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方程(第3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2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6.3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通过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让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实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对分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式方程的解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2.难点: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以及如何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
2.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式方程的解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式方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分式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分式的性质和运算。
2.呈现(10分钟)展示分式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分式方程,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讲解一些典型的分式方程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4.3 分式方程(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教学难点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投影片三张第一张:做一做,(记作§3.4.3 A)第二张:例3,(记作§3.4.3 B)第三张:随堂练习,(记作§3.4.3 C)●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Ⅱ.讲授新课出示投影片(§3.4.3 A )[生]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500元. (1) [生]还有一个等量关系:第一年租出的房屋间数=第二年租出的房屋的间数.[师]根据“做一做”的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尽管提出符合情境的问题.[生]问题可以是:每年各有多少间房屋出租?[生]问题也可以是:这两年每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师]下面我们就来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每年各有多少间房屋出租?[师生共析]解:设每年各有x 间房屋出租,那么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 96000元,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102000元,根据题意,得 x 102000=x96000+500 解这个方程,得x=12经检验x=12是原方程的解,也符合题意.所以每年各有12间房屋出租.[师]我们接着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 [生]根据第一问的答案可计算,得: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1296000=8000(元), 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12102000=8500(元).[师]如果没有第一问,该如何解答第二问?[生]解:设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 元,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500)元.第一年租出的房间为x 96000间,第二年租出的房间为500102000+x 间,根据题意,得x 96000= 500102000+x 解,得x=8000x+500=8500(元)经检验:x=80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也符合题意.所以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分别为8000元,8500元.[师]我们利用分式方程解决了实际问题.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例题,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该关心的事情.出示投影片(§3.4.3 B )[生]审清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师]很好.某自来水公司水费计算办法可用表格表示出来(如下表)[生]此题主要的等量关系是:1月份张家用水量是李家用水量的32. [师]怎样表示出张家1月份的用水量和李家1月份的用水量呢?[生]根据自来水公司水费计算的办法,用水量可以用水费除以单价得出,但计算时要将水费分成两部分:5 m 3的水费与超出5 m 3部分的水费.[师]下面我们就来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师生共析]设超出5 m 3部分的水,每立方米收费设为x 元,则1月份, 张家超出 5 m 3的部分水费为(17.5-1.5×5)元,超出 5 m 3的用水量为x 55.15.17⨯-m 3,总用水量为5+x55.15.17⨯-; 李家超出 5 m 3部分的水费为(27.5-1.5×5)元,超出 5 m 3的用水量为x 55.15.27⨯-m 3,总用水量为(5+x55.15.27⨯-) m 3 根据等量关系,得x 55.15.17⨯-+5=(x 55.15.27⨯-+5)×32 解这个方程,得x=2.经检验x=2是所列方程的根.所以超出5 m 3部分的水,每立方米收费2元.Ⅲ.随堂练习出示投影片(§3.4.3 C )[生]题中的等量关系有两个:15元钱买的软皮本的本数=15元钱买的硬皮本的本数+1本.硬皮本的价格=软皮本的价格×(1+21) [师]我们找到了等量关系,接下来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第1题. [生]解:设软皮本的价格为x 元,则硬皮本的价格为(1+21)x 元,那么15元钱可买软皮本x 15本,硬皮本x )21(15+本.根据题意,得, x 15= x )211(15++1解,得x=5经检验x=5是原方程的根,也符合题意,所以(1+21)x=23×5=7.5(元) 故这种软皮本和硬皮本的价格各为5元、7.5元.Ⅳ.课时小结列方程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是数学实用性最直接的体现,而解决这一问题是如何将实际问题建立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关键则在于审清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找到它就为列方程指明了方向.Ⅴ.课后作业习题3.8图3-4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小明家、王老师家、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明家到王老师家路程为 3 km ,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为0.5 km,由于小明父母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为了使他能按时到校,王老师每天骑自行车接小明上学.已知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每天比平时步行上班多用了20分钟,问王老师的步行速度及骑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2003年吉林省中考题)[过程]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王老师骑车速度=王老师步行速度×3;王老师从家出发骑车接小明所用的时间=平时步行上学所用时间+20分钟. [结果]设王老师步行速度为x km/h ,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3x km/h. 依题意,得x 35.032+⨯=x 5.0+6020 解得x=5经检验x=5是原方程的根,这时3x=15答:王老师步行速度为5 km/h,骑自行车的速度为15 km/ h.●板书设计。
《分式方程》(第3课时)教案doc初中数学[教学目标]1. 明白分式方程的意义, 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2, 了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缘故, 会判定所求得的根是否是分式方程的增根.3. 会列出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咨询题, 并能依照实际咨询题的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此外, 通过经历〝实际咨询题一建立数学模型(方程)一讲明、应用与拓展〞的过程, 体验解决咨询题的差不多策略, 进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咨询题的技能.[教学过程(第三课时)]1. 情境创设课本以3个实际咨询题, 引导学生学习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咨询题的差不多方法, 进一步感受〝实际咨询题一建立方程一求解并讲明〞的过程.有时, 所列出的分式方程尽管有解, 但解却不符合实际情形, 这时原实际咨询题无解, 例3的设置正是为了表达这一点.2. 探究活动采纳〝个人摸索一小组交流一汇报方案’’的方式,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咨询题的方法, 并能用文字、图表等手段清晰地表达解决咨询题的过程, 并会讲明结果的合理性. 例如:关于例4, 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案可供选择:假设每小组有x名学生, 可得分式方程: , 解得x=10, 即每小组有10名学生;假设原先每人平均做c面彩旗, 可得分式方程:, 解得x=8, 从而确定每个小组有 10名学生.例5能够仿惯例4设计解决方案, 但由于例5中的数量关系较例4略为复杂, 因此可用表格的方式进行分析, 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从而得到方程.如:依照〝乙公司比甲公司人均多捐20元〞, 得方程:通过例6的探究和求解, 让学生感受在解决实际咨询题时, 存在如此的现象: 所列方程以及求得的根尽管正确, 但不符合咨询题的实际意义, 因此原实际咨询题仍旧无解.解分式方程(组)的检验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只是要注意检验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看所得数值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另一个方面, 关于应用题来讲, 还要检查所得的解是否合乎实际意义。
8.5 分式方程 (第3课时)学习目标:会列出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学习重点:如何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列出分式方程学习难点:相等关系的探索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1、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2、练习:解方程:(1)13-x =x 4;(2)1210-x +x215-=2.二、例题讲解例1.为迎接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计划由某校八年级(1)班的3个小组制作240面彩旗,后因一个小组另有任务,改由另外两个小组完成制作彩旗的任务。
这样,这两个小组的每个同学就要比原计划多做 4面。
如果这3个小组的人数相等,那么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学生?例2、甲、乙两公司各为“见义勇为基金会”捐款30000元,已知乙公司比甲公司人均多捐款20元,且甲公司的人数比乙公司的人数多20%。
问甲、乙两公司各有多少人?例3、小明买软面笔记本共用去12元,小丽买硬面笔记本共用去21元,已知每本硬面笔记本比软面笔记本贵1.2元,小明和小丽能买到相同本数的笔记本吗?总结用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学生练习:第56页1、2三、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感想?当 堂 检 测1、解方程:x 300-x2480=42、小丽与小明同时为艺术节制作小红花,小明每小时比小丽多做2朵,那么小明做100朵小红花与小丽做90朵小红花所用时间相等吗?3、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某村计划在荒坡上种960棵树,由于青年志愿者的支援,每日比原计划多种1/3,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种多少棵数?4、市为了构建城市立体道路网络,决定修建一条轻轨铁路,为使工程提前半年完成,需将原定的工作效率提高25%。
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个月?。
徐闻县和安中学 数学教研组 ◆八年级数学导学案 ◆◆我们的约定:我的课堂 我作主! 执笔:林朝清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本学期学案累计: 16 课时 姓名:________
课题:16.3 分式方程(第3课时)
学习目标 我的目标 我实现 1.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会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我的学习 我作主
导学活动1:知识回顾
解下列方程 1.1441222-=-x x 2.x
x x -=+--23123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
导学活动2:知识引入
1.引导说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
2.相关背景:相关背景:时间速度路程⨯=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
路程时间= 导学活动3:知识转化
例4:从2004年5月起,某列车平均速度提速40千米/小时,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125千米,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千米,求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练习1.从2004年5月起,某列车平均速度提速v 千米/小时,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s 千米,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千米,求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徐闻县和安中学 数学教研组 ◆八年级数学导学案 ◆◆我们的约定:我的课堂 我作主!
学习评价 我的评价 我自信
当堂检测(限时:12分钟 )我自信 我进取
1、解方程: 22
122=-+-x x x x
2.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10千米的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同学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分钟后,其余同学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自行车同学速度的2倍,求骑车同学的速度.
3.两个小组同时开始攀登一座450米高的山,第一组的攀登速度是第二组的2倍,他们比第二组早15分钟到达了顶峰,求两个小组的攀登速度各是多少?
自我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自我评价:我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课后作业 我的作业 我承担
课本(P32)习题16.3 第6、7题。