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有理数的加减法(二)--上课用
- 格式:ppt
- 大小:371.50 KB
- 文档页数:20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⑴理解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转化为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依据——有理数减法法则.
⑵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⑶理解有理数减法运算可以表示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教学目标解析
⑴依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可以将有理数减法改写为加法,因此,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改写为有理数加法.在有理数加减法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有理数之间的符号既可以看成是数的正、负号,也可以看作加减运算符号,因此在书写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算式时,可以省略括号与加号,从而使书写简便.
⑵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改写为有理数加法运算后,可以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其运算律进行运算,从而可以简便、快捷地进行计算.
⑶借助数轴和特殊数字验证得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减去左边的点表示的数的差,是数轴上表示这两个点对应的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结果,其中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2。
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课型新授单位主备人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理解有理数加减法能够相互转变、会把有理数加减混淆运算一致成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用类比、转变的思想方法进行加减混淆运算。
3. 感情、价值观:经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研究, 让学生充足参加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要点、难点:教课要点:理解有理数加减法能够相互转变、会把有理数加减混淆运算一致成加法运算。
教课难点: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法混淆运算时,能灵巧运用运算律进行运算。
教课准备:PPT课件和微课等。
教课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师:前方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法例,也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这节课我们研究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淆运算。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虑:回首小学加减法混淆运算的次序?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淆运算?【引入新课,让学生对有理数的有关法例进行运用,归纳为对有理数减法法例的运用】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研究一:在式子(- 20) + (+3) 一(- 5) 一(+ 7) 中,有加法,也有减法,我们可不能够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例,把这个算式改变一下?再给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知识概括:“减法能够转变为加法”.加减混淆运算能够一致为加法运算,如: a+ b- c=a+ b+(- C).研究二: ( - 20) +(+ 3)十(+ 5)+(一 7)(1)“+、-”读作什么?是哪一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2)读出这个算式( -20) +(+ 3)十(+ 5)+(一7)表示-20,+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能够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研究三:达成计算:(- 20) +(+3) 一(- 5) 一(+ 7)思虑:有理数加减混淆运算的步骤是如何的?概括:有理数加减法混淆运算步骤方法一:减法转变成加法1、减法变加法:a+b-c=a+b+(-c)2、运用加法互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3、按有理数加法法例计算。
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有理数的加法(2)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化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与运用.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问题: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答案: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二、探究1问题1:计算:30 +(-20)与(-20)+30,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解:30+(-20)=30-20=10(-20)+30=30-20=10答:两次所得的和相同追问:换几个加数再试一试?(-4)+(-17) 与(-17)+(-4)(-3)+ 16 与16 +(-3)答案: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归纳:有理数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加法交换律:=++三、探究2问题2:计算:[8+(-5)]+(-4)与8+[(-5)+(-4)],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5/ 1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解:[8+(-5)]+(-4)=3+(-4)=-18+[(-5)+(-4)]=8+(-9)=-1答:两次所得的和相同追问1:换几个加数再试一试?[(-7)+2]+8 (-7)+(2+8 )答案:两次所得的和相同追问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归纳: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加法结合律:(+++)练习1:1.填空20+______=(-15)+20,(+16)+(-5)=_____ + (+16)[10+_____]+(-6)=10+[(-4)+(-6)]答案:(-15);(-5);(-4)2.观察下面的运算过程,并在横线上写出依据.15+ (-8) + 5=(-8)+15+5 ______________=(-8)+(15+5 ) ______________=(-8)+20=12答案: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例:计算 16+(-25)+24+(-35)解:16+(-25)+24+(-35)=16 +24 +[(-25) +(-35)]=40+(-60)=-205/ 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有理数的加法(21.3.1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怎样使计算简化的?根据是什么?追问:既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又运用了加法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相加,从而使计算简化.归纳:.结合律计算下面各题::练习24.33 ) +(1).(-2.48)+(4.33)+(-7.52)+(-4.33 ) +(-+(4.33)+(-7.52)-解:(2.48)+7.52)] -[(-2.48)+(-+=[(4.33)+(4.33 )]+10) =0-+(10=-追问:这道题是怎样使计算简化的?. 归纳:有相反数的可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可先凑整,从而使计算简化11512?()).?)??(??(? (2).4364311215解:原式?[?(?)]?[(?)?(?)]?443365?0?(?1)?61??6追问:这道题是怎样使计算简化的?归纳:有分母相同的,可把分母相同的数结合相加,从而使计算简化.四、应用提高例:10袋小麦称后记录如图所示(单位:kg)(1)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2)如果每袋小麦以90 kg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解:先计算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905.4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5/ 3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905.4-90×10=5.4.答:10袋小麦一共905.4千克,总计超过5.4千克.追问1:还有其它的解法吗?解:每袋小麦超过90kg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 10袋小麦对应的分别为:+1,+1,+1.5,-1,+1.2,+1.3,-1.3,-1.2,+1.8,+1.11+1+1.5+(-1)+1.2+1.3+(-1.3)+(-1.2)+1.8+1.1=[1+(-1)]+[1.2+(-1.2)]+[1.3+(-1.3)]+(1+1.5+1.8+1.1)=5.490×10+5.4=905.4.答:10袋小麦一共905.4千克,总计超过5.4千克.追问2:想一想,计算中使用了哪些运算定律?练习3:有6筐蔬菜,每筐质量分别为(单位:kg):48,52,47,49,53,54.(1)如果以50kg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则用正、负数表示这6筐蔬菜的质量分别为(单位:k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出这6筐蔬菜的总质量.答案:(1) -2;+2;-3;-1;+3;+4解:(2)方法一:48+52+47+49+53+54=303;方法二:(-2)+(+2)+(-3)+(-1)+(+3)+(+4)=350×6 +3 =300+3=303答:这6筐蔬菜的总质量是303kg.五、体验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1.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律?2.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哪些情况下考虑使用加法运算律呢?六、达标测评1.计算(+16)+(-25)+(+24)+(-35),先把______数和______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计算比较简便,计算结果是______.答案:正;负;-202.在后面的横线上填上这一步所依据的运算律.19+(-37)+(-19)5/ 4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37)+19+(-19) ______________=(-37)+[19+(-19)] ______________=(-37)+0=-37答案: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3. 计算(-3.68)+19+(-5.32),下列简便运算正确的是( )A. [(-3.68)+19]+(-5.32)B. (-3.68)+[19+(-5.32)]C. (-19)+(3.68+5.32)D. [(-3.68)+(-5.32)]+19答案:D117)+(-)+((计算+0.25)+(--)的结果是( ) 4. 4881111-1 C. A. 1B. - D.22答案:B5. 用简便方法计算:(1)(-23)+59+(-41)+(-59);(2)(-3.8)+2.7+(-0.43)+1.3+(-0.2);答案:(1)-64;(2)-0.436.一股民上周五收盘时以每股27元的价格买了1000股股票,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正数表示比前一天上涨,负数表示比前一天下跌):星期一二三四五涨跌+2.5-1.51+2-+3)(元(1)星期四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最低价分别是多少元?(3)星期五全部股票出手共可卖多少钱?答案:(1)28元;(2)32元,28元;(3)29000元.七、布置作业教材24页习题1.3第2题.5/ 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3.2有理数的加减法知识点1:有理数减法法则(重点)①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字母表达式为: a –b=a + (–b)②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四种情况:(1)任意一个数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一个负数,如a-b=a+(-b);(2)任意一个数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一个正数,如a-(-b)=a+b;(3)任何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如a-0=a;(4)0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如0-a=-a.当堂练习1 计算:(1)(–3)–(–5); (2)0–7; (3)7.2–(–4.8).方法总结1.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步骤:①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运算变为加法运算;②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计算出结果.2. 有理数的减法是有理数加法的逆运算,在转化过程中,应注意“两变一不变”,即减法变加法、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被减数不变.随堂检测1. 填空:(1)–4 –(–3.2)= –4+ = ;(2)(–35)–(+12)= .2. 计算(1)6–9;(2)(+4)–(–7);(3)(–5)–(–8) ;(4)(–4)–9;(5)0–(–5);(6)0–5.3.已知│a│= 5,│b│= 3,且a>0,b<0,则a–b= .4.若x是2的相反数,|y|=3,则x–y的值是()。
A.–5 B.1C.–1或5 D.1或–55. –3–(–2)的值是()。
A.–1 B.1 C.5 D.–56. 比–1小2的数是()。
A.3 B.1 C.–2 D.–37.(1)(+7) –(–4); (2)(–0.45)–(–0.55);(3)0–(–9);(4)(–4)– 0 ;(5)(–5)–(+3).8.填空:(1)温度4℃比–6℃高________℃;(2)温度–7℃比–2℃低_________℃;(3)海拔高度–13m比–200m高_______m;(4)从海拔20m到–40m,下降了______m.9. 判断并说明理由.(1)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两数的和一定比加数大.()(2)两个数相减,被减数一定比减数大.()(3)两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4)0减去任何数,差都为负数.()(5)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差一定是正数.()10.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是8844 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 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11. 以地面为基准,A处高+2.5 m,B处高–17.8 m,C处高–32.4 m.问:(1)A处比B处高多少?(2)B处和C处哪个地方高?高多少?(3)A处和C处哪个地方低?低多少?12.已知|x|=3,|y|=5,且|x–y|=|x|+|y|,求x+y和x–y的值.知识点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1)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转化为加法后的式子是几个正数、负数的和的形式;(2)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使运算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