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65.0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1.1计算机概述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第一台计算机ENIAC1.第一代:1946年—50年代中,电子管时代,有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2.第二代:50年代中—60年代中,晶体管时代,使用操作系统,出现Fortran、COBOL、ALGOL 高级语言。
3.第三代:60年代中—70年代初: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使用了磁盘。
4.第四代:70年代初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开始引入光盘、优盘。
二、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机精确度高3.具有存储和逻辑判断能力4.有自动控制能力5.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三、计算机的分类1.按工作原理分类: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模拟计算机2.按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3.按规模分类: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PC机四、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3.自动控制4.计算机辅助功能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AI:计算机辅助教学5.人工智能五、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1.2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什么是信息信息就是收信者事先不知道的报道,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示形式,是信息的载体。
二、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用于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并再生信息的一类技术。
第一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第二次信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第三次革命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第四次革命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现代信息技术。
三、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1.二进制只有0、1逢二进一2.八进制3.十六进制B—二进制D—十进制O—八进制H—十六进制4.不同进制数据之间的转换5.西文字符的编码计算机系统中有两种重要的西文字符编码:ASCII和EBCDIC码(IBM大型机用)普通采用的是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一个字节为8个二进制位,最高位为0,共有128个字符EBCDIC采用8位二进制表示256个字符6.汉字编码(1)国标码GB2312-80国标码收录了6763个汉字和682个字符,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按拼音顺序排列,二级汉字3008个,按部首顺序排列,所有汉字和字符组成一个94行(区号)和94列(位)的矩阵,第一个字对应的行号和列号合起来叫区位码。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变得越来越广泛,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本文将概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定义、历史、应用和未来发展。
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处理和存储信息的电子设备。
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用于执行计算、存储数据和输入输出。
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编程语言,用于控制硬件运行和实现各种功能。
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处理、传输和存储信息的方法和工具。
它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用于使信息能够高效流动和共享。
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历史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时,为了解密和破译敌方密码,科学家们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它体积庞大、功能有限,但标志着计算机技术的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计算机逐渐变得更小、更快速和更可靠,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商业领域。
70年代到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方式,使得普通人也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娱乐。
90年代以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和传输信息。
三、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制造上,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金融领域,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用于交易处理、风险管理和金融分析。
在医疗领域,计算机辅助诊断和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并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在教育领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得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成为可能。
此外,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农业、交通、娱乐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农民可以利用农业信息系统监测土壤和气象情况,为农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一、填空题1.英国数学家图灵在1936年提出了对数字计算机具有深远影响的___________模型。
匈牙利裔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数字计算机的_____________结构。
2.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________诞生于__________。
3.按特定顺序排列,使计算机能执行某种任务的指令的集合称为____________。
4.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先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元器件,共经历了4代变革。
5.今后计算机的发展方向趋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类。
7.当数据以某种形式被处理、描述或与其它数据比较时,它才成为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当前,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已进入以______ 为特征的时代。
A.并行处理技术B.分布式系统C.微型计算机D.计算机网络2.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______。
A.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B.主机、键盘、显示器C.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D.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3.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准确反映计算机主要功能的是______。
A.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B.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信息C.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机D.计算机可以实现高速度的运算4.系统软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
A.操作系统B.语言处理程序C.工具软件D.数据库管理系统5.根据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计算机软件一般可分为哪两类?A.系统软件和非系统软件B.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C.应用软件和非应用软件D.系统软件和管理软件6.下列哪一类软件是系统软件?A.编译程序B.工资管理软件C.绘图软件D.制表软件7.为解决各类应用问题而编写的程序,称为什么软件?A.系统软件B.支撑软件C.应用软件D.服务性程序8.CAD是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它的含义是______。
第1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概述1.1计算机概述计算是人类表达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而计算工具则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晶。
从远古到现代,人类使用的计算工具先后经历了手工、机械和机电3个发展阶段,目前的电子计算机是人类计算工具的最新发展。
那什么是计算机呢?简单地说,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且高效地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它与以往的计算设备最大的区别在于,计算机实现了存储程序,即程序在计算机内部可以发生变化。
在本章中将首先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和应用领域以及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病毒等基本概念,然后重点介绍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1.1.1计算机发展简史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算筹法,这使得后来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了当时最精确的圆周率。
唐朝末期,标志着古老东方文明的算盘又在我国诞生。
1642年,法国数学家Pascal发明了能完成加、减运算的手摇式机械计算机。
1694年,德国数学家Leibnitz设计出了能完成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的手摇式机械计算机。
1820年,英国数学家Babbage提出了用卡片存储数据和让计算机根据条件决定下一步计算的设想。
1910年,美国IBM公司生产出了一种用卡片存储数据、用继电器完成计算的计算机。
1941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V on Neumann提出了3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1)存储程序:存储不仅要存储数据,而且要存储程序。
(2)采用二进制:计算机内部使用二进制。
(3)顺序控制:从存储器中取指令或数据,由控制器解释,由运算器完成计算。
这3个基本概念的提出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以它们为理论制造出来的计算机至今仍然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流,V on Neumann也因此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亚克(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第四代 1971年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2.计算机的类型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3.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含义)A.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来衡量,是计算机性能的指标之一B.计算精度高应用于数值计算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信息检索、图形识别D.记忆性强E.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办公自动化。
应用领域:1)数值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5)通信与网络4.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1、光计算机2、生物计算机3、量子计算机5.常用的数制位权:在数制中,各位数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仅与该数字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有关,我们称这关系为数的位权。
知识体系一、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的发展2,基本概念: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处理、信息化社会3,信息化社会的特征: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虚拟化二、计算机文化:1,计算机的发展:(1)电子管计算机(2)晶体管计算机(3)集成电路计算机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3,计算机的分类:(1)按处理数据信息的形式:模拟、数字、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2)按规模: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4,计算机的文化现象:(1)什么是计算机文化(2)计算机文化特征:广泛的使用性、广泛的延展性、广泛的资源共享性5,计算机的特点:运算能力强,运行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数据准确度高,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自动化程度高。
6,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及事务处理,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系统,通信与网络,计算机模拟。
三、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与存储:1,数制:进位与非进位计数制。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的原因:易于物理实现,运算规则简单,工作可靠性高,适合逻辑运算。
3,各种进制数之间的互相转及运算:(1)十进制与R进制数间转换(2)二、八、十六进制间转换4,数据的编码:(1)数值型数据的编码:原码、反码、补码(2)非数值型数据的编码:ASCII码,国标区位码等本章重点:信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方法。
本章难点:各种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数据编码。
学习纲要1.1信息技术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和与信息相关的基本知识,以及学习信息技术的现实意义。
1.1.1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以电报、电话的发明以及电磁波的发现、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信息技术领域,以及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迅速融合为主要标志,经历了漫长的技术演变,从而实现了人类信息激素上的伟大进步。
1.1.2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信息是指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动态的反应。
信息技术概述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指应用于信息处理、存储、传输和管理的各种技术和工具的集合。
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和电子设备等领域,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以下几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 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计算机技术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它们为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存储提供了基础。
2. 网络与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使得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能够互相连接和交换信息,而通信技术则涉及数据传输的各种方式,如有线和无线通信。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信息的全球化和共享,使得人们能够迅速获取和传递大量的信息。
3. 软件开发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各种软件。
软件开发涉及设计、编码和测试程序,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常见的应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媒体播放器等。
4. 数据管理与分析:信息技术帮助组织和个人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存储和组织大量的数据,而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则可以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支持决策和业务发展。
5.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包括了网络安全、加密技术、权限管理等手段来保护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6. 应用领域多样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制造业等领域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改进了工作流程、提升了生产力和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创新机遇。
第1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概述1.1计算机概述计算是人类表达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而计算工具则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晶。
从远古到现代,人类使用的计算工具先后经历了手工、机械和机电3个发展阶段,目前的电子计算机是人类计算工具的最新发展。
那什么是计算机呢?简单地说,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且高效地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它与以往的计算设备最大的区别在于,计算机实现了存储程序,即程序在计算机内部可以发生变化。
在本章中将首先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和应用领域以及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病毒等基本概念,然后重点介绍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1.1.1计算机发展简史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算筹法,这使得后来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了当时最精确的圆周率。
唐朝末期,标志着古老东方文明的算盘又在我国诞生。
1642年,法国数学家Pascal发明了能完成加、减运算的手摇式机械计算机。
1694年,德国数学家Leibnitz设计出了能完成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的手摇式机械计算机。
1820年,英国数学家Babbage提出了用卡片存储数据和让计算机根据条件决定下一步计算的设想。
1910年,美国IBM公司生产出了一种用卡片存储数据、用继电器完成计算的计算机。
1941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V on Neumann提出了3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1)存储程序:存储不仅要存储数据,而且要存储程序。
(2)采用二进制:计算机内部使用二进制。
(3)顺序控制:从存储器中取指令或数据,由控制器解释,由运算器完成计算。
这3个基本概念的提出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以它们为理论制造出来的计算机至今仍然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流,V on Neumann也因此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亚克(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
研制者是John W. Mauchly教授和他的学生J. Preper Eckert Jr.等人。
ENIAC犹如一个庞然大物,它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内装18000个电子管,但其运算速度比当时最好的机电式计算机快1000倍。
ENIAC的诞生标志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这个人类创造的科学奇迹已逐渐步入现代社会·2·的各个角落,并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尽管现代计算机已完全超越了一般计算工具的概念,但其发展的确可以追溯到古代计算工具的创造与发展。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的发展历经了4代,现在正向新一代迈进。
1.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时代这一时代的计算机具备如下一些主要技术指标和特点。
(1)元器件:采用真空电子管和继电器,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磁鼓和磁芯。
(2)软件:使用线路和机器语言编程。
(3)特点:计算机体积大,造价高,运算速度慢,存储容量小,编程繁琐。
(4)应用范围:用于数值计算、军事研究和人口普查。
(5)代表产品:ENIAC 、UNIVCA I 、EDV AC 、IBM70X 系列。
2.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时代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发明了晶体管。
晶体管的问世,是20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是微电子革命的先声。
同时,它的出现又为后来集成电路的诞生吹响了号角。
晶体管比电子管功耗少、体积小、质量轻、工作电压低、工作可靠性好。
1954年,贝尔实验室制成了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 ,使计算机体积大大缩小。
1957年,美国研制成功了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诞生了。
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元器件:采用晶体管;内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增加了磁盘;开发了一些外部设备。
(2)软件:出现了监控程序和管理软件;出现了高级语言,如FORTRAN 、Cobol 等。
(3)特点:计算机体积减小,成本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存储容量扩大;由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使编程更加方便。
(4)应用范围: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与事务管理。
(5)代表产品:UNIV AC II 、IBM7000系列、A TLAS 。
3.第三代(1965—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引发了电路设计革命,第三代计算机诞生了。
第三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元器件:小规模和中等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容量增加,外部设备大量出现。
(2)软件:出现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进一步增多。
(3)特点:体积进一步减小,功能进一步增强,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几百万次;存储容量进一步扩大;计算机向标准化、多样化、通用化与系列化方向发展。
(4)应用范围:已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5)代表产品:IBM System/360、PDP 11、NOV A 。
4.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3·(1)元器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出现了光盘、U 盘等存储设备。
(2)软件:操作系统更加完善,种类更加齐全,程序设计语言由非结构化向结构化和面向对象方向转变。
(3)特点:计算机制造和软件生产形成产业化,计算机网络化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
(4)应用范围:已经普及、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
(5)代表产品:IBM4300系列、CRAY 系列、微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一大成果。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中央处理器(CPU )制作在一块电路芯片上,这种芯片习惯上称为微处理器。
根据微处理器的集成规模和处理能力,又形成了微型机的不同发展阶段。
5.关于新一代计算机多年来,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新一代计算机。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新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新的计算机器件,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智能化计算机等方面。
尽管对新一代计算机的研究尚未有突破性进展的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新一代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将为人类科学研究带来质的飞跃。
1.1.2 计算机的分类1.按信息的形式和处理方式划分(1)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处理的是离散的数据,输入是数字量,输出也是数字量。
其基本运算部件是数字逻辑电路,因此运算精度高、通用性强。
(2)电子模拟计算机电子模拟计算机处理和显示的是连续的物理量,其基本运算部件是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各类运算电路。
一般说来,模拟计算机不如数字计算机精确、通用性不强,但解题速度快,主要用于过程控制和模拟仿真。
(3)数模混合计算机数模混合计算机兼有数字和模拟两种计算机的优点,既能接收、输出和处理模拟量,又能接收、输出和处理数字量。
2.按使用范围划分(1)通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指适用于各种应用场合,功能齐全、通用性好的计算机。
(2)专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指为解决某种特定问题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一般用在过程控制中,如智能仪表、飞机的自动控制、导弹的导航系统等。
3.按计算机规模和处理能力划分 (1)巨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是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性能最好的一类计算机。
目前的巨型机的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主存容量高达千万亿字节。
这类机器价格相当昂贵,主要用于复杂、尖端的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军事科学计算。
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和国家智能中心研制的“曙光”都属于这类机器。
(2)大/中型计算机大/中型计算机是指通用性能好、外部设备负载能力强、处理速度快的一类机器。
它有完善的指令系统、丰富的外部设备和功能齐全的软件系统,并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这类机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或作为网络服务器。
(3)小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具有规模较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易于维护、与外部设备连接容易等特点,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类计算机。
小型计算机应用范围广泛,如用于工业自动控制大型分析仪器、测量仪器、医疗设备中的数据采集、分析计算等,也用作为大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的辅助机,并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以及大学和研究所的科学计算等。
(4)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也叫个人计算机)是以运算器和控制器为核心,加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构成的体积小、结构紧凑、价格低但又具有一定功能的计算机。
如果把这种计算机制作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就称为单板机。
如果在一块芯片中包含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就称为单片机。
以微机为核心,再配以相应的外部设备(如键盘、显示器、鼠标、打印机等)、电源、辅助电路和控制微机工作的软件等,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从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型机诞生至今,微型计算机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
(5)工作站工作站是一种高档的微型计算机,通常配有高分辨率的大屏幕显示器及容量很大的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并且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功能和高性能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以及联网功能在工程设计、动画制作、科学研究、软件开发、金融管理、信息服务、模拟仿真等专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服务器服务器是在网络环境下为多用户提供服务的共享设备,一般分为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计算服务器和通信服务器等。
该设备连接在网络上,网络用户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远程登录,共享各种服务。
目前,微型计算机与工作站、小型计算机乃至中、大型机之间的界限已经愈来愈模糊。
无论按哪一种方法分类,各类计算机之间的主要区别是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及机器体积等。
1.1.3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大型、巨型计算机已经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几万次每秒的运算速度发展到1976年1亿次每秒及1985年前后的100亿次每秒;90年代初达到了1万亿次每秒;1996年美国推·4·出了2.4万亿次每秒的巨型计算机;2010年,我国研发的曙光“星云”巨型机的速度已超千万亿次每秒。
2.计算精度高例如,圆周率的计算,发明计算机前的1500多年中经过数代科学家的人工计算,其精度只能达到小数点后的几百位,当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后,利用计算机计算就可达到2000位,目前计算精度已达到上亿位。
3.存储容量大目前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储器的容量已达到2~8GB,用若干张光盘甚至可以保存一座图书馆的全部内容。
4.具有逻辑判断功能计算机不仅能进行计算,还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实现推理和证明,并能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决定以后执行的命令,因而能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