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讲课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大气压强。
本次说课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展开。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观察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接下来,介绍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存在证明;第二部分,大气压强的测量;第三部分,大气压强的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通过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直观地展示大气压强的存在,为学生揭开大气压强的神秘面纱。
环节二:探究学习。
在这一部分,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大气压强。
例如,进行“覆杯实验”,让学生亲眼见证大气压强的力量。
同时,我会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杯子里的水不会流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并自己得出结论。
环节三:知识应用。
在这一环节,我会介绍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吸盘、针筒等,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不仅存在于课本中,还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环节四:总结反馈。
最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应用,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大气压强”作为标题写在黑板的中央,然后在其下方分三个部分书写“概念及存在证明”、“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并在每个部分旁边详细记录关键点和学生的发现,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大气压强。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如下所述。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够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并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验操作和生活实例,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和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为什么打开饮料瓶盖后,汽水会自动喷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
2. 概念讲解讲解大气压强的定义,即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力。
并通过历史故事,如马德堡半球实验,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巨大力量。
3. 实验演示进行“覆杯实验”和“吸管吸饮料”等简单实验,直观展示大气压强的作用。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
4.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吸盘挂钩、针筒抽液等,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气压强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提升总结大气压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与物理相关的现象。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大气压强一、概念定义: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力历史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二、实验演示覆杯实验吸管吸饮料三、生活应用吸盘挂钩针筒抽液四、总结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我相信学生能够对大气压强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大气压强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作为物理课程中“气压”部分的重要内容,承担着让学生深入理解大气压强概念、形成对大气压强影响的认识以及掌握相关物理现象的重要任务。
在整本教材中,大气压强的学习不仅是对前期压强概念的延伸,也是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知识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1)作用与地位大气压强是连接生活与物理知识的桥梁,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同时,大气压强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压强差引起的流体流动、天气现象等复杂物理现象打下坚实基础。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大气压强的定义、产生原因、测量方法、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
首先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其次,探讨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通过实验和现象阐述其作用;然后,学习如何测量大气压强,了解气压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最后,分析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飞机升力、天气预报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测量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测量方法及实际应用。
(2)难点:理解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气温等因素的关系,以及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大气压强的内涵和影响。
通过实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说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深化他们对大气压强概念的理解。
(1)启发法我将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切入点,如饮料吸管、抽水机等,启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大气压强》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部分【说教材】教材分析《大气压强》一课是在学习了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也为后面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及气体浮力奠定坚实基础。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安排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1.大气压强的存在2.大气压强的测量3.大气压强的应用.教材安排为两课时。
2.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要达到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②了解大气压强的估测方法以及测量方法。
③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观察与实践,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②体验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③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第二部分【学法指导】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压强易被人们忽视,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结合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完全能够使学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三部分【说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1.启发式教学法、游戏活动法:通过这两种方法设疑激趣。
2.实验演示教学法、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通过这两种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使他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了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在此大量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 :塑料饮料瓶、玻璃饮料瓶、塑料吸盘、吸管、注射器、小瓶、砂子、橡皮泥、玻璃板、乒乓球、长透明软管等。
2024《大气压强》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的课程内容是《大气压强》,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介绍1、《大气压强》是中学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个知识点,学生可以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等方面。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大气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大气压强与气候和天气的关系;②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大气压强,并能分析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兴趣,增强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归纳法、引导发现法和实验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方面,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实验仪器和相关实验材料等。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和实验演示,能够直观地呈现大气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天气变化的原因,先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然后通过问题的引导,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和定义,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强与天气的关系。
2、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板书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公式的分析和实例的演示,让学生掌握计算大气压强的步骤和技巧。
3、实验演示设置一个简单的实验环节,通过调整压强计的高度和观察指针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4、巩固与拓展通过一些练习题和思考题的讲解,巩固学生对大气压强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运用。
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他们的水平和能力,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空间。
五、课堂总结通过课堂的讲解和实验的演示,我让学生总结了大气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并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大气压强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大气压强》在现代物理课程中起着桥梁作评,它连接了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和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深入探讨。
本课内容在科学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学习气体物理性质的基础,也是理解众多自然现象和实际应用的关键。
(1)作用与地位《大气压强》作为气体物理的入门篇章,通过对大气压强的阐述,使学生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与大气压相关的问题,如天气变化、飞行原理等。
此外,它是后续学习热力学、流体力学等领域知识的基础。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
首先介绍大气压强的基本概念,其次探讨如何测量大气压,接着分析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最后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大气压强的定义、单位及测量方法;了解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掌握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2)难点:大气压强与高度、温度等关系的理解;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对这些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情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说教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突出我的教学特色:1. 启发法:- 我在教学中会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在高山上呼吸会感到困难?”、“为什么热水瓶塞会蹦出来?”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
-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雨后空气清新、飞机升空等,启发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对大气压强概念的理解。
大气压强说课稿大气压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测量方法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大气压强的定义。
大气压强是指地球表面大气层对物体单位面积的压力。
这个压力是由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不断碰撞产生的。
由于地球的重力作用,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受到重力的吸引,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压力。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大气压强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地球的重力,二是大气的流动性。
地球的重力使得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受到向下的拉力,而大气的流动性则使得气体分子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压力。
在测量大气压强方面,我们通常使用气压计。
气压计是一种能够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
最常见的气压计是水银气压计,它通过测量水银柱的高度来间接测量大气压强。
除了水银气压计,还有无液气压计等其他类型的气压计,它们通过不同的原理来测量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当我们使用吸管喝饮料时,就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原理。
当我们吸走吸管内的空气时,大气压强会将饮料压入吸管中。
此外,大气压强还广泛应用于气象学、医学、工程学等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的理解。
例如,可以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将两个半球紧密连接并抽出空气,展示大气压强的力量。
此外,还可以进行“吸盘”实验,让学生观察吸盘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吸附在光滑表面上的。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大气压强的主要内容。
大气压强是地球表面大气层对物体单位面积的压力,它由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的流动性共同产生。
我们可以通过气压计来测量大气压强,并且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 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
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二、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三、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练习:☆测得马德堡半球实验直径30cm 则马德堡半球上受到得压力约多大。
解:半球表面积S=πr 2=3.14×=0.707 m 2F=p 0S=1.01×105Pa ×0.707 m 2=7.14×103N☆ 提供器材:塑料吸盘、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玻璃,请说明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及大气压的表达式。
解:①用刻度尺测出塑料吸盘的直径D②把塑料吸盘内的空气全部挤压出来吸到玻璃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吸盘,记下拉开时测力计的最大读数F③则p=4F/πD 2☆ 试说明课本P162图11-4实验发生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解:现象:鸡蛋将被吞入瓶中。
原因:点燃棉花使瓶中空气烘热,放上鸡蛋后,随着被封闭在瓶中的气体降温,压强逐渐减小,当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时,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中。
四、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0X 10-2 m 2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4、说明:⑴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⑵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⑶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5、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五、大气压的特点: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课本164图11-9)能发现什么规律?①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六、测量工具:1、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2、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3、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七、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八、沸点与压强:1、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九、体积与压强:1、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那么大气压大约能支持高的水柱。
2.吸钢笔水时,先用手捏笔胆排除里面的空气,松手后墨水在______力的作用下进入笔胆。
3.小明自制了一个“蜡烛抽水机”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将一支塑料管弯成∩型,一端插入硬纸片,另一端插入右杯水中。
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用硬纸片盖住左杯口,且纸片与杯口密封(涂有凡士林),过一会,左杯内气体压强将,右杯中的水在作用下流入左杯。
4.小明和爸爸暑假乘飞机去上海探亲,随着飞机升起高度的增加,小明发现随身携带的钢笔的笔尖在不断地滴出墨水。
小明比较迷惑不解,爸爸告诉他: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笔管内的气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笔管外的气压。
5.学完大气压后,晓亮同学给家人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瓶子灌满水,用手指堵住瓶口倒立于水槽中,如图所示,然后他将手指移开,则瓶中水的质量(填“减少”或“不变”)。
6.气球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气,用力压气球,使气球内空气体积减小,则压强会.(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7.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A.用吸管吸牛奶B.棒冰融化C.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D.水往低处流8.在冬天,载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拨出,这主要是由于()A. 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C. 瓶塞遇冷收缩D.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9.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A.保持不变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D.稍微下降一些10.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B.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C.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D.墨水被吸进钢笔11.如图所示,用塑料管可以把瓶子中的水吸到嘴里,这是由于()A.人对水产生吸引力的作用B.吸管本身有吸水的作用C.大气压作用在水面上的结果D.水压的作用12.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B.菜刀的刀刃磨得很锋利C.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13.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如图所示,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
(1)吸盘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_______,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
(2)该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1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用一根长约1米、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充满水银后,将开口堵住倒插于水银槽内,则管中的水银液面会下降,降到一定高度时水银柱将。
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将,但水银柱液面所在的高度将。
若用粗一点或细一点的玻璃管作这个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将,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地区的大气压强如果管顶破一小洞,管内水银将。
15.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体积增大时。
16.一个杯子的口径为10厘米,装满水后用硬纸板盖好,然后倒过来,水并没把纸板压下,其原因是[]A.水对纸板的粘结作用力造成的B.杯口对板的粘力造成的C.大气对板的向上压力大于杯中水的重力D.上面的说法都不正确17 .(2010绵阳)19.我们使用的物理教科书(16开本)的封面所受到的大气压力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A.50N B.500NC.5000N D.50000N18 .(09安溪)将一满罐“纯净水”(高约40 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10所示,结果是()A.仍是满罐水;B.水将流出一部分;C.水将全部流出 ;D.以上答案都不对。19 .(2010河池19.下列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A.热气球升空B.高压锅煮饭C.用嘴吹胀气球D.抽水机抽水20 .(2010天津)8. 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的数值(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下列过程会导致测量数值发生变化的是()A.将实验从山下移到山上B.使玻璃管稍下降一点C.使玻璃管稍倾斜—点D.换用稍粗点的玻璃管21 .(2010武汉))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_______,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22.(09蚌埠二中)在地球表面附近,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从天空飞行的飞机上测得大气压为Pa,此时地面上的大气压为Pa,由此可知飞机的飞行高度是______m。23.(2010成都)人吸气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变小,____将外部空气压人肺内。用高压锅(如图7所示)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水的沸点____。24.(2010桂林)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其目的是为了增大________;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管是利用了________的作用。25.(2010宜宾) 2010年4月14日早晨,青海玉树县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造成许多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地震波使房屋倒塌说明了它是可以传递___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玉树位于海拔4200m左右的高原地区,当地大气压强 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