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精编版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23
有理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板块一知识精讲一、考点突破本讲主要包括三个知识点: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具体要求如下:(1)让学生能进行包括小数或分数的有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2)能将有理数减法正确的转化为加法,并写成代数和的形式,体现化归的思想方法;(3)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4)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5)提高观察,分析及运算能力。
中考预测:这些知识点经常与实际问题结合,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另外有理数的加法与绝对值、相反数结合也是命题的热点,命题形式多样,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计算题)。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加法运算律。
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运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
三、知识结构图四、知识点拨1. 有理数的加减,包括了负数的加减。
有理数的减法,不像小学里那样直接相减,而是先把它转换成加法,借助于加法来计算。
因此,掌握有理数的减法的关键是正确的将减法化成加法,再按照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来计算。
2.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1)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省略加号和括号。
(2)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使运算简便。
随堂练习:算式-3-(-5)+(-2)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正确的是()板块二典例精析知识点1:有理数的加法例题1 小明家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5℃,调高4℃后的温度为()A. 4℃B. 9℃C. -1℃D. -9℃例题2 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的值()A. 大于0B. 小于0C. 等于0D. 小于a例题3 若两个数的和为正数,则这两个数()A. 至少有一个为正数B. 只有一个是正数C. 有一个必为0D. 都是正数随堂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零,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一正一负B. 若-2+x是一个正数,则x一定是正数C. -a表示一个负数D. 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其中的每一个加数知识点2:有理数的减法例题 1 火星白天的最高温度可达28℃,而夜间温度可降到-132℃,那么火星的昼夜温度相差___________℃。
2.1.2有理数的减法(2)---加减法混合运算(教案,新教材)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1.2有理数的减法(2)---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能够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探究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2.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3.通过对于同一个算式可以给出不同的解释,体现了数学的发散思维和转化思想.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能够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1:下表是某水文站记录的潮汛期某河流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上周末的水位恰好达到警戒水位.单位:米).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的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了?小组探究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的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得出以下两种计算方法:(1) 0.20+0.81-0.35+0.13+0.28-0.36-0.01;(2)0.20+(+0.81)+(-0.35)+(+0.13)+(+0.28)+(-0.36)+(-0.01);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怎样计算?点出课题,本节课学习——2.1.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活动一:运用加、减法法则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例1. 计算: (-20)+(+3)-(-5)-(+7).学生活动:探讨上式有加,也有减法,可以先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按顺序把减法化为加法计算.师生活动:减法变成加法后,运用加法运算律,将正数和负数分别相加. 引导学生注意: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号直接去掉;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去掉,括号内要变号.师生共同活动:(-20)+(+3)-(-5)-(+7)=(-20)+(+3)+(+5)+(-7)(减法变成加法)=[(-20)+(-7)]+[(+3)+(+5)](加法运算律,正负数分别相加)=(-27)+(+8)=-19活动二: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问题2.怎样将a b c +-,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学生活动:讨论归纳,根据相反数意义和减法法则,统一为加法:()a b c a b c +-=++-. 问题3.上面的算式:(-20)+(+3)-(-5)-(+2),怎样改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上面的两种书写形式怎样读?学生活动:学生试着写,试着读;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再分组换数字写和读.师生活动:师生共同用简单的方式写出上面的运算(-20)+(+3)-(-5)-(+7)=-20+3+5-7=-20-7+3+5=-27+8=-19.例2. 计算: 14-25+12-17.学生活动:统一成加法,运用加法运算律,把正负数分别相加;教师活动:提醒学生在式子中,要每两个数之间都视为有一个“+”省略没写,运用加法运算律具有把共同特点的数放到一起加.14-25+12-17=14+12-25-17=26-42=-16.活动三:探究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问题4.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 b .对于下列各组数,a b :2,6;0,6;2,6;2, 6.a b a b a b a b ======-=-=-(1)观察点A,B在数轴上的位置,你能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吗?(2)你能用,a b 的算式表示上述各组点A,B的距离吗?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画数轴,探究结果.教师活动:再换几组数字,你能归纳A,B两点间的距离与数,a b 的关系?师生共同活动:A,B两点的距离与数,a b 的关系为:AB=()a b a b ->,即AB=a b -. 例3.如图,在数轴上,点A 、B 分别表示数a 、b ,且20a b +=.若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2,则点A 表示的数为( )A .4B .4-C .8D .8-学生活动:由20a b +=可得2a b =-,再根据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2列式求得b ,进而求得a 即可教师活动: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分析如下:∵20a b +=,∴2a b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2,∴()212b b --=,解得:4b =,∴8a =-,点A 表示的数为8-.故选:D三、强化巩固1.解答课堂导入中的问题1.学生解答对比,教师评价.2.练习1、2抽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3.拓展训练:如图,将一刻度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 ),刻度尺上的“0cm ”和“6cm ”分别对应数轴上表示2-和实数x 的两点,那么x 的值为( )A .3B .4C .5D .6师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解答.(参考答案:将刻度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 ),刻度尺上的0cm 和6cm 分别对应数轴上表示2-和实数x 的两点,∵0到6之间是6个单位,∴(2)6x --=.∴4x =,故答选:B )四、总结拓展学生小组合作对知识总结: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统一为加法,再利用加法运算律,把具有某些特点的数结合在一起,再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也可以从左向右依次按加减法法则进行.2. 数轴上A,B两点的距离与数,a b 的关系为:AB=()a b a b ->,即AB=a b -. 学生小组合作对思想方法总结: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对于“+”“-”既可以看作性质符号(正、负),又可以看作运算符号(加、减),对于同一个算式可以给出不同的解释,体现了数学的发散思维和转化思想,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五、作业布置必做作业: 1. 课本习题2.1第5题的2、4、6、8小题;2. 课本习题2.1第6、7、10、11题.选做作业:课本习题2.1第5题的2、4、6小题;2.课本习题第8、9、12、13题。
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加减法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能力.【情感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获得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理解为加法算式.【教学难点】把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竞赛活动比一比,看谁算得快(-20)+(+3)-(-5)-(+7)①(-7)+(+5)+(-4)-(-10)②师:对比上式①,你首先想到将原式如何变形?生: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号统一成加号,即原式变为:-20+(+3)+(+5)+(-7)③师:很好,可见在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用字母可表示成:a+b-c=a+b+(-c).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练习计算以上两道题.【教学说明】式③表示的是-20,+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从而有-20+3+5-7.大家要注意到,虽然加号和括号都省略了,但-20+3+5-7仍表示-20,+3,+5,-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当然,按运算意义也可读作“负20加3加5减7”.学生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同桌间互相出式,并读出两种读法.刚才在大家练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两种典型的处理方法,一是将原式按次序计算;二是将原式换成(-20-7)+(3+5).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看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生:第二种过程更简便、合理.因为它运用了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师:太棒了,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中,通常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根据刚才过程可见,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后,一般应注意运算的合理性,适当运用运算律.大家一起看栏目二中的思考题.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教学说明】解题过程由学生口述、教师板演,同时提问每步的根据和目的,并强调书写的规范化,然后由学生小组交流并归纳得出结论.【归纳结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有如下几个步骤:1.将减法转化成加法运算;2.省略加号和括号;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比谁算得对,算得快【分析】按照正确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答案】(1)-1;(2)1;(3)-5050例2银行储蓄所办理了8笔工作业务,取出950元,存进500元,取出800元,存进1200元,存进2500元,取出1025元,取出200元,存进400元,这时,银行现款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分析】根据题意把取出记为“-”,存进记为“+”,列出算式进行运算.解:每次存款数记为-950,+500,-800,+1200,+2500,-1025,-200,+400.则总额为:银行存款增加3,且增加了1625元-950+500+(-800)+1200+2500+(-1025)+(-200)+400=1625(元)例3计算:1-3+5-7+9-11+……+97-99【分析】抓住算式的结构规律,可以考虑两两结合.解:原式=(1-3)+(5-7)+(9-11)+……+(97-99)=-50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1)式子-6-8+10+6-5读作,或读作.(2)把-a+(+b)-(-c)+(-d)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为.(3)若|x-1|+|y+1|=0,则x-y= .(4)运用交换律填空:-8+4-7+6= - + + .2.(1)已知m是6的相反数,n比m的相反数小2,则m+n等于()A.4B.8C.-10D.-2(2)使等式|-5-x|=|-5|+|x|成立的x是()A.任意一个数B.任意一个正数C.任意一个负数D.任意一个非负数(3)-a+b-c由交换律可得()A.-b+a-cB.b-a-cC.a-+c-bD.-b+a+c(4)a、b两数在数轴上位置如图,设M=a+b,N=-a+b,H=a-b,G=-a-b,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M>N>H>GB.H>M>G>NC.H>M>N>GD.G>H>M>N3.计算题.4.股票交易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金融活动,它可以促进投资和资金流通.南京某证券交易所的一种股票第一天最高价比开盘价高0.3元,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3元,第二天的最高价比开盘价高0.3元,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1元,第三天的最高价等于开盘价,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2元.一天中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差,叫做这天股票的涨幅.计算这三天的平均涨幅.【教学说明】这4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评讲.【答案】1.(1)负6,负8,正10,正6与负5的和负6减8加10加6减5(2)-a+b+c-d(3)2(4)-8 7 4 62.(1)D(2)D(3)B(4)B3.(1)-1(2)25/24(3)-52 74.0.4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你学会了什么?【教学说明】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将本节的重点知识纳入知识系统.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3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主要通过学生习题的训练,巩固有理数加法、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教师要认真归纳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本节课教学时针对性指导.训练以学生自主解答为主,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解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给学生指明解题方向.成功名言警句:2、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