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第一篇简答题

一、美与美的事物的区别

1.前者带有规律性的普遍内容,它是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后者只能说明自身。

2.前者是永恒存在,不受客观环境和主观态度的影响,后者去是相对的、暂时的。

3.前者是内在、完满的,处于和谐状态,后者趋势自相矛盾,漫无边际。

二、柏拉图-美是理式的四个特征

1.美的理式具有永恒性。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至于那些美的对象,如美的人、马、衣服等,却不是永恒不变的。

2.美的理式具有绝对性。它不是在此点、此面、此方面美。而在另一点、另一时、另一面丑,它也不随人而已。

3.美的理式具有先验性和单一性(一类中只有一个)。美的理式先于美得事物而存在,和美的事物分离,不存在于个别事物中,只自存自在。

4.具体事物分有美的理式。各种美的理式却不因此而有增损,与美的理式相比,各种美的事物总是不完满的。

三、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

1.美产生于大小与秩序。

2.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

3.“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的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但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一千里长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无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亚里士多德《诗学》

四、四因说

1.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产生了尺度理论。

2.亚认为,不管任何事物,不管人造物还是自然物,其形成原因有四钟:质料因,形成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比如书橱,木材是质料因,图纸是形成因,木工是动力因,书橱的用途是目的因。四因可完满的体现在事物中,从而创造出美和合目的性的有机整体。

3.如果他们在事物中的体现缺少某种尺度,过分或不及,那么整体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失去美、意识形态、效用和合目的性。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取决于四因不同的相互关系。

五、美感的特征

社会性是其本质,但其本身也有独特的特征。

1.美感的个人直觉性:在对审美对象直观的、具体的感觉中,人们无需借助抽象思考和逻辑判断进行理性分析,就能迅速

的不假思索的感知到对象的美丑。

2.美感的社会功利性:在美感的个人无功利中,潜伏着社会功利性,及美感能够满足社会生活的一些需求。

六、如何培养“有音乐感的耳朵”?

1.对文艺作品要“博观”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欣赏主体要保持虚静的心怀。

虚静:宗白华:中国有句古话“万物静观皆自得”

庄子把“虚静”的精神称为“心斋”“坐忘”,意思是超于厉害得失的考虑,保持一颗清明的心境。

3.欣赏着要加深自己的阅历。

周紫芝《竹坡诗话》,杜甫《子规》,蒋捷《虞美人-听雨》七、伊瑟尔的空白理论

指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具有结构上的“空白”,它存在于情节、对话、生活场景、人物、性格、心理、心理描写等方面,这些空白所造成的作品的许多不确定性,它们召唤着读者以创造性的想象去填补。

八、什么是道?

1.道和德的关系

道是一种总体的规律;德是所有个体在这一个大的规律里面所获得的个人的、个体的、本质的特点。

2.道的三层内涵:老子思想分三个层面:第一层谈宇宙;第

二层谈政治问题;第三层谈人生智慧。而道是其哲学的中心概念。道主要有三方面的内涵:

(1)实存意义的道:A.无名无形,B.生成宇宙;

(2)规律性的道:

A.相反规律的转化规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循环运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3)生活准则的道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九、崇高的效果

崇高的效果是能够唤起人的尊严和自信。人天生就有追求伟大、渴望神圣的愿望。在崇高的对象面前,人感到自身的平庸和渺小,人奋起追赶对象、征服对象、超过对象,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会体会到一种自豪感。

十、崇高和优美的区别

首先,优美的对象使人亲近,而崇高的对象让人有点疏远。其次,优美的对象使人感到愉快,这种感觉是单纯的、始终如一的;崇高的对象使人有痛感的愉快,这种感觉是复杂的和多变的。第三,优美的事物偏于静,在形式上显得和谐、精致、完满,崇高的事物偏于动,有突然性,不合常规,在形式上有些鲁莽粗糙,不加雕琢,它不仅容纳美,还要驯服丑,把美和丑放在一个炉子里去锤炼。

十一、悲剧的分类

第一种悲剧类型是英雄人物的悲剧。第二种悲剧类型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不幸和苦难。第三种悲剧类型是旧事物的悲剧。

第二篇填空题

1.美一词最早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于1735年首次使用,其本意是感觉或感性认识。

2.康德——18世纪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其“三大批判”分别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3.毕达哥拉斯与苏格拉底的区别

毕达哥拉斯——自在之美:事物本身的美

苏格拉底——自为之美:事物对使用者的美

4.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美是难的!《大希庇阿斯篇》对美学最大的贡献是区分

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问题。

5.柏拉图美学核心——理式

6.亚里士多德的大部分文学艺术思想集中在他的著作《诗学》中。

7.支遁提出了“即色本空”的思想。

8.宗炳——南宋画家,主张“畅神”说。

9.美学上的人物品藻发生在魏晋时期。

10.与晋人优美自由的心灵最为契合的艺术是书法。

11.中国思想的三个源头:儒家、释家、道家。

12.释家:般若波罗密。

13.儒家:(1)孝:和谐的根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2)仁:和谐的表现。

13.19世纪美学研究发展趋势:由研究美转向了研究美感。

14.距离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布洛提出的。

15.距离产生美,距离包括心理距离、空间距离、时间距离。

16.从西方美学史上看,距离说起源于审美不涉及厉害理论。

17.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

18.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减小,趣味亦愈纯正。——朱光潜

19.朗吉弩斯在西方美学史上最大的贡献是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正式提出。

20.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21.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第三篇名词解释

1.致用:人们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的一种审美观。

2.比德: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形成时期:春秋时代儒家。意义:表明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功利相脱离。

3.畅神: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是欣赏着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场的审美观。盛行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点:专注于对审美对象本身的欣赏,不要求用自然景物来比附道德情操,而是让自然景物来触动空明的心境,较“比德”更进一步。表现:清谈佛老,纵情山水,归隐山林。

4.澄怀:审美主体,在自然美的欣赏中,审美主体应该具体

有澄清、空明的胸怀,无杂念,同于康德所说的审美不涉及利害。

5.味象:审美客体,指纪要欣赏山水的形象,又要体味它们的灵趣。

6.距离:距离是指事物和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美的事物往往有一点“遥远”,只有当实际脱离与日常实际生活联系时,人对他的审美态度才会产生。

7.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植到外物身上,于是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在西方美学史上,移情最著名的代表是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

8.通感:又称联觉,指美感活动中视觉、听觉和其他的各种感觉,如触觉、嗅觉、味觉可以相互沟通,它是美的对象所引起的一种感觉能够和其他感觉相联系,从而产生感觉的转移、转化和渗透的一种心理现象。

9.崇高:崇高,是一种庄严、雄伟的美,具有巨大的力量和慑人的气势。崇高,是惊心动魄而不是玲珑雅致。

10.悲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6章对悲剧下了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3.共同美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文献记载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的开始思考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因之成为 西方从形式角度研究美和艺术的滥觞。 ◆2.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庇阿斯》,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代表作《理想国》。 3.维柯提出“诗性智慧”。 ◆4.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50年出版了以“美学”命名的书,从此开始了美学的学科 史。 ◆5.康德主要著作是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趣味判 断就是它的美学。 6.如何理解“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 首先美是与人相关的,是属人的现象,没有人也就不会有美。 “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是研究美学必须恪守的第一底线,这就意味着: ①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一个物理事物如果不与人发生关系,也不可能具有任 何审美意义。 ②美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其他非人类的活动领域,如一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但它却绝不会感受到 花的美。同样,一只蜜蜂虽然在建巢方面,可以与最伟大的建筑师相媲美,但它筑巢时绝不会 使用“美的尺度”。 ③凡是说到“美”时,都意味着它是指一种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关系”,除了这个独特 的“关系”领域外,美不可能出现在别的任何关系。 ◆7.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所谓审美活动,就是人在其历史性的生存展开中所形成的生存境况的形式表达,即“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它包括:审美活动的起源、审美活动的经验形态、审美活动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的形式呈现(符号形式、艺术)等主要方面。 8.研究美学所适用的方法:①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②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③心理学的方法。9.美学的目的是成就人自身。①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②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完善③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 10.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曾说过:只有感性的人是野人,只有理性的人是蛮人,而真正自由的、完善的人则 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和谐的人。 课后思考题: 1.“这朵花是红的”和“这朵花是美的”是两种不同的判断,前者属于性质判断,后者属于趣味判断。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吗? 2.你同意“美不是物理的事实”这一判断吗?为什么? 3.在你的阅读或观赏经历中,是否有一部作品深深地触动你?思考一下这种触动是否改变了你? 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神话一般分为三类:①起源的神话②诸神的神话③英雄神话 2.“手艺”:就是身体劳作的有目的性活动与事物在这种劳作中所显现的“合目的性”的本性之间、身体劳作的活动方式与事物的“合目的性”本性的显露方式之间的完美契合。当这种契合达到炉火纯青、巧夺天工的境界时,就是“艺”。 3.使得诗性直观从巫术直观中分离和解放出来的力量,是理性思维的崛起。 4.在苏格拉底死后,神话世界开始崩溃,他所主张的“认识你自己”“知而后幸福”等理性原则,成了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原则。 5.巫术直观的意义(30页) 6.神话运思的特征(37页) 课后思考题:

美学概论复习作业答案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 形成性考核(一 一、填空题 1.就美学的内容而言,基本上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和(门类美学三个部分。 2美论、美感论和美的形态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骨干”。 3艺术美论、审美论和美育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丰满的“血肉”。 4.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且在不同方面发展 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概括性、联系性、情感性和创造性。 5.审美关系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_的统一;是_真_与__善_的统一。 6.人同世界的精神关系,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三种:认识关系、功利关系_和审美关系。 二、名词解释 1.美学:哲学的一个分支,论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对审美鉴赏力的判断。 2.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建立在审美观察和审美体验之上的高级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种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去观照自然和现实,让审美对象激发主体的情感,又将主体的情感溶入审美对象之中的表象运动。 3.美感: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 4.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美在于客观形式”。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只是对美作了一些经验性的描述和归纳,缺乏普遍意义。因为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在劳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体现了美的本质。 2.“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主要是用精神分析美学,它最基本的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它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主观的形式去理解。 四、简答题: 1.简述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观点。 (1从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考察美; (2从历史主义方法出发去考察美的本质 (3从以“劳动”为中介的主体和对象统一出发去考察美。 2.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 (1车尔尼雪夫斯基看到了现实美本身,认为生活本身就是美; (2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突出了美与人类生活的本质联系; (3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人本主义”出发,模糊地感到了美的现实基础。

美学概论知识点

第二章 一、美的本质 1、从物质世界中去探寻美的本源 美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一种物质属性,如自然属性、形式特点、典型性等,是独立于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主体的偏见和个人爱好的影响。 (1)“美在形式”说 美是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形式、结构、属性、特质和法则。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英】荷迦兹《美的分析》 【美】克莱夫·贝尔: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2)“美在典型”说 美是典型,是同类事物中最富于特殊性、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古希腊】苏格拉底 【法】孟德斯鸠 【美】朗洛伊斯 2、从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源 认为美不是客观地存在于物,不是物固有的属性和特质,而是精神介于物的结果,精神是第一性的,把美归结为一种精神现象或精神属性。 (1)“美在理念”说 客观唯心主义:把外在于人的某种绝对观念看成是美的本源。 【古希腊】柏拉图 【中世纪】圣·托马斯·阿奎那 【德】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美在主观”说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心灵如意识情感、想象、直觉等看成是美的本源。 【英】休谟 【英】科林伍德 【意】克罗齐 3、从主客观关系探寻美的本源 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主客观的关系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美在关系”说 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美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它的事物所形成的关系。 【法】狄德罗 (2)“美在生活”说 强调美是一种客观社会存在,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美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客体(审美对象)的审美实践活动。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4、从社会实践活动去探讨美的本源 【德】马克思 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根源不在自然物质属性,不在客观精神,不在主观心理,也不在主观心理与客观事物的统一,它的根源深深地蕴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 劳动创造了美。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1、押韵是不是诗歌艺术的品质特征?为什么? 答:押韵是诗歌艺术的品质特征。因为: 1、韵律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尤其是古体诗。 2、在《声律启蒙》中有对平仄,韵律的详细说明与示例。但是随着白话文的推广,现代诗歌的兴起,在韵律上的讲究也没有过去那样必须.。也就是说,近体诗,自由体,比较随便。但是如果在韵律上多下功夫,能够让诗歌读起来更容易上口,感觉更加工整。 2、什么是美感的共性和个性?它们是什么关系? 答: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 1、美感的共性:即美感的普遍性与共同性。这是因为美是客观的真实的,凡是符合客观的真实的美的反映,这种美感形式都是正确的,是有客观社会内容和客观的标准的。 2、美感的个性:即美感的差异性。首先表现为阶级的差异;其次表现为世界观和审美理想的差异;再次表现为审美趣味的差异;最后,美感在一定程度上还与个人的心境、情绪有关。 3、两者的关系: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光是承认美感的个性,如西方的"趣味无可争辩",或是光是承认美感的共性,如康德的"先验共同感",都是片面的,所以实际上美感正是这两个矛盾方面的辩证统一。 3、“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答:1、意境: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2、意境之所以能够引起强烈的美感,主要是因为: 首先,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意境中的景物都经过情感的过滤,所以说是情中景。 其次,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意境中的形象来于自然,又能超脱自然,从属于表现情感。 再次,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意境的形成是艺术家的创造,技巧则是实际创造的本领,通过技巧才能达到情景交融。 最后,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意境中的含蓄,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4、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什么时候的事? 答: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问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Asthetik”(美学)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 美学学科的诞生: 1750年、1758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第一、二卷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诞生。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其美学含义为感性学,即Aesthetics,从属于哲学。 美学学科的发展 (一)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至十六世纪,美学思想主要集中思考一种独立的“美”,把美看作是所有审美现象产生的根源。 (二)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之后到十九世纪,美学思辨的焦点由美的本体转移到对人的认知能力的探讨上。 (三)存在论阶段:十九世纪末期以后,哲学转向对人的活动方式研究,语言是人的活动方式的代表。美学开始对语言的意义进行分析。认为美是一种无意义的形而上的概念,美存在于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活动之中。存在论阶段也称为语言学阶段。 美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美和艺术问题 (1)把美和艺术分开来研究:柏拉图 (2)把美和艺术统一起来研究:普洛丁 二、研究艺术的哲学 黑格尔:“我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者要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三、研究审美心理的科学 鲍姆加登:思考“感性的完善” 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和柏克:研究审美经验 中国美学家的观点: (1)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 (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 (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科学 (4)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美学研究方法 哲学方法:包括观察、了解和分析,体验、追问和对话,解释与建构等方式。 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费西纳在他的《美学导论》中把哲学的方法分为“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自上而下的方法就是哲学思辨的方法。 第二章 一、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美论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六世纪,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一批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形成的一个哲学派别。他们认为,万物的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他们认为,美就是数的和谐。并发现了黄金分割率。 (二)苏格拉底论美: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谈美。他认为,美就是有用的;美具有相对性。(三)柏拉图论美:柏拉图把世界分为三种形式,即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理念,理念是不依赖于具体事物的,它就是“美本身”。而一切具体的美的事物都要依赖于这个美本身,才能成为美的事物。柏拉图说“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

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特点

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特点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设计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系统分析了当代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以及设计美学的基本特点等问题,对我国当代设计美学的发展具有1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设计美学学科定位研究对象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1门新兴学科。设计是1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2者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等都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设计美学作为设计学科的1个理论分支,其理论也与传统的美学艺术研究不同。因此,它不但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而且在现实应用中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但是,作为1门新兴学科,目前我国对它的研究在理论上比较滞后,在应用上的认识也不足,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其等同于传统的美学艺术学科。因此,本文将从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出发,对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1、学科定位任何1门学科都有它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要准确把握该学科的定位,就必须明确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就其形成和发展来看,设计美学的产生及发展和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1方面,以技术为核心的工业文明直接导致了现代设计的诞生,现代设计则直接影响了设计美学的产生,促成了它的基本理论的形成。另1方面,设计美学的研究立足于审美和艺术理论,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方式和途径。设计美学不但是现代工业社会人们对设计普遍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到当代社会,突出现实应用化特征的必然。所以,探讨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首先必须从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入手。工业革命以后,技术水平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生产,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期。相应地,工业技术的发展引出了1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即传统手工生产中的审美形式如何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也就是说,大批量、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是否需要审美与艺术的参与?如确实需要,又如何体现出产品的审美与艺术特征?同时,现代工业产品的形态如何满足现代人审美的需要?这些尖锐的现实问题,迫使艺术家们不得不考虑现代工业生产的形态问题,不得不把审美和艺术的眼光投射到工业产品的生产上去。这样,经过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现代设计就应运而生了。可见,现代设计的诞生是在工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艺术直接介入技术的结果。所谓设计美学,就已蕴含在艺术介入技术的过程之中了。所以,设计美学理论的产生首先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此外,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现实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产品的极大丰富,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革命。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突出特点是对生活质量的重视,生活质量的核心可以说是审美。随着产品的日渐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消费由功能性走向了审美性,有的功能性需求甚至降低到次要地位,而审美的需求上升到首要地位。同时,人们在重视功能质量的同时,也非常看重外观形式,有时它甚至是引起购买欲的主要因素。另外,与产品功能质量并无直接关系的商品包装也为人们所重视。显然,与这种需求相适应的产品设计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从另1层面看,设计美学的诞生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革命的必然结果。其次,从理论上看,设计美学理论的产生是美学和艺术理论走向大众和现实应用的必然。所谓传统美学,实际上就是

美学概论 美的界定

美的界定——客观与主观的辩驳 提到美,通常来说,我们的反应是一种主观的,认为某某很美,例如某个人,某件事物很美,我们一般都会伴随主观的情感去判断。但是,现在在这儿提到的美,并不简单地指我们生活中提到的美,它已经和哲学联系到了一起,首先从主观和客观这两种角度,就已经与哲学沾上了边,然后又有辩驳,更是将哲学融入到了一起。所以,这儿所说的美,不仅是主观的美,而且还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起码这是我自己的观点。 既然提到美,那就肯定要详细介绍一下美的定义。什么是美?反正我不知道,就我的理解,可以分为浅层的美和深层的美,而浅层的美则可以指外貌,长相的美,就是人们主流的一种观点,都认为美的东西,而深层的美则指自身散发的一种气质,一种涵养,不管外貌怎么样,只要我们人类身心对某一事物有一种愉悦的感受,它包括任何事物在结构的和谐和新奇,色彩的绚丽多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音乐旋律的美妙动听,色香味具佳的食品,爱人和被人爱,男欢女爱,孝顺父母,善待朋友,乐善好施,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事物和美好的感情,只要你热爱生活,你就能发现人间处处都有美,但也会有丑恶的东西,但那是渣滓,那不是主流,渣滓终将被人类所抛弃。而这种美也就成了我们现在所学的美学,我记得书上对美学的定义是:美学就是一种艺术哲学。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同意这种观点。但是说实话,既然已经谈到了美学,那么讨论美学客观性与主观性是避免不了的。 观点一: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比如先前说到的,我们通常品自己的意识去判断某某事物的美,而这种即表示已经承认那些美的事物是客观的存在,就算我们不说他们美,她们的美也是一种客观的表现。我们做的判断并不是关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某种自然属性的真实性的判断,而是对那些自然属性的客观评价,这种评价并不产生于事物的单方面,而是产生于人与事物形成的关系之中。如果没有这种关系,所以说它也可以说成没事事物的客观的属性,只不过会有很多的漏洞。其实,确确实实,当我们欣赏美的事物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设定美是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我们对美的感受只是对事物所特有的自然属性的反应。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会咬住我们对美的评判这一缺口去嚼文章,认为我们对美的认识的观点就足以支持没事事物的客观性,不得不承认,这也的的确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又有一批人认为美既不是客观也不是主观的,

美学概论重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关于美学 第一节美学学科的诞生 1.美学学科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P5 第一个阶段:审美意识的原始发生。时间:前文字时代(主要是原始社会)。 第二个阶段:美学思想的自觉构建。时间:文字时代以后直至18世纪。 第三个阶段:美学学科的诞生和独立。(标志性事件: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美学》,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2.原始人的审美活动与审美意识有两个基本而明显的特征:P7 第一是实用性和功利性; 第二是审美性和精神性(超功利性)。 第二节西方美学的进程 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是“感觉的科学”,并且明确把审美活动归 结为感性认识,认为应该有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感性的审美,应建立专门的“感性学”。 (美学最初最基本的定义)P12 2P12-14 维柯(“诗性的智慧”是感性的智慧和想象的智慧,是 以感觉为基础的想象,即具有形象的想象)3.P15 毕达哥拉斯学派:最美的平面是圆形,最美的立体是球形。 苏格拉底:美是有用的。 柏拉图: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给人类带来哲学,亚里士多德给人类带来科学。” 个别的感性存在与它的本体存在是一致的。 善必与善的怎是合一,美合于美的怎是。 美的现象体现美的本质,美本体与美的现象是合一的。 普洛丁:太一说和流溢说。 中世纪:美在上帝。 19世纪 理性主义美学:理性主义认识论法国布瓦罗: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 德国莱布尼茨:美是直觉的,不一定是清晰的。 经验主义美学:经验主义认识论英国培根:关注现实中具体的审美范畴 霍布斯:以善为美的核心,以美为善的形式 洛克:“白板说” 古典美学 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 主要著作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设计美学导论(知识点)

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设计美学概论 环境设计 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环境”的涵义范畴不仅有生态、景观意义上的,也有政治、经济文化意义上的。所以环境设计亦是一宽泛的概念,小到室内家具及摆设,大到室外各种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设计,以及对人类的生活空间所进行的综合规划也属于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视觉传达包括"视觉符号"和"传达"这两个基本概念,所谓"视觉符号",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并且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所谓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 室内环境设计 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与经济能力,根据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对内部空间进行创造与组织,形成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内部环境,满足各部门的物质功能需要与精神功能需要。即在建筑环境中为了实现某些功能而进行的内部空间的创造和组织,而且这种室内空间的设计必须把功能、技术、经济要素与人文、美学、心理等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 设计美学的发展态势 1.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精品化 2.大众化、普及化、多元化、系统化 3.人文化、理想化、象征化、抽象化 4.功能化、功利化、适用化、物质化

第二章设计美学的审美学说 艺术设计的真实性 是指艺术设计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 艺术设计的倾向性 是指艺术设计师的社会思想、美学观念、生活经历、内在情感在设计中的体现。艺术设计的倾向性是建立在艺术设计真实性的基础上,包含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美感 是指美的事物在欣赏者头脑中所引起的一种主观情感。艺术设计作品的美感,是艺术美在观众头脑中的反映。 优秀设计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为形式美)映入观者的头脑后,使观者在情感上引起一种强烈的反响,是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效应。 艺术设计作品的造型 包括点、线、面、体、色、阴影等所组合而成的艺术形象,艺术设计中的每个局部、每个景点都是一个造型。艺术设计作品中全部的单体、景点等造型互相联系起来,就构成了整个艺术设计作品的造型,即整体布局。 一般来说艺术设计造型具体、细致、丰富,有别于审美艺术造型以艺术形态为主,艺术设计作品所表现的造型主要以功能为主。 艺术设计的典型性 是艺术设计形象以它鲜明独特的个别性概括社会的某些本质、规律,所达到的深度、广度以及艺术设计造诣上的精美程度。艺术设计的典型性包括艺术设计材料与装饰的典型性,地理环境的典型性,民族风格的典型性。衡量各类不同的艺术设计作品的典型性,有不同的侧重点。 审美价值 无论是在美学的含义上还是在非美学的含义上使用“美”字,都是一种评价用语。这种评价用语内在的表达着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活动,因此,美是在这种活动中产生或形成的一种价值。这种价值是与人的审美需要相对应的价值。所以,这种价值可以称为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是设计造型和色彩所体现并为人所感受的东西。审美价值有两个基本的方面:第一,所谓的“感性现实”,即形成对象的外部形式、尺度大小、颜色、亮度、表面特征等自然性质;第二,位于这种感性现实后面的东西,它来自于人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即审美价值的规律与意义,是人与审美对象关系所表达的意义。

【201406】中南大学《美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下列10道题中任意选作4题,每题答案不能少于500字,每题25分。 1.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大讨论的主要论题与影响。 2.为什么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 3.具体阐述美感的五大特征。 4.社会文化环境对美感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请以中国文化为例分析其形成的审美意趣。 5.教材认为“美在意象”,它是怎样理解自然美的? 6.艺术创作用郑板桥的话来说是“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样一个过程,请用意象形成 理论说明之。 7.结合西方文化史的相关知识,谈谈崇高文化内涵的变化。 8.谈谈中国文化中的悲剧精神。 9.你认为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 10.赏析下面这幅画,用某一审美范畴概括其特点。

参考答案 1.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大讨论的主要论题与影响。 答:1956年的“百花齐放”推进了美学讨论几乎是中国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文艺理论与美学最为活跃的一次学术运动,学术以运动的方式展开并且获得学术的成果,这也是政治决定一切的年代所具有的特殊现象。去审视那种带有政治态度和政治目的的学术争论,去看待那种学理是如何在政治边界展开特殊的逻辑,这是认识和理解中国当代理论批评和美学历史的一个必要的视角。 (一)以朱光潜美学思想建构起来的批判性语境 美学问题引发讨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朱光潜的那篇检讨性的文章《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载《文艺报》1956年6月第12期),有研究者马驰认为,“朱光潜这篇文章的重心还不在于对自己旧思想的清算,而在于他重新提出的…美究竟是什么?,即美的本质的问题,也由此引发了美学界的一场持续的大讨论”。朱光潜在《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一文中梳理了他的美学思想的学术背景,既有中国旧学的影响,更多西方唯心主义的哲学的影响,这其中康德、黑格尔、柏格森,尤其是克罗齐的影响尤甚。朱光潜在二、三十年代就发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1928)、《谈美》(1932)、《文艺心理学》(1936),后来又译著克罗齐的《美学原理》(1946-),那时就已经形成他的美学思想。然而,朱光潜先生如何解释似乎都是徒劳的。黄药眠、蔡仪、敏泽、周来祥等就写文章批判朱光潜,依然把他看成是唯心主义。对朱光潜的批判持续了多年,没有人认为朱光潜通过学习马列主义已经转变了立场和思想方法,还是一如既往地把他当成唯心主义来批判。 (二)对政治语境的僭越:美在主观说 吕荧早在1953年撰文《美学问题》(原载《文艺报》,1953年第16期),批判蔡仪在40年代出版的《新美学》。吕荧明确反对“美在客观”的论点。他提出:“美是人的一种观念”。他说:“美,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美的看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同是一个东

美学概论

1,美是物的形象性,是在与物的物理性和有用性的比较中出现的,三者各不相同,从而使形象性有了不同于其他二者的维度。 2.美是物的形象性,既有自由展开自己的向度,又与物的物理性和可用性等处于同一物中。 1.物是多种属性的统一,其中包括形象性,只有当人以审美态度去看物时,物的形象性才得以呈现。 2.物的形象性是物固有的,有形象性的物并不美,只有的物的形象性脱离物的其他属性呈现出来, 才是美。 3.形象性之所以能单独呈现出来,而成为美,是因为审美态度的原因。审美态度是美感的主动性 突显。 美感,从心理感受上说,就是审美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 在现象上,只有美感出现,美才出现,反过来,只有美出现,美感才出现。美与美感同时产生,也会同时消失。 任何客体,只有你感到它美,它才是美的。并非其本身美。美实质上就是美感。对于心理学流派来说,重要的不是对物之感,而是什么因素使得这感觉成为美感。 这个存在于主体的因素不能是带有个人性的,而必须是普遍的,是对一切人都有效的。 第三节美作为“学”的历史(西方) 一. 本质——现象 1.毕达哥拉斯学派:数 2.柏拉图:“什么是美”(《大希匹阿斯》,《会饮篇》) 从概念和定义的水平上给“美”确定一个恰当的内涵。 二.从客体到主体 鲍姆加登用德文Aesthetica使美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 鲍姆加登认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以美的方式去思维艺术。理性类比的艺术”。 从感性的角度,他给美下了定义:“美”就是“完善的感性”。 “完善的感性”,是相对于“混乱的感性”而言的。“混乱的形式”不仅是指形式上的混乱,其内容也因缺乏观念而导致混乱。因此,“完善的感性”就是具有真理属性的感觉或感受,同时,这种感受因为有真理的属性而各部分都内在的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和谐整体。 鲍姆加登对美学上的贡献:在于他把审美感性这一完全被排斥在理性认识范围外的东西纳入到了理性认识的范围。 三. 泛美对象到艺术 技艺合一——技艺分离——艺与科学纠缠——艺术独立,在18世纪。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他用“诗”来概括所有的艺术形式,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即“诗性的形式”。 以上二、三皆是以美的本质为基础的。还是问美的本质是什么。但其回答已是不同,不再从美的本质推出具体的美。而是转向了两个方向:一是美与心理的关系,在感性认识的完善中去研究美;二是各门艺术的统一性,在艺术对客体世界的典型化中去研究美。第一种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把前一个方向体系化了。第二种黑格尔用《美学》把后一个方面体系化了。 西方的发展史中,有三套美学:1.从美的本质到美的现象,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2.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为基本结构;3.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作为基本结构,从哲学上说,是以一般——典型为基本结构。 这三种范式一方面都是受本质追求主导,另方面都有自己的核心、推到核心和演绎范围。 第4节美作为“学”的历史(中国) 三条主线:一是西方本土,二是日本,三是苏联 三个阶段:1949年前;1949—1976;1978年后

《设计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设计美学导论 英文名称:AESTHETICS TO DESIGN 学时: 48 学分: 3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选修课程:无 一、课程教学目标 《设计美学导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审美规律进行研究并以设计美学原理为研究对象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根据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立足于我国设计学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讲授设计美学的原理、规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运用设计美学原理指导实践。 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改善人的环境、工具及人自身。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的原则与表现形式,深刻认识艺术设计的美学特点和审美规律,能够合理地融合设计学与美学的理论知识,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更加合理的方式和途径,理解和把握设计的本质和寻找适合设计领域的美学基本规律,从而指导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实践运用。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第一章设计美学概论(13学时) 第一节设计美学的研究途径、现状和对策(1学时) 1、设计美学的研究途径 1.1在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采用网络教学的特殊要求进行章节概括和内容简化。 1.2以传统美学理论为基础,进行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美学理论研究。 1.3建立以艺术家和设计师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框架。 1.4构建以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实践体验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 2、设计美学的研究现状 2.1设计艺术专业方向混乱,学术方向不明确。 2.2专业领域覆盖面太广,通才太多专才太少。 2.3专业学术体系建立不完整,学术定位不准确。 2.4学术成果鉴定标准多元化,学术成果真伪难辨。 2.5学术抄袭,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现象严重。 2.6学术明星多,学术权威少。 2.7教学管理型教师多,教学研究创作型教师少。 2.8一般性学术研究成果多,标志性研究成果太少。 2.9设计作品多,设计精品少。 2.10展品多,产品少。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 B、阿多诺 C、鲍姆嘉通 D、黑格尔 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 D、《走向科学的美学》 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 )。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 A、德谟克利特 B、休谟 C、博克 D、康德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登《美学》 D、黑格尔《美学》 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 A、人生教育 B、思想教育 C、情感教育 D、智慧教育 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 A、王国维 B、蔡元培 C、鲁迅 D、毛泽东 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B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美感产生于( D ) A、游戏 B、摹仿 C、巫术 D、社会实践 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 A、席勒 B、柏拉图 C、亚里土多德 D、尼采 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读书报告 一.电影之美 1.第五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 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第五代”影片也以强烈的探求渴望和主体意识去观照且独特表现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以深沉的历史思考和敏锐的哲理思辨角度来揭示社会变化的历史渊源,剖析陈腐的传统理念,展现民族的生动气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情感。正如陈凯歌所言:“我们的感情是深挚而复杂的,难以用言语一丝一缕地表述清楚。它是一种思前想后而产生的又悲又喜的情绪,是一种纵横古今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我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使这种信念和情感得以抒发”(陈凯歌〈怀着深挚的赤子之爱〉 2.陈凯歌 陈凯歌(1952-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自1984年至今,他导演了《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等作品,大多作品入围重要国际电影节,有的在戛纳等重要电影节获大奖。陈凯歌的成就,首先在于其高度的人文精神,对人的本体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他善于剖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展现人的复杂性,同时,针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点。他的影片充满了对更和谐、更明智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与响往。以

美的历程美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

?
C、
肉身美学
?
D、
触觉美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2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全球三大审美文化类型之一?()
1.0 分
?
A、
欧洲文化
?
B、
中国文化
?
C、
印度文化
?
D、
非洲文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4
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日神冲动”与“酒神冲动”的二元冲动假说?()
1.0 分

?
A、
黑格尔
?
B、
杜威
?
C、
尼采
?
D、
朱光潜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5
审美心理活动的三个类型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1.0 分
?
A、
审美幻想
?
B、
审美创生
?
C、
审美观照
?
D、
审美参与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6
按需求层次理论,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匮乏需求”?()
1.0 分
?
A、
生理需求
?
B、
安全需求
?
C、
尊重需求
?
D、
自我实现需求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7
下面哪部作品没有体现喜剧性?()
1.0 分
?
A、
《王子复仇记》
?
B、
《摩登时代》
?
C、
《伪君子》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自然人化是一个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