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十九课
- 格式:ppt
- 大小:848.50 KB
- 文档页数:12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笔记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描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
以下是我整理的笔记:一、生字生词:僻(pì)静:偏僻安静的地方。
冤枉(yuān wǎng):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被错怪。
嘟囔(dū nāng):因不满或不满意而小声嘀咕。
散文(sǎn wén):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笨拙(bèn zhuō):笨,不灵巧。
寒伧(hán chēn):丑陋,难看。
筹划(chóu huà):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扒(pá)在床上:趴。
蒙(mēng)蒙松松地走出:头脑发昏,眼睛模糊。
转租(zhuǎn zū):把自己租用的房屋租给别人。
二、重点句子:父亲经常深夜为“我”送行,为了买船票送“我”上大学,常年在外奔波劳碌。
“我”在船上吃住,也只睡在船舱里,只花很少的钱。
为了节省钱,“我”和同学一起住便宜的客栈,只吃最便宜的饭菜,甚至不买零食。
“我”经常在船上看到别的旅客吃好的、住好的,但“我”并不羡慕他们,因为“我”有父亲的支持和鼓励。
“我”感受到了父亲深深的爱和期望,“我”也变得更加自信、坚强。
三、段落大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描述作者梦中的情景,引出回忆。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具体描述父亲送“我”上学的情景。
第三段(第5-8自然段):具体描述父亲在船上为“我”送行的情景。
第四段(第9-13自然段):具体描述“我”与父亲在船上吃住的情况。
第五段(第14-17自然段):具体描述父亲在船上为“我”送行的情景。
第六段(第18-23自然段):具体描述“我”与父亲在船上吃住的情况。
第七段(第24-29自然段):具体描述父亲带“我”回家的情况。
第八段(第30-34自然段):总结全文,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四、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回忆叙述的方式,展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深爱和期望,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19课《父爱之舟》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cán:蚕(蚕丝、蚕豆、家蚕)kǎo:考(考试、高考、考古)téng:疼(心疼、疼爱、疼痛)xí:席(席子、酒席、出席)táng:糖(糖块、冰糖、白糖)xiè:屑(纸屑、木屑、不屑一顾)qǐ:启(启示、启发、开启)dí:迪(启迪、教迪、迪斯科)dīng:钉(鞋钉、图钉、门钉)péi:陪(陪伴、陪同、失陪)bì:毕(毕竟、毕业、毕业)shǔ:署(暑天、中暑、暑假)zhǔ:煮(煮熟、煮面、煮饭)zhěn:枕(枕头、枕垫、高枕无忧)二、我会认组词茧:jiǎn(蚕茧、茧子、破茧成蝶)栈:zhàn(客栈、货栈、木栈道)冤:yuān(冤枉、冤家、冤仇)枉:wǎng(枉然、屈枉、贪赃枉法)惚:hū(恍惚、惛惚、精神恍惚)跷:qiāo(跷腿、跷脚、跷跷板)僻:pì(僻静、偏僻、穷乡僻壤)嫁:jià(出嫁、嫁娶、嫁妆)缴:jiǎo(缴费、缴款、缴税)榜:bǎng(榜样、榜首、金榜题名)兼:jiān(兼职、兼顾、德才兼备)嘲:cháo(嘲笑、嘲讽、冷嘲热讽)三、多音字省:shěng(节省) xǐng(省悟)挣:zhēng(挣扎) zhèng(挣钱)撒:sā(撒手) sǎ(撒种)缝:féng(缝补) fèng(裂缝)宿:sù(住宿) xiǔ(一宿) xiù(星宿)四、近义词朦胧——模糊节省——节约艰难——艰苦快乐——愉快委屈——冤屈启迪——启发盛大——隆重偏僻——偏远珍贵——宝贵轮换——轮流明显——清楚领略——领悟嘲笑——嘲讽五、反义词朦胧——清晰节省——浪费艰难——容易便宜——昂贵炎热——寒冷嘲笑——鼓励偏僻——繁华精致——粗糙六、理解词语朦胧:不清楚;模糊。
客栈:设备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父爱之舟父亲说他想坐一艘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旅行。
我问:“坐什么样的船?”他给我画了一只大船,船上有很多舵轮,好像是大商船。
我又问:“谁做船长?”他大声说:“当然是父亲!”“那船上有什么人?”他非常认真地告诉我:“有你妈妈和你。
这是一艘充满爱的船。
”现在,我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句话却永远记得:有父爱,我就有了全世界。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父爱之舟》的主题和寓意。
2.学习生词:舵轮,商船,充满。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父亲的爱中,得到生命的滋润和激励。
4.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
2. 教学准备课本、黑板、粉笔、计算机等。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用一个例子向学生展示父爱的伟大,并让学生思考何为父爱,为何是父亲要做船长等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标题,预测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第二步:自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问题。
第三步:课文理解1.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各自的阅读体验,交流文字的感受和意义,探讨文章的情感意蕴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2.教师提供指导,并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课文的主旨思想,理解文章背后的丰富涵义。
第四步:生词解释1.教师给生词舵轮、商船、充满等提供详细解释并给出例句。
2.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理解这些生词。
第五步: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并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中重要的段落,理解其中的重要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调和语速,注意标点符号等重要细节,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步:写作训练1.教师要求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仔细思考自己的父亲,通过课文选择自己的写作主题,并交流思路。
2.学生开始动笔,写作自己的故事,并把握好结构,行文逻辑和重点突出。
4. 课堂评价1.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掌握了课文的主要信息,对文章寓意有了更深的认识。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父爱之舟一、课文原文。
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醒来,枕边一片湿。
二、作者简介。
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三、生字词。
1. 生字。
- 茧:jiǎn,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
例如“蚕茧”。
- 栈:zhàn,旅店。
如“客栈”。
- 冤:yuān,冤枉;冤屈。
- 枉:wǎng,白白地;徒然。
- 惚:hū,恍惚。
2. 词语。
- 朦胧:指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或者人所表达的感情思想不太清晰。
文中形容在小渔船里的感觉。
- 枇杷:pí pá,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白色,果实球形,黄色或桔黄色,外皮有细毛,可以吃。
-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四、文章结构。
1. 以梦开始。
- 文章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这种写法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也为全文定下了一种淡淡的、充满情感的基调。
2. 回忆往事。
- 作者回忆了与父亲有关的多个场景,如父亲带“我”报考、送“我”上学等,这些场景都与那只小渔船有关。
小渔船成为了父爱的象征,串联起了各个回忆片段。
- 每个场景都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期望。
例如在报考时,父亲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在上学时,父亲用小渔船艰难地送“我”,体现了家庭的贫困和父亲为“我”求学付出的努力。
3. 以梦结尾。
- 文章结尾又回到梦境,“醒来,枕边一片湿”,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使这种情感得到了升华。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cán:蚕(蚕丝、蚕豆、家蚕)kǎo:考(考试、高考、考古)téng:疼(心疼、疼爱、疼痛)xí:席(席子、酒席、出席)táng:糖(糖块、冰糖、白糖)xiè:屑(纸屑、木屑、不屑一顾)qǐ:启(启示、启发、开启)dí:迪(启迪、教迪、迪斯科)péi:陪(陪伴、陪同、失陪)bì:毕(毕竟、毕业、毕业)shǔ:署(暑天、中暑、暑假)zhǔ:煮(煮熟、煮面、煮饭)zhěn:枕(枕头、枕垫、高枕无忧)二、我会认组词茧:jiǎn(蚕茧、茧子、破茧成蝶)栈:zhàn(客栈、货栈、木栈道)冤:yuān(冤枉、冤家、冤仇)枉:wǎng(枉然、屈枉、贪赃枉法)跷:qiāo(跷腿、跷脚、跷跷板)僻:pì(僻静、偏僻、穷乡僻壤)嫁:jià(出嫁、嫁娶、嫁妆)缴:jiǎo(缴费、缴款、缴税)榜:bǎng(榜样、榜首、金榜题名)兼:jiān(兼职、兼顾、德才兼备)嘲:cháo(嘲笑、嘲讽、冷嘲热讽)三、多音字省:shěng(节省) xǐng(省悟)挣:zhēng(挣扎) zhèng(挣钱)缝:féng(缝补) fèng(裂缝)宿:sù(住宿) xiǔ(一宿) xiù(星宿)四、近义词朦胧——模糊节省——节约艰难——艰苦快乐——愉快委屈——冤屈启迪——启发盛大——隆重偏僻——偏远珍贵——宝贵轮换——轮流明显——清楚领略——领悟嘲笑——嘲讽五、反义词便宜——昂贵炎热——寒冷嘲笑——鼓励偏僻——繁华精致——粗糙六、理解词语朦胧:不清楚;模糊。
客栈:设备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
教训: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轻易:随随便便。
艰难:困难。
茶房:旧时称在旅馆、茶馆、轮船、火车、剧场等处从事供应茶水等杂务的人。
【导语】《⽗爱之⾈》⼀⽂的作者以时间为序,通过写⽗亲摇船送“我”上学、带“我”报考学校等⼀些⽣活⼩事,表现了⽗亲深沉的爱⼦之情,抒发了⼉⼦对⽗亲的怀念和感激。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九课《⽗爱之⾈》课⽂原⽂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朦胧中,⽗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每年卖茧⼦的时候,我总跟在⽗亲⾝后,卖了茧⼦,⽗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我⼜见到了姑爹那只⼩渔船。
⽗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姑爹那只⼩渔船。
他同姑爹⼀起摇船送我。
带了⽶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
有⼀次,⽗亲同我住了⼀间的⼩客栈,半夜我被臭⾍咬醒,⾝上都是被咬的⼤红疙瘩。
⽗亲⼼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和我⾝上的疙瘩。
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
⽗亲动⼼了,但我年纪虽⼩却早已深深体会到⽗亲挣钱的艰难。
他平时节省到极点,⾃⼰是⼀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
恍恍惚惚我⼜置⾝于两年⼀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的节⽇的确是⽆⽐的快乐,我⾼兴极了。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边⾛边唱。
看踩⾼跷⾛路,看虾兵、蚌精、⽜头、马⾯……⼈⼭⼈海,卖⼩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鸡鸭鱼⾁都有。
我和⽗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叫⽗亲买。
⽗亲从家⾥带了粽⼦,找个偏僻的地⽅⽗⼦俩坐下吃凉粽⼦。
吃完粽⼦,⽗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摊上吃了碗热⾖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卖玩意⼉的也不少,彩⾊的纸风车、布⽼虎、泥⼈、⽵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但⽗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思,回家后他⽤⼏⽚玻璃和彩⾊纸屑等糊了⼀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
万花筒⾥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将来到外⾯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及教案【本文概要】《父爱之舟》是吴冠中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
文章以梦为境,追忆了早年“我”与父亲住旅店、逛庙会以及父亲送我上学、考学等生活琐事,表达出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本文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本文概要】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我”梦中的种种场景,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
2.通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画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2.你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小船、水道、房子……)请你给这组画取个合适的名字。
(江南水乡)3.介绍作者吴冠中。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父爱之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本文概要】二、交流预学,检查字词1.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2.指导书写:考、疼、席、暑四个生字。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渔船报考教训心疼席子庙会彩排糖果抽象启迪毕业寄宿师范路费轮换领略意境磨灭4.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醒来,枕边一片湿。
【本文概要】三、揭示写法,迁移运用1.结合小冠中梦中的这些场景,思考父亲为“我”做的这些事算不算大?为什么?2.既然父亲为“我”做的这些都是小事,为什么却让“我”永生难忘呢?课件再次复现两份补充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家庭状况以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谈体会。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
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
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
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
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
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
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
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
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
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
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
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父爱之舟必备知识点《父爱之舟》是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重要课文,以下是对该课文的必备知识点的归纳:一、课文背景与作者课文节选:本文节选自吴冠中的散文《水乡青草育童年》。
作者介绍:吴冠中,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他的作品融合了中西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课文结构与内容课文线索:全文以“舟”(即姑爹的小渔船)为线索,贯穿了父亲对“我”的关爱与期望。
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刚从梦中醒来。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写父亲在日常生活中和求学路上对“我”的关爱。
卖茧买枇杷:父亲卖了茧子后给“我”买枇杷吃,表现出对“我”的疼爱。
住店加钱换房:父亲为了“我”的舒适,在便宜的小客栈里加钱换房间。
逛庙会买豆腐脑、做万花筒:父亲在庙会时给“我”买豆腐脑,并亲手为“我”制作万花筒。
支持读书:每逢大雨大雪天,父亲都背“我”上学;即使变卖东西,也要如期给“我”缴上各种费用;送到学校还要为“我”铺床;熬夜摇橹,让“我”在小舱里安稳睡觉;在偶尔的小憩中,也要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写“我”再次醒来,照应开头,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厚情感。
三、重点词语与句子1. 重点词语:朦胧:不清楚;模糊。
客栈:设备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
茶房:旧时称在旅馆、茶馆、轮船、火车、剧场等处从事供应茶水等杂务的人。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2. 重点句子:“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深沉父爱的无限感激与怀念,同时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这句话中的“新滋味”指的是心酸的滋味,表现了作者感受到了父亲供“我”上学的艰难和对“我”的关爱,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父子间温馨的故事,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和回报父母的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理解和分析。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可能对父爱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和回报父母的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刻体会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和回报父母的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父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父爱的意义,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
4.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感受父爱的伟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父子情深2.父爱伟大3.珍惜回报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和课堂参与度三个方面进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通过回忆儿时与父亲的一些生活片段,展示了父亲对自己的深沉爱意,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诗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含义深刻,需要教师引导和解读。
同时,学生对父爱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和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懂得珍惜父母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爱的伟大。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父母的关爱,培养感恩情怀。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情感。
3.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父爱的故事或文章,用于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题《父爱之舟》,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情感。
教师适时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关注。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