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轶事(整理精校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1949年,主席进北平后,亲自给齐白石写了封信,邀请他作为无党派人士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齐白石为了表达谢意,精心镌刻了朱文白文两枚寿山石名章,在开国大典前呈主席。
但他自觉年事已高,没有参加政协会议。
1950年初夏的一天,主席派秘书田家英来西城区跨车胡同看望齐白石,并以老乡身份邀请齐白石到中南海品茶赏花。
这一日,两位湘潭老乡谈得格外亲切,主席留齐白石共进晚餐,并特意准备了豆豉为主料的几样湖南菜。
席间,齐白石表示:“在我的余年里,要为这个太平盛世多画些东西。
〞主席点点头说:“听说国内外不少收藏家在收藏你的字画,我也是白石艺术的爱好者,是否也可以收藏你的作品呢?〞齐白石十分快乐,回家后,他从自己的精品中选出两件,一幅立轴?苍鹰图?,一幅1937年写的篆书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分别题款后托人送给了主席。
主席收到后,立刻派田家英到齐白石家,回赠他最爱吃的湖南风味“菌油〞。
1952年齐白石作了一幅?茶具梅花图?,并加盖了“大匠之门〞印章,请主席“正〞。
画面上仅一茶壶两茶杯,一枝红梅,简单平淡却十分耐看。
1953年1月1日,齐白石90岁生日。
主席特意派人送了四件寿礼:一坛湖南特产茶油寒菌,一对湖南王开文笔铺特制长锋纯羊毫书画笔,一支东北野人参和一架鹿茸,并祝他福寿康宁。
建国伊始,齐白石用心制作了两方印章送主席。
主席不久在中南海设宴,请郭沫假设作陪,答谢齐白石。
三人饮过一杯酒,主席又端起酒杯,向齐白石道:“刚刚请白老喝酒,是感谢您为我制印,这一杯,是感谢您为我作画。
〞齐白石一怔,不知何时给主席作过画。
主席让秘书把画取来,展开挂到了墙上。
是一幅全绫装裱的立轴,画着一棵郁郁葱葱李子树,树上落着一群毛绒绒小鸟,树下伫立着一头憨厚的老牛,老牛正侧着脑袋望着小鸟出神。
齐白石见画后好不惊诧,这画是他练笔的“废品〞,他没留神,在给主席送印时,用作包装纸了。
想不到主席居然把这废画装裱了。
齐白石要拿回去,给主席另画,主席却道大可不必,这幅就不错。
齐白石的故事
齐白石乃一代国画宗师,向来有“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之说,其画价格在当时也自然不裴。
据说有一天,齐白石看到昔日一位好友流落街头,衣衫褴褛,是以因贫困而潦倒,他心头十分酸楚。
于是他把朋友叫到家里,展纸研墨提笔,几只虾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然后送走了朋友。
或许你也和我会有同样的疑问,齐白石为何不给朋友以钱而给其一张画呢?现在想来,齐白石不愧为一代宗师,一张画似乎举手之劳,朋友拿着心里踏实,不欠大人情,心安理得,充分尊重了朋友的自尊心,其价在当时出卖也着实不裴吧!这就是艺术的价值,这就是真挚的.友情!
人以群聚,物以类分。
现在的朋友圈似乎与身份、地位密切相关,朋友的身份地位变了,如果你不与时俱进,你就会被甩出朋友圈。
卑人一好友,曾经六年同窗,亲如兄弟,毕业后朋友先在乌江边一所小学任教,边研习美术,98年在经过几次失败之后终于接到了川美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就在此时,一纸到某镇政府当办公室文书的通知也同时到手,真可谓双喜临门,他陷入了两难境地,权衡之后,他放弃了一生热爱、追求且似乎带有几份天才的美术艺术,艰难地选择了步入仕途,那时还不盛行手机,彼此书信往来频繁,且许诺,有事相告一声,会倾力助之。
或许是仕途环境的造化,朋友也由一个木讷,本份之人变成了能阿谀奉承,逢场作戏的好手,官话,套话,变的油腔滑调,而我此时正在一个山沟里,成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与牌为伴,消磨着属于人生的黄金岁月,成了井底之蛙,使我这个本份之人没赶上时代节奏,渐而落伍,现以几无往来。
人啊不学就会落后,连做朋友都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呢?。
齐白石的历史小趣闻:齐白石成名后,仿制他的假画,到处出现。
这事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肯定大发雷霆,齐白石却温文尔雅,竭尽全能收购自己的假画。
梅兰芳有个朋友花二百两银子买到一幅署名“齐白石”的《春耕图》,高兴得不得了,认为人和牛都栩栩如生,肯定是一幅真品。
某日,梅兰芳碰到齐白石,谈话中提起了这件事。
齐白石突然感到好奇,想弄清楚那是自己何时画的,就托梅兰芳把画借来,但一眼就看出是伪造的,并指出了赝品的伪劣之处。
梅兰芳一时傻了眼,想不到竟是这个结局。
不过,齐白石却对梅兰芳表示,不能让那位朋友吃亏,他要把假画买回,另画一幅《春耕图》还给对方。
20多分钟后,一幅《春耕图》画好了,齐白石盖了自己的印章,交给梅兰芳:“不裱了。
请你同你的朋友说清原委,请他谅解吧。
这一幅,我收下了。
看来,我的画只有从我屋子里拿出去才不会是假的。
”梅兰芳为齐白石的话深深感动,没想到老画家的胸襟是这样的开阔。
还有一件收购假画的事更为传奇。
齐白石某日在北京街道上,发现有个人摆摊子卖他的画,于是走上去指责对方,不该造假骗钱。
不料那人竟振振有词地说:“凡是大画家,没有不遭人造假的,造的假越多,说明本人的名气就越大。
若是一般三流画家,才没人会浪费时间去造假呢!”这理由把齐白石听得一愣一愣的,都不知如何应对了。
那人又说:“眼前的假画比较便宜,是专门卖给喜爱艺术品而又穷的人,有钱人还是会买你的真画,对你不会有什么损失,请你别生气。
”听他这话,似乎言之有理。
于是,齐白石从地摊上拿起一幅画来细看一番,并且说:“有点意思。
”继而表示想收对方为徒弟,问他愿不愿意。
那人一听,立刻跪在地上,叩头拜师。
外人不知的是,有时候齐白石的假画也很容易区分。
因为他很迷信,也相信算命相师的话。
住在长沙的算命大师舒贴上替他算过命,说他75岁会有一劫难。
为了躲开这个劫难,75岁那年,他按虚岁习惯,给自己加了两岁,将他的虚岁由75岁改为77岁,外称自己77岁了。
坊间造假画的人,不晓得此中机关,常在伪齐白石老人的作品中,题款称“时年七十五”或“时年七十六”,因此露出了破绽。
最新整理齐白石的故事:忘记打柴的艺术家-最温馨的60个睡前故事忘记打柴的艺术家齐白石,著名国画家,xxxx4年生,xxxx湘潭县人,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卓越的贡献,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曾获德国艺术科学院院士荣誉奖和1955年国际和平奖金。
齐白石毕生为钻研国画竭心尽力,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融合并继承传统写意画和民意绘画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不群的艺术风格。
他擅长作花鸟虫鱼画,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
他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他还画山水、人物,亦能诗文和篆刻。
他在诗文篆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齐白石是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卓越的贡献。
他继承了中国绘画的现实主义的传统,发挥了形神兼备的特色。
由于他出生在劳动者家庭,他的作品多取材于人民日常生活相接近的自然风物,具有健康、朴素的色彩。
他主张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他的篆刻初学浙派,后多取法汉代凿印。
布局奇肆补茂,单刀直下,劲辣有力。
齐白石的父亲是一个老实人,平日安分守己,不走一步歪路,不说一句怪话,见了人规规矩矩,做起事来实实在在。
齐白石的母亲既勤劳又贤慧,既会一操一持家务,又很孝顺父母。
公公婆婆常常夸奖儿媳妇心灵手巧。
这样的家风很利于齐白石的成长。
齐白石幼年非常聪明,4岁时,就学会了数百字。
那是祖父用炭画在地上教给他的。
六七岁时,齐白石在外祖父的坐馆里读了半年书。
这以后,他就失学在家,帮助家中挑水、打柴、浇菜等,干着不少杂活。
劳动的余暇,齐白石抓得很紧,出去放牛打柴,总是带上书本,一抽一空自学。
有一次,他读书着了迷,把砍柴之事忘了。
天黑到家,怜一爱一孙子的祖母一顿责备:“你好学,可惜来时走错了人家。
”从此,齐白石上山就先砍柴,捡足粪,再取出书来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趁牛吃草的时机,跑到邻村的外祖父家去请教。
虽然没有良好的学一习一条件,但困难从来没有难住勤奋上进的齐白石。
(手動翻頁一、毛齊之交1949年,毛澤東進北平後,親自給齊白石寫了封信,邀請他作為無黨派人士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
齊白石為了表達謝意,精心鐫刻了朱文白文兩枚壽山石名章,在開國大典前呈毛澤東。
但他自覺年事已高,沒有參加政協會議。
1950年初夏的一天,毛澤東派秘書田家英來西城區跨車胡同看望齊白石,並以老鄉身份邀請齊白石到中南海品茶賞花。
這一日,兩位湘潭老鄉談得格外親切,毛澤東留齊白石共進晚餐,並特意準備了豆豉為主料的幾樣湖南菜。
席間,齊白石表示:“在我的餘年裡,要為這個太平盛世多畫些東西。
”毛澤東點點頭說:“聽說國內外不少收藏家在收藏你的字畫,我也是白石藝術的愛好者,是否也可以收藏你的作品呢?”齊白石十分高興,回家後,他從自己的精品中選出兩件,一幅立軸《蒼鷹圖》,一幅1937年寫的篆書對聯“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分別題款後托人送給了毛澤東。
毛澤東收到後,立刻派田家英到齊白石家,回贈他最愛吃的湖南風味“菌油”。
1952年齊白石作了一幅《茶具梅花圖》,並加蓋了“大匠之門”印章,請毛澤東“正”畫面上僅一茶壺兩茶杯,一枝紅梅,簡單平淡卻十分耐看。
1953年1月1日,齊白石90歲生日。
毛澤東特意派人送了四件壽禮:一壇湖南特產茶油寒菌,一對湖南王開文筆鋪特製長鋒純羊毫書畫筆,一支東北野人參和一架鹿茸,並祝他福壽康寧。
二、爭畫記建國伊始,齊白石用心製作了兩方印章送毛澤東。
毛澤東不久在中南海設宴,請郭沫若作陪,答謝齊白石。
三人飲過一杯酒,毛澤東又端起酒杯,向齊白石道:“剛才請白老喝酒,是感謝您為我制印,這一杯,是感謝您為我作畫。
”齊白石一怔,不知何時給毛澤東作過畫。
毛澤東讓秘書把畫取來,展開掛到了牆上。
是一幅全綾裝裱的立軸,畫著一棵鬱鬱蔥蔥李子樹,樹上落著一群毛絨絨小鳥,樹下佇立著一頭憨厚的老牛,老牛正側著腦袋望著小鳥出神。
齊白石見畫後好不驚詫,這畫是他練筆的“廢品”,他沒留神,在給毛澤東送印時,用作包裝紙了。
想不到毛澤東居然把這廢畫裝裱了。
齐白石篆刻轶事齐白石最初是学木匠的,这是人所共知的旧闻了,但他是如何从一个木匠的起点,最终成了民国后乃至近代名声大振的篆刻大师呢,今天说一点他的旧事。
据齐白石自己在《印说》里记的原话是:“我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我们知道,他是著名的画家,这也是尽人皆知而使他闻名海内外的原因,但他自己却认为,自己的诗第一,印第二,远比自己的画好,这显然不得不让我们从他的篆刻艺术经历上挖点可供我们学习的东西出来。
(齐白石在画画)最初的齐白石是跟着师傅胡沁园做木匠活的,据《白石老人自述》(下称《自述》)称:“我们师徒常去的地方,是陈家垅胡家和竹冲黎家。
胡、黎两姓都是有钱的财主人家,他们家里有了婚嫁的事情,男家做床厨、女家做妆奁,件数做得很多,都是由我们师徒去做的。
有时师傅不去,就由我一人单独去了。
”在黎家的走动让他结识了黎家许多影响他一生的人。
这个时候,齐白石已经二十八九岁,他在胡沁园家里学习绘画和研习诗文,这是齐白石最早的诗文艺术基础,是他的艺术启蒙期。
在黎家结识了第一位艺术同好是黎丹,据《自述》载:“有位朋友黎丹(黎培敬长房长孙),号叫雨民,是胡沁园的外甥。
到我家来看我,留他住下。
夜无油灯,烧了松子,和他谈诗。
”这是与学友共同研习学问的记录,齐白石也有诗提及:“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其实,齐白石在胡沁园处所学的诗文毕竟有限,而黎丹则是家学渊源,两个人水平应当是有一定差距的,所幸的是黎丹比齐白石年纪大10岁左右,又有木匠手艺和绘画功夫,这使黎丹很喜欢跟齐白石交往,甚至当齐白石两人分开后,齐白石因为诗文水平差,不敢跟黎丹通信,黎丹还专门买来信笺送给齐白石,强制要求齐白石跟自己通信。
《自述》里载:“我自知文理还不甚通顺,不敢和朋友们通信。
黎雨民要我跟他书信往来,特意送了我一些信笺,逼着我给他写信,我就从此开始写起信来,这确是算得我生平的一个纪念。
”在与黎丹交往这一断时间里,正是齐白石“扔掉了斧锯钻凿一类家伙,改了行,专做画匠了”的时间节点,他有次去黎家给老人画遗像,给人画像时,他获得机会观看黎家收藏的名画,有心的他尽心临摹,画艺猛增。
光绪14年〔公元1888年〕,24岁的齐白石还是个雕花木匠,叫齐纯芝,人称芝木匠。
附近有个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从芝木匠的一举一动中看到了他天赋才气过人,且有刚直不阿的品格,认为他是个非凡之人,假设有名师栽培,定会前途无量。
于是,胡沁园决定将他收为门生。
胡问:“你愿不愿意读读书、学学画?〞芝木匠答:“愿意倒是愿意,只是家里穷,年岁又大了,怕学无所成。
〞胡沁园说:“怕什么!?三字经?里面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正当此年龄,只要有志气,什么都学得好,我有意收你为徒,你可以在我家一面读书,一面卖画养家。
〞芝木匠听了,冲动万分,立即向胡沁园深深地三鞠躬,九叩首,行了大礼。
从此,纯芝在胡家住下,“烧松烟以夜读,步落月而晨吟〞,潜心钻研诗词书画。
胡沁园是书香门第,教育子侄外甥和家人不得对纯芝有任何怠慢、冷落的表现,并准备了15担谷、300两银子,着几个力夫送到他家,解除其后顾之忧。
胡沁园为便于纯芝将来作画题诗,给他取了几个名字。
胡沁园对为纯芝授课的陈少蕃先生说:“按照老习惯,在授课前需要给纯芝取个名、取个号,是不是取个璜字,斜玉旁的璜。
〞陈述:“好,有意思,半璧形的玉。
取个什么号呢?〞“你看,濒生如何?〞“不错,湘江之滨生,湘江之滨长。
〞胡沁园说:“画画恐怕还要取个别号。
纯芝的家离白石铺近,就叫白石山人吧!〞从此,“齐白石〞这个名字,伴随着他辉煌的艺术生涯,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传遍了五洲四海。
齐白石自称在诗书画印中其“诗第一〞。
齐白石很爱诗,作画从学诗开始,从学诗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齐白石开始攻读唐诗,不到半年就把?唐诗三百首?根本读完。
一次,胡沁园询问他学唐诗的情况,他对答如流,把唐诗背得滚瓜烂熟。
又过了2个月,他读了?孟子?、?春秋?,然后攻读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硬是把一部164卷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攻下来了。
齐白石在胡家日夜吟诗作画,进步神速。
三一文库()
〔勤奋的齐白石名人故事〕
导语: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
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下面是
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轶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
谢!
▲人物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
徽宿州砀山,[1] 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第1页共4页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
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
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
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
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
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
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
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
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
虾》等。
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人物轶事
齐白石是我国最着名的画家之一,他最善长画小虾小虫
24。
齐白石的名人事迹(精选9篇)齐白石的名人事迹精选篇1齐白石老先生画的虾,可以看出虾在水里游的运动,像活得一样。
去年我和妈妈去逛商场,我无意间看见了一张以齐白石的虾为主景的日历,当时我看到画,顿时呆住了。
我两眼睁得大大的,仿佛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嘴里就像复读机一样,不停的说:是谁在墙上养虾……当我缓过神来才发现大家都在看着我,虽然不是白石老先生的亲笔画,可是那虾实在是太像真的了!一只虾死死地盯着自己的猎物,两只前爪绷得紧紧的,其他爪子也轻弓着,做好了出击的准备,随时都可以咬死自己的猎物。
另一只虾则在一旁轻松自在的轻拂着自己触须。
好像刚刚才饱餐一顿,正在旁边修身养性,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
水面上的荷花叶色彩明亮,被画的格外细腻。
这荷花叶把虾衬托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白石的虾”是全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我虽然在它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它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它已经成了我心中的一部分。
齐白石的名人事迹精选篇2齐白石的虾,总是只听其名不见其面,但是今天,我真正大开眼界。
这幅画的两只虾在水中悠然地游动着,虽不见水,但从虾尾和虾须的摆动中可以感受到这里水波荡漾,充满生气。
它们是在嬉戏呢?还是在打架呢?两只虾看上去不相上下,一只摆动着尾巴,伸长着钳子,好像在向另一只虾示威;另一只虾也不甘示弱,尾巴挺直着,摆动着脑袋,直瞪着那只虾。
虽然这幅画没有画一棵水草、一颗石头,但这两只虾却栩栩如生,让人感到它们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戏、玩耍,充满了生命力。
看,那只虾用钳子紧紧夹住另一只虾的钳子,另一只则摆着尾巴扫去。
两只虾就在这一望到底的河水中对峙。
看到这,我不禁想起齐白石老人画虾的故事:齐白石从小喜爱画画,特别擅长观察动物。
他画虾几十年,日日夜夜、仔仔细细地观察虾的样子和生活习惯。
终于,他画出了栩栩如生的.虾,那虾虽是静止的,但静中有动,出神入化。
这都是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呀!想到这,我非常敬佩齐白石老人,我想我也应该学习他那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向前,永不放弃!齐白石的名人事迹精选篇3寒假里,我读了齐白石先生的一篇*名叫不教一日闲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齐白石的故事(范文)第一篇:齐白石的故事(范文)最重要的友人1919年,齐白石举家迁往北京,在那里卖画治印为生。
此时他结识了一生之中也许是最重要的一位友人——陈师曾。
这两人的关系后来被人概括为“没有陈师曾就没有齐白石,没有齐白石也就没有陈师曾。
”陈师曾在当时绘画界新思潮汹涌澎湃时仍坚定地拥护传统,曾著《文人画的价值》一书,此文极有意义。
然而也就是这位貌似古板的陈夫子对白石翁进行多次鼓励和指引,在这种精神支持下,齐白石毅然以十年工夫进行衰年变法,从此他的大写意花鸟方始元气淋漓,呈现出为世人所熟知的面貌。
徐悲鸿三请齐白石1929年9月,艺术大师徐悲鸿受聘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
他上任后不久,就亲自去拜访齐白石,聘请他来校担任教授。
12月一天的上午,徐悲鸿走进北京西单跨东胡同齐白石那简陋的画室里。
两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当徐悲鸿提出聘请齐白石担任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时,齐白石默默看了一会儿徐悲鸿,婉言谢绝了。
几天后,徐悲鸿重又敲开齐白石的家门,但又遭谢绝。
对此,徐悲鸿不气馁,不灰心。
他深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最后,齐白石终于被说服,担任了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同时也道出心里话:“我不仅没进学堂读过书,而且连小学生也没教过,怎么能教大学生呢?”徐悲鸿说:“你只在课堂上给学生作画示范就行了。
”《奔马》与《虾趣》虽然齐白石的画像徐悲鸿所赞赏的那样:“妙造自然,浑然天成。
”但是在当时的美术界,有些人却极力歧视与贬低木匠出身的齐白石。
一次画展,齐白石的作品受到冷落,被挤到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
当徐悲鸿在展厅内看到齐白石的作品《虾趣》时,心中暗喜道:“真是一幅妙趣横生的佳作啊!”他立即找来展厅的负责人,把《虾趣》放在展厅中央,与他的作品并列在一起,并将《虾趣》的标价8元改为80元,而自己的那幅《奔马》标价为70元;他还在《虾趣》下面注明“徐悲鸿标价”字样。
此事引起轰动,齐白石也由此名扬京城。
第二篇:齐白石爷爷的故事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画坛巨匠齐白石轶事毋庸置疑,齐白石是中国近代艺术史中的一座丰碑,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以一颗赤子之心,运神来之笔,开创出前无古人的艺术境界;他笔下的世界灵动多姿,妙趣横生,雅俗共赏;他把中国绘画由文人传统的高寒云端拉回至生趣盎然的烟火人间。
他伟大的艺术成就令后人仰之弥高!今天,只讲老人生活方面的趣事。
部分内容来自于坊间流传,是否有讹传之处只能存疑。
本人绝属齐翁艺术铁粉,转发,丝毫不存诋毁之意。
因为,伟大的艺术背后必然是蓬勃的生命活力,白石翁如此,毕加索如此,我们还可以罗列出许多彪炳艺术史的光辉名字。
当然,艺术之中寻出些八卦,轻松一刻,也可博同好会心一笑!齐白石在湖南和第一个夫人生了5个孩子,53岁背井离乡开始北漂。
移居北京以后齐白石57岁时,娶了18岁的胡宝珠为妻,宝珠又生了7个孩子。
第七个孩子良末是在齐白石78岁时所生,齐白石自以为是最后一个孩子,所以取名良末。
没想到白石老人83岁时,宝珠又怀孕了,在生第8个时却因高龄难产逝世。
宝珠高龄难产去世后的第二年,84岁的白石老人闹着续弦,后娶协和医院护士长夏文珠为妻。
91岁时,夏文珠离去,老人又找了一位叫伍德萱的女士继任。
齐白石93岁时,家人又给他介绍了一个44岁的女人,齐白石摇着头说:44,太老了!后来又找来一位22岁的姑娘,老人很是喜欢,还等着结婚办喜事。
不过,那年,白石老人挂了。
齐白石14岁作木匠,25岁兼职卖画,32岁开始学刻印,40岁时开始周游全国,53岁抛家舍业迁居北京,人生地不熟,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独闯京城。
在北京,木匠成巨匠,83岁还生了孩子,85岁闹着续弦,92岁仍喜欢看年轻漂亮美眉,93岁临终那年吵着要与22岁小美眉结婚,这是一个相当励志的故事。
今岁,我四十有八属本命之年,一直以为自己老了。
曾见徐悲鸿画赠齐白石的奔马,题跋曰“贺白石翁八十得子”,彼时就惊叹不已。
如今又读得此篇轶事,发现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啊!与大家共勉,哈哈!下面再截取白石老人生活方面的两个小趣事,从中亦可略窥老人性情自然纯真的一个方面。
齐白石的趣事8则齐白石;家道贫寒,24岁学画,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画虾堪称一绝,已入化境;他是被造假数量最多的画家,一生作画万余幅,市场流通数以十万计,真迹寥寥;他是毕加索眼中了不起的东方画家,与吴昌硕并称“南吴北齐”。
01待客仪式……选自张郎郎《大雅宝旧事》就说大名鼎鼎的齐白石老先生……齐爷爷一来,全院儿的孩子前呼后拥跑来看,虽然大家都知道,齐老先生由于特殊的处境,脾气比较特别。
比如,到齐爷爷家千万不要吃他给你端出来的月饼和花生,那只是他待客的一个仪式,你要真动手,就等着回家挨揍吧。
一来你真吃了,齐爷爷肯定心里不高兴;二来,你肚子肯定要出问题,那月饼和花生都不知是猴年马月保留到如今的。
02也说待客仪式……选自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儿》第一次拜见白石老人是可染先生带去的。
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
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
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将有两碟这样的东西端出来。
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浅浅的一碟。
“都是坏了的,吃不得!”寒暄就坐之后我远远注视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也隐约见到风动着的蛛网。
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动起手来。
天晓得那四分之一块的月饼,是哪年哪月让馋嘴的冒失客人干掉的!03活虾子很贵的!选自风行水上《齐白石画白菜》齐白石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
他把历年画画挣的金条都装在一个小口袋里,坐卧不离。
住在北京铁栅屋时,天明即起,家里人正洒扫庭除。
齐老先生到画室把荣宝斋的订件画了,然后再画其他订件,言不二价。
按照墙上贴的润格来办事。
世界之大,哪儿没有死皮赖脸的人,比如说:“齐老先生添条虾吧!”“齐老先生您受累!多画条鱼吧,我内人最喜欢鱼了!”齐先生也不说话,只是斜着看来客一眼,又不好当场驳人的面子,慢慢把笔濡墨,沉吟半晌,一笔、二笔。
鱼、虾、蟹自画面跃然而出。
但都不大精神,看着好像离水好几天,要翻肚子的样子。
名人轶事|齐白石画白菜的故事
一天早晨,齐白石去买菜。
他看到一小伙子的白菜好,便问:“白菜多少钱一颗?”小伙子抬眼一看,立刻回答:“不卖!” 齐白石奇怪,追问:“为何不卖?”小伙子接下来的一句话,把齐白石逗笑了。
原来,小伙子抬头一看这个留着大胡子的老头儿,就认出他是大画家齐白石了,于是小伙子就说:你要用画来换,你画一棵白菜,我送你一车。
齐白石一听,就知道小伙子认出了自己,于是乐呵呵地问:你就不怕我画一颗烂白菜?
小伙子人也耿直:只要你敢画,我就敢换,一棵白菜还一车。
就这样,齐白石真的画了一颗白菜,不过他不肯收那一车白菜,没办法,小伙子只好把白菜分给邻居们,还嘱咐说:齐先生请大家吃白菜了。
更新于 01-13。
①白石65岁时,农历五月家中来了一位求画的客人。
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鱼雏鸡,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单求白石从未画过的《发财图》。
齐白石有些纳闷,便说道:“这发财的门路太多,到底您要画哪一种财路呢?”客人说:“就画一只算盘,如何?”白石老人听了这话,连连说道;“太好了!欲人钱财而不施危险,乃仁具也!”于是一挥而就,画了一幅算盘图,取名为《发财图》。
在空白处题字,便把刚才跟客人有趣的对话写在画面上,客人携画而去。
客人走后,齐白石越琢磨越觉得回味无穷,展开手边的宣纸,按原样再画一幅《发财图》作为家藏,这便是北京画院所藏的齐白石作品第116号《发财图》。
②上世纪30年代后期,跟齐白石学画的一群孩子,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有时连纸笔都买不起。
齐白石来了灵感,他把学生分成两班,一班到市场上卖画,一班留在家里磨墨,磨好的墨倒在一个大脸盆里,然后叫两个调皮的胖学生脱去裤子,在他们屁股上抹上墨,让他们在裁好的宣纸上坐,坐一下,纸上就印下两个黑墨团,也就是两片墨荷叶。
两个学生一气就坐出来一二十张。
这时候,齐白石笑眯眯地提上笔,在墨荷叶上刷刷几笔,迅速画上几枝斜茎,勾出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再在荷叶上勾上几条筋络,题上两句诗,一幅荷花图就画成了。
等晾干后,钤上印章,马上让学生送到街上去卖。
学生们把这些画戏称“坐画”,拿到市场上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③1936年齐白石75岁,胡佩衡等到老人家中拿出一本册页请齐白石画蚊子。
只见齐白石面有难色,略略沉思后说:“蚊子是害虫,画蛙来吃它。
”于是信笔画了只欲跳的青蛙,但未画蛙眼。
接着,齐白石在青蛙的左上端,画了只飞蚊,其翅膀瘦长轻挺,触须和腿细而长,真有一触即动的感觉。
齐白石看一看说:“可惜无声,一定要让青蛙真看到蚊子才行。
”他在稍远处细细观看了一下,又执笔用焦墨点出蛙眼盯着飞来的蚊子,随后,又在画面右侧题记。
齐白石把画递给胡佩衡等人传看,说:“蚊子我还是第一次画,不知如何?”胡佩衡等连连称赞说:“要万物富于胸中,作画家真不容易呀,这是腕底如有神!”④齐白石一个远侄要到南洋经商。
齐白石名人故事(优秀7篇)齐白石的励志故事:齐白石晚年成名篇一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
57岁时,齐白石到达北京,住在法源寺,以卖画度日。
他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还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
可见齐白石当时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惨淡!一天,在一个无人理睬的场合,梅兰芳跟他寒暄了几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点面子。
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可见梅兰芳也并不能改变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
齐白石认识了陈师曾后,齐白石的艺术生涯才得以转变。
陈师曾虽然比齐白石小13岁,但其时已名满天下,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
他鼓励齐白石尽快自成一体,走艺术的创新之路。
于是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
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
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
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
正像他自己说的:“懂得我的画的,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
”陈师曾于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
失去唯一知己的齐白石遭到了同行们的口诛笔伐。
北京画坛保守派们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极尽攻击之能事。
但绝望中亦孕育着希望。
齐白石在“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1929年,被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鸿慧眼识珠,一眼就发现了“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
此时的齐白石年已66岁。
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绝对是大师级的画家。
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徐悲鸿在不仅在展览会上贴条预定齐白石的画以提升其地位,而且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
除此以外,徐悲鸿还请齐白石到自己任院长的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并亲自驾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
齐白石轶事
作文辅导
0111 2230
临近冬天,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鲜,就问:“多少钱一斤?”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白菜,不卖!”白石老人说:“那你干嘛要来?”小伙子紧接着说了三个字:“用画换。
”齐白石明白了,看来这小伙子认出我来了,便说:“用画换?可以呵,不知如何换法?”小伙子说:“你画一棵白菜,我给您一车白菜。
”齐白石来了兴致“快拿纸墨来!”小伙子买来毛笔纸墨,齐白石提笔很快就画出来了。
小伙子接过画,把白菜全放下,拉车就走。
齐白石忙拦住他,笑笑说:“这么多菜我怎么吃得完?”说着,拿几棵白菜走了。
白石65岁时,农历五月家中来了一位求画的客人。
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鱼雏鸡,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单求白石从未画过的《发财图》。
齐白石有些纳闷,便说道:“这发财的门路太多,到底您要画哪一种财路呢?”客人说:“就画一个算盘,如何?”白石老人听了这话,连连说道:“太好了!欲人钱财而不施危险,乃仁具也!”于是一挥而就,画了一幅算盘图,取名为《发财图》。
在空白处题字,便把刚才跟客人有趣的对话写在画面上,客人携画而去。
客人走后,齐白石越琢磨越觉得回味无穷,展开手边的宣纸,按原样再画一幅《发财图》作为家藏,这便是北京画院所藏的齐白石作品第116号《发财图》。
上世纪30年代后期,跟齐白石学画的一群孩子,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有时连纸笔都买不起。
齐白石来了灵感,他把学生分成两班,一班到市场上卖画,一班留在家里磨墨,磨好的墨倒在一个大脸盆里,然后叫两个调皮的胖学生脱去裤子,在他们屁股上抹上墨,让他们在裁好的宣纸上坐,坐一下,纸上就印下两个黑墨团,也就是两片墨荷叶。
两个学生一气就坐出来一二十张。
这时候,齐白石笑眯眯地提上笔,在墨荷叶上刷刷几笔,迅速画上几枝斜茎,勾出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再在荷叶上勾上几条筋络,题上两句诗,一幅荷花图就画成了。
等晾干后,钤上印章,马上让学生送到街上去卖。
学生们把这些画戏称“坐画”,拿到市场上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1936年,胡佩衡等到老人家中拿出一本册页请齐白石画蚊子。
只见齐白石面有难色,略略沉思后说:“蚊子是害虫,画蛙来吃它。
”于是信笔画了只欲跳的青蛙,但未画蛙眼。
接着,齐白石在青蛙的左上端,画了只飞蚊,其翅膀瘦长轻挺,触须和腿细而长,真有一触即动的感觉。
齐白石看一看说:“可惜无声,一定要让青蛙真看到蚊子才行。
”他在稍远处细细观看了一下,又执笔用焦
墨点出蛙眼盯着飞来的蚊子,随后,又在画面右侧题记。
齐白石把画递给胡佩衡等人传看,说:“蚊子我还是第一次画,不知如何?”胡佩衡等连连称赞说:“要万物富于胸中,做画家真不容易呀,这是腕底如有神!”
齐白石一个远侄要到南洋经商。
他在行前,请叔父施一画以作纪念,齐老欣然命笔。
侄子到了新加坡开了个小店,因为经营不善,不久,店就关门大吉了。
他生活无着,很想回国,无奈缺少路费。
他想到了叔父给他的那幅画,打算将它卖了当做路费。
于是他在门外将画高高挂起,又在一旁贴了一张告示,写明此画系齐白石所作,迫于生活,忍痛出售。
但是,当大家看到此画只在纸上画一直条子,下面胡乱点了七八点,都不明画意,纷纷离去。
几天后,经一位老者指点,他写信向叔叔询问后才知道此画寓意深刻:当中一根直条,表示为一棵树,下面的七八点,表示落叶。
此画的寓意就是落叶归根。
有一年一位外国要人访华,请绘画大师齐白石作画,齐老挥洒自如,一幅《牡丹醉春图》顷刻间完成。
突然,一滴墨汁落到画上,观画者一片惋惜声。
此时的白石老人神态自若,躬身在那墨点上轻描几笔,瞬间,一只极具神韵的小蜜蜂跃然纸上,《牡丹醉春图》顿时大放异彩,全场爆发出一片掌声。
齐老风趣地问翻译:“这小蜜蜂可算得上…国宝‟吧!”
齐白石晚年画的一幅人物画,画面上一个蓬头垢面的人,衣衫褴褛,光着一足,另一足穿破烂草鞋,肩挑一担,担子一头是一坛酒,一头是个大箩筐,筐中装着两个青面披发的小鬼。
画上题有几个大字:“钟馗做寿”。
这画内容来自一则民间笑话:钟馗专好吃鬼,其妹与他做生日,命一鬼挑一坛酒、两鬼当礼物送去,附礼单写道:“酒一尊,鬼两个,送与哥哥做点剁,哥哥若嫌礼物少,连挑担的是三个。
”钟馗收到一看,即命将三个鬼都送进厨房烹煮。
担上鬼看着挑担鬼说:“我们是该死的,你倒何苦来挑这个担子?”齐白石定居北京后,正是官僚政客军阀们来来去去,走马灯一般演不完的闹剧,所见挑担鬼一类必然很多,免不了心里琢磨:“这是何苦来?”
白石老人曾明码标价,画一只小鸡一块钱,有人讨价还价,要用四块半钱求画五只小鸡。
白石不大情愿,画了四只小鸡,再画一只躲在树后只露出一半的小鸡,这样一来,鸡价虽不吃亏,却白画了一棵树没有算钱。
他为人画虾也是按只计价,一次,有人要求多画一只,白石老人给他添上一只,却毫无生气,说:“这只不算钱的,是只死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