3.理解地球的形状、位置和运动的地理意义4.熟悉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等概念5.了解地球圈层分布及内部构造和外部构造6.熟悉海陆分布、地球表面基本特征7.了解地壳的化学成分与矿物质;8.知道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了解地质构造9.了解板块构造学说、槽台学说、地洼学说、地质力学学说的基本观点和相应的证据10.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基本特征及规律11.了解地质年代及地壳演化简史二、大气与气候1.熟悉大气成分、大气结构、大气热能2.掌握气温、大气湿度、蒸发和凝结、水汽凝结现象、大气降水概念和基本规律3.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环流及主要天气系统4.理解气候与气候系统;熟悉气候带与气候型三、海洋与陆地水1.熟悉地球上水的分布;掌握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基本规律2.了解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3.熟悉潮汐与潮流、波浪;熟悉洋面流与水团运动4.认识海洋资源;理解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理解河流、水系与流域、水情要素、河川径流、河流补给、流域水量平衡等概念;理解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6.了解湖泊与沼泽的基本特征7.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了解岩石的水理性质及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9.了解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理解解冰川分布及冰川对环境的影响四、地貌1.了解地貌的成因及基本类型;理解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2.了解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3.理解流水作用,熟悉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及河流地貌;4.理解岩溶作用及喀斯特地貌;了解其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5.熟悉冰川、冰缘地貌及冻土地貌6.认识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7.了解海岸与海底地貌;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1.掌握土壤及土壤肥力概念;理解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土壤形态、物质组成及相互作用2.熟悉成土因素学说、成土因素、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及主要成土过程3. 知道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理解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的基本特征2.掌握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理解生态因子与生物对象股关系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掌握生物物种、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分类4.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熟悉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了解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5.了解农业生态系统及城市生态系统6.了解生物多样性概念,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知道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1.理解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熟悉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及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规律2.理解地带性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理解地域分异尺度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3.熟悉自然区划的原则及方法;了解等级系统.认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懂得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认识、知道;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47科目名称:语言综合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一、目标了解考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生的语言分析能力以及从事语言研究所需要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
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语言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语言知识和语言理论,具备初步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对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二部分具体内容一、现代汉语部分现代汉语的性质与特点;汉语方言的分布;语音的性质;音素、音位与音节;声母与辅音、韵母和元音;声调;音变;汉字的性质与特点;汉字的形体与演变;汉字的结构;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词义的分解与聚合;词汇的分类与发展演变;词的分类与特点;短语的结构与功能分类;句法成分与层次分析法;句型与句类;复句与句群;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的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语言三要素、语体与修辞的关系;辞格的运用等。
二、古代汉语部分常用工具书及其编排方式;汉字的构造及汉字的演变;古书中的用字;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古汉语的特殊语序;古书的注解;上古音、中古音;古汉语常用词的意义及演变;经典篇目的阅读等。
三、语言学概论部分语言的性质与功能;语言学的主要分支;语言符号的特点;元音与辅音;音位与音变;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词法与句法;语法单位、组合规则、聚合规则;语义和语用;文字;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演变等。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一、命题说明1、分值比例:现代汉语部分、古代汉语部分和语言学概论部分各占1/3。
2、题型分布:题型主要涉及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语言分析题、问答题、标点翻译题等。
题型举例:①填空: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②选择题:1、汉语属于()A.屈折语B.孤立语C.复综语D.粘着语③名词解释:三十六字母;聚合关系④分析题: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或句子。
213翻译硕士日语
参考书目;
《新编日语》第1-4册修订版重排本,作者周平,陈小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年。
《日语综合教程》5-7册,作者陆静华,编者谭晶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年。
考试大纲;
日语专业翻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规定科目之翻译硕士日语部分的考试大纲如下:
本考试是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日语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MTI考生入学时应具备的日语词汇量、语法知识及日语读写、翻译技能。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翻译硕士日语考试共包括三个部分: 词汇与词组、语法(50%)、阅读理解( 30% )、作文(20%)。
全部试题总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
第一部分: 词汇与词组、语法:(50分)
主要测试考生对所学基本词汇和词组的掌握情况. 测试的内容主要是词汇的读音及汉字的书写以及固定搭配。
语法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基本语法现象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测试助词的运用句型结构等。
题型为选择填空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57科目名称:英语学科基础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1、目标《英语学科基础》作为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英汉互译以及英语写作等综合语言能力。
2、基本要求(1)掌握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语言学基本理论或概念分析语言现象;(2)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方法,在准确理解和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能够使用正确地道的目标语进行流畅地翻译;(3)掌握说明文、议论文等英语文体的基本写作规范与要求,能够紧扣写作任务要求、自如运用衔接手段使得行文连贯,遣词造句须准确规范、灵活多样。
第二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本考试是测试应试者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英汉互译以及英语写作等综合语言能力的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英汉互译和英语写作,以满足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所要求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1、英语语言学(1)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普通语言学相关的基本理论概念及其应用。
(2)了解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变化与发展、语言与文化、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概念及其应用。
(3)能够运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或概念对常见的英语语言现象作简要分析。
2、英汉互译(1)要求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与使用规范及其异同,并能熟练地运用于两种语言互译实践;(2)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翻译方法,包括词的转译、增删词、语义逻辑重组、句子的分合等;(3)能够读懂哲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等学科专业的通识类文章,并作英汉互译。
3、英语写作(1)能够读懂给定的数据类图表,并就图表内容撰写一篇不少于150词的说明文,可参考现行雅思考试写作任务1的测试目标与具体要求;(2)要求围绕给定的看法、论点或某个特定话题的相关问题,撰写一篇不少于250词的议论文,可参考现行雅思考试写作任务2的测试目标与具体要求。
213 翻译硕士日语
一、考试性质
翻译硕士日语是日语口译、日语笔译专业硕士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二、考查目标
要求学生能具备系统进行MTI学习所要求的外语水平,掌握MTI考生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外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各项试题的分布情况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四、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外语写作等。
总分为100分。
I.词汇语法
1. 要求
1)词汇量要求:
考生的认知词汇量应在10,000以上,其中积极词汇量为6,000以上,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语法要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213
科目名称:《翻译硕士日语》
第一部分:大纲内容
《翻译硕士日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日语)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MTI学习所要求的基本日语水平。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MTI考生应具备的日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日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难度相当于日语一级或日语专业八级及以上水平。
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词汇语法、阅读理解、日语写作等。
总分为100分。
第二部分:说明
1、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日语基本功,掌握12,000个以上词汇,其中积极词汇量为6,000以上,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能熟练掌握正确的日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3)具有较强的日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分值比例:
词汇语法30分,阅读理解40分,日语写作30分,共100分。
3、题型分布:
考试内容题型分值
词汇语法假名汉字互换、惯用语、选择题或改错
题
30分
阅读理解1) 选择题、2) 简答题40分
日语写作命题作文30分
共计100分
4、其他规定:
(1)词汇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