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0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它具有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高、传动平稳等特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内容。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齿轮的齿数、模数、法向压力角等参数。
在设计和制造时,需要根据传动比、传动功率等要求来确定这些参数,以保证传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外,齿轮的材料、热处理工艺等也对传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和处理。
在工作原理方面,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是通过两个齿轮之间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转矩的。
当一个齿轮转动时,另一个齿轮也随之转动,从而实现了动力的传递。
其传动过程中,齿轮的啮合点会不断变化,但由于渐开线齿形的特点,齿轮之间的啮合能够保持平稳,从而实现了传动的稳定性。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具有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高、传动平稳等特点,因此在各种机械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中,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被用于传动发动机的动力到车轮或螺旋桨,实现了动力的传递和转换。
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设备中,也广泛应用了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用于传动发动机的动力到工作部件,实现了各种工作功能。
总的来说,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是一种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高、传动平稳的机械传动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提升和效率提高做出贡献。
一、概述渐开线标准圆柱直齿轮作为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
在两个啮合的渐开线标准圆柱直齿轮中,啮合角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齿轮传动系统的工作性能。
本文将对渐开线标准圆柱直齿轮的啮合角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渐开线标准圆柱直齿轮的啮合角1. 定义渐开线标准圆柱直齿轮的啮合角是指两个啮合齿轮齿廓线上法向与渐开线的夹角。
在传动过程中,啮合角反映了两个啮合齿轮之间的啮合条件和啮合方式,是齿轮啮合理论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2. 计算方法渐开线标准圆柱直齿轮的啮合角可以通过几何方法来计算,也可以通过啮合条件和齿轮参数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利用啮合角的三角函数表达式来计算啮合角。
啮合角的计算是齿轮设计和分析中的重要环节,需要仔细计算和验证。
3. 影响因素渐开线标准圆柱直齿轮的啮合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齿轮参数、啮合条件、运动状态等。
其中,齿轮压力角、齿轮模数、啮合条件等因素对啮合角的影响较为显著。
在实际设计和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合理确定啮合角的数值。
三、啮合角的作用1. 啮合特性啮合角直接影响着齿轮的啮合性能和传动效率。
合理的啮合角可以使啮合条件良好,减小啮合间隙和啮合失配,减小齿面接触应力,提高传动效率,降低齿轮噪声和振动。
2. 传动性能啮合角还影响着齿轮传动系统的传动性能和工作稳定性。
合适的啮合角可以使齿轮传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传动特性和稳定性,确保齿轮传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对齿轮设计的影响啮合角对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合理确定啮合角可以为齿轮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保证齿轮的正常运转和使用性能。
四、啮合角的优化1. 理论分析在设计和优化渐开线标准圆柱直齿轮时,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来确定最佳的啮合角。
利用啮合角的计算公式和优化方法,可以选择最合适的啮合角,使齿轮传动系统具有最佳的传动效率和工作性能。
2. 模拟仿真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分析技术,可以对渐开线标准圆柱直齿轮的啮合角进行模拟仿真和优化设计。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
1.标准齿轮的齿形角α
齿形角——在端平面上,过端面齿廓上任意点K的径向直线与齿廓在该点处的切线所夹的锐角,用α表示。
K点的齿形角为αK。
渐开线齿廓上各点的齿形角不相等,K点离基圆越远,齿形角越大,基圆上的齿形角α=0°。
分度圆压力角——齿廓曲线在分度圆上的某点处的速度方向与曲线在该点处的法线方向(即力的作用线方向)之间所夹锐角,也用α表示。
2.齿数z
一个齿轮的轮齿总数。
3.模数m
齿距p除以圆周率π所得的商,即m=p /π。
模数已经标准化。
齿数相等的齿轮,模数越大,齿轮尺寸就越大,轮齿也越大,承载能力越大。
4.齿顶高系数ha*
对于标准齿轮,规定ha= ha*m。
ha*称为齿顶高系数。
我国标准规定:正常齿ha*=1。
5.顶隙系数c*
当一对齿轮啮合时,为使一个齿轮的齿顶面不与另一个齿轮的齿
槽底面相抵触,轮齿的齿根高应大于齿顶高,即应留有一定的径向间隙,称为顶隙,用c表示。
对于标准齿轮,规定c=c*m。
c*称为顶隙系数。
我国标准规定:正常齿c*=0.25。
4.3 标准渐开线齿轮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一、啮合过程和正确啮合条件图1 图2图中B2点是从动轮2齿顶圆与啮合线N1N2的传动的进行,两齿廓的啮合点沿着啮合线移动B1时,两轮齿即将脱离接触,B1点为轮齿啮合从一对轮齿的啮合过程来看,啮合点实际走称为实际啮合线。
当两轮齿顶圆加大时,点B2和B1将分别趋基圆内无渐开线,所以实际啮合线不会超过N线。
从动画中可以看出,在两轮轮齿的啮合过程中,并非全部渐开线齿廓都参加工作,而是图中阴影线所示的部分。
实际参与啮合的这段齿廓称为齿廓工作段。
一对齿轮啮合时齿廓工作段的求法:三个图中的齿轮都是渐开线齿轮,但图1和图2中的主动轮只能带动从动轮转过一个小角度就动从动轮整周转动,看来并不是任意两个渐开线齿轮都能正确地进行啮合,而是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什么?从图3中可以看出:两个渐开线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参加啮合的轮齿的工作一侧齿廓的啮合点都工作一侧齿廓的啮合点H不在啮合线N1N2上,这就是两轮卡死的原因。
从图3中可以看出是齿轮1的法向齿矩,是齿轮2的法向齿矩,亦即:这个式子就是一对相啮合齿轮的轮齿分布要满足的几何条件,称为正确啮合条件。
由渐开线性质可知,法向齿距与基圆齿距相等,故上式也可写成将和代入式中得:由于模数m和压力角均已标准化,不能任意选取,所以要满足上式必须使:结论:一对渐开线齿轮,在模数和压力角取标准值的情况下,只要它们分度圆上的模数和压力角二、齿轮传动的正确安装条件1、齿侧间隙为了避免齿轮在正转和反转两个方向的传动中齿轮发生撞击,要求相啮合的轮齿的齿侧没有间隙。
齿侧间隙沿两轮的节圆来测量,无测隙要求:,即无齿侧间隙啮合条件为:一个齿轮节圆上的槽宽等于另一个齿轮节圆上的齿厚。
2、标准安装如图所示为满足正确啮合条件的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它的中心距是两轮分度圆半径之和,此中心距称为标准中心距。
啮合线N1N2与O1O2的交点C是啮合节点,而两轮分度圆也相切于C点,所以分度圆与节圆重合为一个圆。
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1. 引言本设计规范适用于制造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直齿圆柱齿轮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
本规范旨在确保直齿圆柱齿轮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其性能和质量。
2. 相关标准本设计规范遵循以下相关标准:- GB/T 10095-2008 "机械设计图件尺寸和公差"- GB 498-2018 "圆柱齿轮"3. 基本几何参数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几何参数应符合以下要求:- 模数(m):指齿轮齿数与齿轮直径的比值,单位为毫米(mm)。
- 齿数(Z):指齿轮上的齿数,无单位。
- 齿宽(b):指齿轮轴向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
- 压力角(α):指齿面与齿轮轴线的夹角,一般为20度或14.5度,单位为度(°)。
- 齿顶高(ha):指齿轮齿顶到齿轮轴线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 齿根高(hf):指齿轮齿根到齿轮轴线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4. 公差要求直齿圆柱齿轮的公差应符合GB/T 10095-2008中的相关要求。
公差包括齿距公差、齿厚公差、齿高公差等。
5. 表面处理齿轮的表面处理应符合工程要求,一般可以采用硬齿面和渗碳等方式。
6. 标志直齿圆柱齿轮上应标明以下信息:- 齿轮型号或图号- 模数(m)- 齿数(Z)- 齿宽(b)- 压力角(α)- 齿顶高(ha)- 齿根高(hf)7. 参考图样本规范附上数张参考图样,供设计师参考和使用。
8. 质量检验直齿圆柱齿轮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包括齿轮的尺寸测量、硬度测试、齿面检查等。
9. 附录本规范附上相关附录,包括齿轮的工艺要求、热处理要求等。
本设计规范为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制作提供了基本的要求和指导,有助于保证齿轮的质量和性能。
设计和制造人员应当按照此规范进行工作,确保齿轮的合格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